诗圣杜甫最容易遭网民拍砖的诗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9:35
丁启阵
(怡然山水收藏)
现在,人人都知道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跟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知道他是“诗圣”。因而,绝大多数人都会尊重他,敬爱他,维护他,而不会用污言秽语去讽刺他,辱骂他,恐吓他。换言之,杜甫头顶不会出现砖块横飞、口水四溅的情况。
但是,倘若杜甫不是古人,不是公认的著名诗人,而是正活在当代并且也开了博客的人。我敢肯定,一旦他的一些诗歌作品被网站编辑推荐到首页,他一定会遭到许多网民的讽刺、辱骂和恐吓。讽刺他混了大半辈子还只是个从八品的左拾遗——相当于今天的科级干部;辱骂他竟敢对孔圣人不敬,竟敢嘲笑本朝的领袖人物(包括皇帝和宰相);恐吓他,扬言要“删除”他,灭了他。同时,推荐杜甫诗歌上首页的网站及编辑,也会被殃及,得到“瞎了狗眼”之类的评语。
我之所以肯定杜甫倘若活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必将遭受劈头盖脸的拍砖和口水,是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在当今许多网民的心里,至少有着如下三条戒律:
一、做人写文章必须是低调和无比谦虚的,否则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原罪;
二、前辈名人是必须顶礼膜拜的,是不可以批评的,批评前辈名人就是大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就是自我炒作;
三、领袖人物是不可以批评的,批评领袖人物尤其是皇帝,就等于卖国,就是汉奸、卖国贼。
很显然,杜甫有一些诗歌,触犯甚至严重触犯了上述戒律。例如:
早年在长安求官时期写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还有《宗武生日》中的“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戏为六绝句》其二中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等等,把他的得意、骄傲、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点儿谦虚的美德都没有。这是触犯了当代网民的第一条戒律。
长安求官时期所作的《醉时歌》中有这样两句诗:“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孔丘是谁?是至圣先师,是万古楷模,而杜甫竟然直呼其名,而且竟然把他跟强盗柳下跖相提并论。这是触犯了网民的第二条戒律。
长安求官时期所作的《丽人行》,明显是在讥讽杨国忠兄妹的骄奢淫逸,晚年所作的《忆昔二首之一》中,“关中小儿坏纪纲”和“张后不乐上为忙”,既咒骂了宰相等朝臣的祸国殃民,又讽刺了唐肃宗的惧内性格。《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表面上是在说汉朝往事,实际上是在批评有雄才大略的本朝皇帝。除此之外,杜甫还多次严厉批评大唐王朝的兵役制度(如《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税收制度(如《昼梦》“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是触犯了网民的第三条戒律。
三条戒律都曾触犯,杜甫头顶的砖块、口水,必定少不了。
事实上,杜甫生前及死后,都曾经遭到一些人的攻讦和非议。例如,在成都严武幕府做参谋时期,就有一些年轻同僚对杜甫采取“当面输心背面笑”(当面表示佩服,背后却加以嘲笑)的态度(《莫相疑行》)。他的“孔丘盗跖俱尘埃”一句,南宋学者俞文豹就曾表示了极度的不满,他说:“孔子万世之师,敢名呼之而侪之盗跖,有伤名教。”
但是,杜甫生活的时代毕竟不是网络时代,资讯渠道很不发达。自然,不喜欢杜甫为人、不欣赏杜甫诗歌、不赞同杜甫观点的人们,也没有今天这般便捷的对他进行肆意讽刺、辱骂、恐吓的平台。因此我推测,杜甫的一生,耳根还是比较清静的。换言之,杜甫可以一直遵循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创作路线,不用担心有人动辄以“自我炒作”、“吸引眼球”之类的评语对他进行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