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应成为职业教育生命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3:52

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让人们关注技能的同时,也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透过技能大赛,人们在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取得巨大成绩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看到了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怎样更有效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记者就这个问题与企业家、专家以及职业院校校长进行了对话。

  素养教育应成为职业教育生命线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9-09-14 职业技能只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主持人: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 什么让企业更看重?     陈继权: 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更强,职业目标也更加清晰, 能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但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只是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从企业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仅仅具备高技能而缺少职业素养的员工,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真正能与企业“ 无缝” 对接, 且能长久对接的人才,除了具有高技能外,还要同时具备包括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人才招聘时,一方面要看他的学历,因为学历是工作的基础。当他入职后,就要看他的综合素质。    夏宝芹:如果说职业技能相当于一个人的“硬件”,那么职业素养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软件”。“硬件”与“软件”共同决定一个人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 不仅看他与职业岗位的匹配度,最重要的是看他的可培养性。而这些都决定于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所以,毕业生在进入职场的初期,企业人力资源对其评估主要集中在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热情、上进心以及学习能力等软性指标上。    我讲一个案例:石某经人介绍到我单位应聘行政工作。在面谈中她表现出来的是比较沉稳、话语不多,具备做行政工作的基本素质。进入试用期后,有两件事最终让我决定请她离开企业。一件事是新进的行政人员要负责办公室的卫生工作,连续几天我都发现同样的问题:小接待室的地面卫生及表面都做了清洁,但两个拐角堆放的废旧物品依旧杂乱地摆在原地。当我问她时,她说不知道需要处理,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第二件事是在一次干部岗位竞聘结束后,需要加班确定竞聘结果。我给她的任务是将每个评委的评价按照标准予以折算成百分数。但在我最后统计时却发现,在她的统计单据中有两位评委的分数没有折算成百分数。这两件工作中的微小事情反映出她缺乏责任心, 而责任心又是职业素养中最基础的要素。对于职业人而言, 其职业生命的高度与深度, 都取决于职业素养。所以, 一个人的能力欠缺我们可以培养, 但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有问题我们是坚决不会留用的。 职业院校应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主持人: 作为职业院校的校长, 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华康清: 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早已引起了我的重视。所以, 我把学校的培养目标锁定在“为当地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 并力求使他们拿到更高的工资”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 学生的技能水平是重要的因素。然而光有技能还不够,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个没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 不但不会被企业所重用, 而且还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后续发展。    曹勇安: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实现职业化。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和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 至少看起来“像干这一行的人”。回过头来看, 职业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表现在文明生产、责任心及现场管理的意识和习惯的缺失等。所以, 我们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 而应放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上。 职业素养缺失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    主持人:为什么会出现部分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问题?     华康清:原因当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不当。许多职业院校的所谓职业道德教育都停留在一般的说教上,认为开个主题班会、上节德育课、出张试卷考一考就是重视了。在评价机制上也没有把职业道德当作学生品德评价的重要内容, 使学生觉得职业道德的表现与是否能够毕业、是否能够评为好学生关系不大。    曹勇安: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让学生获得了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无法使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 更无法让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为。    蒋乃平:由于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在学校管理、实施上分属教育和教学两条线,容易出现职业道德教育与技能训练“两张皮”的现象。一些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局限在开设一门课的水平上, 满足于伦理学的阐述,在专业教学中缺乏渗透,在实习实训中只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 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整个职业教育中    主持人:职业素养是检验从业者自身“含金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职业院校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蒋乃平:技能训练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特征,但不能以此把“育人为本”曲解为“技能为本”。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制较长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以良好职业素养形成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方法。通过教育、教学的交融,加强职业素养教育与技能训练之间的融合。不仅要抓显性职业素养教育,更要抓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把养成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作为深化职业院校内涵改革的大事来抓。同时,要明确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在这方面的职责。德育无处不在,德育必须贯穿于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之中。    夏宝芹: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学校在了解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后,应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相应的课程和训练,将职业素养这种无形的软要素有形化,转化为各种训练课程或活动。同时还要将这种要素转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最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陈继权: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涵盖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几方面的内容, 不能顾此失彼。我认为, 应该把职业素养教育放在头等位置, 成为整个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意识和责任, 即企业和企业岗位中所必需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时间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企业需要有企业家意识和责任的员工, 职业院校就要把培养具有企业家意识和责任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曹勇安: 在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时应体现“三性”。一是专业性。学校在进行职业道德知识传递时,要与各个行业、企业的具体职业道德标准相结合。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职业, 不同的职业对从事该职业的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学习职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职业素养教育。二是主体性。我们学院针对学生的实际, 研发了“STS”课程,即从学校到社会系列课程。该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背景, 通过在真实职业场景中与学生的对话和交往, 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三是实践性。我们倡导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2003年起, 学院开设了“第三学期”, 即将每年的6至8月设置为一个社会实习实训学期,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入真实的职业环境, 感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顺利地实现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华康清: 在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同时, 应着重改进教育方法, 注意践行、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 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学校的好学生并不等于企业的好员工, 学校的评价与企业的评价存在着太大的差别。我们虽然无法改变企业的评价机制, 但我们可以让学校的评价机制与企业接轨。其中要在“课堂与车间对接、学生与职工对接” 上下功夫。同时, 在学校的评价机制中引进企业的评价机制, 设立职业道德学分, 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表现与学生的评优和毕业紧密地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