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则孝之三(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9:33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如果父母犯了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1} 更:改变。

    {2} 怡:和悦。

    {3} 入:指采纳。

    {4} 号:大声哭。

    {5} 挞(tà):鞭挞。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但是当父母不喜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呢?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难道都是对的吗?如果父母犯了错,子女又应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些父母和子女之间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弟子规》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好的建议呢?

    《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的意思是,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长辈很爱我嘛,那么我也回报长辈以爱,没有什么难的啊!“亲恶我,孝方贤。”如果尊长不喜欢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就显出你的贤明了。“亲有过,谏使更”,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有一些过失,有一些做得不当的地方,你应该劝谏,让尊长有改过的机会。但是在劝谏的时候要“怡吾色”,你不能板着脸,用批斗的态度去跟尊长说话,这不行,你要笑嘻嘻地跟尊长进谏。“柔吾声”,声音要放低一点,轻柔一点,柔和一点。这是《弟子规》的规定。

    我们知道,长辈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是普世的,这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全人类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几乎没有不爱孙辈的祖辈。在不同的文化里面,在不同的传统里面,这种爱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样的。有一位作家叫刘墉,他提到一段早期因纽特人的习俗:一旦孙辈出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就会默默无声地走向荒凉的冰天雪地深处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那里的自然环境太严酷,没有那么多食物,养不活那么多人。这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爱。当然这是早期的因纽特人,在因纽特文化当中,它表现得更极端一点,这是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造成的。

    中国以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据说,三十年前,最早一批领独生子女证的有六百八十多人;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独生子女已经超过一亿。而现在“独二代”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了。一般而言,一个孩子起码有六个长辈宠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真的是六双手捧着怕掉了,六张嘴含着怕化了,所以现在的孩子都非常受宠。“亲爱我”,在今天应该不是个问题。长辈爱小辈,在今天怎么会是个问题呢?但是也恰恰是在今天,孝的缺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按照《弟子规》讲:“亲爱我,孝何难?”长辈爱我,我孝敬他有什么难的?但是恰恰在今天,好像孝敬变得很难,这里面就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那么父母疼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当然也要孝敬父母,但是当父母不喜爱我们,甚至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还应该不应该孝敬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