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以“深港国际都会”撬动中国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50:13

以“深港国际都会”撬动中国转型

作者:金心异2010-08-26 08:30:59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 请深圳为全国再杀出一条路来
  • 特区的变与不变

标签

  • 深圳
  • 特区
  • 改革
  • 香港
  • 已有评论1
  • 发表评论
  • 收藏
  • 推荐给
  •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倘若中央政府能接受“深港国际都会”的概念,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这或许是对创办深圳特区30年最好的纪念。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区30周年纪念日。这30年最为国人所怀念、所瞩目的,其实是前15年,后15年的深圳特区,很大程度是在被淡化或被争议中度过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特区后15年其实成就不菲,它不像前15年那样具有突破性、那样吸引眼球、那样让人激情燃烧,但其所创造的制度变迁经验和路径,却更具可复制性。

深圳特区30年的改革开放史,既是一种工业化演进模式的创造史,也是一个中国城市主动参与全球化浪潮并从中获益的历史,还是找到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并沿着产业链末梢逐渐向上攀登的历史。如果从中国转型这个大的坐标轴来审视深圳特区30年,不难看到,她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足够好:

其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疾风知劲草”,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显深圳“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短短30年中,深圳持续进行了三次产业升级,迅速而又坚决地将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到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方向上,为国内城市作出了表率。尤其在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领域,深圳在一张白纸上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科技产业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其二是在中国近30年的城市化浪潮中,深圳走出了一条高速运转并快速升级的城市化道路。虽有不少缺憾,但已切入到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方方面面,并作了一系列细微而实用的制度设计,尤其是“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治理架构,这可以说是中国管治架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在“特区不特”的后特区时代,当中国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所有的门,一点的开放转向全面开放时,当长三角如日中天和环渤海湾的蒸蒸日上,当中国的聚光灯照在了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时,深圳悄悄进行的这些深层次变革,无疑更是中国未来的方向。美国《时代》周刊在去年说过,“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温家宝总理才会断言:“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这当然不再是“经济”特区的范畴,而已然是一个“综合特区”的模样。就此而言,当今深圳仍无愧于“特区”称号,仍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综合性的试验田。那么这种综合性的试验以后会朝着什么方向演进?换句话说,30年后的今天,深圳将给中国转型提供什么样的新贡献呢?

其实历史已经预告了未来。如果说30年前,深圳主要借区位优势,从毗邻的香港这个“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典范”那里,引入了一套市场经济体制;那么30年后的今天,深圳所需要做的,恐怕是再次充分利用毗邻香港、并与香港达成战略共识“共建深港国际都会”的良机,一方面与香港全面携手,整合双方产业优势,共同打造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模范区,进而拉动全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学习对接香港的“城市治理体系”,也许还要借鉴学习包括新加坡、台北等的城市治理结构,以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城市治理模式,为中国城市治理找到新方向。

倘若中央政府能接受“深港国际都会”的概念,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就会跟30年前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一样,为中国的社会治理转型找到一个最佳支点。这或许也是对创办深圳特区30年最好的纪念。

(作者为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