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36:26
         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事情》的童声合唱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久远的过去。“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稚嫩的童声在优雅的小提琴声中穿越时空隧道,把一个游子的思绪带回到久违多年的小镇。

           小镇不是很大,但很娟秀,三山环抱,依山傍水,南北坐向,青一色的小瓦房,在晨曦里升起袅袅炊烟的景象让人最难忘。

           镇上的人并不是很多,但纯朴的乡情、民风却勾勒出上下五千年仁、义、礼、智、信的中国魂。

           镇上的人平时很少外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常生活。镇上的文化生活几乎为零,有的只是县广播站的几个小喇叭盒。白天男女劳力下地伺弄庄稼,只有在晚上收工后才能三五成群,端着自家的饭到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方(那时人们叫它饭市场)坐在一起边吃饭,边侃天侃地,时候不早了人们便陆续睡去,留下的只是空旷漆黑的夜晚和偶尔的狗叫声。日复一日,有时让人寂静的受不了。

           小镇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每逢三月、七月、十月的物资交流会了,最热闹红火的是七月会、天气暖和上市品种多、人流量也大,所以七月会最红火。每当张贴出物资交流会的布告,我就和小伙伴们搬着指头数盼着交流会的到来,临近几天兴奋的不得了。起会那天各路商家过客纷至沓来,在本来就狭窄的街道两旁搭起了商铺,此时的小镇显的人也多了,路也更窄了。于是,小镇象是赋予了灵性一下子活了起来,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南来的北往的,大姑娘小媳妇,好不热闹。交流会物资品种很多,有卖鞋帽衣裤的,有卖饭,炸油条,打烧饼的,农用物品,家庭日用,吹糖人,放西洋镜,各类杂耍货物应有尽有。物资交流会大戏自然是不能少的,起会那天大车小辆就会拉来剧团借以助兴,剧团的到来把交流会推向高潮。这个时候我便和小伙伴们高兴的满街乱跑,看看这、看看那、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奇,最有趣的要算是看大戏了,过去戏台是在一个空旷的场子上、周围没有任何遮拦,唱戏卖票自然的用蓬布围成一个场子,然后留个进口,进口站两个人把门收票,那个时候看不起戏的孩子很多,所以、每到晚上我们只有站在收票口旁,等待大人入场时悄悄的拉住衣襟混进去,有时在收票口进不去,就会跑到蓬布周围看看是否有人照看,如运气好的话就可以悄悄地溜进去,运气不好时就会被抓住揪出来遭一顿拳打脚踢,一晚上折腾下来满头大汗。有时进去了还的找块砖头才能坐下来看,大人看我们也看,可就是看不懂,一会儿便东倒西歪呼呼大睡,戏完散场时在大人的喊叫声中醒来、匆匆随着人群走出剧场回家倒头便睡。交流会赶几天,戏就唱几天,我们就兴奋几天。不觉几天的交流会匆忙而过,商家过客纷纷散去,去别地赶下个场子,于是,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儿时的我便在心头涌起淡淡失落感,于是,心中默默企盼来年的交流会早点到来。

          悠扬的歌声垮越时空、把我从思绪中唤醒,如今长大成人的我走过好多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也看过大型歌舞、戏曲,也再不会因为没有买票的钱而困惑,但总也找不回儿时的快乐和过去小镇交流会的影子。

          那快乐的时光总是瞬间即逝,欢快日子的到来却是那么漫长,漫长的企盼过程却总是那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