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首富沈万三灭族案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0:02

明初首富沈万三灭族案始末 腾讯论坛

    在国家垄断一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古代,财富是受到控制的。财富按照国家的设想产生、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就是安全的;财富通过国家规划之外的方法产生、掌握在民间的手中,就被视为是危险的。对于百姓来说,官府设计好了财富旅途甚至人生旅途,通过非农手段致富的百姓都是异类。事实上,国家对财富的垄断往往造成“国富民穷”,即使是历史上的几大盛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贫困的。下层百姓努力追求财富,无可厚非;富裕起来的百姓,希望能够保住家产,同时希望用手里的钱去赚更多的钱,也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每个家族的奋斗历史,我们的社会就是由这么一个个奋斗史推动发展的。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正月,苏州府周庄的粮长顾学文呆在京师应天府(今南京)。这一天,顾学文去凉国府看望在府内教书的同乡王行。

  王行是苏州城有名的老塾师。从元朝末年开始,除了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短暂在南京蓝玉蓝家坐馆外,王行长期在顾学文的小舅子沈达卿家任教,和顾学文认识有三十多年了。如今两人同处异乡,顾学文从去年十一月起就多次来凉国府看望王行,每次来都大包小包提着许多礼物,包括一些海外的异样犀带,打点府上各色人等。因此,凉国府的上下对顾学文这个苏州乡下的土财主很熟,很有好感。

  这一次,顾学文照样和王行在耳房内说话。凉国公蓝玉刚好经过,见一个陌生人在自己家里大方地交谈行走,走过来奇怪地问王行:“这个人是谁?”王行回禀说:“他是小人乡人沈万三秀女婿。”蓝玉听说后,脸色大变,立即热情地招呼起顾学文来,吩咐准备佳肴酒宴招待顾学文,推杯换盏之间拍着顾学文的肩膀说“有空记得常来这里说话”,就差没说“你就把凉国府当做自己家吧”。

  蓝玉是堂堂的凉国公,多次出任大将军,战功显赫,权势炙手可热;顾学文是乡下粮长。明朝初期,官府指定乡间交粮纳赋最多的百姓为粮长,协助官府征收粮赋,粮长类似于现在的“楼长”和“居委会主任”,根本算不上是干部。两人身份相差悬殊,蓝玉为什么对顾学文过分热情呢?他为什么听到“沈万三秀”这个名字后判若两人?这个“沈万三秀”又是谁?

  “沈万三秀”就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他的财富多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明朝有“福布斯排行榜”,沈氏家族一定能雄踞财富榜首位数十年。苏州周庄原本是一个小村庄,沈万三在周庄安家后硬是把小村子建设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集镇。后来,明朝人将花钱买的官都叫做“沈万三官”;现在江浙一带还有家长教育子女,“我家又没有沈万三”所以要勤俭持家之类的说法。“沈万三”三个字不再是一个人名,越用越活了。其实,沈万三真名沈富。朱元璋当皇帝后,将每县人口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低,秀最高,每等中又分三个小等;巨富则被称为万户。沈万三秀,顾名思义就是说那个姓沈的、最高等的巨富。因为叫法太长,有点拗口,“沈万三秀”渐渐简化为“沈万三”或者“沈秀”,至于沈富的本名,反而鲜为人知了。

  王行在沈家教书的时候,每教会学生一篇文章可以拿到20两黄金酬劳。王行在蓝玉家教了一年书后又跑回沈家坐馆授徒,主要原因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党案”发生,他唯恐受牵连,所以辞别蓝家重返沈家;另外沈家的“天价工资”也是他重返沈家的重要原因。可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王行家莫名其妙地被编为“织挽匠户”,要去应天府住坐。凉国府蓝家知道后,立即再次请他来府中教学。王行跟沈蓝两家的长久交情,让沈家众人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机会:通过王行结识蓝玉,给沈家的巨额财富寻找一个政治靠山。蓝玉名震朝野,手握军权,而且他的姐姐是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妻子,外甥女是懿文太子的王妃,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皇后。蓝家的地位看起来稳如泰山。正如顾学文日后承认的“因见凉国公总兵多有权势,不合要得投托门下”,和显赫的蓝家拉关系总不会有错吧?

  现在顾学文都和蓝玉拍上肩膀了,也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了,三天两头往凉国府跑。正月十三日,顾学文还将沈家的沈德全引荐给了蓝玉。沈德全送了一条珍贵的乌犀带给蓝玉。蓝玉很高兴,照样酒食款待他们。酒筵尽兴后,蓝玉对顾学文、沈德全说:“你们沈家一分为四了,依然是江南的上等大户。我如今要行些事,正要和你商议。你可准备些粮米、银子、段匹前来,我要赏人。”有钱人不怕领导借钱,就怕领导没有“需求”,就怕领导不向自己借钱。顾学文和沈德全见蓝玉开口要钱要粮,立刻满口答应。借钱就要替沈家办事,顾沈二人正巴不得呢。蓝玉又说:“我现在有一万五千贯钱,你可就船顺带前去苏、杭收买段子。”这蓝玉借到钱后,更进一步,要求沈家“帮”他做丝绸生意了。顾学文见蓝玉要插手沈家的生意,拿干股,分红利,心中有那么一丝不忍后也爽快地答应了。要获利总是要投资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