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源 建设千亿元产值新型能源企业--在省属企业“十二五”规划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01:12
建设千亿元产值新型能源企业
——在省属企业“十二五”规划座谈会上的发言
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源
(2010年8月20日)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定位
淮南煤矿1903年开矿,已经107岁了。十多年以前,煤矿经历的磨难至今历历在目。2002年以来,企业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条件,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企业就象一个久病初愈、元气未复的汉子,强撑着在复苏振兴的道路上奔跑。“十二五”期间,还要继续攀登,冲上发展新的制高点。
从2002年到“十一五”末,企业9年投资千亿元,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继续投入千亿元,形成资产总额千亿元,年销售收入千亿元的大型能源企业。
百万吨死亡率:2001年前平均4.01,2010年降到0.1左右,下降近40倍。规划2015年降至0.03,比当时降低133倍,比2010年降低3倍。
原煤产量:2001年1774万吨,2010年6700万吨,是当时的4倍。规划到2015年1.3亿吨(本土1亿吨,西部3000万吨),是当时的7.3倍,是2010年的1.9倍。
省内电煤供应量:由2001年的450万吨增长到3000 万吨,占全省电煤总用量的52%,占省内四家电煤供应量的70%以上。预计到2015年增加至5800万吨。
电力规模:2001年7.5万千瓦,2010年1192万千瓦,是当时的159倍。规划到2015年突破1500万千瓦,是当时的200倍,是2010年的1.3倍。电力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最快。
销售收入:2001年31.9亿元,预计今年450亿元,是当时的15倍。规划到2015年1000~1200亿元,是当时的40倍,是2010年的近3倍。千亿元产值大致构成是:煤业550亿元,电力200亿元,房地产150亿元,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300亿元左右。
上缴税费:2001年3.2亿元,预计今年47~50亿元,是当时的15倍。规划到2015年120亿元,是当时的40倍,是2010年的3倍。
资产总额:2001年136.5亿元,预计今年810亿元,是当时的6倍。规划到2015年1042亿元,是当时的7.6倍,是2010年的1.3倍。
在册在岗职工收入:2001年人均0.97万元,今年预计7.2万元,是当时的7倍。随着企业发展,职工收入还将合理增长。
我们企业“十一五”发展走得快、走得稳。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趋利避害,经济未下反上。产量,2009年6715万吨,是2007年的1.6倍。电力规模,2009年1192万千瓦,是2007年的9.3倍。缴纳税费,2009年45亿元,是2007年的2.5倍。资产规模,2009年745亿元,是2007年的1.8倍。在“十二五”期间,企业仍然能做到平稳发展,不会出现大的起伏。
过去9年,我们偿还历史欠账100亿元,其中安全欠账30亿元,不良资产34亿元,减发、欠发职工工资4亿元,职工住房欠账25亿元,住房公积金3亿元。另外还支付了主辅分离和企业办社会成本21亿元。
过去9年发展,企业形成的地位和作用将在“十二五”继续强化。
第一,2008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省政府在淮南举办了亿吨级大型煤电基地竣工投产仪式。我们已经是国家重要的煤电基地,处于全国煤炭行业中的第一方阵,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电能源企业。
第二,在瓦斯治理、防治水、深井建设技术等方面,处于全行业技术领跑地位,其中瓦斯治理部分技术处于国际一流地位。
第三,“十二五”我省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我们企业能源保障支撑,还要向华东地区供煤输电,这对皖江带开发有利。
第四,目前我们已经成为省内煤炭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房地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已从单一煤炭产品又发展了电力、房地产、物流、金融产业,从提供能源产品发展到提供能源服务。
二、“十二五”规划布局和投资
“十二五”我们将走出去,立足本土,北上南下。
(一)区域布局
淮南本土煤电建设和参与城市化、工业化。本土煤矿保持1亿吨规模,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规划中4对矿井(其中3对深井)考虑到深井安全开采难度、环境承载能力等,“十二五”期间不开发,先到西部控资源,建煤矿。抓住“皖电东送”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机遇,我们把电力建设的重点放在淮南本土,加大煤电一体化电源点建设。积极参与山南新区近30平方公里城市化、工业化建设。
西部煤炭资源开发。预计“十二五”末,安徽将由煤炭净调出省逐步变成净调入省。我们开发西部煤炭资源,当省内电煤有缺口时,将西部煤炭运来保底。我们进入西部,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集中成片、规模开发。“十二五”期间,西部煤炭产量突破3000万吨或者更多。现已开发的一个矿,产量规模1000~1500万吨,2012年投产。另一个矿今年9月人员进驻,2013年建成投产。将来内蒙还要扩大规模,并适时进入新疆和澳大利亚开发煤炭资源。
积极参与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为平台,提供能源、工业生产保障、金融、房地产、物流五种服务。其中煤电一体化田集电厂二期、凤台电厂二期等项目已列入皖江城市带发展规划。芜湖煤炭储配中心列入国家级战略应急储备库,2011年一期建成,年吞吐2000万吨、静态储煤200万吨。以我们控股的芜湖港和扬子商业银行为平台,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开展金融资本运作,为皖江带服务。
“十二五”总投资1103亿元,淮南本土739亿元,皖江带152亿元,西部212亿元。省内省外投资比例大致是4:1,本土、西部和皖江带的投资比例大致是7∶2∶1。
(二)产业布局
煤业,建成新井3对(本土1对、西部2对),安全改扩建矿井5对。电力,煤电一体化田集、凤台电厂二期(分别为2×66万千瓦)建成,顾桥煤矸石电厂一期(2×33千瓦)建成,争取开工潘集电厂一期(2×66万千瓦)和22万伏自备环网。房地产以旧城改造、新区城市化建设为主,重点参与山南新区和皖江带城市化、工业化建设。
“十二五”总投资1103亿元,突出主业,煤业586亿元,占53%。电力270亿元,占24.5%。房地产215亿元,占20%。三大主业占总投资的97%。另投资32亿元,发展物流和金融产业等。
(三)生态民生布局
生态环境项目、民生项目与工业项目同等看待。“十二五”总投资中,生态环境156亿元,占14%,民生290亿元,占26%。
“十二五”总投资1103亿元的来源,自有资金200亿元,直接融资300亿元,间接融资560亿元,其它由财务公司内部融资。分年度投资,2011年303亿元,2012年262亿元,2013年181亿元,2014年228亿元,2015年129亿元。
三、企业发展的特色
煤矿安全、生态环境和矿区民生是世界性、历史性三大难题。过去9年,我们努力破解三大难题,做了10项工作,在全行业中影响较大。“十二五”期间要提高,完善,上层次。这些工作很有意义,不因为时间的推移、市场的起伏和风潮的变化而减轻它的价值,实质上是把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落到实处。
(一)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淮南煤矿历史上是瓦斯事故重灾区。2002年以来,我们进行综合治理,安全投入143亿元,其中瓦斯治理92亿元。矿区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成为行业瓦斯治理的典范。我国唯一的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在淮南,为行业出标准、出规范、出人才。受命代表国家每年召开一次煤矿技术国际会议。为行业培训了高管6000人次,向行业30多家煤矿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总工程师袁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瓦斯综合利用。目前,民用瓦斯6万户,瓦斯发电规模2.6万千瓦。热电冷联供制冷能力2.4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瓦斯治理工程投入55亿元,瓦斯利用投入11亿元。2015年,瓦斯利用量力争达到9000万立方米,瓦斯发电新建3.4万千瓦,实现潘集和顾谢矿区瓦斯利用地面输送管路联网,民用瓦斯突破8万户。
(二)煤电一体化。“十一五”建成了以顾桥为标志的6座现代化矿井,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十二五”新建矿井都要这样做。
“十一五” 在国内首创以田集为标志的煤电一体化电厂,被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正在向全国推广。“十二五”煤电一体化再投入309亿元,进一步增大装机规模。煤电一体化和参股电厂可以锁定煤炭市场、电力市场、铁路运力市场,减少电煤价格矛盾,对煤、对电、对社会都有利。
(三)棚户区改造。淮南矿区历史上有棚户7.3万户,24万人。从2003年起,我们规划新建住房9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7.4万户。到2008年底已经完成500万平方米, 2009年新开工200万平方米,今年再开工200万平方米。9年来投入68亿元,“十二五”再投入41亿元,到2012年彻底解决矿区棚户问题。我们是行业棚户区改造起步最早、投入最多、成果最大、职工得实惠最多的一个企业。
(四)统筹搬迁建镇。从2003年开始,我们和地方政府统筹,把采煤沉陷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三合一”,在不压煤地段实施并村入镇、并村建镇、并村扩镇,一次性实现城镇化,做到对农民、企业、社会三有利。已成功建成迪沟镇等一批新村镇15个,搬迁安置2.3万户,近10万人。节约土地8000亩。“十二五”期间规划投入40亿元,到2012年再建成2个新城区,扩6个镇,建3个中心村,涉及到17个乡镇,205个自然村,4.5万户,17万人能够全部安置进去。
(五)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和利用。2003年,在行业内率先对22平方公里资源枯竭矿区进行整治。目前,已完成生态修复10.4平方公里,水库生态区、山林生态区、湿地生态区三个示范项目基本完工。“十二五”期间规划投入43亿元,完成剩余11.6平方公里的生态修复和利用。
(六)蓄洪与水源工程。淮河流经矿区,统筹处理好淮河治理与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之间的关系意义极大。我们提出将淮河中段洼地治理与采煤沉陷治理统筹解决,变治淮河为用淮河,建成具有减洪、除涝、水资源利用等功能的蓄洪与水源工程,留住淡水,造福社会。目前库容2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7亿立方米,2030年13亿立方米,最终30亿立方米。这件事受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和有关部委的重视。前期工程已经干了2年,“十二五”规划投入52亿元,建设一期工程。
(七)矿区绿化。矿区已有15平方公里山体森林。2006年至今投资2.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1平方公里,矿区绿地总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由2005年的25.1%提高到34.3%。“十二五”还将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八)循环经济工业园。顾桥矿年产煤炭1200多万吨。目前已建成高浓瓦斯发电机组1台1340千瓦。2011年建成煤矸石电厂2×33万千瓦。矿井水和煤矸石利用率100%。“十二五”新建8×500千瓦低浓瓦斯电站,加大对废气物的回收利用。潘三矿、新庄孜矿也可以做到这样。
(九)低碳前沿研究。低浓瓦斯发电(7~29%)技术是我们企业在国内外首先突破的,申请专利,上升为国家标准。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研发初步成功,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争取“十二五”取得突破。淮南煤田煤层气理论储量为6000亿立方米,低透气性煤层地面直接抽采技术争取“十二五”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组建中国煤矿工程技术研究院。我们企业已有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深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期间,把三个研究机构合成组建成为中国煤矿工程技术研究院。由一个企业建立国家级研究院在国内是第一个,在国外也没有。以此为平台,深化技术创新,扩展技术服务产业。
四、企业发展理念
(一)“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办企业,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使职工、企业、社会都得到好处。我们做的工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
(二)“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始终突出主业,不跟风,不浮躁,不炒作,不盲目追求量的扩张,不进入无比较优势的领域,纳入发展战略不赚钱的项目不干,发展战略以外再赚钱的项目也不干。
(三)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四个层次。1、守法,诚信。2、提供产品、税收、就业、稳定。3、生态环境自律,经营生态环境。4、按照本市、本省和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企业自身力量发展,不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四)统筹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矿统筹。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乡镇发展,统筹生态发展,统筹社会发展。将企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规”合一,打破壁垒,创新发展体制和机制,实现政府和企业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浪费的得到节约,呆滞的得到激活,排列组合还可以产生新的价值。这实质是探索新矿城新矿区和谐发展的新路子,是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