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07:50
 浅谈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踏月摘星 发表于:2003-8-8 23:10:00        公元前220年秦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政权,在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全中国发生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各类旗帜先后在华夏大地上空飞扬,各种口号喊得震天价响,聚集了各类暴民,形形色色的领袖人物粉墨登场,各种宣传推广手段花样翻新。几千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的活剧。或血雨腥风,或缠绵绯测,或波澜壮阔,或英勇悲壮,但无一例外的都以失败告终。各色人等黯然谢幕。有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为人做嫁的,有让人扼腕的,也有贻人笑柄的。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风云一时啸聚一方,但最终却都为自己的‘农民意识’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辜负了各自兄弟的期望,更可惜的是他们葬送了大好的事业,葬送了改朝换代改写历史的大好机遇。一次次的反抗反而使封建势力在冲击过后变得越来越强大。因此而大大延长了中国的封建历史,更使封建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根深蒂固,至今依然余孽深重。秦末前209年7月,河南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而起,随即势成烽火,所向披靡。先号‘大楚’后又号‘张楚’。短短三四个月就有了千数辆车,兵士几十万,并分兵三路挥戈咸阳,最近处到了距咸阳仅仅几十里的‘戏’(今陕西临潼)。然而敌人太强大了,接下来吴广被部将田臧假借陈胜之令擅杀,而陈胜也没好到哪去,12月在撤退途中被其车夫庄贾所杀。两个大王一死队伍自然也就树倒猴散了。仅六个月时间一切就都成了云烟。但经此一战,秦的势力大损。此后给项羽、刘邦俩个流氓得了便宜,最后刘邦靠生平极少有的一场胜战连逼带气加引诱让项霸王在乌江边自己抹了脖子,从而坐了天下。陈胜,吴广最终只落了司马迁一句;‘陈胜虽已死,其所置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是一次典型的为人做嫁的起义。这次起义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典型性。这次起义拉开了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大幕,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序列的类似事件。让我们看看这些农民起义有哪些特点其一:举事过程很突然属突发事件引发,虽然发生这样的事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必然,不出陈胜也必定要出张胜王胜,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次的起义就都属于这类必然情况下的偶然事件。也就是所谓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之类。封建社会广大农民深受专制压迫,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还要承担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及赋役。精神上还要忍受封建礼教和封建伦理的束缚。他们创造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也承载了所有的封建思想的桎梏,因此他们的反抗只是重压之后的反应,他们只反昏君、贪官、恶霸,却意识不到他们的苦难是来自于整个封建制度及这个制度下衍生的伦理道德、思想文化等封建意识形态。这就注定了农民起义基本都是在被动状态下进行的抗争。建立统治--聚敛财富--社会矛盾激化--再恢复统治----再聚财、再激化矛盾、、、整个封建社会就在这样一个循环下向前发展,农民起义等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推动了封建社会发展。而对社会发展有更大作用更深远意义的却是主动的社会变革要求。 其二:在宣传推广上借助了封建迷信那一套东西,并使用了欺诈手段哄骗不知情人士。‘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欺骗和迷惑了很多人投身其中。但欺骗总是会被人怀疑和识破的,以这样的手段造就的人势可以得势一时却不可能得一世的。自此后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此一招都是不二法宝。比较著名的象:黄巾军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万事大吉’是利用道教蛊惑人心,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红巾军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等等。利用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封建迷信的方式进行鼓动是农民起义的一大特征。到太平天国时这一方法被发挥到了极致,以至洪秀全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天王还是凡人。在众多的起义中各种宗教都有被利用的记载,利用手段也越来越高,花样也不断的得到翻新。 三:大多数的起义都有一个口号,内容基本是两类;一类是土地要求,一类是不堪重压的呐喊。如早期陈胜吴广的‘伐无道,诛暴秦’就是不堪重压的呐喊,而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则是另一类的代表。各个时期不同的口号反应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状况,但不管哪个时期都基本是围绕土地,赋税,贫富问题这三大主流问题,基本上都是以‘均贫富,等贵贱’为主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封建社会社会形态下农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土地是当时社会条件下最主要的财富,赋税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也是各类诸侯、各级贪官最大的财源,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更使下层民众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的反抗不可避免的要围绕因这些问题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来展开,由于时代的限制及反抗者自身条件有限,他们不可能形成更先进的理论,不可能把这些举事之初的‘振臂一呼’升华成一个行动纲领一个治国方略,这造成了这些口号缺乏持续长久的号召力。这也就为这些起义打下了深深的封建时代的农民烙印。最终他们只能在封建状态下进行抗争,无谓的在延续着一个个抗争--失败--再抗争--再失败的循环。 四:没有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大部分的起义最后都是从内部分化开始走向失败,这充分暴露出这些起义乌合之众的本色。起义军在发展斗争的过程中没有能力来适应队伍的壮大,没有能力来融合其它力量的加入。一支队伍中往往是包含着抱有各种政治目的团体和势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来规范和约束这些不同势力,这样队伍就没有形成长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就不具备长期斗争的实力。封建状态下的小农意识决定了这是那个时期的农民起义军的硬伤。 五:没有一个始终贯彻如一的行动目标。封建状态下的抗争决定了这个抗争的要求都是很低的,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财富和权力要求,所以绝大多数的起义军都没有具体的远大政治目标。这使得他们在获得财富和权力后就感到无所适从。通过斗争他们的简单的要求很快得到满足,整个队伍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大功告成盲目的乐观和肤浅的享乐,从而丧失斗争动力,最终走向失败。这方面表现最典型的是李自成和洪秀全,他们都是因此而葬送了大好的前程。而刘邦和朱元璋这两支地主武装在这方面却是另一种典型:刘邦当年听了张良、萧何等人的意见不入咸阳西避汉中潜心发展最后得了天下。而朱元璋也是遵从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告诫而最终谋了天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远大的政治抱负都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且一直都在贯彻执行这样的政治目标,因而最终取得胜利。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也正是很好的借鉴了这些经验并很好的运用在了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最终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多的敌人取得了全面胜利。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历史已经无数次的再现而且这一过程还会延续下去,我们有必要在以往的历史中不断的总结学习,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趋利避害,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集体这些经验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11 22:14:14编辑过]2楼 秋月斋主人 发表于:2003-8-9 1:07:00好文章关于"农民意识"的提法小弟有不用的看法我们短消息商榷3楼 红旗_linux 发表于:2003-8-9 8:11:00以下是引用青锋在2003-8-9 1:17:00的发言: 这个循环怪圈记得在80年代就已经成为学术界争论的一个话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后一致承认农民起义失败终结原因是缺少正确的领导,小农的安乐思想腐蚀起义军的领袖,最后导致失败或者革命果实被地主阶级窃取。 是这样的。4楼 随风飘零叶 发表于:2003-8-10 18:56:00太平天国也能这样总结吗?我想不是的5楼 踏月摘星 发表于:2003-8-10 22:28:00以下是引用随风飘零叶在2003-8-10 18:56:00的发言: 太平天国也能这样总结吗?我想不是的 以上浅见也适用于太平天国。6楼 ruber2008 发表于:2003-8-11 15:43:00我个人认为,这位仁兄对农民战争的总结很是精彩,一直到太平天国我认为都很好,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工农联盟却不能一并评论,请注意,工农联盟决不等于是农民联盟,不论其中的具体比例是多少都不能相提并论,即使中国的工业发展得不够完善但仍然具备了工人阶级服从指挥,团结紧密的传统,这和农民阶级有不小的区别,另外,我们当时,不占城市并非出于以前的刘邦之流害怕的贪图安逸的想法.而是根据当时具体的战略形式,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兵力能够守住大城市,也不能打守城攻城这样的消耗战,这才是当时的战略意图.以上是个人一点浅见,欢迎大家批评7楼 逍遥公子 发表于:2003-8-16 10:07:00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的阶级。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的王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元朝的朱元璋,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朝的太平大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样,就在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停息以后,虽然社会多少有些进步,但是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来。 呼呼,抄书很辛苦的,知道吗?共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秋雁南回文学编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14063 s, 3 queries.
  • [Full] 完整版
  • [Rss] 订阅
  • [Xml] 无图版
  • [Xhtml] 无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