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后的中国是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30:49

吴承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

 

 

    “封建”问题我没有专门研究过。我是来学习的。会议提供的材料很好,我大致看了一遍,收获不小,大开眼界。今天也主要是来听一听。从材料给我的印象是,封建主义是多种多样。我们今天所讲的封建主义,不一定是有明确标准的封建主义。诸如西周的封建,大家是比较清楚的。西欧的封建,也是比较清楚的。我们今天所讲的封建主要是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学说。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封建学说,如同马克垚教授所指出的,前后也不是一样的,早期和晚期也有不同。到了列宁、斯大林手里也有不同,究竟是哪一个也很难说。我想,今天所讲的,秦汉以后到了明清都是封建社会,这指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不必去同西方(封建社会)作比,也没有方法同马克思的真正的原义相比。马克思的原义,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找到一些,但是后来相关论述又有所变化。大概任何学说,我觉得原教旨主义都不可靠。像社会主义,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今天讲封建主义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我想它最大的特色,一个就是宗法,或者说血缘关系,一直到明清都没有断了血缘关系。马克思的封建主义好像就没有强调这个。再一个是专制。专制,马克思是提过了西方的情形,似乎不是像中国的那么明显,那么的强调。在西方,教会,无论是罗马教、天主教和新教,它们的力量很突出。中国更多强调的是社会、伦理、道德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是很注重这个东西的。你说这个人是“封建”、是“老封建”,特别是指男女关系上的,也体现在穿着上。中国历史上“贞妇”、“节烈”、“牌坊”等,这些在西方恐怕就不是很普遍。马克思有无提到过,我不知道。但是这个东西也很重要。我们研究问题,比如经济,不能就经济谈经济。封建本来是一个社会形态,必须要从社会学方面,从民俗、伦理等各方面来看待。如此看来,我们现在所用的封建主义就跟标准的“封建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实际上还没有一个标准。这样,我觉得也并不错。因为我们写历史就是要根据本国的情况,详细地写中国社会的特点,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你叫它“封建主义”也可以,你叫它别的也可以。我倒是同意陈支平提出的,“约定成俗”罢了,大家认为从秦汉到明清是封建社会,那你就叫它封建社会,这个无所谓的。不过,我们的封建社会,是指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你不叫它也可以。我学秦汉史是跟钱穆先生学的,他讲秦汉史的时候,注重文化。他讲先秦是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时代,根本就没提过“封建”两个字,也没提“封建主义”。我学清史,那老师更老了,是同孟森先生学的。他就根本没提过“封建”两个字。但是他讲董小宛,讲得头头是道。他讲的更多的是血缘、宗法关系,更多的是社会习俗的东西。孟老先生倒是社会学家,但是他没有讲过“封建”两个字。所以用什么名词,我看都是无所谓,大家都用了就用了。所以,有学者说我用的“封建”及“封建社会”概念一定是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这也不必。这很难。

编者附记:本文是吴老2007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封建译名与马列主义封建观”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本刊根据发言录音稿,并经吴老同意,在此发表。

 

收稿日期2007-12-30

作者吴承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