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国9200万糖尿病患者是怎样“被治疗”的呢?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5:03
                     我国9200万糖尿病患者是怎样“被治疗”?

   不久前,和一位熟人闲谈时,才发现她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我心里一惊,这熟人以前身体并没有什么不妥,近期也没有“三多一少”等症状,怎么就服用降血糖药物了。我仔细一问,原来这熟人有月经失调,找一位妇科医生看病,这妇科医生给她开了一些雌性激素类药物控制症状,不久就发现血糖升高至7.6mmol/L,正好这妇科医生的老公是内科医生,就赶快给她降血糖药物服用。我对这熟人说,你以前血糖并没有升高,这次主要是服用了雌性激素类药物引起暂时性血糖升高,但这种情况本来是不必服用降血糖药,只需先观察就可以了,这熟人听后才后悔莫及。
   还有一次, 有一位朋友的母亲从澳大利亚回来,谈话中她透露她血糖曾升高至7~8mmol/L,我就向她了解外国对这方面的态度。她说,那边的医生告诉她暂时不用药物降血糖,先控制饮食,多运动,定时复查血糖情况,如果升高明显再服用药物。她现在血糖虽然波动在7mmol/L左右,但都没有什么不适,也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这两个事例使我十分震惊,多么鲜明的对比,为什么我国民众这么热衷于药物治疗,目前我国进口降血糖药之多,人们对此熟视无睹,患者往往“被治疗”而不知,可悲!
   据最新统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高达92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几个英国人口总量。中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糖尿病病人还是很少,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5倍,到了二十一世纪,糖尿病病人不断增加,外国生产降血糖药物商瞄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使中国成为他们搏击的区域,他们也从此挣得金盆满体,而可怜的9200万糖尿病病人却被愚弄,“被治疗”而不自知。请看看他们是怎样一步步下圈套的。
  第一步:通过推销测量血糖仪器,使糖尿病病人数大增。我国古代对糖尿病也有很详细描述,把它分为上渴、中渴和下渴,较古老的测验方法是通过蚂蚁检查尿液是否含有糖分。但现在在糖尿病测量仪器——血糖计的应用,的确使一部分早期病人易于发现,但也出现了象上面的糖尿病药物滥用例子。设于加利福尼亚州的TheraSense公司自2000年6月起研发、制造、销售血糖自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全美收益增长最快的高科技公司之一--收入从1998年的6万美元增长至2002年的1.78亿美元。 雅培制药公司最后出巨资12亿美元并购糖尿病测试仪生产商TheraSense公司,以增加该公司在医疗测试业务方面的产品。
   第二步:修改糖尿病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mmol/L(200mg/dl)。 2、查空腹血糖时,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8mmol/L(140mg/dl)。 3、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怀疑为糖尿病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 若无糖尿病症状,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mmol/L。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对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自行进行修改,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血糖≥11.1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 OGTT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其中把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从原来的7.8mmol/L(140mg/dl)降到7.0 mmol/L,这样就把更大范围的人群划入糖尿病。
  2006年, 荷兰的研究人员经过九年的研究发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或者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病变死亡率是一致的。荷兰的研究人员对2468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9年的研究,这些患者均是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或者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结果发现,这些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者4-5倍。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如果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则患者死亡率的升高67%,而使用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则升高56%。WHO及ADA 标准有相同的可重复性,WHO标准的k值为0.59(0.54-0.64),ADA标准的k值为0.61(0.56-0.66)。
    研究人员认为,WHO及ADA标准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在预测患者预后上,两标准具有相同的意义。
   第三步:不断改进糖尿病药物剂型,使之应用更加广泛。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1985年全世界有3000万糖尿病患者,到1997年已增加至1.35亿人;据文献报道,于1999年已增加至1.43亿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5倍,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糖尿病预防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一项我国全国性的调查研究结果: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到了9200万。这一数字使中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还有1.48亿糖尿病前期患者。过去,人们总以为糖尿病是发达国家、有钱人才会得的“富贵病”。但事实上,相对于西方人而言,亚洲人对糖尿病有着更高的遗传易感性,同时具有发病年龄早、并发症出现得早且严重等特点。另有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8.2%)不但已经和城市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11.4%)相当接近,而且增长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糖尿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专家针对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突增的情况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在未来10年内,仅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这三种疾病就会给中国带来至少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在2002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物中,就有6个是抗糖尿病药物,总销售额高达82亿美元。据IMS Health数据显示,2008年,世界抗糖尿病药市场已达272.67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2.29%,尽管受到全球金融风暴和市场下滑的影响,但抗糖尿病药物市场仍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在排名前10位的降糖药中,重组DNA胰岛素制剂占据了重要份额,胰岛素制剂销售额已达125亿美元,占据了世界糖尿病治疗用药45.84%的市场份额,与抗糖尿病口服药平分秋色。
   随着糖尿病人的不断增长,糖尿病用药的需求量也呈直线上升态势。中国城市人口治疗糖尿病直接人均医疗花费为451美元,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花费则高达1694美元。在糖尿病用药中,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也是1型糖尿病人惟一的治疗药物。此外,还有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面对中国这一未来全球最大的糖尿病病患市场,国外制药巨头和我国本土制药企业都予以看好。目前,全球胰岛素市场基本由诺和诺德公司、礼来公司和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所垄断。三大巨头胰岛素类产品销售总额高达89亿美元,占全球胰岛素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作为糖尿病药物的新兴巨大市场,中国早已被目光敏锐而又拥有先进治疗仪器和药物的外国制药企业看好。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胰岛素产品,主要有第一代产品动物胰岛素和第二代产品重组人胰岛素,此外还有第三代的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对人的胰岛素基因进行改构获得。胰岛素类似物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完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胰岛素注射笔(以下简称“胰岛素笔”)是一种药械合一的常用医疗器械产品。自从20多年前瑞士一家公司首创胰岛素笔产品至今,全球各地厂商累计生产和销售了上百亿支胰岛素笔,仅美国就有2700万名糖尿病患者常年使用胰岛素笔。然而,传统胰岛素笔最大的缺点是,病人只能按照医嘱来使用,而不能自主决定胰岛素用量。 世界主要胰岛素笔生产商之一、美国礼来公司推出一款胰岛素笔新产品——数字式胰岛素笔。其特点是,能自动储存以前16次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并给出最佳胰岛素剂量方案。每年,F.D.A.收到一些死亡和由检测仪失败有关的数千人受伤的报告,但报告只代表了实际人数的一小部分。由美国糖尿病协会知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平均一次,40%的人由于低血糖,一生会有癫痫或昏迷。美国糖尿病协会一直主张对检测仪有更严格的精度标准。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副教授大卫博士说,“胰岛素是一种危险的药物。如果有人因为错误的测试而对它的使用作出错误的决定,他们会死。”
   第四步:通过向医疗机构宣传糖尿病及其副作用,使糖尿病病人处于被动状态,而服从药物商的要求使用其药物。我在广州市进修期间,我的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同学经常带我去参加一些医学会议,但不久我就发现这些医学会议很多不是医院主办的,而是药品生产商赞助的。这是我和一位广州朋友的对话:“下午去参加一个有关糖尿病会议吧?”“怎么广州市的医学会议特别多?”“广州市是大城市,是药商最集中的地方,当然会议多了。”“为什么这些会议医院不能自己主办,而非要让药品生产商赞助?”“现在的医院那有经济能力开一些会议,都是药商赞助的。”“药商这么好心?”“他们当然有条件的,会议上经常会宣传他们的产品,这叫等价交换。”“那你们怎么也经常去听这些无聊的会议呢?”“还不是有一点经济利益!”“有这回事?”“去参加会议的人其实是去听他们的药物广告,但一般可以得到1~2百元的交通费,有时还加上一些小礼物,所以知道的人都去的。”“这样的会议多吗?”“每星期起码有1~2次吧!”你看,医生也被药品生产商所左右了,治疗上还不以药物为主吗?
   第五步:攻击我国中医学,使我国中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处于劣势。中医学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草药来完成其治疗过程,也是中国传统医药几千年来的经验总结。中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考验,由于其显著的疗效而不被西医学所淘汰,确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由于中医学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长期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作为坚强的后盾分不开的。但在历史上,中医学由于是从临床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象西医学从人体直观结构来了解疾病,故一直被人们视为不科学的医学,历经多种磨难,早在1879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先生就发表《废医论》,对中医提出激烈批评。在民国初年,中医又面临来自政府的挑战,北洋政府在改新学制时,完全不把中医列入课程。南京国民政府的废止中医活动更加激烈,在1928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汪企张首次提出的废止中医案未获通过,但在1929年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案”,他在“废止中医案”中提出了6项逐步消灭中医的具体方法,但由于中医界人士的抗议,“废止中医案”被搁置。从此中医学元气大伤,中医学在中国始终处于受歧视、遭挤压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中医学,才使中医学在我国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我国与外国接触密切,西方医药大量进入我国,中医学又处于被动局面,在2006年,湖南省长沙的一位哲学教授写了《告别中医中药》的废止中医檄文,从土中医摇身变成“反中医斗士”,引起中医存废大讨论的轩然大波。在外国反动势力也借此机会搞联名告别中医中药活动。国家卫生部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这闹剧才告结束。
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的危害性

多年以来,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全都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水平越高,医生开的胰岛素剂量就越大。但人们不久就发现,治疗糖尿病还有其他的方法。虽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缓解当前症状,但对长期解决问题却无能为力。事实上,糖尿病引发的许多问题,随着胰岛素疗法的介入反而会加剧。多年来一直从事糖尿病治疗的朱利安•维特克医生向我们解释:
“胰岛素刺激体内用于对抗其降血糖效果的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其他物质的产生。注射胰岛素后,病人血糖水平下降,身体会立即对此作出反应,刺激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产生,迫使血糖水平回升,因为大脑需要糖。”
血糖一高,就注射胰岛素,血糖就下来了,但这会立即刺激对抗反应,使血糖又上去,以适应身体的需要。这种血糖水平的连续波动会引发一系列的长期症状。最近的两项研究表明,用大量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胰岛素用量少的患者眼部疾患的发病率高40%。
胰岛素还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受损,这是糖尿病患者身上常具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至8倍,大约75%的糖尿病患者实际上死于心脏病,而这种心脏病正是由于过分使用胰岛素使动脉血管壁变硬造成的。
其他跟胰岛素使用过量有关的症状是由细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尤其是那些通向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血管,会变厚、变脆,逐渐失去功能,使血液流通受阻。在眼睛部位,血糖水平突然升高和(或)外力冲击会给视网膜血管造成额外压力。如果像糖尿病患者那样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上下波动相当厉害,这种压力就会反复出现,最终导致这些血管溢血。这是许多老年人得了青光眼以后失明的主要原因,而青光眼本身就可以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在肾脏方面,类似的一连串变化会导致肾脏功能下降,无法及时去除含氮废物。所以,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种主要疾病。大小血管里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干扰,还会引发神经炎、组织坏死乃至截肢,手指和脚趾失去知觉以及性功能衰退。
上述大多数病症都是连续10至20年血糖水平随注射胰岛素以及体内抵抗物质相互影响而波动以后发生的,与胰岛素被用于治疗之前,糖尿病基本上是不治之症的情况相比,还应该算是不错的。
问题在于胰岛素被过分使用,而许多更加自然、不过分干预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而且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却被忽略了。第二型成年人糖尿病根本不是胰岛素缺乏引起的,所以不必像治疗第一型小儿糖尿病那样用胰岛素疗法。
尽管约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第二型,他们往往被误认为和第一型患者一样,也需要或至少能从胰岛素疗法中获益。许多人根本不需要胰岛素,却用了。据估计,有50%接受胰岛素疗法的患者根本不需要胰岛素,而在那些的确需要胰岛素的患者当中,包括小儿糖尿病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人,如果考虑许多其他不仅仅局限于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方法的话,其胰岛素用量也可以大幅度下降。
据估计,仅有5%至10%的糖尿病患者显示出典型症状,包括:(1)尿频,晚上要多次上厕所,有时还会尿失禁;(2)极度口渴,这是因为尿频导致体液丧失;(3)极度饥饿,因为摄入的食物未被利用;(4)体重减轻,尽管吃的东西不少,但因为葡萄糖没有进入肝脏、肌肉等的细胞,所以,尽管患者已经吃多了,仍然会感到相当饥饿。
而剩下的90%至95%的患者丝毫没有上述症状。维特克医生曾为2000多名心脏病患者治疗,他本人是纳桑•普里特里金长寿中心的主任,在糖尿病研究和治疗方面颇有经验,他向我们介绍这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些病人都40出头,已经发胖,超重10至15磅,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患有糖尿病,其血糖水平为190—220mg/100ml,而非110mg/100ml。医生往往让这些病人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所以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身上没有症状。其实这类患者不应服药,也不应注射胰岛素,而应该马上让他们调理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加强锻炼、调整身体状况。
(摘自《自然疗法实用指南》第八章第225-227页  [美国]加里•纳尔医学博士著)

如果想对国际糖尿病的最新研究前沿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请参考阅读《加拿大神奇的胰乐啶》一书。
如果想对糖尿病各类治疗方法有理性而正确的评估,请参考阅读
《自然疗法实用指南》一书。

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的危害性

多年以来,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全都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水平越高,医生开的胰岛素剂量就越大。但人们不久就发现,治疗糖尿病还有其他的方法。虽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缓解当前症状,但对长期解决问题却无能为力。事实上,糖尿病引发的许多问题,随着胰岛素疗法的介入反而会加剧。多年来一直从事糖尿病治疗的朱利安•维特克医生向我们解释:
“胰岛素刺激体内用于对抗其降血糖效果的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其他物质的产生。注射胰岛素后,病人血糖水平下降,身体会立即对此作出反应,刺激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产生,迫使血糖水平回升,因为大脑需要糖。”
血糖一高,就注射胰岛素,血糖就下来了,但这会立即刺激对抗反应,使血糖又上去,以适应身体的需要。这种血糖水平的连续波动会引发一系列的长期症状。最近的两项研究表明,用大量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胰岛素用量少的患者眼部疾患的发病率高40%。
胰岛素还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受损,这是糖尿病患者身上常具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至8倍,大约75%的糖尿病患者实际上死于心脏病,而这种心脏病正是由于过分使用胰岛素使动脉血管壁变硬造成的。
其他跟胰岛素使用过量有关的症状是由细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尤其是那些通向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血管,会变厚、变脆,逐渐失去功能,使血液流通受阻。在眼睛部位,血糖水平突然升高和(或)外力冲击会给视网膜血管造成额外压力。如果像糖尿病患者那样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上下波动相当厉害,这种压力就会反复出现,最终导致这些血管溢血。这是许多老年人得了青光眼以后失明的主要原因,而青光眼本身就可以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在肾脏方面,类似的一连串变化会导致肾脏功能下降,无法及时去除含氮废物。所以,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种主要疾病。大小血管里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干扰,还会引发神经炎、组织坏死乃至截肢,手指和脚趾失去知觉以及性功能衰退。
上述大多数病症都是连续10至20年血糖水平随注射胰岛素以及体内抵抗物质相互影响而波动以后发生的,与胰岛素被用于治疗之前,糖尿病基本上是不治之症的情况相比,还应该算是不错的。
问题在于胰岛素被过分使用,而许多更加自然、不过分干预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而且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却被忽略了。第二型成年人糖尿病根本不是胰岛素缺乏引起的,所以不必像治疗第一型小儿糖尿病那样用胰岛素疗法。
尽管约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第二型,他们往往被误认为和第一型患者一样,也需要或至少能从胰岛素疗法中获益。许多人根本不需要胰岛素,却用了。据估计,有50%接受胰岛素疗法的患者根本不需要胰岛素,而在那些的确需要胰岛素的患者当中,包括小儿糖尿病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人,如果考虑许多其他不仅仅局限于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方法的话,其胰岛素用量也可以大幅度下降。
据估计,仅有5%至10%的糖尿病患者显示出典型症状,包括:(1)尿频,晚上要多次上厕所,有时还会尿失禁;(2)极度口渴,这是因为尿频导致体液丧失;(3)极度饥饿,因为摄入的食物未被利用;(4)体重减轻,尽管吃的东西不少,但因为葡萄糖没有进入肝脏、肌肉等的细胞,所以,尽管患者已经吃多了,仍然会感到相当饥饿。
而剩下的90%至95%的患者丝毫没有上述症状。维特克医生曾为2000多名心脏病患者治疗,他本人是纳桑•普里特里金长寿中心的主任,在糖尿病研究和治疗方面颇有经验,他向我们介绍这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些病人都40出头,已经发胖,超重10至15磅,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患有糖尿病,其血糖水平为190—220mg/100ml,而非110mg/100ml。医生往往让这些病人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所以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身上没有症状。其实这类患者不应服药,也不应注射胰岛素,而应该马上让他们调理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加强锻炼、调整身体状况。
(摘自《自然疗法实用指南》第八章第225-227页  [美国]加里•纳尔医学博士著)

如果想对国际糖尿病的最新研究前沿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请参考阅读《加拿大神奇的胰乐啶》一书。
如果想对糖尿病各类治疗方法有理性而正确的评估,请参考阅读
《自然疗法实用指南》一书。
糖尿病患者                
       切莫忽视降糖药的副作用

目前,降糖药从总体来说使用比较安全。但仍有少数患者因使用降糖药而发生严重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1、降糖药共同的严重副作用——低血糖
用药期间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前发花、头疼和发呆等现象,应立即服用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饮料。如有意识障碍,必须请医生急救。
2、磺脲类降糖药的严重副作用
(1)白细胞减少   可出现嗓子痛,伴有寒战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去医院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减少,则应更换药物。
(2)溶血性贫血   尿呈黄褐色或红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热,颜面发白,疲劳无力。有此症状应停药,及时去医院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由医生指导下一步用药。
3、双胍类降糖药的严重副作用
严重副作用为酮尿和乳酸酸中毒,多发生在有肾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患者,表现为在一般副作用的基础上,出现呼吸深而快和肌肉痉挛。有上述症状应停药,由医生更换药物种类。
4、ā-苷糖酶抑制剂的严重副作用
阿卡波糖(拜糖平)等ā-苷糖酶抑制剂一般认为,除腹内气体增加外,其他副作用较少。但近年发现,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肝功能障碍。因此,应用此药应每月检查肝功能一次。
5、胰岛素制剂的严重副作用
(1)过敏性休克   胰岛素对过敏体质的人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此时应立即请医生急救。
(2)血管神经性水肿    眼周围及口唇浮肿,呼吸困难,腹痛。出现此情况应请医生予以处理。
6、胰岛素增敏剂的严重副作用
系一类新型降糖药,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由于使用时间较短,在少数人中已发现的严重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可加重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不宜使用,应停药,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利尿药。
(2)水潴留    颜面和手脚浮肿,体重迅速增加,应停药。
(3)严重肝功能障碍和黄胆    高热、皮疹,全身疲倦,无食欲皮肤黄染和瘙痒。应停药。用药期间每月应检查一次肝功能。  (作者:辽宁教授 吕乃群)(本文摘自《家庭医生报》)

真诚向广大糖尿病患者推荐阅读《加拿大神奇的胰乐啶》一书,该书根据
国际最新糖尿病研究信息编译。  糖尿病的误区

人类与糖尿病的斗争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糖尿病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糖尿病的看法及治疗存在诸多误区,这些误区如果不能及时澄清,那么对糖尿病的治疗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下面一些解析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改正一些相对流行的错误观点。

误区1: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
的确,年龄和糖尿病有关,通常糖尿病患者都在40岁以上,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得糖尿病的风险越大。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年轻的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且呈现流行趋势。在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1998年,39岁以下的糖尿病人就已经占5%;2005年,21%的日本儿童罹患糖尿病;美国年轻人口的肥胖也导致了糖尿病的流行,美国糖尿病协会报告显示,儿童糖尿病是这个世纪的新现象,虽然还没有精确统计,但初步估计会有8~45%的儿童被检测出患有2型糖尿病。更加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儿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有人说,在1990年以后出身的美国人,三个人里面可能就有一个是糖尿病。

误区2:糖尿病都需要胰岛素
事实上,胰岛素注射仅仅在人体失去或基本失去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时才需要,只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后期患者。
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是由于体内控制血糖的胰岛素水平绝对低下造成。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胰脏β细胞释放胰岛素。1型糖尿病,体内免疫系统破坏了胰岛素分泌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需要注射胰岛素。
2型糖尿病(也叫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 不同于前面,他们不是缺乏胰岛素,而是缺乏对它的有效利用,也称胰岛素抵抗。部分2型病人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还多,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并不需要胰岛素,而是需要其他治疗(包括药物)。
我们特别推荐病人应该采取“综合的天然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控制、锻炼身体、服用博特力胶囊这类天然草药等全方面调理身体,而不是单纯追求控制血糖水平,逐渐减少直到停用对身体有副作用和抵抗性的西药。而且,长期注射胰胰岛素会损伤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世界上90%的糖尿病人是2型的。

误区3:糖尿病不致命
糖尿病是致命的,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已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位于第3位,新加坡糖尿病患者占死亡病人的10%。虽然糖尿病本身不是致命的,但它所引起的上百种并发症中,很多都是可以轻易致人死地的,包括贫血性心脏病、肾病、中风、坏疽溃疡、各种癌症、皮肤病变等。医学统计,糖尿病患者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要高出400%,80%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脏疾病。除了一些致死的并发症之外,还有一些非常令人关注也是经常发生的并发症有失明和阳萎。
大约10%的患者在发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糖尿病已经是导致眼睛失明的最大原因。
如果男性被确诊为糖尿病,其中有50%会患性功能障碍。因为性生活产生问题而就医时,医生经常最先问的问题是:“先生,您患有糖尿病吗”?男性性功能(即勃起)基本上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神经,另一方











面就是毛细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血液发粘、毛细血管易发生堵塞现象,导致血液循环出现不畅,同时神经也会受到损伤,变得极不敏感,性生活必然会出现问题。
博特力胶囊不仅对净化血管有惊人的效果,还能帮助恢复受损的神经, “服用博特力胶囊后,性功能得到恢复”是最多也是最常听到的患者反馈。

误区4:糖尿病遗传,无法预防
遗传基因对糖尿病是有影响的,例如,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子女得糖尿病的机率是57.6%,如果父母中一人为糖尿病患者,其可能性变为27.3%。所以,子女在这种情况下要小心,对于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来说,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有很多方式(如饮食、锻炼等)可以有效减低患病机率。很多患者家族中并无病史,而很多孕妇在分娩后不幸得了糖尿病。美国国家健康协会2001年8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周锻炼2.5小时和保持适当体重的人可以降低50% 患糖尿病的机率。另外,合理饮食也相当重要,多摄取一些低脂肪、低蛋白食品、高纤维、有机的植物食品对身体是有益的。博特力胶囊已经被证明有减肥以及相当明显的预防糖尿病作用。

误区5:糖尿病是富人病
说糖尿病是“富人病”,并不是指只有富人才会得糖尿病,谁都有可能患糖尿病。当然,富裕人群生活水平高,吃得好,缺乏体力劳动,也相对肥胖,肥胖容易导致身体对胰岛素失去敏感,因此更容易患病。因为要治疗糖尿病,庞大的费用一般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所以称作“富人病”。美国每年用于糖尿病治疗方面直接和间接的费用约为1500亿美元,与美国所有房地产业租赁总额相当,而且与糖尿病相关的医疗费比其他疾病高出3倍以上。在美国,除了5%以内的富人阶层之外,糖尿病治疗费用对于普通人都是极大的负担。

误区6:吃药可以治疗糖尿病
事实上,大多数药物都是用来维持血糖水平、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缓解碳水化合物分解等,不但使肝肾产生巨大负担,而且还造成胰脏疲劳,消化系统紊乱,进而产生各种副作用,包括低血糖、消化系统不良、头痛头晕、倦怠,内分泌系统异常导致乳酸增多而导致酸中毒、加重心脏疾病而增加死亡率,导致肝炎、头痛、红细胞异常、心脏病变等等。现在有种新药Glitazones,是通过作用并激活细胞组织里的叫PPARy的胰岛素抵抗蛋白质来增加胰岛素利用率,使糖进入细胞,但也存在副作用。现存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只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部分环节,不可避免副作用和抗药性的存在。理想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应该是综合作用于碳水化合物消化过程的各个阶段、不产生抗药性、不存在副作用等。
所有药物都不能很好地治疗糖尿病,更加可怕的是,他们都没有对付糖尿病并发症的能力,所以很多病人在服用多年药物之后,除了副作用和肝肾损伤之外,并发症最终还是无法避免。其实,天然治疗一直都是应该倡导的,饮食、锻炼、服药都是不可缺少的。博特力胶囊的天然性质和它全方位作用于人体的特点是任何西药都不能比拟的。

误区7:吃糖多会导致糖尿病
这说法不准确,糖尿病和吃糖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由于食糖转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升高的速度比粮食快,因而对于糖尿病患者产生的症状也快,而对于正常人则没有任何影响。我们过去似乎有种概念“吃糖容易发胖”。的确,过多食用糖类,身体会将供能量需要之后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90%的2 型糖尿病人与肥胖有关,这些人多数是因“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肥胖使胰岛素失去功效,胰岛素抵抗是2型病人的主要病因,所以,即使分泌再多的胰岛素,它们也不会被有效利用,应该进入细胞产生能量的葡萄糖流淌在血液和尿中。因此,饮食控制和











锻炼身体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好办法。博特力胶囊是天然的物质,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提高血液中运输葡萄糖单元的GLUT2的数量,加上其减肥等功能,可以全面对付“胰岛素抵抗”,从而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
误区8: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食或巧克力
合理膳食,加上锻炼和治疗,甜点不是不能吃的。没有非常特别的禁区区分糖尿病患者和非患者的饮食,只是糖尿病人要合理搭配饮食和注意食用量。其实正常人也应避免一些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误区9:糖尿病患者只能吃粗粮、喝菜汤或者吃糖尿病人的特殊食物
健康的膳食谱对糖尿病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低脂肪、适量的盐和糖、粗粮、蔬菜和水果等。糖尿病人和特定限制类的含糖食品没有什么特别关系,他们一样可以升高血糖,价钱也贵,如果含有糖醇,还会有轻度腹泻的作用。  
以前对糖尿病认识不正确,认为一旦患上糖尿病平生只能吃粗粮、喝菜汤。在没有好的治疗药物时,只能试着用食疗来抑制糖尿病的进展。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只要调节好食物和能量的摄取,就可以吃大部分食品,但是要尽量少吃和避免火腿、排骨、五花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和蜂蜜、糖、巧克力、羊羹、关东糖等单糖类含量很高的食品。推荐给糖尿病患者的食谱是各种营养成份调配合理的食谱。但一定要注意,食疗只能抑制糖尿病的进展,食疗是很好的辅助疗法,但不能治疗糖尿病,为了治好糖尿病,需要更根本的治疗方法。
误区10:糖尿病人适宜多吃“木糖醇”的食品来代替其他糖类食品
不适宜。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和橡树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糖醇和葡萄糖一样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木糖醇在代谢初始,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加,但在代谢后期,就需要胰岛素的促进,因此,木糖醇不能替代葡萄糖纠正代谢紊乱,也不能降低血糖、尿糖。临床实践表明木糖醇并不能治疗糖尿病,过量摄取会使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腹泻等。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多食木糖醇。
误区11:糖尿病人可以放心食用添加了各种“甜味剂”的食品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被告不能随便吃带糖的食品之后,他们可能转而去吃添加了“甜味剂”的所谓“无糖食品”。其实,各种甜味剂,也不是随便吃的,如果摄入过量,是有危害的。以下是几种甜味剂的比较:
1、阿斯巴甜(Aspartame):是美国FDA核准的糖类代用品(1965年发现),在中国也准予使用。但是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内分解为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和少量甲醇,甲醇对人体的危害显而易见,而体内苯丙氨酸浓度的升高会干扰体内氨基酸代谢平衡,对脑神经、视力均有不良影响。所以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並不适合使用,因为会造成苯丙胺酸无法代谢,有导致智能不足的危险,孕妇最好禁用。另外,曾有一些报告指出有些人可能患有阿斯巴甜不耐症,所以在食用阿斯巴甜制品后会有头痛、抽搐、恶心或过敏反应等症状出现,建议有阿斯巴甜不耐症的人,最好也避免食用。而且,1974年曾经有两组调查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可以引起实验室动物产生脑瘤,尽管这两组研究无可辩驳,但阿斯巴甜还是在1981年得到了通过,并在1983年开始添加于饮料中。根据美国全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显示,1983~1987年间脑瘤发病率猛增给人民敲响了警钟,男性的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从2.1%升至8.1%,











而女性的EAPC更是从2.1%升至11.1%。这很可能是人们消费了含有阿斯巴甜产品的结果。所以,慎用含这类甜味剂食品。
2、糖精--邻苯甲酰磺酰亚胺,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代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糖精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工业用糖成本,但随后发现糖精有中毒或致癌的作用。制造糖精的主要原料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
油化工产品。甲苯易挥发和燃烧,甚至引起爆炸,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有害,并易爆炸;糖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糖精,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等,引发恶性中毒事件。1997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多代大鼠喂养实验发现,摄入大量糖精钠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美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早已经禁用。
3、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是人工合成的第二代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40倍左右,比糖精安全,但它在人体内会生成少量有毒物质,甜蜜素作为化学合成物质,不容易代谢,儿童过多食用含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已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
4、安赛蜜、阿力甜、甜菊糖、尼尔甜等一些化学合成的甜味剂或提取物,都曾被专家质疑过,因为他们真正的使用年限都不太久,安全性也不能得到彻底肯定。而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都对他们有使用量的限制或要求在食品商标上做相关提醒。

误区12:糖尿病人不能喝啤酒,但可喝白酒或洋酒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说不能喝啤酒,但可以喝白酒或洋酒。因为啤酒含糖,而白酒或洋酒中没含糖,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这是缺乏正确认识的观点。事实正好相反,因为白酒或洋酒具有比啤酒高出4倍的热量,因此更有害于糖尿病患者。不管什么种类的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不利,如果服用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喝酒,会出现急性酒精中毒、严重的低血糖症状而陷入危险。还有的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如果这部分人喝酒,容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且有些糖尿病药物会因为喝酒而失去药效。

误区13:糖尿病人只能吃非常少的含淀粉食物,诸如面包、马苓薯、蕃薯、面条等,多数水果是含糖食品,最好少吃。
含淀粉食物是健康膳食计划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它所占的比例。全麦面包、禾谷麦片粥、面条、米饭、淀粉类,以及蔬菜中如马苓薯、山芋、豌豆、玉米等, 是可以出现在糖尿病人食谱中的。关键在于吃多少,对于大多数糖尿病人,每天有3~4份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可以的,全麦淀粉食物也是对人体有益的纤维来源。
对于糖尿病患者,完全戒避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有益。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非一概排斥水果。再者,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所以,不可等同看待。
水果的吃法也要讲究,不要在进餐后就马上吃,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最好还是试探着吃,即在吃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量;如水果减量后尿糖仍高时,应适当减少主食量。选食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桃、杏、橘子、国光苹果、西瓜等。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红富士苹果等。常见水果含糖量见下表。另外,不要喝含糖量高的果蔬饮料。 
蔬菜水果含糖量表
1% 2% 3% 4% 5% 6% 7% 8% 9~10%
南瓜 菠菜 大白菜 绿豆芽 小葱 白罗卜 香菜 红罗卜 榨菜
紫菜 芹菜 青菜心 油菜 青蒜 冬笋 毛豆 葱头 蒜苗
生菜 小白菜 韭黄 韭菜 辣椒 黄豆芽 胡罗卜 樱桃 杏子
 小青菜 塌棵菜 春笋 丝瓜 豆腐干  柠檬 葡萄
 西红柿 豌豆苗 茭白 韭菜花 桃   
 东瓜 小红罗卜 花菜 酱豆腐 枇杷   
 黄瓜 茄子 空心菜     
 菜瓜 酸菜 西瓜     
   臭豆腐     
   扁豆荚     
11% 12% 14% 15% 16% 17% 20% 22% 85%
柿子 桔子 荔枝 苹果 土豆 石榴 香蕉 红果 粉条
沙果 梨 山药      
 橄榄       
 豌豆       
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知道, 很多人认为西瓜含糖量很高,这是误区。但吃上500克,就相当于香蕉100克、梨170 克了,所以食量也不可过多。
误区14:糖尿病人无需改变养生方式,除非Alc大于8%
HbAIC(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衡量糖尿病人长期血糖水平的一种指标。葡萄糖可以经非酶促反应与体内很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结合,这种反应称为“糖化反应”,其反应速率与环境中的葡萄糖浓度成正比。糖化过程通常缓慢连续进行,一旦形成糖化蛋白,不再解离。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也可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糖化反应,在红细胞生存的120 天内,这个反应自始至终进行着。所以糖化血红蛋白结构稳定,不受进食、生物钟等因素的影响,故Hb Alc 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比例能反映测定前2~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血糖监控的良好指标。
Alc 正常值是4~6%。2005 德国柏林“糖尿病前期”及代谢综合征第一次国际会议上,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Lars Ryden 教授、加拿大Yusef Vermont 研究所Dr.Richard W.Nesto 研究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lc)每升高1%,心血管病的危险增高18%,外周动脉病增加28%。
血糖越低,并发症的可能性越低。一个处于7%的Alc并不证明糖尿病处于好的控制,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低于7%。Alc越接近正常范围(< 6%),并发症的机会越低。然而,这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特别是对于1型病人。经常询问医生,全方位改变身体的新陈代谢机能是最重要的,简单控制血糖并不是理想的方式。博特力胶囊可全面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机能,显著改善各种并发症。
误区15:糖尿病调理好就行
糖尿病患者通过一些治疗也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虽然患有糖尿病,但只要做好运动疗法、食疗或注射胰岛素则生活无碍。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对于糖尿病,调理好就行”。但是只靠这些方法并不能治好糖尿病,这些方法只能抑制糖尿病的进展速度或缓和症状,而糖尿病的症结仍留在体内并会继续发展。单纯依靠“糖尿病调理”不能脱离糖尿病的威胁,要从根本上解决,博特力胶囊的实验结果对此做出了解答。
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的糖尿病比较轻,症状也不明显,治疗与否感觉上差不多,或自以为是早期疾病,症状轻,不重视,怕吃了药就没法停下来,过一天算一天,这样会丧失早期容易治疗、疗效好、医疗费用低的机会。糖尿病是一种“秋后算帐”的疾病,关键是要在并发症发生前防治,这样才可能争取到好的效果。早期1块钱能办的事,千万别拖成以后花10万元也办不成的事。

误区16:蚕粉、人参、苦瓜、蜂胶可治糖尿病
据说蚕粉对糖尿病治疗有利,而且确实有科学根据,蚕粉可以阻止食物中的淀粉转变为糖,从而降低血糖值。这类内容在韩国某电视台9点新闻报道中报道过,许多糖尿病患者服用了蚕粉,而且确实也有人取得效果。但遗憾的是蚕粉有不少副作用,蚕粉阻止淀粉糖化的同时也影响其他食物消化,所以服用蚕粉多见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期服用容易患感冒或身体变得虚弱消瘦等。因此,蚕粉确实有降低血糖作用,但不能根治糖尿病,同时也有副作用。
人参中含有皂甙(Saponin),人参皂甙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故有明显的调节血糖作用。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参皂甙在血糖调节上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根据报告,它的作用只具有15~45天左右的短期效应,即使长期服用,只要哪一天停止服用,15~45日后血糖还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另据研究表明,对β细胞已受损害的人来说,已不能产生胰岛素,如果这些人为了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摄取人参皂甙,那么反而会加重β细胞的负担。人参是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品,长期服用人参对糖尿病患者也有利,但遗憾的是即便长期服用人参也不能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最常服用的草药包括苦瓜和种子可作药的豆科植物葫芦巴。苦瓜能降低血糖值的原因在于苦瓜种子含有和胰岛素功能相似的蛋白质。葫芦巴可减缓人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含量,但是它也会引起消化问题和出血,干扰抗凝血剂的作用,并且使孕妇提前临产阵痛。餐后服用苦瓜粉或苦瓜汁降低血糖含量,也可能使孕妇早产,并导致妇女不孕或造成儿童的糖尿病昏迷。至于把苦瓜提取物叫成“口服植物胰岛素”更是荒唐,胰岛素本身是一种多肽类蛋白质,怎么能通过口服得到呢?蛋白质进入人体,首先会被胃酸、消化酶破坏水解掉,而且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循环发挥作用。如果你说的是转基因植物,把动物产生胰岛素的基因放到植物里,通过植物来生产胰岛素,那么叫“植物胰岛素”还有点沾边。或者如果一种物质,进入胃中和胃里的物质化合成为具有胰岛素功能的物质,并且避免被分解消化,还能促进吸收,那是最好的,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产品。
蜂胶(Propolis)是蜜蜂从胶源植物上采集的树脂再混合蜜蜂上颚腺、舌腺和蜡腺分泌物加工而成的胶状物质。是蜜蜂的口水,蜂胶的确对糖尿病有帮助,但它并不能消除并发症,全面改善糖尿病人的健康。蜂胶最显著的作用是对细菌、真菌、病毒都具有抑制、杀灭作用。并不是所有的蜂胶都可以治疗糖尿病,因为蜂胶中能够降低血糖的成分有随水蒸气蒸发的特性,如果加工工艺不合理,这部分成分就会损失严重,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市面上的蜂胶产品也良莠不齐。

误区17:通过补“铬”就可以治疗糠尿病吗?
    可以想象,是绝对不可能的。
  “铬”是种微量元素,活性铬(GTF)能协助和增强胰岛素活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和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作用。由于糖尿病人糖代谢紊乱,会引起体内电解质代谢紊乱,增加铬排出量。糖尿病人还存在将铬转化成活性铬的能力降低及对铬利用率较差的问题,所以正常饮食中铬已满足不了糖尿病人身体的需求,要额外补铬。但单纯补‘铬’并不能解决糖尿病人诸多的健康问题,只可以说,对糖尿病人有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这样复杂的疾病不可能由于补一个“元素” 就能得到解决的。
所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很多产品都号称含有有机“烟酸铬”、铬(Ⅲ)、乳铁蛋白铬、毗啶酸铬等。这些都只能做为糖尿病人一种“补剂”,而不是治病良方。实际上,在美国、加拿大,单纯的“补铬”保健品比比皆是,即使是正常人,也经常服用做为一种额外的身体保健品。

误区18:降糖越快的药就越好
很多患者判断用药(包括中药)好坏的标准就是吃了药,是否能马上降血糖,有时甚至恨不能永远把糖尿病斩草除根。实际上这种治病上追求速战速决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而且,血糖值忽高忽低,对长期稳定的控制血糖极为不利。凡是降糖快的药物,其作用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以降糖,但糖尿病人胰腺是处于病态的,所能分泌的胰岛素能力本来相对不足,如果长期这样“逼迫”胰腺强行释放胰岛素,那终有一天胰腺会枯竭,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这种“竭泽而渔、鞭打病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另一个特点是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对老人使用非常危险,目前这类药物,如硫酰脲类药物在西方已很少使用。
因此选择药物治疗糖尿病,必须要懂得平稳降糖这个概念,要通过服药长期调理血糖,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其实人体自身调节血糖功能是很强大的,有些药物可以通过长期服用而恢复自身器官胰腺β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古语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多年造成的疾病不可能马上治好,需要耐心。

误区19:糖尿病没有特效药
糖尿病患者听的最多的一句话,那就是“糖尿病没有特效药”,甚至连糖尿病专家也会说出类似的话,如“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不能根治”等。许多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这些话而放弃了对糖尿病的治疗。但“糖尿病没有特效药”的真正含义是:回顾与糖尿病的漫长斗争史,曾出现过许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全世界己发现或已开发的糖尿病药物、糖尿病保健食品和民间治疗法约有1500种以上,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科学上已证实其疗效的糖尿病治疗物和糖尿病保健食品。但是大多数糖尿病药物及糖尿病保健食品只对糖尿病的一两个症状有效。还有不少是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效用递减或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导致心脏麻痹、癌症等。就是说,到目前尚未开发出能放心、长期服用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和保健食品。
理想的糖尿病治疗药、保健食品要具备以下7个条件:
1、科学上已经证明其药效;
2、没有副作用;
3、对糖尿病有整体调节作用,不会对病情有不良影响;
4、增强整个身体的健康状态;
5、没有因长期服用而产生的抗药性;
6、不仅有短期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而且长期服用会有根治效果;
7、一般人也便于使用。
具备以上7个条件中3~4个条件的糖尿病药物和糖尿病保健食品已有不少,只是因为过去尚未出现完全具备以上7个条件,对糖尿病有根治效果的物质,因此糖尿病专家们说“糖尿病没有特效药”, 博特力胶囊实验结果表明它是同时具备上述7个条件的治疗糖尿病的理想产品。
误区20:糖尿病是不治之症
糖尿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服用有效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的锻炼,那么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平安地度过一生。最近学术界也声称,不久可能研制出安全有效、作用全面、具有根治糖尿病效果的药物。博特力胶囊实验结果已表明,具备7个条件的糖尿病治疗物质确实存在。博特力胶囊治愈糖尿病,而且在停服任何药物的情况下,没有反弹。
误区21:血糖高吃药,正常停药
糖尿病用药(包括中药)必须要有计划性,治疗要正规,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主要症状得到缓解,体力有所恢复,生活质量有明显好转,就逐渐放弃用药。此时,在不知不觉中不可逆的并发症可能已经在发展,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糖尿病患者服药后查血糖,注重查空腹血糖,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一旦偏低就想停药,而不注意查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AIc;个别患者在空腹时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可能增高,使糖化血红蛋白亦升高。因此,空腹血糖正常时,不要盲目乐观,仍须坚持用药,只不过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药物用量。
误区22:选择能报销的药
由于受到国内医疗体系不完善的限制,一些疗效好的新产品无法列入报销范围之内,而往往能报销的药物已出现很多不良反应,但患者也没有办法,仍在服用,甚至毒副作用很大还在服用,往往是得不偿失。为此,有些患者痛失了早治疗、早控制的好时机,甚至有些患者为此付出生命代价。其实这一方面是我们的医疗体系不科学,另一方面也是患者观念需要更新。其实自费好药,可能当时觉得自己掏腰包,但如果在未发生并发症之前控制住了你的血糖,那么十年后,你会安枕无忧,甚至可以用很少的钱来平稳血糖,而得到长寿和无价的健康。但如果贪图便宜,血糖控制不理想或得不到综合治疗(一般医保产品得不到全面疗法的服务),那么十年之后,你所用于治疗并发症的花费,比你十年前就接受新药物治疗所发生的费用要高得多。这里还不算发生并发症后发生的住院、陪护等以及身体所受的痛楚。 (“健美青自然疗法网”www.jianmeiqing.com.cn 推荐阅读)
西药的作用机理及副作用
西药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主要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但西药对人体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带来的结果往往是身体机能退化和药物抵抗(每年5~10%的药力衰退),最终导致典型的糖尿病晚期病症。
作为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物前应对其作用机理和副作用进行详细了解,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西药的副作用有时比糖尿病本身还可怕。常见的副作用有:肝肾功能受损;血糖失调引起低血糖;肠胃道异常反应,肠胃紊乱;内分泌紊乱引起代谢失调,导致体重增加;皮肤过敏反应,皮肤病变;酸中毒引起周身疼痛;心脏病变;心脑血管栓塞导致死亡;红血球变异;头晕、嗜睡、头痛等。医学界甚至提出,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异常的症状,有一半多是由处方药引起的。
常见西药的作用机理和副作用如下:
磺脲类药(Sulfonylureas)是最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第一代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为格列美脲(亚莫利)。其作用机理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部分磺脲类药物可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的输出。长期服用磺脲类药物会使胰腺β细胞疲劳、功能降低,有损肝肾功能,导致低血糖、血糖控制紊乱、代谢紊乱、消化系统不良(恶心、腹部不适)、皮肤过敏(皮疹、瘙痒)、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昏、怠倦、视力模糊等)、内分泌系统异常(体重增加)、血液疾病、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等副作用。
双胍类药(Biguanides)常用的有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丁二胍等。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脏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具有抑制食欲、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度等作用,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降低甘油三酸脂和胆固醇水平。其副作用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因乳酸增多而导致酸中毒、加重心脏疾病而增加死亡率等,不能使葡萄糖代谢途径恢复正常,有些国家已禁止使用。
α- 糖苷酶抑制剂类 (Acarbose)是一类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如拜糖平等,其作用原理是抑制小肠上段的葡萄糖苷酶,阻断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个的葡萄糖,未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到达小肠中下段,再被缓慢吸收到血液中,能改善餐后血糖的高峰。其副作用有消化不良、导致低血糖等,须辅助使用双胍类药。
噻唑烷二酮类(Thiazide)是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物有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和恩格列酮,其作用机制为:增强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降低它们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肝脏的糖异生作用,改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反应,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改善糖代谢。其副作用有肝功能异常、头痛、水肿、红细胞异常、心脏病变、体重增加、血细胞异常等。这类药物基本作用于抗体,长期服用可导致癌症,服用者中2%的人出现心脏功能损伤,因此英国、美国已禁止销售曲格列酮等药物。
胰岛素类(Insulin)是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期使用胰岛素容易引发胰岛素对抗,导致脑血栓、中风、心脏病发作、肾病综合症等,危及患者的生命。胰岛素还有如低血糖反应、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过敏、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抗药性、胰岛素水肿、屈光不正、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总之,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仅能控制血糖或延缓并发症,作用单一,不仅不能起到根治或避免并发症的作用,而且不可避免地有毒副作用和耐药性。
[原创]我国9200万糖尿病患者是怎样“被治疗”的呢?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我国9200万糖尿病患者是怎样“被治疗”的呢? 糖尿病患者是怎样“被治疗”的呢? [原创]管药的那厮枪毙了,管教育的呢。-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福州司法还我被公安局抢劫的500多万财产-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中国最危险的是老百姓的思维方式-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凯迪社区-猫眼看人-[原创]如同激素是如同激素他妈生的 凯迪社区-猫眼看人-[原创]老幺:中国网民是无敌的!华南虎为证! [原创]重庆打黑反贪,流产是注定的!-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钓鱼执法”的本质是“公权碰瓷”-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中国的房地产早就是政治问题了-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孙东东是人民养着的一头狼-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春晚的要害是奉行双重道德标准-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鲁迅是人家民国的骄傲-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血战太平洋》:原子弹是日本的天赐礼物-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主要社会矛盾是权力与权利的对峙-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所谓“辩证”,其实是为“文过饰非”预备的-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同时相对性”可能是荒谬的-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主要社会矛盾是权力与权利的对峙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山东素质教育是最大的教育公平是个伪命题-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科学不能证明中医理论是错的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分亲疏,定贵贱”-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我国教育六大弊端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猫眼看人-凯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