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为何不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8:01:46

今人为何不读书?

分类: 时事评论 2010-08-20 06:32

    昨天开幕的广东南国书香节的主题是“书香羊城,悦读广东”。这一主题旨在倡导喜爱阅读、崇尚知识、感受快乐的理念,培育市民爱书、读书、尚书的良好氛围。过去的读书常有“苦读”之说,如今变“阅读”为“悦读”,反映了娱乐经济年代时时事事都要“娱乐糖衣”的特征。
    然而真正的好书不是糖衣,卡莱尔说:“书中保藏着全部往昔时代的灵魂。”正是书籍,使骚塞“不觉周围是死者”。显然,好书里所保藏的不仅仅是往昔时代的灵魂,同时也是现今时代的精华。好书是智者思想的备份,人类进步的阶梯,了望世界的窗户,疗救心灵的良药。如果没有书籍,人类在每一个领域都将面临蛮荒,都需要筚路蓝缕。因此,邦达列夫认为,谁要是没有被一本好书俘虏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
    但这样的遗憾恐怕将越来越多。
    去年有多个关于读书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4.5本,而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64本,美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50本。中国只有51.7%的识字的人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人们读杂志的比率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之多;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很多青少年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对于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及作者能说出一二的不足10%,他们熟悉的除了《哈利·波特》,就是日本漫画书中的人物。
    中国人喜欢说“领导带头”,但人民论坛杂志社去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是,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
    说到阅读减少的原因,人们都会提到现代人所面临的多种诱惑:电影电视、娱乐游戏、上网冲浪、交际应酬以及电子媒介带来的种种即时通讯等等。在中国,还有一些诱惑更为强劲,那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桑拿按摩和歌楼酒馆。
    尽管外在的多元诱惑掳走了读书时间和愿望,但更大的问题也许是人们失去读书的内在需求,这就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暗中发力。
    过去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要把书读多了读好了,既有房子美女又有官当。凭着读书就能把人生几大理想实现。这样的诱惑谁能抗拒?
    可是现在,人们即便读万卷砖头般的书籍也砌不成半间厨房赚不来一小蜗居;面对“宁愿在宝马里哭不愿在单车上笑”的“颜如玉”们,读书人岂不成为“独输人”?至于官场,学识与能力并不构成进阶的充分条件,想上进者首先得腾出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上司的心思与喜好,要不断地进行请客送礼交际应酬,悦读书籍变为取悦领导,哪有时间读书?在书的价值观念与人的价值观念严重背离的社会中,按照书本的“崇高理念”来应对社会的“实用主义”,“学而优则仕”就成了“学而优则死”。只有把官做大做强之后,才可以“仕而优则学”——可以学硕士学博士。但这与传统意义的读书未必有关。
    有一种对现代人读书日少的辩解倒是颇有一定道理,这就是人们虽然读纸质的书少了,但不等于阅读的减少,因为很多人在作网上阅读和电子阅读;电子书仍然是不同介质的书,网上读终究还是读。有人甚至认为,未来的阅读对象将越来越多地是电子书,随着电子阅读器的价格低廉和轻便养眼,它可能将取代耗费大量材质的“高碳”纸质书。
    然而从阅读的专注度来说,纸质书里毕竟没有许多能诱拐注意力的链接,没有QQ和MSN闪烁的勾引,没有弹出窗口的骚扰,因此,传统书籍能让阅读者更为专一。
    时间是一种不可存储、不可再生和不可扩展的资源,现代社会的多种引诱必然难以令人心无旁骛。无可否认,现代人读书的数量和质量比前人都大为减少了。为了疗治读书的疲态,举办令人“悦读”的书香节是一种办法,而更为有效的办法,还是重现读书价值,进而激发读书的内在需求,重塑读书的价值观念。 (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