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苏州市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9:44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根据《关于召开江苏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总结表彰暨重点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议的通知》(苏农办环[2010]4号)要求,我委对照省政府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订的2009年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和省农委2010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求进行了分条逐项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突出重点工作,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2009年,全市农业部门对照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中有关面源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全面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全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我们以生态农业市创建为工作抓手,对照江苏省生态农业县(市)18项验收指标,把生态农业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基础环节,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维护农产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最佳模式。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清工程”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注重农业生态保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到2009年底,苏州所属5个县级市已全面通过省生态农业市验收评估,2010年5月,苏州市通过了国家生态市省级考核调研。
    二、开展渔业资源生态放流,净化水质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委积极配合各市、区政府,从2008年底开始,对养殖水面进行重新规划,严格按照要求拆除超面积网围,积极落实补偿政策,做好渔农民生活安置,整个治理过程紧锣密鼓,有条不紊,成效显著。阳澄湖按要求全部拆除了超面积网围,压缩至3.2万亩,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与养殖户签订经济补偿协议的覆盖面达到100%。我市渔政部门还加大了渔业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力度,进行细致的科学规划,不断调整放流品种结构,力求做到水生生物链种群结构的合理,注重改善整体生态环境,阳澄湖渔政管理部门连续两年投入100多万元的放流资金,放流规格为1公斤左右的花白鲢8万公斤,规格为1公斤100只的蟹种2500公斤,以及350吨的螺蛳,放流至阳澄湖的空旷水域,2009年,在西湖、中湖还设置了6个半封闭型资源放流区,已放花白鲢150万公斤,蟹种5000公斤,以及800吨的螺蛳。另外,“十一五”以来,渔业部门还投入放流资金100多万元在太湖、阳澄湖外的水域,水域主要为全市内陆水域、沿江三市长江水域及主要通江河道,放流品种为四大家鱼、鮰鱼、黄颡鱼、河豚、鳜鱼、中华鲟等鱼苗鱼种及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放流苗种均为亲本F1代,放流资金的来源为本级经费和社会各界捐资。
    三、坚持建管并举,推进农村绿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绿化工作,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确定了“四沿(沿路、沿水、沿村、沿城镇)两点(单位、庭院)一区(大型生态片林区)”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两湖一江生态修复、生态片林示范区建设、村庄绿化示范、绿色水廊创建、湿地林带营造、道路绿化延伸、城镇绿化提升、优质林果增效“八大工程”,造林空间不断拓展。到2009年,全市林地、绿地面积达160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2%,以高等级公路、主干道绿色通道为主的道路绿网全面形成;以两湖一江修复及绿色水廊示范段、湿地林带示范区为抓手的河湖绿化不断完善,环太湖生态防护林基本建成、环阳澄湖林带进一步完善;在城镇周边再增尹山湖商圈生态林等7个千亩左右的片林示范区,村庄绿化新增700多个合格村,120个省市示范村,6个绿化整体推进镇,建设3个省级整体推进市(区),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观。省下达苏州建设43000亩生态防护林的任务,具体分配是:吴中区1.5万亩封山育林、张家港市5000亩、太仓市5000亩、常熟市8000亩、昆山市1万亩成片造林,到现在已全面完成。
    四、以测土配方为抓手,做好化肥减量使用
    近年来,我市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防止和减少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和控制水体中的氮、磷富集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年都制定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以及试验示范推广方案,通过“五个一”模式,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68.9万亩,占小麦和水稻播种面积221.17万亩的76.4%,全市2009年全市氮肥全年使用量为57507吨,比2008年下降了5.8%,比2007年下降了9.59%。我市在整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还制定了商品有机肥推广和绿肥种植的奖励扶持政策,启动了相应的补贴试点工作,商品有机肥用量、绿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五、科学指导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进农药减施
    2009年,全市植保条线,组织召开农作物病虫会商分析会14次,发布信息30多次,正确分析病虫草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防治策略,统一全市防治技术,通过正确测报、科学指导、行政推动等措施,主要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小麦、油菜的发病率下降了0.08%和2.1%,水稻条纹叶枯病下降了44.5%,有效地完成了全年综合植保的工作要求和任务。2009年全市农药实际用量4377.7吨(商品量),比去年下降5.53%左右,施用总量比2007年下降了14.32%,实现了农药减量使用目标。
    六、开展畜禽养殖场整治,加大取缔治理力度
    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治理趋势与对策措施调研,全面掌握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生产经营、污染治理情况,根据各畜禽养殖场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指导全市生猪资源场、扩繁场、标准化规模场项目建设。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治理方法,实行关、停、整顿搬迁。采用干湿分离等技术,开展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杜绝污水直接进入河道污染水体。推广“三改一推广”科学养猪(三改,即改自来水冲圈为无水打扫,改滴水为自动饮水器,改喂稀料为干湿料。一推广,即推广良种猪),提高生态养殖水平。我市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中小规模猪场粪便的综合处理技术规范》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指导全市养殖场治理工作建立了多种好的治理模式:包括“区域处理中心模式”,即收集加工模式,将畜禽粪便及垫料统一收集送有机肥加工厂加工制成复合有机肥,变废为宝,实现了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即通过沼气工程,将沼液集中收集微喷管还田处理模式,实现了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我们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就工程技术路线、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经济审计、生态效益审计、工程标识等提出了规范性意见,进行了实施方案的论证,保证了工程的及时规范实施。中央财政和省农村清洁能源项目--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项目20个全部建成。省太湖水环境治理项目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工程8个,分散畜禽养殖场粪便集中处理项目1个,小型养殖场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示范工程9个已全部建设完成;
    七、推进环境友好型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市坚持以基地环境整治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市场监管与产品检测相结合,优质农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相结合,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模式,2009年“三品”申报全面完成计划,130个绿色食品、56个无公害农产品、14个有机食品已申报成功。累计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14个,面积达到240万亩,占总面积的78%,认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超1400个。同时,完成了农业污染源的普查和农产品生产环境“体检”,摸清了农业污染“家底”。
    八、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
    近二年来,为减轻农村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在大力实施农村改厕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收集处理,分别在太仓市浮桥镇协新村、城厢镇电站村,张家港市锦丰镇、常阴沙管理区等地,选择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试点建造了有动力或无动力、人工湿地或自然湿地等不同模式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为全面推进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苏州市太湖治理二期乡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管理的通知》,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就工程技术路线、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经济审计、生态效益审计、工程标识等提出了规范性意见,进行了实施方案的论证,保证了工程的及时规范实施。全市40个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
    九、大力推进生态沟渠塘拦截工程
    我们制定了适用于苏州太湖流域农业生产,用于削减氮、磷排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规范》,技术路线是采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措施对农田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积、转化及吸收利用,从而对农田流失的养分进行有效拦截,达到控制养分流失,实现养分再利用,减少水体污染物质的目的。2009年,我们在吴中区、相城区试点基础上,推广到各市、区。通过清除垃圾、清除淤泥、清除杂草,直接去除污染物;通过种植垂柳、草被植物,合理配置氮磷吸附能力强的半旱生和水生植物,并设置净水坝,拦截污水、泥沙及漂浮物等,实现对氮磷养分的立体式吸收。另外,还开展了池塘水产养殖的尾水治理试点工作,探索“以渔养水”,积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行传统常规鱼混养模式,发展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池塘立体种养模式技术。2009年建设完成了生态沟渠完成21.14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推进苏州市省级太湖水污染治理二期氮磷拦截工程建设,规范全市范围内项目建设进度及质量,我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苏州市太湖水污染治理二期氮磷拦截工程项目管理的通知》,成立了苏州市太湖水污染治理氮磷拦截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太湖水污染治理项目氮磷拦截工程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组,人员由各市区主管部门分管领导、职能科(站)长、实施单位组成,负责各子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监督、资料整理汇总等工作。召开了苏州市太湖水污染治理二期氮磷拦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就工程技术路线、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经济审计、生态效益审计、工程标识等提出了规范性意见,保证了工程的及时规范实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既是农林系统的重要工作职责,又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下一步,我们将对我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落实关键措施,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一是提高标准。今年,我们将进一步规范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标准,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争取把《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规范》从市级地方标准提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同时,制定二个乡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市级地方标准,以利于面上工作的深入推广。选择个别地区进行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模式比较,提高工作理论水平。
    二是规范程序。加强对项目工程任务、实施内容、工程进度、治理成效、资金管理、经验与创新各环节的管理,要求项目申报、实施、督查、验收中均要建立工作台账、规范各项程序,具体为,项目申报,要求必须有专项可研报告,项目批准必须有专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必须有专家组评审意见,重大工程必须为招投标程序,项目峻工必须有审计报告,项目完成必须有工程标志,项目验收必须有专家组组成,通过对各环节的规范,主动接受迎接财政、环保、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扩大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既要扎扎实实开展,更要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这是我们这项工作能够长期开展下去的基础,为此,我们将设立苏州市农业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平台,通过苏州城区主干道上的三块大型电子广告屏幕及时发布苏州市农业面源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在接受社会监督基础上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