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中国文化产业园区调研成果汇报--中国城市文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10:04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刘静

  刘静:首先感谢大家来到我们园区分论坛的现场,今天下午这里热情洋溢,让我也特别的颇受鼓舞,提到文化产业园区,一开始把它作为选题进行大型调研,要向院落领导陈述研究的必要性,随后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展开,到很庞大的资料付出,很多同学付出很多的努力,资料一遍遍的在复制,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想的词就是“园区”,终于迎来这样一个盛会,把我们简单粗浅的成果向各位进行汇报。

  研究在09年春季选定的,在两个园区进行了调研,一个是在798,一个是在海淀园。当我们调研团队出发的时候,每一个团队基本上有这样一个册子,这个册子在我们去地方的时候,基本上会直接呈现给每一个园区的领导或者我们调研的对象,册子中间核心的问题,我们这边列要做什么东西,向我们调研对象承诺,之后我们整个课题的成果呈现什么样的形式,分了三个层次,这是我们在半年的基础调研和研究之后我们对自己定的报告,在整个报告最后,将我们现在的成果我们最初的目标进行一个对比,当时的想象和实践的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推进。

  我们分了主要是七个线路,第八个线路是港澳台是向勇老师做的调研,回来之后进行我们后期的资料编纂之中,在北京大学校内邀请了很多专业学者,当时有两次报告会。接下来我的报告在两次报告会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因为现在我们所有的量化指标体系不完善,我们今天整理资料的基础是一个比较初级的属于定类分量的评估。定类这样一个纬度,我们将园区分类,基本按六个模型进行分类,下面我会逐渐按分类标准把我们的样本在这个分类标准之后呈现的体系进行一个简介。在基础的资料整理之上,我们谈到的集群效应,从一般产业的讨论延伸到文化产业园区上来的,从传统的制造业或者工业社会的集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对文化产业园区有什么新的期待,这是在这样基础的文献基础之上做一个基础的对照。在中国大陆的本土,中国文化产业园区不是一个经济范畴讨论的概念,不是简单的国民经济建设宏观的东西,会跟地方的民生建设紧紧搅合在一起,所以在本土特征这个环节中间,我们会发现比传统的集聚这样的讨论更加宽广。

  这是我们基础样本,在我们了解到园区过程中,我们全部分布是553家,我们真正走访到户的,电话采访到是走访到的64家,从这样的分布图上很清楚的,有西北和西南是文化产业园区的凹地。这是第一种分类,按基础行业分类,在园区中主要行业有哪些,我们看到这个图里面的基本上前五块,最多是设计,798、宋庄影响比较大,在领头过程中,以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做产业园区设计类的行业非常多。

  前四类具有很高的比值,大家可以看到后面几乎整个的行业类别也涉及到我们今天文化产业所说的几个类别。

  我们第二个看它的物理空间基础,列了四个基础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有一些自然资源基础,不管是自然的还是历史遗迹的,第二种像798旧厂房的概念。第三点是经济类型升级,我们会发现在地方上依然是领头羊的一部分人,可能在前几年觉得IT是很高的增长的时候,他们在这个位置,他们是非常敏感的建设者,华丽的转身他们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者。第四点是新区开发。

  第三种是发展路径,又可以分为自发类和规划类的。这两个大家可以看到基本相当,但是实际上这边少了一个变量,后者往上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是非常可观的。第四种园区功能,我们可能知道传统产业园区,制造园区一般的集聚是在制造,包括最后的销售环节基本不在园区内完成,产业园区不一样,产业园区类似于办公场地出租生产型的,但是生产型很多时候有他的展示的功能,产业园区很多时候开放给很多游人来观光,游人流量也是产业园区考核的指标。另外一个是交易的场所,园区的公共平台做很多活动,最后是公共消费的活动,这个在城市中间往往以园区的冠名,面貌非常可观,成为新兴城市的标志,很多地方成了新的客源和旅游的热点。在数量的对比上面来看,传统以生产聚集的这样一个体量来说还是占比较主要的优势。

  最后一种分类标准在产权所有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和第四,在国企和民营的比例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庞大,如果我们知道它是政府的行为,或者是政府外挂的公司它的体量非常大,如果背后有这样一个新城开发是政府新的项目的话,那完全是城市的概念。我们会把这两个列到这边的原因,跟国外的一些资料进行对比,在国外这样一个讨论园区过程之中,包括它的基金,包括它的引资也是园区考察的方面,在我们考察过程中,这两个资金的介入,以这两个资金介入的园区非常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