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改革激发蓬勃生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4:01
农村信用社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铸造了辉煌,堪称农村金融主力军。今后它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4年,国务院决定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扩大到广东在内的29个省区市,今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勾画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新格局,提出了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给农村信用社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市场是残酷的,瞬息万变、不容乐观,如何带领全省农村信用社纵深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进而实现“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对于刚刚成立两年的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而言,责任何其重大。回首两年的改革之路,洒满艰辛与汗水,满载收获与希望。
2005年8月5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省联社)正式成立,承担起了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银监会、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联社带领全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攀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逐步步入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轨道。截至2007年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24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1600多亿元,增长45%,年均增长18%,存款总量在全省金融机构中稳居第三;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68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927亿元,增长40%,年均增长16%,贷款总量在广东省金融机构中稳居第二;存、贷款总量均占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八分之一多,位居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贷款、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和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为1820亿元,占广东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85%,雄踞全省第一;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比2002年末减少32.2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到68%,2006年新账贷款不良比例仅为0.9%;2005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历史性地实现了扭亏为盈,2006年经营效益继续大幅攀升,经营利润和账面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73.41%和137.6%。作为广东省内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积蓄了50多年来广袤农村大地赐予的力量,正以气贯长虹之势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开拓创新促进跨越式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该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以强大稳健的姿态傲立潮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亟待我们思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发展后劲不足的农村信用社而言,强化管理和开拓创新无疑是两把“利器”。省联社成立以后,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进一步强化管理,积极探索业务创新的新路子,树立效益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全省农村信用社创新能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通过全面推广贷款五级分类、强化信贷资产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信贷检查、努力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信贷业务“质量、效益、规模”的协调发展。二是全面深入推进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为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五年规划,引导、推动全省21家联社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了44名高管人员。四是强化稽核监督职能,切实提高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能力。五是积极推动合规建设,积极构建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开拓创新迈出新步伐。一是创新意识逐步增强。以市场为中心、价值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商业银行先进管理理念,逐渐被全省农村信用社所接受并应用于经营管理实践之中。二是支农品种不断丰富。积极开发了“农民消费贷款”、“农民创业贷款”、“新农村建设贷款”等信贷品种。三是科技服务手段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大、小额支付、广东省金融服务平台、农信银资金清算、票据影像交换、省财税库行联网等业务系统顺利上线;企业征信、贷款五级分类、非现场稽核等管理系统稳步推广;全省统一发行银行卡工作加速推进。
改革释放巨大活力
改革无止境,创新无穷期。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过去的两年,是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攻坚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和各级地方党政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深化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票据发行及兑付工作顺利开展。2005年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大力开展增资扩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管理机制等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达到了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发行的各项“硬、软件”标准,全省98家联社成功获得央行专项票据230亿元,占我省发行专项票据额度的97%。在此基础上,全省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票据兑付”这一核心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建立票据兑付工作责任制、票据兑付实时监测制度等措施,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票据兑付工作。预计到2008年,全省大部分联社将成功实现票据兑付。
产权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全省26家统一法人联社已全部召开了创立大会并挂牌开业;另外72家两级法人联社已参照统一法人的做法,采取了“准一级法人”联社的管理模式。大多数联社已制定并实施了“三会”和高级管理层成员选举、选聘办法,建立了以“三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并规范了“三会”、高级管理层职责、议事规则和程序。此外,省联社还积极研究了辖内有条件的联社率先成立银行等事宜,提出了组建20家左右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的目标。
历史包袱逐步化解。通过在全省农村信用社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不良贷款监测、分析、通报和督导制度,以及科学、务实的不良贷款考核机制,认真落实不良贷款问责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压降工作的深入开展。截至2007年6月末,按照四级分类口径,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比2002年末降低了32.26个百分点,历史包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整体风险状况有所改善。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变革,伟大的变革成就伟大的事业。改革的硕果已经属于昨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不仅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遭遇更严峻的挑战。今后的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让“农民更富、农村更好、农业更强”成为广东的美好现实。
抓住机遇 做大做强
理念指导行动,沟通成就价值。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始终秉承“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经营宗旨,努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提高金融支农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省联社成立以后,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制定支农新措施、商讨支农新办法、开发支农新品种,调动基层农村信用社支农积极性,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有效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促进广东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实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创新“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
省联社把高起点、大思维、全方位的支农观念贯穿于信贷工作之中,提出了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在“十一五”期间将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一个中心目标”;拓展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实现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化新农业转变、由单纯支持第一产业向支持第二、三产业和农村消费、农村城镇建设转变、由支持传统“三农”经济向支持县域经济的大“三农”经济的“三大转变”;力争实现支农贷款投放总量、小额农贷和农户联保贷款覆盖面、支农贷款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实现金融创新“四项新突破”;重点抓好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五个重点”的“一二三四五”创新工作思路。
六项新举措服务到农家
一是建立支农工作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支农工作分析会,掌握和分析政策新动向,总结和交流支农工作经验,研讨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和解决方案。二是建立支农工作定点联系制度。选取了一批农业示范村、信用村(镇)作为支农联系点,深入支农联系点,了解农村动态和农民的信贷需求,把支农服务联系点办成了解农村基本情况的信息点、支农服务工作的示范点、农村文明建设的模范点、“信用工程”创建的带头点。三是建立“包村、包片、包户、包社区”的支农客户经理制度,为农户提供政策、信息、科技、资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四是建立农村担保体系。引导农户和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或经营性担保公司合作,成立互助性担保组织。五是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深入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建设活动。六是建立支农工作考评机制。对各地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加大对支农工作的考核力度。
四个重点促进农业大发展
一是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目前规模不大、但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二是重点支持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三是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四是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三项创新服务贴心
一是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农村合作组织联保贷款、农村担保机构担保贷款、农民股权质押贷款等贷款品种来推动传统农业实现规模经营。二是创新延伸服务。将原有的联保贷款模式延伸到传统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等,以及通过小企业联保贷款扶持中小企业。三是创新融资组合产品。充分利用仓单质押、票据贴现、联保贷款等融资组合产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灾区重建复产
“风雨无情,农信有情。”2006年以来,广东省连续遭受强台风重创,台风“珍珠”、“碧利斯”、“格美”、“派比安”给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此,省联社高度重视,急农户之所急,想农户之所想,全面部署灾后复产工作。省联社领导亲赴灾区一线指导救灾复产,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筹措资金,对灾后贷款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专款专用和优先办理、优化手续、优先投放、优惠利率的“四优”政策,共发放12.71亿元支持受灾贷款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50多年来,一代代广东信合员工本着对“三农”的无限热忱,踏遍山川河流,走遍边远村寨,到农户家中走访,了解农民的实际情况,给予农民信贷支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与农民建立了“唇齿相依”的深厚感情。农民们抱着“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的朴素感情,支持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农民群众的支持,使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仍保持存款迅猛增长的势头,并实现经营状况的逐年好转。
人心齐 泰山移
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联社党组织作用的强有力发挥,得益于省联社党委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卓尔不群的胆略,得益于全省农信人艰苦卓绝的努力,而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无疑为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汇聚了更强大的力量。
抓好党建工作
促进改革发展
2006年5月,中共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党建体系正式建立。省联社党委成立一年多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主题,把党建工作与农村信用社改革、“四好”班子建设、廉政建设、群众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将党建渗透到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党建与改革发展同步加强、同步推进。
建设企业文化
提升农信形象
省联社组织开展了以“弘扬农信文化,提升农信形象”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月”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继续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合规和谐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要求全体员工弘扬求进、求新、求合、求严和求实的“五求精神”,增强诚信、敬业、创新、竞争等“四种意识”,合力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社会形象,为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乘风破浪 再铸辉煌
回首过去,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为促进广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多次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和银监会的肯定和赞扬。广袤的农村土地,不仅是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的练兵场,更是根据地,身居其中所获得的升华与蝉蜕,对于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而言,其实远不止锦绣前程。站在耕耘与收获的起跑线上,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荣耀与沧桑,还有未来赋予的希望和梦想。
岁月见证历史,行动描绘未来。虽然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种种未知和变数,充满着坎坷与曲折,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勇于迎接挑战的广东农信人将载着金秋的收获,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锐意进取、务实开拓、与时俱进,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