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第九 劝戒杀第十 劝持众戒第十一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5:22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劝修第九   夫净秽同心生佛一理诸法本等。奚假劝修。其奈众生迷心作境净秽斯分。对待相成缚脱迥异。缠缚多劫不觉不知。故须劝娑婆苦海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行人既闻如上所说二种法门。则必深知净秽苦乐之土真实不谬。便当发行求生。如彼农民得利自趋。止之不可得也。然彼农民近为一岁饥寒之苦。尚甘日夜不休朝愁暮苦。具经年载而不自倦。况彼三昧行者若一念精勤超历劫娑婆之苦。何止一岁饥寒。登九品极乐之安。何止一年温饱。以彼较之。优劣可知。是尤不必待人劝也。又前示人折摄二门。其旨已明。如云此是金玉此是砂石。虽三尺孺子。亦必弃石而求金。不劝而自取。盖因识其贵贱。行者亦尔。既明识此土是苦。彼土是乐。此是生死沉溺。彼是自在解脱。亦必舍此秽土。而求彼净土。自然念念不住。心心不息。如救头然闻教便行。奚待更劝。苦乐二土是佛所说。谛信不疑。修则自得。今人见屎尿。则必搐鼻攒眉。嫌其臭秽。便欲速去。见锦绮。则必舒颜展笑。贪其莹洁。便欲速得。彼暂时美恶幻境尚不能一忍。而憎爱炽然。况长劫极乐极苦之处。而不速生忻厌。可谓愚之甚惑之深矣。又此娑婆世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隐伏。一切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为归。则谁为救护。又况此界六道杂还。人天虽优。报尽则坠。今且以人处竖修论之。彼神仙之党未离空地。尚不易至。况彼天乎。彼生天者。以三品十善之因生三界天。自劣至优。各历多劫。不能如愿。成小败广。如海如滴。中间或遇邪恶魔党。永退永失。敢言得出三界。而望四果四向之地。况历信住行向诸地而超此耶。若能修此念佛法门求生净土。虽在凡地。不出一生。即便横截三界五道生死。径超诸有。蒙佛接引顿生安养。于彼上品莲台托质。花开见佛。闻法悟道。不离当念阔步大方。供养一切三宝。教化一切众生。弥勒世尊降生之时。再来此地。同佛弘慈。所有历劫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冤亲等境。谕以道品。告以昔因。皆令证果。则其行愿岂不广大耶。此娑婆世界所有三障一切结业。更不能累我。如是功德。若一念失修。便属后世。岂宜自缓。况又世事千端生缘万扰。如锁如钩。连环不断。心则念念不住。身则在在无休。役我升沈。障我本性。历劫至今。曾未休息。无常迁变不可久留。纵寿百年不逾弹指。今日明日难保其存。忽于眼光落地之际。不觉刹那异生。随其业因受形别类。披毛戴角著地飞空。今日见解都忘。恍忽三途六趣。飘零多劫不知自归。可谓大苦。纵是弥勒出世。而我生处何知。尚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何况经教圆谈。虽受异身。保惜深重。因业致业。从冥入冥。惧死贪生。不异今日。若非即于目下当念之间。效彼先觉丈夫。猛发大心立决定志。奋扬举鼎拔山之力。一截截断跳出稠林。使两头撒开中间放下。安能行业昭著光动人天。群有蒙恩。诸佛护念。闭三恶趣。开总持门。即使不待娑婆报满便得往生者也。若又更待处所稳便。衣食丰饶。充足香华。事事称意。思前算后。卜彼良时。报尽恩冤。圆成善事。然后发行。假使虚空界穷。亦无此日矣。所谓晴干不肯去。直待雨淋头。古云。即今休去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斯之谓也宝王三昧念佛
直指卷上(终)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卷下

四明鄞江沙门妙协集

  劝戒杀第十

  相国裴公美休尝著圆觉经疏序。其略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然而独存者也。以是观之。则知蜎飞蠕动至微之物。及彼大身师象巴蛇之类。与十方佛圆觉妙心。虚彻灵通同一真净。奚可分优劣乎。生佛既同。人虽至灵。岂不亦与彼等同一体性。共禀四大五行之质。同生天地之间。如虚鼠危燕之类。上应乾象肖乎日月。反能司人灾福。焉得不及人也。此理既明。乃知人与物类性均天伦。彼既无别。岂可逞我一时之强暴。乘彼之微弱而盗行杀戮哉。又彼所以异于人者。但因无始妄想极重恶业所牵。故不觉不知。改头换面。异类受形耳。非谓心体有异也。体既无异。又与彼类俱在生死。云何析其皮骨。溃其血肉肠胃肝胆。或称量买卖。煎煮百端。咀嚼其躯。恣取甘美。于一时间。饫我贪饕。适我口腹。曾不顾惧未来恶道长劫之痛。可谓失之甚也。人虽或谓优彼。但业对未至耳。岂真优于彼哉。况彼类中。有报尽当为人者为天者。有圣人诸佛菩萨示同其类者。我障不识。奚可杀彼所极爱重之身命。资我片时之口欲。忽尔人业报尽。反有不及彼者。奚谓彼类是我食啖而定不及我乎。又况我身昔同彼类。彼类同我。于类类中。亦曾互为父母兄弟妻子姊妹诸亲眷属。形体变流。心亦迷没。不复相识。妄谓彼劣。今杀食之。即杀我父母先亲眷爱。又我身不离四大。亦杀自己四大故身也。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未来必成佛故。尚当供养给侍如父母想。奚忍杀之。若杀之。是亦杀未来佛也。可不惧乎。嗟今伤杀之人不识先因。为亲之时。于逆境中多生违逆。从亲起冤。从冤结恨。冤恨连仇世世不失。于是相生相杀展转不已。如彼海潮盈亏往来不能自止。审彼约己。可不痛伤。故梵网经中。既禁自杀。乃至教他方便赞叹誓咒等教。及因缘法业。皆制令永断。此佛诚教诫也。我若不止相吞食者。则必令彼佃猎渔捕恶求之人展转滋多。使水陆空行一切众生藏窜无地。才入其手。毛羽鳞甲一时伤毁。哀声未绝。便供食啖。或易他物以养吾体。岂知一切物类怕死贪生之心本与我同。若能知是先亲。同断杀业。亦能全乎孝道。经云。孝名为戒。即戒杀为孝也。且彼物类性具先知。避不择时。逃不择处。况复天地宽阔。亦有自养之处。今故不能自生。而两恰相值。必入人之手者。盖以先因不可逃耳。先因既不可逃。今因自当深思痛戒。倘或不戒。则彼此杀害之业必如前牵入其类。亦安可逃耶。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岂虚语也。故我世尊满净觉者。现相人中。于诸法会。以此戒杀之训。叮咛告诫。非不再三。且以此戒列于诸乘之首。于梵行中非不严切。又复示现琉璃大王尽杀释种。佛亦头痛。及金枪之报垂诫于世。欲使人知因果难逃而同止其杀也。可不信乎。或谓佛必无此而为物示此者。则圣人有诳人之过。佛既无过。此奚不实。此既是实。佛自尚尔。何况于人。故知报偿之理如影随形。又如世人平生友善。但或一言之忤一物之负尚结冤至死。况加以白刃恣食其肉。可忘深恨乎。且彼世典亦有不合围不掩群。钓而不网。戈不射宿。及闻其声不忍食肉之训。正与吾佛三藏渐教计食三种净肉之说。颇同。虽不如大乘方等尽止杀业。亦止杀之渐也。止杀之渐尚有至德及禽兽之誉。何况口悉素餐。身必麻襦。意专慈忍。不暴一物。使各遂其生。岂不德化无边可称誉也。且古圣尚不肯暴露枯骨。枯骨无知。心犹不忍而葬之。何况有命血肉同灵之物乃可杀食耶。老子曰。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又曰。射飞逐走。发蛰惊巢。纵暴杀伤。非理烹宰。乃至行住坐卧举动施为所伤杀物。其于天地空中。必有司命。钦承上帝好生之德。随其轻重。悉笔记之。毫发无失。使彼生则减纪。招不如意。死则堕狱。备受众若。所有刀山剑树。斩剉煎煮。抽肠拔肺。剥皮啖肉。切骨削髓。缴首挑眼。焚脚烧手。诸大地狱靡不经历。拂石尘沙无可喻其寿命。纵彼大狱之报有尽。于百千劫复堕饿鬼。于如是劫又堕畜生。于畜生中必杀一酬一。杀心若重。或杀一报之千万乃至无尽。方与相杀之人如前相值。或杀或食。以偿宿债锱铢无差。如其先有微善得生人中。尚世世贫穷孤苦。多病短命。癫痫失志。盲聋喑哑。疥癫痈疽。脓血诸衰。百千等苦以自庄严。众怨境界毕集其身。亲族弃舍不可堪忍。此皆杀业既深。故受如是极苦也。是以梓童帝君有化书戒杀之篇。书经亦云。作恶降之百殃。不其然乎。又况异类亦有仁心。理不可杀。羔羊跪乳。慈鸟返哺。有行孝之礼。胡犬护主。獬豸不屈。有忠直之能。蜂蚁君臣。鸳鸯夫妇。雁行兄弟。嘤鸣友朋。观彼群生。与人何异。人虽至灵。反不能推同体之慈以及含识。更杀彼命以养一己。可谓灵乎。可谓仁乎。又如陆[一/旦]大夫问南泉云。弟子食肉是。不食是。泉云。食是大夫禄。不食是大夫福。义亦可了。纵彼世俗延会宾客。及行时祭之礼。岂无苹藻瓜果。庶羞可荐之仪。得全斋戒之道也。譬如经说。昔有屠杀之子。欲求出家。因不肯杀。其父以刀及羊并子共闭密室。诸若不杀羊。当杀于汝。其子因即自杀。缘是功德便生天上。于多劫中受天快乐。是知不杀之人既生善处。必善其身。世世得长寿之报。又能以德远及子孙世代矣。然今佛法欲灭。如一丝系于九鼎。多有为佛弟子。不能体佛慈悲。饮啖自若。见素食人。反谤为小乘为魔头。甚至比为牛羊为鹅豕。或谓其心太毒。及百般绮语讦露其过。此等恶人虽天神见而怒之谓若啖人罗刹。其如世人得彼类已反谓之条直也。呜呼此佛法将灭之兆。不可不知。夫子产于鱼。尚发得其所哉之叹。齐王不忍。乃称无伤仁术之言。戴记杀兽有不孝之谈。书生救蚁中甲科之选。当知杀与不杀损益昭然。况我释氏四众乃可行此杀业乎。楞严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汝偿我命。我偿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又云。生生死死。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法华云。佃猎渔捕。为利杀害。贩肉自活之人。皆勿亲近。又有偈云。若欲杀生者。应作自身观。自身不可杀。物命无两般。此等诚训宁不昭然。或有邪见之人。谓彼众生俱妄生妄死。罪福本空。杀之无报者。则何不道我等亦妄求妄食。舌味本空。食之无益也。是以既有贪心。岂无报境。若云此类不食何用。则蜈公蛇虺皆无用者。可食之乎。以上所述乃是审己例彼。平等不杀。仁人各行之道。若我出家之子欲修念佛三昧。正欲清净三业解冤释结生于净土。岂可不断杀食。于临终时而自障乎。大藏经中广有教旨。诸佛一音始终不二。三教圣训莫不皆然。片纸之中岂能备引。但愿法界众生闻斯义趣。体道好生。同跻仁寿。俱尽天年。免诸冤结。更能如法化人。充圣人慈济之道。使彼已悉证慈心。必同造于莲华之域。成正觉矣

  劝持众戒第十一

  惑者问曰。今闻念佛直指戒杀之说。可谓指体投机事理悉备。实善世利物之训也。敢问。为只此杀业当极戒之。为兼盗淫妄等诸恶悉宜深戒之耶。若当悉戒。何以语之略也。答。噫是何言也。子岂不闻经有具足众戒之说。奚独戒杀。但杀业最重。通于贵贱。人所难除。故于正行之首。先令断杀。庶可具乎众戒。故语之详耳。戒体岂有取舍哉。又若戒德不修。凭何立行。如器欲贮醍醐先涤不净。修三昧者亦复如是。必众戒清净乃可得成。纵其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亦方便制抑自劝自心。省身悔过修四念处。了知世间乐少苦多。无常败坏不久磨灭。一切诸法皆不清净。如梦幻无我。设诸方便而使必断。岂可随妄念而失其宰。又戒德虽具。若不使身心澄定息诸世间伎能杂术。乃至一切若善若恶能分念者。设不屏去。何能一心修此三昧。三昧不一。往生何由。然今一切众生无明业识遍周法界。苟起一念世心。便被如是等尘劳魔党牵拽将去。全身陷没。求出无期。譬如游鱼虽逸一丝可系。其害非不大也。心念尚尔。况身行哉。今既修此三昧。正欲如箭一心取的。不待此身报尽跳出稠林。决生净土。岂可失戒攀缘志行因循。使三昧不成。更入恶道可不痛伤。若果闻之不戒。则临终无验。莫谓佛力无感应也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精进者。不为世间八风所退。又不为身心异见一切大小病缘而怠其行。故名精进也。行人既依劝发。永断杀业。渐具众戒。欲入三昧。于三昧中。或被一切强软二魔内外惑乱。行有退转者。则当坚强其志。重加精进。如金刚幢不可摧毁。如须弥卢不可摇动。如彼大海众毒莫坏。假使行人闻佛记云。汝今虽修此行。彼安养土必不得生。即当答言。善哉世尊。我先受佛记。求生极乐。释迦佛言。一切众生皆当发愿愿生彼国。尚不间于女人根阙十恶五逆阿鼻之辈。何况于我。我今道行虽微。不造五逆。数过十念。必当得生。佛岂自诳肯违本愿。况十方诸佛示广长舌相证明斯事。是故我今必定求生。不敢退转也。如是名为行人金刚延幢勇健之力。佛记尚不能退其初志。何况天魔恶党。人中水火盗贼强邪境界。及妻妾情爱而能动我行愿哉。或曰。我见世人。虽修而不得生者何耶。答。盖其见异而行不庄故也。问。如是则虚丧其功耶。答。岂虚其功。彼亦必承弥陀愿力。今世不生。二世必生。二世不生。三世必生。若但一念一动归向彼佛。必在当来多世定得往生。是名皆得不退转者。岂有不生者乎。故知生彼国者得不退转。修此行者亦得不退转也。但彼后世生者枉受多劫轮回之苦。故须一生取决。岂可自二其志堕在他世往生者乎。其中若有宿业所使愿行有亏。常当一心诵此拔一切轻重业障得生净土陀罗尼。若持一遍。即灭身中所有一切五逆十恶等罪。若持一十万遍。即得不废忘菩提心。若持二十万遍。即感菩提芽生。若持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决生净土。此咒世所诵者。虽此藏本。其音声句读多讹谬。今所传者乃是近代三藏法师沙罗巴所译。比他本。最为详要。修是行者。故宜诵之为正行之直指。今附录于此。咒曰

  奈麻辣怛纳 特啰耶也 奈麻阿哩也 阿弥打跋也 怛达哿怛也 阿啰喝帝 三迷三不达也 怛的也挞 唵 阿弥哩帝 阿弥哩打 嗢巴伟 阿弥哩打 三巴伟 阿弥哩打 葛哩比 阿弥哩打 薛帝 阿弥哩打 帝际 阿弥哩打 韦羯兰帝 阿弥哩打 韦羯兰帝 哿弥尔 阿弥哩打 哿哿奈 羯哩帝葛哩 阿弥哩打 顿度比 苏哇哩 萨哩哇 阿勒挞 萨怛尔 萨哩哇 哿哩麻 吉哩舍 吉哩也 葛哩 莎喝(与奈同音)

  亦名无量寿如来根本真言。诵此得大精进。速生净土

劝修第九 劝戒杀第十 劝持众戒第十一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劝戒杀第十 劝持众戒第十一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普劝戒杀放生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第二篇 市场结构第九章 药品管制经济学 第十章 医疗费用经济学 第十一章 广告经济学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第二篇 市场结构第九章 药品管制经济学 第十章 医疗费用经济学 第十一章 广告经济学 起世经卷第十 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 劝戒淫十则 劝戒邪淫三字文 环境资源学(第九章至第十章) 金融海啸 第九章 美国世纪的黎明 第十章 起世经卷第八、起世经卷第九 《拿什么拯救健康》第十一讲《如何进行健康投资》 第十二讲《不同年龄的体检重点》 [转载]七界传说后传 第十卷 五色天域 第十一章 意外收获 [转载]七界传说后传 第十卷 五色天域 第十一章 意外收获 第十一个中国记者节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 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出版的《不胜不休》小报(第十期) 印光大师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 清梦居 - 觉之路佛教博客 佛教导航社区 - Powe... 精进贰号主图、精进1号加强版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富士康发生第九起坠楼事件 死者身上四处刀伤 富士康发生第九起坠楼事件 死者身上四处刀伤 《红楼梦》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008上卷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