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博物通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1:51:17
雷银照《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17日   20 版)

图一

图二
1851年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起初,我是为考察专业术语“电气”的来源,而四处搜寻这本书的。当时在网上访问了中国多个图书馆,均未查到有关信息。后来又在网上访问了日本东京电机大学综合媒体中心、神户大学附属图书馆、长崎大学附属图书馆和香川大学图书馆,查到它们都藏有《博物通书》的手抄本。但是手抄本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最终证据,因为抄写人可能会舍弃一些他认为不必要的内容,或是会修正一些内容,有的地方还可能抄错。
重要进展发生在2006年7月初。我在“国学网站”上获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中文藏书中有一批特藏书籍,其中就有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此后经过多次沟通,他们答应将线装书《博物通书》拆开、扫描,制作成便于阅读的电子版图书发给我。这本电子版《博物通书》共45页,前两页是英文,后43页是中文,约10800个汉字,45幅插图。在电脑上看这本书,屏幕上图像端正、版面完整,将细微处放大后依然清晰可辨。(见图一)
目前看来,《博物通书》或许在中国电气史上占据了五个第一:第一次将西方电磁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第一次创造了至少13个汉语术语(例如电气);第一次把电报机原理介绍到中国;第一次提出汉字编码方案。可惜,对于这样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著作,没有原本毕竟是令人遗憾的。后来几年,我便一直致力于寻找原本《博物通书》——当最后从湖南涟源的一位旧书收藏者手中淘到原本时,时间一去又是三年!
这本《博物通书》内页纸面对折,右侧装订,内页浅黄色;版面宽16.5厘米,高26.4厘米;文字自上而下、从右至左刊印。将它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寄来的电子版《博物通书》对比,除描绘人体导电实验的第七图稍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如格式、字体、比例都完全一样,连文字的墨迹轻重、颜色深浅都无差异。
笔者收藏的《博物通书》(见图二)的内页纸有些朽,每次翻阅都会掉下来一些纸屑。与电子版《博物通书》相比,这本《博物通书》没有前两页的英文内容,且显得沧桑。前者始终在外国人手中,后者在中国人手中。15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多少动荡,而这本书能保存下来,也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