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协副会长被指重炒地荒论与刚需论馊饭//中房协:建议暂缓新紧缩政策 否则楼市波动大//八成网民反对中房协所谓暂缓楼市调控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25:12

>>>中房协上书 众专家:别拿GDP吓唬人
据《京华时报》报道,有媒体报道称,8月12日,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在海南博鳌的一个会议上表示,中房协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此报道一出,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质疑。据一门户网站的调查,近八成网民反对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调控政策,且认为目前的新政远未达到调控目的。
对此,记者致电朱中一进行了采访。朱中一表示,目前市场预期混乱,不宜再出紧缩新政。
不宜再出紧缩新政
记者:中国房协是否曾经“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
朱中一:“上书”这个词是媒体强加的。实际上是今年7月上旬在发改委和财政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我们向这两个部门进行了汇报。汇报内容是我们采集的房地产市场变化的数据,以及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在汇报中,我们提出,国家刚刚出台的房地产新政正在执行,购房人和开发商的预期也正处于变化中,而且当时例如房产税等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大家的预期都非常混乱,因此不宜再出台新的紧缩性调控政策。
稳定预期房市才健康
记者:为什么不能再出台收紧政策?
朱中一:其实房地产市场也有自身的规律,今年拿地,需要一到两年后才能形成供给。根据现在的数据分析看,新政不仅影响着购房人的预期,也同样影响着开发商的预期。我国多个城市土地供应量出现下滑,也就意味着未来一到两年,市场供应的房屋会减少。而刚性需求是没有变化的,因此那时有可能再出现新的问题。
新政将持续较长时间
记者:您认为此次新政产生效果了吗?
朱中一:多个大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已经明显下调,价格也没有再上涨,甚至有略微的下浮。
记者:新政将持续多久?
朱中一:我认为新政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因为住房的根本是解决百姓的居住需求,而不是像去年一样,加入了很多投资需求。现在投资性的需求正在被踢出房地产市场,今后也不能让房地产成为投资产品,所以新政要坚持下去。不过,国家应考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让百姓多余的钱有分流渠道。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表示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此报道一出,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广泛质疑。对此,记者致电朱中一进行了采访(8月14日《京华时报》)。我认真拜读朱的质疑,不禁产生置喙反质疑的冲动。
对为什么“不能再出台收紧政策”疑问,朱回应:我国多个城市土地供应量出现下滑,也就意味着未来一到两年市场供应的房屋会减少。而刚性需求是没有变化的,因此那时有可能再出现新的问题。
在我眼中,朱不过是在沿袭窠臼重炒“地荒论”“刚需论”馊饭,是不值一驳的。其实,稍具房地产常识和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地荒论”始作俑者为混淆视听忽悠公众,故意不提或有意忽略了开发商的在手土地和囤地沉疴。早前某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知名开发商于2003年—2009年上半年间获得的住宅土地中,目前“在售”和“售完”的地块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待开发”,30%的土地“规划在建”(2009年8月22日《京华时报》)。也就是说,开发商囤地导致近半数未形成实际供应,进而形成“地荒”假象为代言者提供说词。我承认“刚性需求”说,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理性居住消费需求,有多少是非理性投资投机需求,恐怕连朱本人也心中无数。在“新国十条”加大保障房供应剥离居住需求,加大打击炒房力度驱离投机需求的双重夹击下,“刚性需求”势必只会瘦身缩水。更何况,稍先有报道称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现有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约6540万套。这一方面说明,用于投资投机的巨量空置房迟早会释放加大供给以充分满足“刚性需求”;另一方面足以说明,投资投机性需求仍然主导当前房地产市场。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必须坚持调控不松懈,而不是朱所说的不宜再出紧缩新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前不久也抛出“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的住房得拆一半”论引发舆论大哗嗤声一片,似乎意欲将“刚性需求”自圆其说得“有鼻子有眼睛”,我把它看成是利益集团代言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唱一和的双簧。
在回应“新政产生效果”质疑时,朱坚持:当然产生效果了。多个大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已经明显下调,价格也没有再上涨甚至有略微的下浮。这个效果很明显。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新政是否产生效果甚至已臻至“效果很明显”田地,当然不是听房地产利益代言人自说自话甚至强词夺理,而是更须首须看看民众反映。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报道甫出,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广泛质疑,据调查近八成网民反对暂缓出台新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且认为目前新政远未达到调控目的。前不久央行公布的一份针对全国储户的调查却显示,超过70%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在可怜的“蜗居”“蚁族”“房奴”“裸婚”族们看来,房价调控压根儿远未达到他们心目中政府承诺的“住有所居”“让居民买得起房”“安居乐业”的程度。
对“暂缓再出楼市新政”说法引发舆论群起质疑诟病,朱如是回应:我可以理解。因为上网的年轻人多,他们正处在购房阶段而购房又比较困难。不过我去年7月在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时也提过,目前媒体的炒作对于市场的扰乱影响也很大。我有三点须要纠正朱会长说法,一则,姑且不论上网的是不是年轻人多,就算然,他们作为草根的力道充其量也只能在网上做做愤青骂骂娘,断然不可能具备左右媒体煽动炒作的影响力;二则,目下媒体大抵已然形成两极分化,部分中央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尚能基于公共目的民众利益揭示楼市真相呼吁公平正义,而地方媒体几乎悉数在房地产商财大气粗的广告宣传费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失身失语,愈益成为房地产业畸形繁荣的代言人和房地产商大发横财的吹鼓手;再者,朱所谓“媒体的炒作对于市场的扰乱影响也很大”,恰恰是被房地产商买通包养的地方媒体“炒作”所为,而中央媒体“炒作”则是代表中央政府调控导向和主流权威声音对房市生态的理性研判。要论“炒作”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后者是“拯房市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的正影响,前者才是让房市误入歧途甚至踏上不归路的负影响,
在既往历次房地产调控中,中房协曾屡次建议地产调控政策,2008年9月值房地产市场因受紧缩性调控政策的影响而陷入低迷之时,中房协即曾建言国务院“救市”。诚如朱中一所言:我们作为行业协会,有义务向有关部门汇报市场的情况,而是否正确或者如何决定都由国家定夺。而我要说的是,“市场的情况”无论如何不能由行业协会一方说了算,更应倾听多方声音了解多方情况,进而藉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穷尽真相接近真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并在多方利益博弈中实现公平正义。
(红网)
据新华社海口8月14日电(记者 王晖余)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在此间说,近期房地产市场信息比较混乱,影响了市场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国家应强调严格执行现行政策不要放松,这是前提性条件。然后在现行政策框架内,由市场自身来调节。”
8月12日,朱中一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房协7月份多次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引起广泛关注。
朱中一1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房协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背景是,国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上半年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土地供应量明显放大,但土地供应计划完成不理想,上半年完成的土地供应计划不足供应计划的三分之一;有些地方的市场价格稍有松动,而有些城市仍在高位盘整;销售量明显下降,市场观望氛围浓重。
“客观原因是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经济开始复苏但仍比较缓慢,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钢铁等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朱中一说。
朱中一表示,房地产行业是有建设周期的特殊性行业,目前现行政策已经比较得力,开发商拿地积极性不高,开发进度放缓,开发周期拉长。如果再频频出台新政策,将使市场预期更不清楚,影响市场供给,在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客观存在的背景下,供给量下降将影响明后两年的房地产市场。
“如果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价也许会降,但市场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调控政策关键是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大起大落不是我们的目的。”朱中一说。
(东方早报)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透露,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
中房协至今究竟“上书”过多少次,无法查证;“上书”的具体内容,更无从得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次“上书”都是在维护房地产业利益,准确地说是维护开发商利益,这一点可以从中房协的理事构成和一贯的主张来证明。
从有限资料来看,中房协习惯性“上书”不外乎两个关键词,要么是放松调控,要么是刺激楼市复苏。自然而言,每次“上书”都要罗列一大堆理由以说服决策层。
其实,关键不在于中房协如何“上书”,而在于“上书”有没有效果。从现实观察,尽管每次“上书”内容经媒体披露后,媒体批评,专家争论,但中房协最终似乎都达到了目的。例如,2008年9月建议放松调控,实践证明调控放松了;2008年11月“上书”发改委建议刺激楼市复苏,最后证明刺激楼市了,楼市也复苏了。
大概是因为中房协多次“上书”收到了效果,所以“上书”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就成了中房协的“家常便饭”。有中房协这样的代言人,开发商太幸福了。与开发商相比,消费者太不幸了,呼吁N次中消协与中房协PK,可至今不见中消协登场。
中房协“上书”习惯的养成,还与其拥有便捷的“上书”通道有关。更何况,每次中房协的“上书”内容,都紧紧把房地产和中国经济“捆绑”,这对楼市调控似乎是一种要挟。中房协这次建议暂缓再出新政的理由是,房地产相关指标下降,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言外之意,如果不采纳中房协的建议,后果会很严重。
事实上,中房协“上书”国务院仅是楼市利益群体与宏观调控博弈的开始,接下来,估计开发商要喊穷了,相关机构要炮制一些利于自己的数据。因此,我们不但要警惕中房协连续“上书”,更要警惕楼市利益群体的各种表演。如果不警惕,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执行力度会越来越弱,而新的调控政策由于各种干扰因素有可能无法出台。
对于中房协多次“上书”,有关方面要保持清醒,在中消协选择沉默的情况下,有良知的研究机构和学者要拿出有深度的建议与中房协公开PK,不能让中房协唱“独角戏”。只有让中房协的“上书”多碰“钉子”,才有望改变其频繁“上书”的习惯。(冯海宁)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表示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此报道一出,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广泛质疑。对此,记者致电朱中一进行了采访(8月14日《京华时报》)。我认真拜读朱的质疑,不禁产生置喙反质疑的冲动。
对为什么“不能再出台收紧政策”疑问,朱回应:我国多个城市土地供应量出现下滑,也就意味着未来一到两年市场供应的房屋会减少。而刚性需求是没有变化的,因此那时有可能再出现新的问题。
在我眼中,朱不过是在沿袭窠臼重炒“地荒论”“刚需论”馊饭,是不值一驳的。其实,稍具房地产常识和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地荒论”始作俑者为混淆视听忽悠公众,故意不提或有意忽略了开发商的在手土地和囤地沉疴。早前某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知名开发商于2003年—2009年上半年间获得的住宅土地中,目前“在售”和“售完”的地块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待开发”,30%的土地“规划在建”(2009年8月22日《京华时报》)。也就是说,开发商囤地导致近半数未形成实际供应,进而形成“地荒”假象为代言者提供说词。我承认“刚性需求”说,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理性居住消费需求,有多少是非理性投资投机需求,恐怕连朱本人也心中无数。在“新国十条”加大保障房供应剥离居住需求,加大打击炒房力度驱离投机需求的双重夹击下,“刚性需求”势必只会瘦身缩水。更何况,稍先有报道称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现有连续6个月以上电表读数为零的空置房约6540万套。这一方面说明,用于投资投机的巨量空置房迟早会释放加大供给以充分满足“刚性需求”;另一方面足以说明,投资投机性需求仍然主导当前房地产市场。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必须坚持调控不松懈,而不是朱所说的不宜再出紧缩新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前不久也抛出“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的住房得拆一半”论引发舆论大哗嗤声一片,似乎意欲将“刚性需求”自圆其说得“有鼻子有眼睛”,我把它看成是利益集团代言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唱一和的双簧。
在回应“新政产生效果”质疑时,朱坚持:当然产生效果了。多个大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已经明显下调,价格也没有再上涨甚至有略微的下浮。这个效果很明显。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新政是否产生效果甚至已臻至“效果很明显”田地,当然不是听房地产利益代言人自说自话甚至强词夺理,而是更须首须看看民众反映。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报道甫出,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广泛质疑,据调查近八成网民反对暂缓出台新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且认为目前新政远未达到调控目的。前不久央行公布的一份针对全国储户的调查却显示,超过70%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在可怜的“蜗居”“蚁族”“房奴”“裸婚”族们看来,房价调控压根儿远未达到他们心目中政府承诺的“住有所居”“让居民买得起房”“安居乐业”的程度。
对“暂缓再出楼市新政”说法引发舆论群起质疑诟病,朱如是回应:我可以理解。因为上网的年轻人多,他们正处在购房阶段而购房又比较困难。不过我去年7月在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时也提过,目前媒体的炒作对于市场的扰乱影响也很大。我有三点须要纠正朱会长说法,一则,姑且不论上网的是不是年轻人多,就算然,他们作为草根的力道充其量也只能在网上做做愤青骂骂娘,断然不可能具备左右媒体煽动炒作的影响力;二则,目下媒体大抵已然形成两极分化,部分中央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尚能基于公共目的民众利益揭示楼市真相呼吁公平正义,而地方媒体几乎悉数在房地产商财大气粗的广告宣传费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失身失语,愈益成为房地产业畸形繁荣的代言人和房地产商大发横财的吹鼓手;再者,朱所谓“媒体的炒作对于市场的扰乱影响也很大”,恰恰是被房地产商买通包养的地方媒体“炒作”所为,而中央媒体“炒作”则是代表中央政府调控导向和主流权威声音对房市生态的理性研判。要论“炒作”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后者是“拯房市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的正影响,前者才是让房市误入歧途甚至踏上不归路的负影响,
在既往历次房地产调控中,中房协曾屡次建议地产调控政策,2008年9月值房地产市场因受紧缩性调控政策的影响而陷入低迷之时,中房协即曾建言国务院“救市”。诚如朱中一所言:我们作为行业协会,有义务向有关部门汇报市场的情况,而是否正确或者如何决定都由国家定夺。而我要说的是,“市场的情况”无论如何不能由行业协会一方说了算,更应倾听多方声音了解多方情况,进而藉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穷尽真相接近真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并在多方利益博弈中实现公平正义。(陈庆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