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榜:谁来解美元绑架中国经济的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27:53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发表日期:2010-8-2 9:09:00

    非均衡汇率体系下的中美博弈
    
  提要:
  传统国际经济学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会被美元绑架,有必要探讨深层次的汇率理论,笔者做了一点试探,希望高人来揭榜。
  汇率是什么?汇率就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是一个国家的物价和另一个国家物价的比率。
  在均衡汇率体系中,一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贸易赤字意味着对其他出口国的进口大增。在传统国际经济学假设只有A、B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如果A国的进口需求大于B国,由于对B国的货币需求增加,在汇率自由浮动的情况下,A国的货币将贬值。B国的货币将升值。汇率的变动又影响A国的进口和B国的出口之间的平衡。
  然而,这个均衡汇率过程在现实中却没有实际发生,这到底为什么?
  在实际国际贸易中,均衡汇率可以成立的必要的条件是:
  1、进行国际贸易的两国货币均是国际上自由兑换和流通的货币;
  2、不存在强币驱逐弱币的国际货币霸权体系。
  在金本位实行时代,这个条件是存在的,黄金(含白银)是唯一的国际货币,各国贸易以黄金为衡量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唯一的定价标准。各国发行的纸币与黄金含量挂钩。然而自从1971年美国单方面废除35美元可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国际协议,纸币就成为没有标准固定等价物的法币,仅仅由国家信用保证其价值。而美国以独有的大国地位成为这一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龙头老大。在一国纸币可以不以黄金储备为担保发行成为国际贸易等价物时,自由均衡汇率体系就实际不在国际贸易中行使职责。
  非均衡汇率体系才是左右国际贸易中货币交换机制。
  非均衡汇率体系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我们仍以A、B国为简化例子)A国货币汇率高估和B国货币汇率低估的外汇交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国际贸易以各国纸币的管理汇率形成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汇率形成机制,还存在一个强制非均衡汇率保持稳定的关键要素——即货币壁垒。货币壁垒这个概念可以解释作:在汇率决定机制中,各国的金融货币政策和政治、军事决策均会阻碍干扰汇率正常的调整,即一国政府对本国汇率设置限制自由浮动的各种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上的障碍,称之为货币壁垒。 
   我们以传统自由汇率均衡设立一个坐标系,在加入货币壁垒的参数后,均衡汇率过程将从原来的A、B点移至A’、B’点,即强制使一国货币币值高估和另一国货币币值低估的非均衡汇率保持相对稳态。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好比在一个标准天平称上,原来A国用100两黄金可以交换B国10000斤小麦。但是在货币壁垒存在的实际国际贸易中,A国在80两黄金上加了一个20两的砝码,强制使80两黄金和10000斤小麦交换。这里,20两砝码就如货币壁垒的作用,起到实际扭曲均衡汇率的作用。(稍后分析为什么B国愿意用小麦交换不足重量的黄金)
  在固定汇率制或弱币钉住强币的联系汇率制条件下,非均衡汇率对于国际贸易双方均有利。由于货币壁垒的实际存在,在一定的时期,各国外币存在相对高估和相对低估的非均衡汇率是一种常态。以美元和日元汇率兑换为例,二战后,一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制保持了近二十年,这期间,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早就使日元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由于在国际贸易中,对于出口大于进口的国家来说,采取相对低估的货币壁垒可以享受高就业和出口产业高速增长的利益。因此,出口导向国的货币壁垒倾向于保持本币相对低估水平。而对进口大于出口的国家来说,本币相对高估时大量进口也可以享受对本国有利的经济利益,如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降低进口消费品价格,从而保证本国物价指数的平稳等等。
  然而,国际货币必须是一般商品等价物的价值核算单位这个基本经济规律,决定非均衡汇率体制既一国币值的相对高估和另一国币值的相对低估存在一个相对安全边际。超出这个安全边际,国际贸易中就会产生一国币值的绝对高估和另一国币值的绝对低估。这时,国际贸易双方实行的货币壁垒不再有效,非均衡汇率的短期稳态必然发生崩溃。双赢的利益交换基础消失了,一国的损失即是另一国的利得,因此国际合作必然破灭,走向激烈争斗。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2 10:58:55

  第二节:货币壁垒与超平均贸易利益
  在非均衡汇率体系中,发生一国货币绝对高估的状态时,该国固定汇率注定无法长久维持,不主动调整,就会出现汇率塌崩。相反,当一国汇率处于绝对低估的状态时,即损害了本国的经济利益,又不被贸易对手接纳,必将引起巨大的贸易冲突。
  那么,究竟谁能在非均衡汇率体系中取得超平均贸易利益?
  中短期而论,取决于一国对他国货币壁垒的有效性。一国的货币壁垒越是处于强势地位,就越容易享受非均衡汇率体系带来的巨大利益。反之,一国的货币壁垒越处于弱势,越是在国际贸易中损失巨大利益。以中东产油国发展的案例为证,在最初,阿拉伯产油国出口一桶石油价格4或5美元,仅得到比开采成本和人工费用高一点的微薄利润。这时正是中东产油国处于本国货币壁垒绝对弱势地位,因此无法分享美英石油大亨的高额利润以及欧美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成果。但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价随着中东产油国家成立欧佩克后,逐渐被发掘。由于欧佩克具有较强的货币壁垒优势,原油价格的绝对低估逐渐被纠正,如果不是6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成功说服沙特阿拉伯以美元定价原油,那么欧佩克诸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恐怕早就升到惊人的地步。
  也就是说在非均衡汇率体制中,如果一国货币处于国际货币霸权地位,所享受的国际贸易利益绝对是非对等的。我们看到二战后四十多年,美国一直享受着美元霸权地位的巨大利益。当然,在固定汇率制下,存在适度的货币壁垒所形成的非均衡汇率体系,不但不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扩大。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是一旦这种非均衡汇率形成过程超出安全边际,国际收支结构将发生严重扭曲。从长期来看,国际汇率体系最终将回归其均衡的本质。在绝对高估和绝对低估的非均衡汇率稳态机制崩塌过程中,各国经济贸易与社会结构也因此受到激烈的震荡。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非均衡汇率体系不利于国际经济要素在全球的平衡分配,对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是有害的。
  然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在居于垄断地位是不可否认一个现实,而且战后由于美国的大国经济地位,布雷顿森林会议协定对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曾经起到良好有效的作用。无利不起早,这也是各国政府都愿意按照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从事国际贸易。  在非均衡汇率体系中,由于美元霸权主义的垄断地位和美国经济体的巨大消费能力,为了促进对美贸易,各主要出口国如中日韩以及东亚、中东产油国,必须储备美元。为了防止投机资本对本国汇率的攻击,也必须储备美元。这就对美元产生巨大需求。反过来刺激美联储扩大美元的流动性释放。而且,巨大的美元储备为了保值,似乎只有在美国资本市场最安全。
  同时美国政府娴熟地运用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政策,筑起对自己最有利的货币壁垒,形成出口国的出口盈余只有回流到美国资本市场,才能继续顺利地向美国出口产品。在这过程中,似乎出口国和美国达成的亲密合作关系。但实际上在最初,在美元处于绝对垄断的国际货币清算和外汇储备体系下,出口国是无可奈何不得不这么做。因为美国是最大汇率操纵国。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2 17:11:17

  写着写着思维有些杂乱了。重新写了一个提纲,以后基本按这个提纲更新。  
   货币战争,中美谁赢?
  1, 非均衡汇率体系及货币壁垒的由来
  2, 在非均衡汇率体系中最大获益的条件
  3, 维持非均衡汇率体系的必要条件
  4, 非均衡汇率体系的崩塌因素
  5, 美国为维持强势美元发动五次货币战争,案例
  6, 第六次中美货币战的开始
  7, 博弈策略。
  8, 可能结果
  9, 美元绑架中国经济的解法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3 08:28:37

  第三节
  这要回到我们在上面第一节做过的分析小结,即哪一国能在非均衡汇率体系中取得超平均利益?从中短期而论,取决于一国对他国的货币壁垒的有效性。一国的货币壁垒越是处于强势地位,就越容易享受非均衡汇率体系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当一国货币处于国际货币霸权的地位,而与其进行国际贸易的他国处于不可自由兑换的本国货币或绝对弱势的小国货币对比时,具有先天的超强货币壁垒优势。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二战后政治和军事上行使世界警察的特权,美元的货币壁垒一直是非均衡汇率体系中最强大的干预汇率机制。换句通俗的话说,美国是世界上头号操纵汇率的国家。拿中东产油国家来说,70年代,阿拉伯等国为了支持反以色列的战争,拿起石油武器反对欧美。使欧美经济受到重创。当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服了沙特王储石油以美元定价,之后美国政府事实上一直在中东制造分裂,挑起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及西亚的战争冲突也罢,两伊挑起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及西亚的战争冲突也罢战争也罢,直至伊拉克战争,说透了,都是为了美国的核心经济利益。因为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小国货币或弱势货币先天不足,受到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这个变形格雷欣货币法则支配。(注:格雷欣货币法则指在两种货币同等流通中,人们倾向于窑藏良币,用贱贵金属制造的劣币取代用纯贵金属制造的良币进行流通和交换。所以又称为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这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屡见不鲜,如果阿拉伯产油国家的经济体犹如千年历史前的波斯帝国那么庞大,有统一的“中东元”。那么控制全世界石油2/3资源的中东国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将会随着石油收入的剧增而急速上升。然而实际上,中东元并不存在,中东主要产油国各自分散的经济和在军事上依赖美国军事保护的现状,决定中东国家将巨额石油美元仍然投入美国的资本市场去保值。这就是典型的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法则在发生作用。因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加速,进出口的扩大更增加各国对美元的需求。而美国货币壁垒的超级强势,促使小国弱势货币在国际贸易上无立足之地,要想经济发展,就必须支持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美国是资本发达的国家,而亚洲是发展中国家,从理论上说是资本稀缺的国家。最初传统货币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要回流美国,成为逆行的资本输出国。理解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法则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霸主地位可以任意支配世界财富的超级利益后,就了解为什么东亚包括中日等国都要用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国债。特别是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选择用美元流通和保值是不得已不为的选择。
  当然,美国货币当局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那样,可以随便开动印钞机用纸片换取他国的实际财富。美联储发行美元,仍然受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限制。因为如果各国都看清美国的财政预算巨额赤字和国际收支巨额赤字又随意用印钞来输出世界通胀,就产生美元大贬值的预期,选择欧元或黄金进行国际贸易和货币保值。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地位就会大大下降,导致国际货币垄断地位的功能(结算、定价、流通、保值)会逐步丧失。因此,美国的金融精英创造了在资本市场吸引全球美元流动性的深度和广度,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使美国资本市场成为首席虚拟资本帝国。于是,大量的美元回流美国资本市场,使美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上呈现顺差。这样,美联储才得以正当理由发行美元。当今世界贸易中,国际贸易额占70万亿,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额为国际贸易的12、13倍,为600多万亿美元的畸形国际收支结构,就是长期以无实物担保,无经济实力相对增长最快,仅仅依靠虚拟的金融创新制造出的美元独大的非均衡汇率体系中的扭曲表现。  
  为什么各国甘心情愿附属于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因为在历次货币战争中,美国以其强大无比的货币壁垒的优势,几乎没有败绩。如同世界最强的足球王国巴西和阿根廷和弱国足球队的比赛场场完胜的战绩一样,美国聚集了世界上最聪明的金融精英,无论他们设计的货币壁垒也好,投机资本的策略也好,都一一击败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他国。在历史上,也只有1971年欧洲和中东国家挑战美元胜过一次,迫使美国废除美元与黄金等价的纸黄金地位。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3 09:23:30

  作者:金风玉露男 回复日期:2010-08-03 09:05:33
    太简单了,抛美元,买实物资产,美国不接就让美元崩盘,鱼死网破而已。美国必定妥协。
  金风玉露男 你好,你说的这个解法,需要中国政府重金请索罗斯操作,可能吗?   作者:金风玉露男 回复日期:2010-08-03 09:25:44
    为什么要请索罗斯,什么逻辑?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人自己不能操作?都是借口,高层有人卖国而已!
  我在第五节会分析货币战争的博弈策略,货币战争不是这么简单的。在美国捍卫美元地位发动的货币战争中,美国只败过一次,就像巴西足球队的胜率一样,如果像你说的贸然发动攻击,恐怕后果.......  
  另外今天有报道中投公司减持大摩股份7000多万美元的股票。这不是正合你的要求吗?

作者:寒冷清风  回复日期:2010-08-03 10:25:02

  现在都是信用货币,信用两子,信,使人相信也,怎么做,无他,有实力,还要透明,此为信!用,拥,也,就是用它可以拥有很好的利益,好像美元都有点适合!
   货币,是货生币,货为根,币为上层建筑,两者互相作用  换黄金,黄金立马不值钱了,我信!  美元如此优点,我们只可以结盟,干嘛,抗衡,以后美元肯定消亡,就是信用货币消亡,也许变了其他,但过程会渐进的,不可能成废纸,除非核战。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3 15:06:29

  现在我们来分析美国政府在历次美元处于严重高估时采取最优策略:
  第一次, 美国在1945年二战胜利后,由于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直接冲击,又接受到大量战后利益,使美国黄金储备达世界黄金储备的59%。拥有了取代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即拥有了国际自由兑换和流通以及国际商品定价权,国际储备货币和和黄金挂钩的纸币发行权。一盎司黄金规定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35美元,这样美元实际就等同纸黄金。
   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第一次币值绝对高估发生在60年代末,因为越战及‘新社会运动’,美国产生大量预算赤字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欧洲和日本迅速崛起,积蓄巨额美元。数额已超出美国国库的黄金储备,因为担心美国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兑付,各国按固定汇率制的美元兑黄金官价,纷纷向美国兑现黄金,而二战后美国原来拥有价值220亿美元的黄金,到196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51亿了。这时美国已经对各国按官价兑换黄金要求无法维持,终于在1971年由尼克松代表美国单方宣布废除美元和黄金的挂钩。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然而,美元仍然有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的美国经济和政治军事强权支撑,继续保持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各国要和美国进行贸易,就绕不开美元结算。
  1967年中东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联合打击美国,以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结果欧美日发生严重的石油冲击而经济停滞。因此美国巧妙地运用分裂中东国家,制造两伊战争等军事政治手段,成功使美元的“锚”和石油挂钩,使美元货币壁垒保持超强优势,为日后美元和黄金脱钩做好了战略后备。
   在美元进入绝对高估时,如果美国政府继续采取合作的策略对各国的黄金兑换放任自由,美国的黄金储备就会顷刻为负字,美元汇率将一泻千里。于是,美国政府采取了对抗策略,单方面废除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制。而欧洲和日本当时虽然经济实力增强,但各自力量分散,尚无和美国在二战后树立起来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强大经济和政治军事地位抗衡,因此只有采取合作态度,任凭美国规定美元和黄金脱钩后,仍然是国际清算和储备货币的垄断地位。这样,美国就取得不需要国际唯一公认世界货币一般等价物的黄金储备为条件,发行在国际贸易自由兑换和流通的美元。也就是说,原来美国要有黄金实物担保做后盾才能发行美元,现在仅凭美国政府信用就可以发行流通世界和被当做各国外汇储备花花绿绿的记账纸币了。这就是公认美国政府可以随意开动印钞机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的非均衡汇率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过程。

作者:观察者2  回复日期:2010-08-03 16:05:08

   一次到位是不可能的,但逐步做到是可能的,对内发展自己的工业科技体系,让GDP回到正常上来,对外嘛,可就需要不惜一战的勇气了
   美国的信用是在它强大之上,如果有一天,大家发现它其实没那么强大了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3 16:39:32

  第二次:日本的案例(导致日元和美元强制发生汇率调整的著名日美“广场协议”背景)
  二战后,日本一片废墟残恒,但是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刺激下,解除日本财阀垄断的日本经济焕发出活力,迅速复苏,成为战后成长奇迹。日本经济实力猛增的结果使1945年美国和日本制定的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无法保持下去,这时美元的实际严重高估,和日元的严重低估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本的科技不如美国发达,却吸收了美国的电子和汽车制造技术大量向美国出口商品,日美贸易产生日本的巨额顺差和美国的大量外贸赤字。如果按货币内在价值自由浮动产生的均衡汇率机制发生作用,随着日美经济的差距,日元的升值和美元的贬值会自然降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状况。但是,在非均衡汇率体系下,日本政府有意使货币壁垒保持日元的相对低估,而美国为了保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垄断地位,也长期处于特里芬两难之中,即为了改善国际贸易赤字,美联储应该控制货币供给量,保持币值的稳定。但是为了满足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作为国际清算和储备货币的美元,美联储又必须不断增加货币供给。造成美元实际币值绝对高估,特别是保持二十多年的美元兑日元的汇率。1979到1984年间,美元汇率上涨近60%,美元兑主要工业国的货币汇率超过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与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相应的是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达在1984年达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为了改善国际收支赤字, 1985年美国财长召集日德英法召开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联席会议,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协议规定日元和马克兑美元应大幅升值,并要求各主要发达工业国在外汇市场抛出美元压低美元汇率,强制使美元持续贬值。
  在这个美元绝对高估和其他发达工业国主要是日元和马克严重低估的非均衡汇率临界点,美国政府采取对抗策略,利用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大国地位,强迫日元和马克升值一步到位。而日德两国都是战败国,在国家安全上依赖美国军事保护,按货币壁垒的有效性分析,日本比德国更加无力抗拒美国政府要求日元升值的要求。所以日本是被迫采取了合作策略,不到三年时间,美元兑日元贬值了50%。日本还被动地开放了资本市场,在缺乏经验情况下,任凭美国投机资本大肆冲击。平心而论,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的汇率调整,并还不能解释为完全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停滞十多年的理由,日元升值有一部分是汇率自然均衡调整的真实需要。然而日本政府在货币政策上过分放纵房地产泡沫的重大失误,才是导致随后发生日元升值严重后遗症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日本货币当局被动采取与美国合作的重大损失。

作者:燕赵bug  回复日期:2010-08-03 16:47:27

  楼主热心,此题无解。
  庆父不除,鲁难未已!你应该懂的,呵呵!  似乎是我们自己绑定美元

作者:abcdhgr  回复日期:2010-08-03 17:17:49

  既得利益者不会答应。

作者:thny2003  回复日期:2010-08-03 21:52:33

  传统的经济学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用传统的经济学解决这个问题是死结。
  目前中国遇到的问题如下:
  一、国内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城镇化进程,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在中国,农业问题是大问题,农业出了问题,所有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飞速上涨的房价,阻碍了城镇化的脚步,对于这一点,既得利益者必须做出让步。
  二、国内资本市场的水池是不是足够大?
  只有足够大的水池,才能容纳更多的资本流入。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先把水池修大修好,有飞速发展的GDP做后盾,自然有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来,在自家的地盘上开赌场,规则当然可以自己定,有了话语权,什么事都好办。
  三、汇率问题的根结
  在于某些人没穿上鞋子,非要把自己当作穿上鞋子的人,结果束手束脚,被人牵着鼻子走,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道德,负责任的大国是个什么概念,扯淡而已。我就和你保持固定汇率,让水不断的流进来,你又能怎么样。别说军事,那是吓唬小孩子的,成人之间玩这样的游戏太幼稚了点。
  四、外汇储备的意义何在?
  我们出口的是货物,拿回来的应该也是货物,技术你不卖,那我就换货物回来好了。拿货物换来一堆不断贬值的白条,纯粹是脑子进水的表现。为什么要储备其他国家的货币?你说了那么多好处,干脆你储备我的好了。别拿投资说事,我出口自有产品,就是为了进口我没有的产品。投资,谁愿干谁干,只要你的收益能抵得上贬值部分,你说是投资也无所谓。

作者:小谢888888  回复日期:2010-08-03 23:11:34

  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绑定欧元,但美国培养的精英们在我们国家势力太大了,无法实现这个办法,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必须和比较弱的那方联合才能赢得时间不被击败,中国和欧元联合是法国和德国多么想的事情呀,但中国一直不配合,赢得时间,我们再进行国内制度改革,并且与欧洲结盟也是我们的国内体制改革少了一个很大的阻碍,最后要赢得胜利必须是制度的胜利,货币的信用最终也是建立在制度,军事,文化和经济实力上的。
   但最大的阻碍是国内精英阶层的反对,和国内权利阶层他们在国内搜刮的财产都在美国,他们不敢反美呀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4 09:48:33

  :thny2003 回复日期:2010-08-03 21:52:33
    传统的经济学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用传统的经济学解决这个问题是死结。我们出口的是货物,拿回来的应该也是货物,技术你不卖,那我就换货物回来好了。拿货物换来一堆不断贬值的白条,纯粹是脑子进水的表现。为什么要储备其他国家的货币.
  答复:你说的这个问题正是我在后面要回答的,这就是国际经济学的一点复杂性,许多人搞不清汇率的形成机制。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4 09:59:43

  德国的案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前,马克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同时期内,德国经济相对美国经济走强。固定的汇率无法反映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变化,为了保持和美元固定的汇率,德国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市场上购入超额供给的美元。货币当局的美元资产不断增加威胁到了德国国内的物价稳定。尼克松实施美元政策改革以后,对国内通货膨胀深恶痛绝的德国货币当局放弃了当时4马克兑换1美元的固定比价,马克开始连续升值。然而尽管马克升值,但是德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因此减少,持续的贸易顺差不断推动马克的进一步升值。
  德国货币当局政策非常明确货币政策管理重心是国内,尤其是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马克汇率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1974年,德国放松外汇汇兑方面的管制。在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难选择之间,德国货币当局果断的选择了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让马克汇率自由浮动。德国货币当局旗帜鲜明地贯彻货币政策独立性,物价和产出稳定是货币当局最关心的事情。相对而言,马克汇率居于次要的位置上,德国基本贯彻了资本自由流动下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会因为缓解马克升值压力而牺牲国内的物价稳定。
  从德国货币当局的应对来看,可以总结两条:首先、德国马克兑美元的升值较早就开始了主动调整,不像日本一直维持日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把汇率失衡问题积累到非常严重的危险区域。其次、德国在1989年幸运地遇到前苏联解体,东西德统一,由于西德为改善东德的经济大大增加货币供给量,马克实际有所贬值,压制了美元兑马克的升值要求。第三、德国民族有坚决的独立意志,并不绝对依赖美国军事保护,因此在货币政策上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不像日本容易屈服美国的压力。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4 14:21:02

  在1999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中,墨西哥比索三年内高估了26%,而短期资本项目处于严重负债,结果绝对高估的墨西哥比索崩溃发生大贬值引起银行挤兑。墨西哥不得不宣布停止偿还外国债务。直到美国出于对拉美后院的安全考虑出手救援,才稳定住墨西哥经济局势。
  汇率严重高估案例,还有1998年泰国铢、1999年俄罗斯卢布、1999年阿根廷比索、2008年越南盾都是因为汇率高估而被投机资本攻击,最后出现汇率崩塌,导致本国居民纷纷挤兑银行用本币兑换美元,引发经济严重倒退。  
  纵看美元历史,在1945年成为纸黄金后,有近一半多的时间是处于汇率高估的状态。但是在美国政府和投机资本配合下,屡次化险为夷,所谓强势美元,就是运用美国最强大货币壁垒操纵汇率。请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一节对货币壁垒的解释,货币壁垒就是各国政府运用金融财政及军事政治诸政策构筑的壁垒,其作用干扰了汇率的自由浮动和偏离均衡状态。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4 15:28:16

  那么,为什么美国在9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并不比东亚各国和欧元区快,却可以保持美元相对高估的地位?这要从美国的金融创新分析,,,,
  让我们读一段格林斯潘的回忆录:“明显过度的储蓄,经济活动的全球化,由科技推动的生产力,加之劳动力从中央计划经济向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的大转移,这一切帮助所有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平抑了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这就是为什么目前世界各地(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和伊朗明显例外)的通胀率为个位数的原因——这是自19世纪30年代放弃金本位实行法币或纸币以来的罕见情形、也许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系列力量最耐人寻味之处便是同时出现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不是通货膨胀和长期利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中央银行家们确实有意调整政策,最大化这种全球金融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长期好处。然而,我还会在稍后略述,由于某些原因,这些力量似乎没有哪一个会长久存在。法币世界里的通货膨胀是难以抑制的。过去二十年来,实际长期利率(剔除了通胀影响)不断下降,这和日益上升的股票市盈率、房地产以及所有赢利性资产互相连动。结果,1985年至2006年间(2001年至2002年明显例外)世界资产总市值的增长速度比世界名义GDP还要快。于是造成世界流动性显著上升。股票和债券价格、家用任宅和商业地产、美术收藏和大多数别的玩意儿全都参与其盛。很多发达国家的房主在入不敷出的时候,可以利用不断升值的房屋净值(译者注:房屋净值指住宅市价和未偿贷款之差额)进行超前消费。特别是在美国,家庭消费不断增长,吸纳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张的巨额出口。”
  格林斯潘敏锐地看到全球化带给美国的巨大利益,身为美联储的主席,他必然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地位。怎么利用?
  从格林斯潘学生时代阅读凯恩斯的著作的态度,就可以判定格林斯潘是一个信奉自由主义的市场派,他选择做一个不那么坚定的货币主义执行者也就理所当然。格林斯潘手中最有用的工具就是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尽管他非常清楚政府过度开支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到来,但是对美国80年代开始的资本全球化形成的产业结构,格林斯潘无能为力去改变。所以,他滑头地做了个顺势推动美国经济屡屡走出滑坡的宏观调控,放松银根,保持低利率政策。其实要格林斯潘承担次贷危机的完全责任太过分了。高盛圈子的影响力以及美国财政部的密谋策划,说到底是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已经酝酿了次贷危机的温床。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放开了资本自由管制,让美国金融高科技不断发明有毒创新。但在当时这些有毒金融创新被高歌为扩大金融资本的粒子加速器。然而,美国银行是私人的银行,在私人企业,并不是随心所欲,想发放贷款给任何人都可以发放。银行必须遵守金融业存贷资产比例的游戏规则。华尔街的金融精英解决了这个难题,各种金融衍生品和规则应运而出,于是,银行有发不完的住房贷款。因为每一笔房贷都可以卖给“两房”,银行虽然失去资产管理权,却得到干净、漂亮的资产负债表,可以从开头回到起点大肆发贷。
  银行贷款的乘数作用:当商业银行有1000亿存款时,按0.8的存贷比(存款额和贷款额之比)只能发放800亿贷款。但是实际上当银行对企业贷出一笔800亿存款时,企业并没有马上使用,又存进银行。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就又增加800亿储蓄。于是银行又可以贷出640亿,依次进行,最后,实际上这个商业银行贷出2782多亿,约为实际可贷款额的3.42倍。这就是银行循环存款后贷款乘数放大的结果。因此,如果美国银行能把每一笔大贷款都转移到表外的机构,如房利美和房地美。
  结果就是:美国银行的放贷能力不再取决于自己的存款额限制,而只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美联储的利率这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另一个就是美国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即银行的贷款能否卖给SPV(资产负债表外金融机构)。在美联储方面自1999年一直保持低利率政策,给了市场前未有流动性泛滥的环境。另一方面,像两房这样的贷款抵押机构再通过投行不断把贷款打包成证券化的衍生品卖到全世界,由全世界金融银行买家如中国银行这样分担了美国金融和住房市场的巨大风险。
  次贷危机爆发原因就不用笔者赘笔了。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4 16:59:39

  小结:美国运用货币壁垒操纵汇率应对他国对美元的挑战大的方面算起来,共有五次。
  美元第一次遭遇挑战时:1967年中东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联合打击美国,以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结果欧美日发生严重的石油冲击而经济停滞。因此美国巧妙地运用分裂中东国家,制造两伊战争等军事政治手段,成功使美元的“锚”和石油挂钩,使美元货币壁垒保持超强优势,为日后美元和黄金脱钩做好了战略后备。
  第二次,法德日等国要求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败了。结果以宣告和黄金脱钩告终。而且欧洲为了防止美国再次赖账,认识到建立欧洲货币的重要性,成立了欧盟经济体。发行欧元,这是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成功挑战。
  但是以索罗斯为首投机资本在90年代末找到英镑的弱点,对英镑的攻击使英国被迫永久脱离欧元体系。
  第三次: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巅峰状态,对美巨额出口顺差。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美国政府和投机资本联手,强逼日本提高日元汇率。日元从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变成实际上不断升值的浮动汇率,曾经一度升到1美元兑84日元,接近四倍。由于日本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中也犯下重大错误,因此日元汇率后来反成为严重相对高估的货币。吹大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后,国内经济十几年没有回复元气。这次可以说是美元的完胜。
  第四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投机资本攻击泰国和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地区,这次总体来说投机资本也是胜利的。由于固定汇率和钉住汇率制掩盖了非均衡汇率之间的经济失调,使投机资本不断找到和美元联系汇率之间的破绽,发动攻击。屡屡得手。也使各国货币当局为了防范投机资本的攻击,不得不积累巨额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的数量实际上超出一国为正常国际贸易的流通和储备,是各国政府为非均衡汇率体系下,建立相对本国强势的货币壁垒所做的额外支出。也是对国际经济和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导致全球国际收支结构逐渐恶化的原因之一。各国过量的国际货币储备也就是美元储备,使美国拥有滥发美元的印钞权。而美国因为发行过多的纸币,等于预支美国3-5年甚至更久的经济发展。美国因向外国借债刺激起的美国国内庞大的消费力,占据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一多,结果,虚假繁荣演化为金融危机,终于在次贷危机的泡沫崩塌中也使自己大伤元气,不得不对金融业大加监管整顿。从这个辩证的意义上说,投机资本对各国货币壁垒的冲击,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另一方面物极必反,又是促使各国向均衡汇率回归的主要因素之一。人类只要在危机惨重打击下,才会汲取教训。
  第五次:欧元主权债务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后,欧元异军突起,美元被逐渐冷落。美国决定行动,这一次美国牛仔是在被次贷危机的疯牛顶得浑身淤青和骨折的状态下的绝地反击,所以还说不上孰胜孰负。欧元在2008年快速上升为1欧元兑1.35美元的高峰,一度使美元国际储备和清算地位大受动摇。但是欧盟扩张过快和欧元体制内在的致命问题,使投机资本包括国际评级机构参与对欧元的攻击,国际金融业一度吹起看低欧元之风,国际游资为了保障安全大量回流美国。然而。现在欧元又回到1欧元兑1.3美元的水平,再加上现在有人民币加入货币战争,以美元为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处于分崩离析、风雨飘摇的状态。
  但是任何重大的变革都不可能一天建成罗马,美国必将誓死捍卫美元霸主地位的货币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第六次的货币战争,必然是中美之间的货币博弈,这将确定今后十年谁能充当国际经济火车头地位的生死之战。
  我们先看美国金融业,无疑,美国有全世界最优秀的金融人才,美国金融业能够不断创新以领袖地位成为国际金融界之首顺理成章。但是,再好的服务业也要建立在扎实的产业基础上,美国的一般工业早就在上世纪90年代就逐渐衰落,金融业却发展到占国民经济40%以上。因此,只有给美国投机资本充分松绑,让他们在海外自由纵横出击,利用汇率波动,攻击他国的货币。才能确保美元的霸权地位。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以来是有意无意给投机资本开绿灯,默许投机资本大肆冲击其他国家的货币体系。而这些都是在合乎现行国际法规的前提下展开的。发源于美国投机资本对他国货币壁垒处于弱势的攻击,经常迫使他国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一夜间损失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成果。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5 09:14:14

  作者:小谢888888 回复日期:2010-08-04 19:29:27
    问一下lz。你认为我们在两房上的债务有没有可能要回来?
  回复:两房债券在美国属于公债,按常理是由美国政府担保的,虽然两房的股票退市了,但是如果我国买的是债券,理论上可以得到还本付息。但是,有一个实际问题是事实上两房已经破产,美国政府对两房的救助只是杯水车薪。如果美国的房地产拖了二三年迟迟不复苏(完全由这个可能),两房有被美国政府私有化的可能。到时就有较大的变数。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5 11:05:05

  现在我们再分析汇率形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这个分析有些枯燥,对经济理论有兴趣的才能细细看下去。
  在宏观经济学
  GDP=投资+消费+政府开支+净出口
  用符号表示:I=投资 C=消费β=政府开支E=净出口 我们把这个公式改造一下,便有:
  1、投资I看做利率r和税率t的倒函数, I=α/(r,t)α是常数,
  2、消费C看作居民可支配收入f减去—边际储蓄倾向 △u/△S , △u=存款利率和投资收益率之和,△S是边际储蓄,这里,边际储蓄倾向解释:如果存款利率和居民投资理财收益率的上升,居民边际储蓄中所占比重就相应下降的反函数关系。
  3、政府开支看作财政税收收入Rt的函数
  4、净出口看作实际真实汇率E的函数即名义汇率e-政府对出口的补贴Φ的函数,
  我们有GDP=α/(r,t)+(F—△u/△S)+(RT)+(e+Φ)
  这只是笔者为分析方便,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公式基础上自创的宏观经济分析公式:(注。本解释为草根经济学爱好者纵横锈剑独创,引用者请注明)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居民对本国的储蓄
  如何理解均衡汇率,我们先将按固定汇率为金本位来分析,假设一美元等于8克黄金,而一人民币等于一克黄金,那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是1:8,要运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黄金之所以可以成为不同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是因为所含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同质可比,假设美国1小时生产8克黄金,而中国1小时生产1克黄金,则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8倍。因此,1美元=8元人民币,这就是均衡汇率的内在本质。但是,货币发行数量和面值不同,也决定汇率变化。假设意大利生产一克黄金也用一小时,但是里拉是以100为面值单位,那么1美元=800里拉。一元人民币=100里拉。所以,一国货币的汇率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发行数量成反比。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5 14:38:57

  于是,我们有均衡汇率公式,用AV代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用M代表货币供应量。均衡汇率取决于AV/m的变化。
   在非金本位的浮动汇率条件下,如果假设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投资等于储蓄,一国的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则可表现为投资+消费+政府开支+净出口,(注意这里的公式先表示为商品数量,例如一亿吨钢铁,10亿吨小麦等,剥离了货币价格),
  再代入公式变换:一国的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私人储蓄S+政府储蓄G+外国居民对本国的储蓄SP,乘以AV/m表现为商品的货币价格即GDP=(S+G+SP) AV/m
  在国际开放经济条件下,中美贸易条件可表现为美国(s+g+sp)*AV/m和中国(s’+g’+sp’)*AV/m’的比较交换,如果取掉同质的av,均衡汇率公式就表现为美国GDP/M=中国gdp/M’,即1美元=8元人民币。但是上述汇率比例是以劳动生产率不变为条件,也就是理论经济学假定在均衡汇率状态。如果资本和劳动是自由流动的,而两国政府的货币供应量不变,则可以解释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即一美元或8元人民币或800里拉所购买的汉堡包是一样数量。
  若将公式下方M即货币供应量作为为利率的函数。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则可解释进行国际贸易的各国货币当局发行货币数量对汇率变动的作用。
  然而,劳动生产率不可能一成不变,从事国际贸易各国经济不断发生经济增速变化,技术进步也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改变。
  仍以美国(s+g+sp)*AV/m和中国(s’+g’+sp’)*AV/m’为例,美国的私人储蓄率很低,而政府开支和净出口是双赤字,那么,怎么解释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后,人民币的汇率仍然兑美元保持稳定,这就要引入我们在文章篇首所分析的货币壁垒因素。在篇首我们只是粗略的分析,现在是在宏观经济均衡条件下的对中美经济的具体分析。
  按照浮动汇率的均衡条件,美国政府赤字和贸易双赤字应该使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但是人民币是不可兑换的货币,而中国为了高就业也不愿人民币升值,中国货币当局满意人民币汇率相对低估的净出口高速增长的利益。于是,美国就要挟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以保证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实行。  根据弗莱明-蒙代尔的汇率三角不可能法则,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控制通货膨胀目标三者不可同时实现。
  然而美国明明有贸易巨额赤字,却不用美元贬值;明明在政府开支上连连天文数字的赤字,却在90年代后维持了低物价水平。美国的货币政策也明显要独立他国,这究竟是为什么?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5 16:56:04

  现在我们用这个宏观经济公式分析中美经济:
  90年代后,美国经济的投资拉动是靠美联储低利率和美财政部对资本市场的减税,在美国;消费开支占美国经济70%以上最大部分,但是美国2000年后总体上是零储蓄率,所以消费开支等于近期可支配收入+信用透支;美国政府开支庞大,但因为税收来源有限和利率很低,因此需要靠发纸币搞通胀创造政府开支;第四,美元实际汇率是严重高估的,所以净出口是逆差,没有外国资本流入资本项目,美国经济就会倒退。
  那么,为什么美元汇率可以高估,我们必须把中国经济加入分析,中国的投资拉动同样靠低利率和对外资减税;消费开支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印度;中国政府开支有强大的税收资源,无需预算赤字创造通胀;人民币实际汇率是低估的,因此净出口得到高速增长。
  假设国际贸易是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只存在中美两国。
  美国GDP增速=I+C+β+E
  中国ⅡGDP增速=I’+C’+β’+E’
  在其它项不变的条件下,净出口可以看作是实际汇率的函数………
  撇开在经济增速的各国投资、消费和政府开支不可比的条件下,处于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中美两个经济体,其净出口可以看作是实际汇率的函数。也就是说,实际汇率如果相对低估,净出口必然持续增长。实际汇率相对高估,经常项目就出现贸易逆差。
  回到在上述经济增速公式的第二项,由于美国高消费由中国的高储蓄补偿,美国的净进口和中国的净出口平衡,假设中美两国的货币、财政政策在本国范围内均对刺激经济有效,那么,唯一不平衡的就是第三项,美国的政府开支是扩大通货膨胀,而中国却保持巨大的财政盈余。然而现实中,美国的消费物价在次贷危机之前,一直不高,因为美联储是根据美国消费开支CPI水平来管理利率的,CPI超出通胀标准,美联储必须加息抑制经济过热。美国经济既然是依靠政府巨额赤字支持,又没有发生实质的通胀,那么美国政府依靠制造通胀扩大的政府开支似乎不成立。这个推理似乎自相矛盾?
  理解这之间关系关键就在于,美国的通货膨胀是依靠美元霸主地位输往全世界的,美国政府开支的预算赤字的一部分是由发行国债,美国有4万多亿国债在外国人手里,其中据说一半左右由中国持有,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就最大程度承担了美国输出的通胀。这就是事实。所以美国财政副部长说,“our monony,your problem。”

作者:遥远的星光  回复日期:2010-08-05 18:55:15

  干吗要解?
  身体极虚的还要泻火?  
  没有美圆的绑架,今天的房价得窜到10万以上吧?那经济不就利马垮台了么?  
  中国的国情就目前来看,没有制约的任何一块不都淅沥哗啦?看看水利,看看上海杭州3种高铁磁悬浮动车.等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地区地震你就知道房子质量多坚强了?  
  所以,绑架意味着制约,意味着国家经济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不制约某人能让银行天天有连号的钞票.

作者:小谢888888  回复日期:2010-08-05 22:50:06

  我还是认为首先要脱离美国与其他国家形成一个高于美国的经贸体系,才能脱离美元,并且与这些国家共同争取国际能源和资源,但这同是要做的就是之间军事上的互信和政治,信仰之间的不互相攻击。我们就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不要在党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了,并且我们不能选举使我们没法引进时节财富,并会使我们国家的财富流失
  说根本就是我们先要改革,但改革不能出乱子,国家必须在民族资本和普通公民的控制之下,才能留住财富和引进财富和人才,
  与欧洲的德国和法国及其俄罗斯形成货币同盟,使没用资产贬值预期形成,最后全世界美元纸币溜回美国,引起美国巨大的通货膨胀,引起美国内部动乱,并分裂,要在美国人种,肤色,宗教上下手,当美国强盛的时候他这个包容所有的做法会带动他发展,当他衰落的时候这些就是他动乱的根源,他会比前苏联还惨  我们国家根本问题不解决,这都变得空谈了,外对于我们这个15亿人口的国家内部问题解决了,对外关系就变得很简单,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像我们中国那样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那?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这4个地方有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这个世界也只有这四个地方能当棋手,其他国家都不过是棋子都已,但你要棋子都归顺与你,首先你要在制度上让别人认同,不能让人家一看见你们国家老百姓那么苦,谁愿意做你的盟友谁愿意移民你们国家,
  根本问题就是国内问题,国内问题解决了,毛主席留给我们的15亿人口就是最大的财富,15亿人的潜能给激发了,这个又勤奋又好学有智慧的国家能量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对于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应该是我们的15亿人口的消费,能让老百姓有钱,并且我们控制了这些消费,并有强大的军事保护好我们的利益,只要决定谁来享受这些巨大的消费市场就能够分裂西方,整个世界为我们所用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6 09:15:17

  小谢888888 回复日期:2010-08-05 22:50:06
    我还是认为首先要脱离美国与其他国家形成一个高于美国的经贸体系,才能脱离美元
  答复:你用的是对抗策略,我在第五节会分析双方博弈时将如何选择最优策略。敬请关注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6 09:31:07

  评:看来金融专家也来求解了。社科院专家就是专家,逻辑表达的很清晰。请看这篇文章  
  刘煜辉/文
  汇率在宏观管理者眼中显然升了格,成为调结构的重要一环。央行胡晓炼和易纲两位副行长近期连发七文来谈这个问题。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6 10:16:27

  这现在回到我们在本篇开始的问题,中国为什么非要用辛苦血汗赚来的巨额美元去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的经济和国防发展?如上所述,均衡汇率成立的首要条件必须是:进行国际贸易的两国货币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和兑换。而人民币不是一个国际货币,不可以自由兑换和流通。因此在中美贸易中,美元即是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单位,又是首席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出口的国际结算只能使用美元,这在二战后是一个公认的国际贸易法则。中国人自己不能说,我不用美元而要用人民币结算。因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人民币都属于一个弱币,你这么说国际上没人会理你。不要说美国,就是其他非洲小国和中国贸易,你要他收人民币,他也会拒绝,“我不要,人民币拿着有什么用,我又不能到其他国家去买商品。”
  但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允许外国货币随便在本国流通。中国改革开放后,大量引进外资,出口猛增,相应外汇收入迅速增加。也就是美元储备迅速增加了。但是为什么中国全部不能以美元现金的方式储备外汇,而要去购买美国短期国债?
  这要从尼克松冲击说起,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发动越战,在世界上充当国际警察到处驻军,经济实力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却下降了。而日本,欧洲主要是德英法的经济迅速复苏,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在当时金本位的情况下,日本和德英法担心美元贬值,纷纷要求向美国兑现黄金。而二战后美国原来拥有价值220亿美元的黄金,到196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51亿了。这时美国已经对各国按官价兑换黄金要求无法维持,终于在1971年由尼克松代表美国单方宣布废除美元和黄金的挂钩。然而,美元仍然有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的美国经济和政治军事强权支撑,继续保持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各国要和美国进行贸易,就绕不开美元结算。
  我们再以简化的两国国际贸易来说明,假设国际贸易只有中美两国,中国为出口顺差国,美国的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如果汇率是自由浮动的,那么按传统国际经济学理论,出口顺差的国家即人民币应该升值,出口逆差的国家即美元应该贬值。
  但是实际情况是,二战后,各国货币都和美元保持着某种固定汇率的关系。汇率无法自由浮动。
  在固定汇率的条件下,如果两国贸易出现不平衡,短期不调整汇率的均衡条件是:出口逆差的国家比如美国必须购回本国的货币保持汇率的稳定。或者抛售他国的货币比如人民币平抑人民币升值。但是要抛售必须先要有人民币储备。现实中,人民币无法自由在国际上流通和兑换,即使可以自由流通,人民币是弱币,美联储也不肯承认其国际储备货币功能。所以只有单向操作美元这一种途径。
  而如果中国把出口赚取的美元以现金方式储备在中国央行,美国的货币供给量就会因为中国的美元储备而需要增加发行。否则,美联储因为外国储备出口盈余的美元而追加发行美元,纸币发行过量,等于美元实际在贬值。
  为了保持美元和人民币的固定汇率,中国必须把大部分出口赚取的美元购买美国的商品或向美国兑换黄金,才能保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均衡。而在金本位废除后,美国发明了用短期国库券来代替黄金,即用国家信用来保证美元的兑换价值。这相当于美国政府拍着胸脯对各国说,“老大我金库里黄金不够兑换了,你们买美国国债吧,我保证以后还本付息。”你不能说美国人善使金融诡计,谁也没有强迫一国对美国进行贸易。然而在国际贸易中,哪一个国家也不愿放弃对美出口商品和劳务。何况二十年前的美国超级强大。于是,各国就默认了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用发债方式对冲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逆差。用通俗的话说也就是“打欠条买商品。”
  这就是中国央行的金库里,没有多少美元现金的真正原因。中国大部分美元外汇都不得不购买了美国国债和公债了。(注:许多人在谈货币战争时没有分析这个矛盾)将这一演绎推广到日本和中东产油国,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美国有4万多亿的外债是由中国、日本、阿拉伯国家等负担的。
  应该说,最初用出口创汇购买美国国债是合适的投资。因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很快,美国的资本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足以吸引全世界中短期资本流入。美国也乐于充当这种领导全球资本垄断地位的角色,结果美国的外债越欠越多。有一天,美国财政部突然发现,欠债对美国利大于弊。拿着中国话来说,欠银行10万元,天天被人在后头追债。欠银行10个亿,银行拿你当大爷。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6 15:00:05

  小谢888888 回复日期:2010-08-06 12:10:56
  你只说了表面现象,但没有分析到这个原因的形成,我认为原因的形成于冷战时期,中国和前苏联的不和从而没有形成一个有别于美国货币体制,71年后中国结盟与美国以及在90年代以后形成的错误经济发展战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使美元彻底的霸权成为了可能,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空谈货币问题或经济问题,因为美国建立并维持这个美元体系本身就是政治军事位主,经济为辅,制度1最为基础,你想脱离或者说不受美元体制压制和剥削首要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要宏观的看待问题,跳出货币这个狭隘的感念之下看待问题,
  答复:哈哈,我学经济学是从资本论学起的,经济是基础,上层建筑是附属。所以我和你看法相反,不知你有没有细看我对货币壁垒的分析,我在那里强调了一国政府为了控制汇率会运用政治甚至军事的手段。但是我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美元霸权主义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先,中国出口导向型的模式在后。中国的出口导向模式应该说到2004年才发展到要改变的临界点。我的看法不一定对,大家探讨。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7 15:21:45

  据日本经济观察家分析,美国货币当局在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就一直偷偷的增发货币,美元实际上在偷偷的贬值。这对美国扩大就业和增加出口有利。正如我们前面用宏观经济公式分析过,在其它给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函数。实际汇率下降有利于刺激出口。然而,这对拿着巨额美元外债的中日,及阿拉伯国家,无疑是在偷窃他们的国家财富。而欧盟在1999年成功发行欧元,正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巨大挑战,欧元的发行,使东亚和中东和拉美等出口主导型国家多了一个国际货币储备的选择。当然,欧元最初诞生并不顺利,到2001年才转跌为升。这正是美国科技泡沫被戳破之时,欧元区的壮大,成功挤占了美元的国际清算地位和储备地位,使国际市场上的美元总量出现了巨量的过剩。美元流动性泛滥,连国际投机资本都开始看空美元指数。美元遭到空前未有的挑战。于是,过剩的巨额美元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的价格暴涨,接着是大宗农产品价格。到2008年连出产大米的越南泰国米市大涨价,不得不限制出口。但是布什政府联合美联储和财政部,运用各种金融财政手段,刺激美国房地产虚假繁荣,让本不该买房的美国非白裔居民也加入房奴行列。导致次贷危机。
  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过程中,跨国资本纷纷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设厂,美国在这种“杀敌一千,自杀八百”的国际环境中,逐渐掏空了产业结构。只剩下两个最发达的产业,金融业和军火工业。为了维护美国本国的核心利益,只有最充分发挥金融和军工这两把利剑的优势,,使美国的货币壁垒保持强大的优势。
  所谓强势美元,实质上以投机资本为侧翼,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为正规军的货币战争。
  美元的货币壁垒之所以超强,一个优势是发达的金融业,但美国金融业现在遭遇虚拟资本杠杆化过度,有毒金融创新的毒瘤必须割去的地步。投机资本在欧美开始受到广泛的限制。因此,美国要发动货币战争,必须利用另一个强大的优势,这就是军火工业。
  我们知道,美元之所以稳定,在货币壁垒上有三个超重的砝码。第一是占世界第一位的经济体;第二是以石油为锚,第三是无比强大的军火工业。
  为什么要重点分析美国的军火工业,因为这是美国在全球化掏空自己国内制造业后唯一保留下的最强制造业。当然,IT产业也是美国的最强项。但是,IT产业是依附于传统制造业基础上的一张美丽的“皮”, 和音乐体育产业一样都不能对美元货币壁垒起主要支撑作用。
  只有军火工业和房地产才是美国的支柱制造产业,次贷危机拉倒了美国一根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因此,强势美元的维持,或者说严重高估的美元必须依靠军火工业撑腰。  
  美国如何利用军火工业维持美元强势,其实关心国际关系的朋友都看的很清楚。比如2010年日本民主党前新首相鸠山上台后刚表现与美国疏远的倾向,美国先策划丰田汽车事件,(在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就玩过这一招)打击日本的汽车出口产业。然后,联合韩国“策划”平安舰事件,(谁炸的自己心知肚明,我们全靠猜想),目的不是要警告北朝鲜,而是要告诉日本以及东南亚,这里有重大安全问题,只有购买美国尖端军事武器,和依托美国军队的保护,才会有国家安全。一切围绕经济为中心的美国,种种军事行动竟然只是为了保障军火工业集团的利益,从而捍卫美元强势。这可能是专门分析经济学的人想象不到的。我们实在要佩服美国人的绝顶聪明,因为美元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但是美国居然能使出种种绝招,令对手招架不迭。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8 14:50:46

  次贷危机的发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出来混最后总是要还的。”美国金融精英设计的有毒金融创新虽然纵横八九年,但是总有熬不过经济客观规律的时候,最终美国精英设计了自己的金融破产。这时,似乎中国处于全球经济发展最有利的地位,但是仔细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就很难得出这种肤浅的认识。
  在次贷危机发生后,许多人终于认清西方社会其实就是高负债社会。然而和西方的具有高福利高消费的负债型社会相反,中国社会却是“欠账”型社会,中国实质上是公务员社会主义与资本原始积累市场经济的混合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路线从1983年代开始,最初由引进外资开始,1997年大力兴起“铁公基”,2000年由房地产拉动,2002年汽车也成为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中国的GDP已位居世界第二。不能说经济增长的成绩不显著。然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大出大进的出口导向型,出口在中国经济的比重占50%以上,这也就是我们说在其它给定条件下,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函数的道理。中国实际上是靠政府补贴的货币壁垒支持外贸高速增长。从事外贸的人都知道,外贸的利润多数都很低,5%的利润都是不错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厂家愿意从事出口行业。这主要依靠政府的财税补贴和政府主导的廉价的资源和人力供给。也就是说中国一直依赖相对低估人民币汇率来支持出口产业的高速增长。对出口产业的政府补贴主要有这么五大块,出口退税是第一块,对三资企业的免税减税是第二块,廉价的土地和公共基建设施的提供,是第三块,缺失实质议价能力的工会压低劳力实际价格也是第四块。不计污染成本先增长后治理的实质免环保税是第五块(统计数字不列了,我也搜集不全。)
  假设我们以出口的100万集装箱钢制品产品为例,如果利润只有5%,其中出口退税占1%,免征环保污染治理费用占0.5%,提供廉价的土地资源等占1%。减免税收1.5%,实质上中国得到的只是1%加工费和低收入高就业的出口利益。但是对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来说,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充分就业(以GDP统计)都是绝对必要的。谁也承担不起经济滑坡的责任。因此,以GDP至上的发展战略长期占据决策首位。在经济启动初期,这种出口导向型是十分有效的,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如上所述,货币当局为了保住钉住美元汇率,大都购买了美国国债。这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始起飞阶段,或许是不可避免的决策,也是中国货币当局非自愿的选择。但是,用中国人勤劳努力的财富,支持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的全球化模式,发展到2005年,已经接近尽头。2005年美元已经显现出危机的苗头,到2006年美国的居民消费开支占了美国经济的72%,美国的储蓄率接近零。以我们上面列举的宏观经济均衡公式分析,美国的私人储蓄分成两类,居民储蓄极低,而私人公司储蓄却在全球化的劳动力套利中迅速增长。政府储蓄是8000多亿的赤字,净出口为也是赤字,只有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使美国短期资本项目出现盈余。维持了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也就是说中国在这场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用低估汇率的人民币成本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国保持的低物价高消费,例如8亿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方式。又用8000多亿外汇购买美国债券和股票,支持美国的资本充裕。在中国这一头,出口的平均利润只有5%以下,还要把一部分外汇主要用于进口高价的资源,剩余的大部分美元还不能用于中国社会的福利,要购买美国国债,保证非均衡汇率体系的存在。睿智的国际经济学家都可以看出这种全球失衡的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结构中出口和投资比重过高的畸形,也将近于临界,需要立刻纠正。在次贷危机发生后,这种必须调整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紧迫性就更加迫在眉睫。现在网民都很着急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的安全,以及中国经济是否会步入1989年日元升值泡沫崩塌的后尘。

作者:小谢888888  回复日期:2010-08-08 22:08:07

  美元霸权地位建立早于我们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只是相对的,苏联没倒之前美国美元霸主只是相对的,尤其是苏联控制了一般的石油生产国,美元无法形成绝对的霸权,美元形成绝对的霸权经过3个阶段,1是苏联倒台,2是海湾战争,3是中国加入世贸。这3部分彻底形成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还有你说现有货币政策后有上层建筑也有待考量,49年的变革就是货币的变革,还有就是可以说就是有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赔款使我们彻底没有了货币发言权才有了49年的国家,这是必然的,所以说货币和上层建筑谁是主导都是相对的。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美元完全的霸主时代,但对于我们来说也有一个天赐良机结束这个时代的机会,那就是欧元,只要欧洲和日本要脱离美元的控制的决心有多大而已,只要他们有决心,那我们对外政策要根本转变,现在的世界依然是中美日欧俄在主导,只要这3个或4个国家有决心,美元就会夸,没有一跨,美国必分裂,所以说现在政治完全能决定货币

作者:是位好心人  回复日期:2010-08-08 23:09:08

  就一句话“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
  进一步说就是,让外汇市场决定利率,不要政府干预。
  再有,请楼主注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不代表美元的失败,而是美元的重生!是美国的胜利!
  再有,我感觉你不是在求解,你是在炫耀卖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不要张口闭口货币战争,美国不想打货币战争,美国财政部长跪地求中国人民币升值,中国不干,美国财长临走时绝望地说“这样下去对你们也没好处”有人代表中国人民说“我们愿意”
  美国财长回国后对国会求情“其实这样对我们也好,印钱就能买东西,还不通货膨胀,多好”
  但国会还不领情,叫嚣着“制裁他”“必须的”
  代表中国人民说话的那位一听,人民币不升值美国人都急眼了,那这里面有猫腻,必须顶住压力不能升值啊,我通货膨胀我愿意,我可以加息啊。
  美国财长心情疲惫的喃喃自语,“这他妈都什么事啊,非得两败俱伤,就不能人民币市场化大家共赢么?这不是零和游戏,听我的你就吃亏了。这是正合游戏,听我的咱俩一起向前发展,这不好么。你们知道一个愚蠢的经济政策可以误国十年,毁掉一代人的幸福生活吗,你们今年一个失误明年一个失误,有多少机会可以让你们重来啊?一个小国经济发展失误了,我们可以冷落他,但一个拥有世界上20%人口的大国经济失误了他可以毁灭地球啊!”  
  楼主不辞辛苦,精神可嘉!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9 09:01:32

  如今,即使中国愿意一如既往地把出口创汇购买美国国债来支持美国居民消费,美国居民也从次贷危机中认识要逐步减少高消费,多增加储蓄。欧元区的国家居民和政府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欧美的高消费进口倾向会逐渐收缩,中国的出口带动经济的比重不可能无限制上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领袖已经认识到过度滥用凯恩斯主义扩张政策,导致政府和居民把未来数年的经济增长和收入都透支光了负债累累,现在必须勒紧裤袋过紧日子了。西方的高消费高福利社会正面临转型,而中国呢?由于只关注GDP的增长,这么多年来,畸形发展的房地产、高度商品化的医疗教育和社会养老保险账户上,中国都欠帐累累。所谓中国的“欠账型社会”,就是指中国对中国人民应该享有的社会主义福利的一种国家账户的亏空。中国既然是认定自己社会主义国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应该对这么多年在公共福利上的“欠帐”进行弥补。遗憾的是,我们只看到全中国只有最穷的陕西吴起县靠石油收入对全县小学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这种社会主义的福利已经基本在中国失踪了,导致居民高储蓄率有一部分是非自愿的。是居民为了为了购买高价商品房、高付费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的自我安全保障。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居民在低收入高就业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已经享受不到更多的帕累托福利。这种资源不当配置的经济增长战略已经大大降低了中国居民的福利水准。大部分中国人正在实际上为巨额出口创汇的美元和美元政府白条,品尝因外汇结汇制导致人民币泛滥引起的房价高涨和进口大宗资源暴涨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之苦。这就是我们说美元绑架中国经济的形象比喻。  
  有人会反驳,中国的CPI并不高,哪里有输入的通货膨胀?
  关于这点,我前不久对中国统计局的CPI计算方法做了一个重估(原文发表于2010年7月22日)。按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2006为8696.55元,住房支出依次为904.4元占消费总支出的10.4%(下同),2007年9997.47元,住房支出为982.2元占9.83%,2008年为11242.85元,住房支出为1145.4元,占10.19%。  即三年居民在住房支出只占消费总支出的10%左右,这话居民的实际感觉大相庭径,为什么?
  自1999年房改后,按住建部2007年统计,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已达到83%。如果按2009年6月,我们以《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的调查显示,46.4%的人拥有一套房子为依据,因为这些人的所购住房完全可以划为消费者购买类似汽车的大件耐用消费品。每月偿还房贷已成为四成以上城镇居民的生活的一部分。而粗略计算,由此,我们试重估中国CPI中的住房支出结构,对原统计项目作以下调整:即CPI中的住房支出结构=租房价格+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和装修材料价格+商品房均价,将原CPI的居民自有住房价格用实际居民自购商品房支出来替代。
  据计算,人均银行房贷首付平摊到每月约666.7元。再加上自购房居民每月平均要还本付息的住房支出1556元。(另外,为了方便,没有计算购房时的保险费用和税费)两者相加,2009年CPI中仅自有住房支出这一项就为2222.3元。比官方统计2006——2008城镇居民在住房支出的三年平均水平1010.7元高出近一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城镇比2008年自有住房价格同比仅上涨2.6%,而房屋售价2005年期年平均上涨平均6.8%,从这里对比也可以看出现有住房价格统计是多么不合理。
  如果按截止2009年10月20日发表的官方数据商品房住宅均价为5026元来统计, CPI中自有住房支出为1270.4元。也比官方统计2008城镇居民在住房支的1124.3元高出近20%。
  可见,现在的CPI计算法,对低收入的房租计算倒是没有大的遗漏,事实上,按美国劳工局统计CPI的方法,他们对美国居民房价支出首先给出40%的权重。也就是说,美国居民对住房的支出占了消费开支的将近一半。而在我国的房价支出项目中,居然是房租占大头。可见中国按现有计算法统计出来CPI中有严重人为压低物价指数嫌疑。把中国46%城镇居民购买住房自住的因素考虑在内,中国的通胀率最少在5%—8%以上。(实际可能更高,要精确估算,需要详细的统计资料)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9 09:51:46

  由此分析,国家统计局之所以要低估CPI,一方面是要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是和谐的,另一方面主要配合央行的需要,因为CPI超过宏观控制目标后,央行必须加息抑制。但是中国的利率本来就高于美国,如果再加息,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将导致更多的游资进入中国套利。从这个分析我们看出,被美元绑架的中国经济,已无独立的货币政策而言,被迫跟着美元战车后助长全球通货膨胀。
  自2002年开始,中国的对美出口顺差开始连续快速增长,而中国这时开始了房地产商品化的“金融创新”,把西方的消费信贷搬到中国银行实行。结果,中国经济尝到巨大的甜头。完全商品化的房地产成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老百姓面对高企的房价,用毕生的积蓄购房,而中国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业却得到空前未有的发展。并带动50几个行业。应该说,利用发展房地产刺激内需的政策最初是有效的,中国经济在2002年到2005年出现高速增长,大型国企均开始盈利,国库税收猛增。但是,中国经济结构在政府极力鼓励大出大进的政策引导下,每年产生巨大的外汇占款。在2007年以前,这些出口企业赚取的美元必须强制由央行收购,而释放出巨大的人民币流动性。在美国政府要求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压力下,中国央行把美元大部分去购买美国国债“支援”美国社会福利和国防开支。而外汇占款释放出来的人民币流动性在银行泛滥,又冲击到房地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泡沫。银行和房地产商及炒房客都友好往来,个人房贷在商业银行成为最盈利的项目。银行追求企业的扩大也是企业的正常行为,只有政府及时察觉房地产泡沫,才能在利率和贷款窗口的法规限制上及时运用政策,消除房地产泡沫。不仅如此,中国还在为人民币流动性过于泛滥失去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想想看,每年有一半以上的m2是为美元结汇占款发行,央行无法提高利率紧锁银根,因为怕伤了经济,也怕比美元利率高引进更多的游资。所以只好用发行金融票据来对冲多余的人民币,实际效果并不有效。结果大量泛滥的人民币流入房地产行业投机,使房地产价格失控。但从最高决策时间来看,要不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先发生,以及欧美货币当局对金融投机过度的反思,开始严厉监管银行和投机资本,中国这一轮的房地产泡沫恐怕会给中国经济甚至中国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危害。这一方面是美元绑架了中国经济,一方面也是中国自己在经济决策的失误。幸好上天保佑中国,使中央及时出台打击房地产泡沫的新政,从而缓解了危机的爆发。
  当然,中国另一个有利条件是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西方投机资本即使看到人民币对外升值压力和对内实际贬值的漏洞,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攻击。否则,中国重步日本1989年的衰退很有可能。
   应该说这一轮中央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有更清醒的认识,银行的本质是什么,银行是运用居民的存款运转企业,所以原本银行的诞生首要职责是保证客户资产的安全。为什么瑞士银行全球第一,因为钱放在瑞士银行最保险。但是自从银行运用贷款使企业和自身快速发展后,安全性和追求盈利的战略抉择一直是横着
  银行高层面前大问题。在银行高管如果追求风险可以对自己享用高薪有利的经济环境下,银行高管倾向于把存款人的安全放在第二位。这就是自由市场的本质性缺陷,即使在西方,银行高管过度追求风险投资,最后也导致银行破产,到头来是存款人利益受损。
  所以,在社会主义的国家,本来应该对房地产投机有比西方银行更严厉的限制法规和政策。但是在中国,从西方搬来发展经济学在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解释中都过于粗糙,结果决策都是亡羊补牢式的滞后的决策。中国经济一直在走钢丝,走的好全球喝彩,走的不好摔下来西方肯定也鼓掌叫好。
  这也就是我国领导一再所要求美国政府中国购买的美元资产负责任的含义,就是要美国不要偷发货币。但是实际上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利益,已经投放了超出货币汇率稳定的过量美元。这样也就注定中国2.45万外储备有大贬值的可能。
  小结:美国利用美元高估向全球输出的通胀,传导到中国,主要是两个途径。一,通过中国央行的外汇强制结款制,释放出大量的人民币。据统计2008年已经占央行释放流动性的50%以上。由美元兑换成巨量人民币在中国国内主要流入房地产,导致实际通胀水平大大上升。而美元泛滥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有色金属。及农产品。而中国是购买大宗国际商品的主要客户,所以美元制造的全球通胀,中国也承受得最多。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09 16:25:33

  下面我们引进博弈策略分析,看看中国是否具备主动发动货币战争的能力和条件。
  下面我们来讨论在货币战争中的博弈策略,看看谁持有最优选择权。
  为了便于理解,仍然假设简化的两国A,B国际贸易模式,当处于币值严重高估或严重低估,汇率偏离均衡长期扭曲,接近安全边际的临界点,处于币值严重高估或低估的一国必然要求汇率调整,这时,各国都会利用货币壁垒保持自己在国际贸易的优势,那么采取什么策略为最佳博弈策略?
  按照博弈经济学的纳什均衡过程划分,这时,将会出现四种情况:
  一、A、B两国采取激烈对抗;
  二、A国单方面采取反击,B国合作;
  三、B国单方面采取对抗,A国合作;
  四、A,B两国均采取合作策略。
  如果处于第一种情况,在非均衡汇率超出安全边际进入接近绝对高估或低估的危险区域,A、B两国均采取互相报复的激烈对抗策略,则双方两败俱伤,都是负值。
  而在第二、第三的情况中,如果处于币值严重高估的A国提出对抗的策略,要求币值低估的B国立刻将汇率调整到位,而币值处于严重低估B国采取合作策略,博弈结果对A国绝对有利,而B国绝对损失。反之,如果处于币值严重低估的B国提出对抗的策略,而币值处于严重高估的A国采取合作策略,博弈结果对B国绝对有利,A国绝对损失。
  在第四种情况,A,B两国均采取合作策略,如果汇率调整能够回到双方的满意水平,即使仍然是非均衡汇率,但是已脱离非均衡汇率安全边际以外的危险区域,仍可维持动态稳态。必须指出的是,在非均衡汇率已经进入绝对高估或绝对低估的高风险区域,被扭曲汇率结构内部将产生自然的强制性快速调整。这时,处于币值高估或低估的任何一方都没有时间等待迟滞的合作,因此双方均采取合作策略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因为决定一国货币壁垒形成过程的因素很复杂,即使两国愿意合作调整,只要一方的货币壁垒稍许出现差错,就会形成事实上的第二或第三种甚至第一种博弈过程。因此,在币值处于绝对偏离均衡水平的危险区域,要么出现全面汇率体现崩溃,一步强制调整到位。要么必有一国处于弱势付出巨大代价而使另一国获益匪浅。
  结论:当一个国家相对于世界经济的其它部分保持了较快劳动生产率的时候,汇率升值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它会引导国内经济资源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实现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各国政府监测到国际贸易中非均衡汇率体系已处于逼近严重高估或低估水平时,应及早地采取主动调整各自的货币壁垒,这比被动的拖延调整策略更优。更有益于国际经济和贸易结构的均衡。
  在这里,鉴于统计数据的搜集和计算的复杂性,我还无法给出币值相对高估和相对低估的合理非均衡汇率的安全边际。但是浏览国际货币现代史,可以粗线条地划出币值绝对高估和绝对低估的危险区域。
  我们在第二节曾评说过美国和历史上挑战过美元地位的国家的博弈。简单回顾一下:
  二战后美元和金本位挂钩,遭德法英日的挑战,被迫脱钩。这一仗,不能说美国全败,虽然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在这一仗中有所动摇。但如在货币战博弈中,面对德法英日的反击,如果美国采取合作的策略,就要实现美元按固定比例兑换黄金的承诺,即美国吃亏,欧日利得。结果美国是采取了对抗策略,美元和黄金脱钩,出现贬值,而欧日却让多余的美元储备失去黄金的等价保障。
  1985年美国逼日元升值,美国采取对抗,日本采取合作,结果是美国合算,日本吃亏。
  1999年,欧元建立,美国和欧洲合作,结果是双赢。
  2008年,欧元挤占美元地位,美元贬值,美国在丢分情况下,对欧元进行反击,结果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现在美元面临地位急剧下降时,压迫人民币升值,这是第六次货币战开始。
  在最初人民币的加入,缓和了欧元和美元抢占国际货币霸权的冲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美国的透支了未来几年的高消费、零储蓄的国民经济结构,和中国低消费高储蓄连成中美一体经济,中国人用实际财富支持美国人的高消费,而连接这个中美国的纽带就是美元的国际货币霸权主义地位。由于中美经济体量都很庞大,因此中国的高储蓄弥补了美国的零储蓄。中国货币当局一如既往的将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保证了美元的相对高估地位和美国国内的低通胀水平。直到次贷危机发生彻底戳破进入绝对高估区域的美元泡沫。
  美国高达70%以上的高消费无以为继,美国包括欧洲都正在缓慢地从透支未来的经济结构转型,西方负债型社会想少负债,多生产,增加就业。必然和中国出口高达60%的经济结构发生严重冲突。人民币升值,即是人民币相对低估的内在要求,也是美国保卫美元的货币战。
  中国采取的策略,现在来看,一是调结构,但这很复杂,也轮不到我等来研究。二是允许人民币进入有管理的浮动区域,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这倒是有点像对抗型的策略。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国会严厉压迫中国对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中国也会采取激烈的对抗策略。这样的博弈,可能两败俱伤。
  但是在美元绝对高估的情况下,美国是不会采取和中国合作的双赢策略。
  中国如果只采取对美国的合作态度,结果是中国吃亏。反之亦然。因此,中美走向一定程度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假设几种对抗情况,
  一, 美国政府和投机资本合谋攻击人民币成功,结果是中国和日本1989年样的泡沫破产结局一样。
  二, 中国反击成功,人民币逐渐走向和欧元相等的地位。
  三, 人民币国际化挤占美元地位,美元失去国际结算地位。结果是美国一败涂地。
  四, 美国恼羞成怒,发动区域战争(不一定美国自己,由中情局策动,或南海东海资源之争,或北韩战争,或攻打伊朗,破坏世界和平安全。各国加入混战。结果是两败俱伤。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10 08:46:48

  如何解美元绑架中国经济的死结?调结构和人民币的决策轮不到我们草根来想。
  以下是一个最离谱也最有创意的解法。中国有2.45万亿外储,如何花出100亿美元来促进内需?我们可以学习迪拜填海造城的方式,来个愚公移山。
  中国西部青海到新疆大片土地是干旱而无法居住的区域,而60%的人口挤在沿海地区。中国要开发西部,必须创造出一个适合人民居住的自然环境。青海的沙漠主要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南印度洋的亚热带潮湿气团的北流,假如削去喜马拉雅山2000米(开出足够大的豁口),可以让潮湿气流进入中国西部,就能改善中国中西部的自然环境,创造移民的条件。
  首先,先花5000万到1个亿美元请国际上一流的气象和环境机构进行炸开喜马拉雅山改变中国西部大自然气候的可行性研究。
  再用5个亿在国际媒体制造舆论,称中国要发展内需,必须大移民,而中西部自然环境必须得到人为的改造。
  第三,用50亿对喜马拉雅上周边国家如印度,尼泊尔等做公关工作,说服他们同意炸山。
  第四,用国际招标组建中外爆破队的方式,保证开山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后果。
  第五,用30亿美元做好移民到青海和新疆的沙漠地带去开荒造城的各项准备工作。 

作者:象形记忆祖师  回复日期:2010-08-10 09:05:51

  转载澳洲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学家的犀利点评
  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学家很有意见,质疑“经济学家没有脊梁”。经济学家也是人(应该没有疑义吧!),怎么会没有脊梁呢?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人对“经济学家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
  经济学家就是Economist,也就是说只要是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就叫Economist,翻译成中文就叫“经济学家”。在国外这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职业,职业的名称就叫"Economist"。2006年全美一共有经济学家15,000名(不包括学术界),平均工资不到8万美元。另外,经济学家也有很多种,比如搞垄断审查、公共产品定价的叫“规制经济学家"(Regulatory Economist),搞宏观经济的叫“宏观经济学家”(Macro-economist),搞金融的叫“金融经济学家”(Financial Economist) 。大学刚毕业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助理经济学家”(Assistant Economist),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升职,最后可以做“高级经济学家”(Senior Economist),这个职位也有管理职能,虽然没有带着“经理”、“主管”的帽子。还有,像大家经常听说的什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Chief Economist)”, 这其实不正规,正式的称谓是“研究部主管(Head of Research)”。在中国,没有经济学家这个专门的职位(除了少数外资机构)。
  这些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视角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不会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分析必须基于严谨的数据分析,所用的方法论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只是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像澳洲前一段时间的资源税,政府经济学家会认为这样有利于澳洲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业公司的经济学家就会争辩说这个税会压垮澳洲的最盈利行业。他们有错吗?没有。经济学家们观点不同,只是关注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已。你不能想象矿业公司的经济学家会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支持政府的资源税。
  中国情况如何呢?银行是政府控股的,证券公司是政府控股的,保险公司是政府控股的,研究机构是政府赞助和管理的。为利益集团说话的经济学家也实际上是为政府说话的(具体的案例要具体分析),因为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经济学家基本上全是政府经济学家,你怎么期望他们站在别的立场呢?
  学术界呢?在欧美的学术界,很少有学者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他们大都在做理论研究。这就是专业分工。应用经济学由金融机构经济学家、社会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政党经济学家去做。而在中国的学术界,纯粹做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家很难生存(以能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为标准),没有土壤,重要是没有资金(没有实力是另一方面),最后被迫和有资本有实力的一方做妥协。而中国基本上所有的资源都掌控在政府手中。中国学术界的经济学家最后也基本上都变成了政府经济学家。
  谁为老百姓说话呢?比如在澳洲,一旦有某项经济政策出台,政府的经济学家一定会帮老百姓计算一下哪个阶层的哪些人能够得到多少好处。这些政府经济学家会不会撒谎呢?不大可能,顶多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反对党的经济学家也必然会吹毛求疵。媒体也紧接着会比较双方的政策,部分学术界的学者和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也会加入。最后,事情就会变得很明了,老百姓即使不明白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也能搞清楚对自己的利弊得失。在中国,你怎么能够指望占绝对优势的政府经济学家讲出问题的另一面呢?
  中国经济学家另一个问题是“太全能”。房市热了,大家就都变成了房地产经济学家,股市热了,大家就紧接着变成金融经济学家,张悟本来了,大家都变成了绿豆经济学家。在电视台上经济学家们唾沫星子飞溅,谁的嗓门大谁就占上风。以数据为基础的严谨分析很少。中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没有受过严谨的训练(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也很聪明和勤奋),如果有自知之明也就算了,但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胡说八道,但也许他们在想,最大的盗贼都能逍遥法外,我随便说说又如何?
  也许有人会问,刘振华,你是搞金融的,也就是金融经济学家,你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还是为帝国主义势力说话?我懂中文,我有亲戚朋友同学在国内,他们都是老百姓,我为他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