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标的《可兰汉译附传》 —— 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1:25

  所处位置 -->资料检索 -->管窥信仰 -->经训研究
更新时间:2004-5-3 20:04:40
刘锦标的《可兰汉译附传》
林松
摘自《中国回回民族史》,2004.4
[关键词]古兰经翻译
《可兰汉译附传》,是第四部汉文《古兰经》的通译本,编译者署名为“冠豪刘锦标”,于1943年由北平新民印书局出版。在通译本中是第二部穆斯林之译作。
据谢锡恩撰写的《序》(由孙云五代笔)所介绍,刘锦标,原籍河北省安国县,“以其先德司铎奉天”,便随家迁居沈阳。受其家庭影响,曾“博览儒书”,著作有《易理中正论》两卷,《人道天道汇编》及《说中》等数种,顾名思义,似可想象其内容与研究兴趣之所在。序文中说他“历充军政要职,陟显达”,但未详及其官衔职位;又说他“热心宗教,不遗余力,民国廿七年(1983)春,挺身来华北,创设中国回教总联合会,唤醒穆民,敦崇教义”。联系时代背景就不难推想,当时正值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时期,华北已沦陷,倭寇已侵占北平。此译本问世于1943年年初,从历史和地理环境考察,译者显然在客观事实上被敌人视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国难当头,严重失足,历史自有公论,广大读者肯定会从中作出判断。至于他生平的全部经历,及后来的归宿,不甚了了,也缺乏素材,无法详述。
此译本既名之曰《可兰真经汉译附传》,其正文亦分为“经”与“传”两个主要部分。“经”与“传”,本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由来已久《道德经》之类,传入东土的各大宗教典籍,其汉译称谓,亦带“经”字,如《金刚经》、《圣经》、《古兰经》。至于“传”,则指阐述经义的文字,如《(春秋)三传》,《春秋》是“经”,《三传》是指解释《春秋》的三种撰述,即《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的统称。有时也将二者合称“经传”,被视为经传者,须具有相当高的级别、影响,被社会公认。刘锦标译本中的“经”,是《古兰经》原文的直译,用五号字检排;“传”,是译者的引证、解释和发挥,其中包括旁证博采、言之有据的资料,出自经学家的注疏,但属于译者个人的理解、阐发之处亦不少,均用小号字检排,以别主次。经与传夹杂相辅,随译随释,即序文所谓“笔译数节后,即附以传释”。从篇幅比重看,有些章节,传多于经,字数超过译文十几倍,如第1、2两章;有些章节,传多于经、传文字大体相等;亦有只译经而不附传者,如第79、84、99等章。就总数量而言,传释文字稍多,常出现成段成串的联想与发挥。
综观全书,当然应首先衡量其译文,看其对原意的理解和表达程度如何。大体说来,其可取之特点为:
(一) 译术庄重严肃,语句文白相间,简明畅达,可雅俗共享。
(二) 译文中不乏行文流畅,既紧随原经,扣准字句,又对应表述之片断。
如第83章《母团非非(称量不公)》第1-3节揭露损人利己的奸商在度量衡上捣鬼,其译文为:
悲哉!好占便宜的人啊!
他们若是买人家东西的时候,
必求足其量。
他们若量与人,或称与人的时候,
必设法减少!
基本保持原句构造,畅达明快,通俗易懂。
(三)某些译句,在细微处很重视原经措词与表达口吻,自有其独到之处。
如第81章《台克威尔(折起)》第15-16节,马坚译文为:“我誓以运行的众星——没落的行星”,略去否定词,不予直译。而刘锦标译为:“我无需乎以隐而不显的各星辰为誓”,有意兼顾字面上的辞藻,而又不失原旨,与诸译家表述语气不同,实质则一,确有“异曲同工”之效,没有“孰是孰非”之别。从细微处看,刘译推敲细致,自成特色。
(四)纵横通览,也存在瑕瑜互见、巧拙不均的译句。特别是套用译者平素研究的“易理中正论”之术语,更觉失宜欠妥。在译本“附传”中,贯串易理方面的名词术语乃至论证方法,比比皆是,但作为传释,纯属译者个人的理解、体会,不宜挑剔;用之于译文表达经义,却不可不慎。
但此译本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其《附传》中出现了大量与《古兰经》文毫不相干的东西,主要有:
(一) 将个人牢骚、情绪发泄于传释中。
(二) 更有甚者,是假借附传之名,散布与经文毫不相干或背道而驰的言论,客观效果极恶劣。
如第61章《算府(战列)》第1——4节的附传中宣扬:“当战争时,勇敢固属可嘉,然国人希望得为教牺牲之高品,古今均有不顾全局之利害,冒然妄言妄行之徒,明知作不到,必要作,终至于全体失败······”;又说:“人能因其所遇而安之,安而能按序前进,乃真得道者也”(790-791页)。鼓吹对侵略采取不抵抗主义,要“国人”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在第16章第14节后,还列了一段借题发挥的对话:“友人有主张救世,解决人类之痛苦者。余曰:未能救已,焉能救人?自己的痛苦,尚不知何法解决,庸谈解救人乎?”(792-793页)联系当时现状与形势,更觉其露骨地散布苟且偷生,甘当奴才顺民,何必济世救人?顽敌当前,只能束手待毙。这与《古兰经》提倡为真理、为正义、为主道而英勇搏斗,不惜牺牲的精神相距十万八千里。
综上所引,可知刘译本所附传释,塞进许多投敌叛国的货色,是译本之糟粕所在。也许,这正是人们多对此译本避而不谈的主要缘由。
共有 2072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书籍
·周燮藩?著.真主的语言:《古兰经》简介(伊斯兰文化小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杨振业/编集.古兰经韵译注释荟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杨宗山.古兰经故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马坚/译.古兰经(1-9卷注释本).内部资料,1949
·刘桢/编译.古兰经文选译音讲读(阿汉文对照注释).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2008
·马坚.古兰经(中阿对照)【沙特版】.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厂,2006
同类文献
[1] 马博忠.父亲教我念【法啼哈】.作者赐稿,2004
[2] 马金鹏.《译经偶拾》后语.作者赐稿,2004
[3] 马金鹏.《<古兰经>译注》前言.作者赐稿,2004
[4] 林松.沈暇准的《清真溪流——古兰经新译》.摘自《中国回回民族史》,2004
[5] 林松.马振武的经堂语《古兰经》译本.摘自《中国回回民族史》,2004
[6] 林松.周仲羲译《古兰经》(新加坡印本).摘自《中国回回民族史》,200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缘起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Copyright @2002-2003www.islamboo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边缘山人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