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融合推動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2:01

區域經濟融合推動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1)粵港澳合作升級為國家戰略

2006年初,中央提出澳門經濟要走適度多元發展,並首次把港澳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之中,對澳門特區的經濟發展定位是“支持澳門發展旅遊等服務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出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

2009年1月頒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粵港澳合作納入其中,升級為國家戰略,明確粵港澳緊密合作的目標和框架,根據《綱要》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將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中央政府將支持港澳在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網絡、信息網絡、能源基礎網絡、城市供水等方面對接。粵港澳在中央有關部門指導下,將擴大合作事宜自主協商範圍。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突破了“兩制”的地域界限,將港澳地區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使粵港澳合作發展升級為國家戰略,有利於推進大珠三角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粵港澳三地經濟社會文化融合,開闢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廣闊空間。澳門特區的第二個十年,正是實施《綱要》的重要十年。

(2)澳門定位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透過《綱要》,將促進珠三角地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強這個地區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將提升中國整體的對外開放水準,提高中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國際競爭力和抵禦國際風險的能力。將輻射和帶動環珠三角地區和泛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方針,為保持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綱要》重點支持粵港澳發展服務業,其中澳門的定位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公佈,標誌著珠三角地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也預示著粵港澳的經濟融合、構建擁有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四個特區和珠三角九大城市的伶仃洋灣區超級國際大都會,邁向具體實施的新里程。

(3)珠三角規劃綱要展宏圖

《綱要》指出:要建好珠海橫琴新區、珠澳跨境合作區。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遊和創新中心;

《綱要》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舉辦高等教育機構;支持與港澳在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網絡、信息網絡、能源基礎網絡、城市供水等方面進行對接;支持廣東省與港澳地區人員往來便利化;全力支持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港澳加工貿易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支持粵港澳合作發展服務業;支持港澳地區銀行人民幣業務穩健發展;支持科技創新合作,建立港深、港穗、珠澳創新合作機制;支持粵港澳三地在中央有關部門指導下,擴大就合作事宜進行自主協商的範圍;支持加快形成公平開放、規範統一的大市場;

《綱要》鼓勵共同發展國際物流產業、會展產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鼓勵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聯手參與國際競爭;鼓勵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應急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開展合作;鼓勵建立污染聯防聯治機制;鼓勵粵港澳開展物料回收、循環再用、轉廢為能的合作;鼓勵在協商一致的前提下,與港澳共同編制區域合作規劃。

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09年1月發出關於落實《綱要》的工作意見,指出:《綱要》明確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強化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推進科學發展的動力,開闢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廣闊空間。是當前和今後千個時期指導和推動廣東省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形容的:《綱要》是廣東未來發展的「尚方寶劍」,「中央給了我們先行先試的權力,敢不敢闖,就看我們的了。」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就如我們握着一大把好箭,不射出去便毫無意義。」

(4)構建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

由於“一國兩制”下的粵港澳合作有別於內地“一國一制”下區域性城市之間的合作,存在許多制度性和操作性的難題,離開了中央的領導協調,根本無法解決。

粵港澳之間的重大合作事務,不可能離開中央的領導和參與。所以與澳門一水之隔的橫琴島開發,不僅最後要由中央決策,而且還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訪問澳門時作出宣布。由此可以看到,只有由中央政府牽頭成立領導協調機構,才可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機制,既及時決策,又有效監督執行,以確保《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實和構建“一國兩制”下的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的成功。

粵港澳合作,不是一般性的區域合作,而是要建立一個與大紐約、大東京、大倫敦相比肩的世界頂級大都會區,起碼短期目標,要建立在亞洲與上海地區、東京地區鼎足三立的東方三大都會。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廣東以年均百分之十三點九的速度穩健發展,廣東承接港澳產業轉移發展起來,粵港澳合作發揮了重大作用。    粵港澳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四萬四千億元人民幣,佔全國近百分之二十。

在中國現有的區域性大城市群中,粵港澳最有條件率先構建超級國際大都會。充分利用港澳“一國兩制”的優勢和所具有的國際化優勢,加速構建以港深為中心、廣佛為副中心、澳珠為次副中心的港深穗澳為主體的珠三角國際超級大都會,不僅是粵港澳突破各自發展瓶頸、實現優勢互補、經濟融合的需要,而是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新世紀新形勢下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選擇,也是世界經濟新格局的需要。三地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兼兩制之利、眾家之長,有實力參與世界城市群的競爭,向全球金融中心、利物流中心、創新中心、國際文化產業中心出發。

但能否充份發揮優勢,打破思想禁錮,重新認識“一國兩制”是個關鍵。

(5)要提升“一國兩制” 理解認知

回歸之初,人們對“一國兩制”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內地和港澳的不同社會制度相互界隔、“河水不犯井水”的傳統層面。然而,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使得內地與港澳之間經濟上的 “兩制”界線正加速模糊,使得粵港澳的經濟融合日益迫切。

專家指出:在新形勢下,對“一國兩制”的認識,要用“兩制銜接”、“兩地融合”的新思維,代替“兩制界隔”、“兩地分離”的舊觀念,不能阻礙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而應提升到要加強“一國”利益前題下,“兩制”之利,先行先試,銜接兼容、融合互補的認知,以加快粵港澳的一體化進程。

專家指出:粵港澳加強“一國”下的“兩制”銜接和經濟融合,整合三地資源,使粵港澳三地在經濟發展、產業分工、生產要素流動和人民生活等環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社會政治層面相互吸收某些制度性安排的積極因素,把三地合作從經濟擴展到社會、政治等更深層次,就可以做到兼容兩種不同制度的長處,形成特殊的資源優勢,全面提升大珠三角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中的綜合競爭力。這也正是國務院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時,將粵港澳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的時代背景和內在原因。

   (6)澳門未來五年主動走進區域融合

第三屆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澳門要參與主動區域融合促進發展。來屆政府的高層決策須要在內地事務方面加強。

      未來澳門特區的“ 創新”, 要體現於突破地域桎梏,與鄰近地區加強互動。把握珠三角綱要的機遇,把澳門打造為珠三角與國際會展業交流融合的樞紐;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優化粵港澳協調機制與聯絡機制,深化粵澳經濟合作,實現粵澳產業對接,錯位發展;優化珠澳跨境工業區的行業結構、創新合作制度;利用橫琴開發特別是建設澳大橫琴新校區的時機和切入點,明確把橫琴作為推進澳門適度多元的重要腹地。

新政府的上述方針,宣示澳門未來五年將要主動走進區域融合。區域合作的策略、機制、思維都要創新。如何落實,在機制創新過程中扭轉舊思維舊習慣,這是新一屆特區能否提升創新能力,利國利澳利民的一大看點!

1.2港珠澳大橋回歸慶典日動工

1)澳門走向下一個十年輝煌出發點

作為澳門回歸十周年慶典系列活動的一項內容,港珠澳大橋在2009年12月20日回歸十周年日在國家領導人親自主禮下正式動工興建,這是澳門走向下一個十年輝煌的新出發點。

大橋預計五年內建成,將珠江口東西岸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連結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四個特區的大都會,加上珠三角軌道交通網所組成的一小生活圈,一網打盡九個城市,粵港澳珠三角地區加速融合,形成人口三千萬伶的仃洋灣區大都會,成為與上海、東京鼎足三立的東方三大都會之一。這是未來十年澳門的商機所在。

2)港珠澳大橋爭議25

港珠澳大橋從規劃至拍板,涉及的層面廣泛,過程一波三折。大橋方案早於1983年已提出。在澳門回歸前,珠海在未充分論證下率先單方啟動珠海琪澳島接駁香港屯門的伶仃洋大橋方案,因繞開澳門的利益,又不符合香港交通安排大局遭反對被中央叫停。

澳門回歸後,方案重提,捲起究竟是大橋應該包括可接駁深圳在內的雙Y方案還是只接駁港珠澳的單Y方案爭議。又因大橋可能鎖住伶仃洋影響大型船艦進出影響國防的考慮及環評關係,設計方案由單一橋體方案,改為主航道建海底隧道的橋隧方案。

港府早前在大嶼山東涌區擬出八個與大橋走線及落腳點相關的方案公開諮詢,首選赤?角東北填海約150公頃人工島作通關口岸,大橋行經東涌新市鎮700米外海面。

但在西岸的接駁點,長期陷入澳珠之爭。珠海方面屬意橫琴接駁方案,澳方堅持在北區明珠點與拱北對望處建人工島接駁。經過曠日持久的爭議,最後由國家法改委組織專家論證,通過現在的方案。

近年又因粵、港、澳三地的營商環境轉變急速,靠私人投資再回收的BOT方案無利可圖。澳門賭權開放後,賭業利益由六家分享,過去一家集團希望大橋建成有利香港賭客來澳的利益考慮,在國內開放自由行後,原來國內遊客才是澳門龍頭產業最大消費服務群體的市場趨勢,打消了博彩業集團在交通基建上的投資意慾,私人財團支持融資困難。種種原因,令工程一拖就是二十多年。

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考慮,要進一步振興珠江三角洲,提升競爭力度,加大開發珠西地區,接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輻射能力,強化區域合作力度,在伶仃洋口劃一個圓弧,建橋隧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以提升珠江口西岸“門門相對、山海相連” 的澳門、江門、中山、珠海地區的經濟能力,發揮“一國兩制” 的優勢,對配香港、深圳東岸,構建有力參加國際競爭的伶仃洋灣區大都會區才是正道。

3)中央指導重新上馬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頒佈,粵港澳合作納入其中,升級為國家戰略,明確設定目標:到2020年,將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中央政府支持港澳在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網絡等方面對接。在中央指導下,港珠澳大橋重新上馬!

2008年底,溫家寶總理提出“挺港5招”,重點提及中央確保粵港跨境基建、特別是港珠澳大橋加快上馬,冀以基建帶動經濟,協助港澳應付金融海嘯。港珠澳大橋前期協調小組辦公室火速配合,簡化前期工作的審批程序。

港珠澳大橋涉及三地利益,中央不單統籌推動,而且直接投入50億元人民幣資本金,是使久拖不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能夠啟動的關鍵。

2009年8月,大橋落實香港、廣東省及澳門三地政府三地政府注資興建的模式,放棄原先由私人財團參與興建的方案。大橋主體造價達374億元人民幣的,當中,三地政府出資42%約157億元人民幣,剩餘58%即約216億元人民幣須透過融資籌措。在向多間財務機構融資意向書後,決定將由中銀牽頭進行銀團融資。在三地政府擔保下,金融海嘯未對大橋的市場融資構成壓力。

中央再表態大力支持三地政府基建合作,對加快大橋上馬起了關鍵作用。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國務院,現已進入最後的審批階段,工程已定期於澳門回歸十周年紀念日2009年12月20日由中央領導人主持動工,計劃於2015年至2016年落成啟用。

面對港珠澳大橋帶來的無限商機,珠海已確定在大橋灣仔落腳點附近興建珠海未來的新城市中心“十字門商務區”,商務區範圍覆蓋灣仔大、小馬騮洲和橫琴島東北端,總佔地5.77平方公里,總投資達三百億。

路通財通,橋通運通!港珠澳大橋是澳門的命運工程,也是澳門特區第二個十年能否有力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一大看點!

4)人工島工程拉開大橋工程序幕

珠澳口岸人工島設計圖

港珠澳大橋工程建築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路橋主體建築、隧道及人工島三大部分。

珠澳口岸人工島的填海工程將拉開港珠澳大橋序幕。珠澳口岸人工島為“二合一”方案,填海面積約為二百一十六點四三公頃,由澳珠兩地共同出資興建,估算填海及口岸設施含息投資達一百二十三億七千萬元人民幣。

        位於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呈長方形,方案對水流流態影響減少、景觀效果更佳。

港珠澳主體橋面為來回各三線行車,在經過人工島的聯檢大樓後進入澳門,轉為來回各兩線行車進入澳門。大橋由東北角接入人工島,珠澳兩個口岸分設於人工島的北端和南端,西北端以橋隧與拱北相連,西南端架橋登陸本澳,與友誼大橋北側相接。島上澳門區域將設大型停車場,由大橋駛至澳門的車輛均需在此停泊,旅客以其他方式接駁本澳。

人工島澳門用地七十五公頃,設有境內、境外停車場共約一萬個泊車位。港珠澳主體橋面為來回各三線行車,在經過聯檢大樓後進入澳門,轉為來回各兩線行車。人工島上澳門用地預留土地作未來輕軌無縫接駁及巴士轉乘之用。

人工島與珠海的接駁方案將以隧道從人工島接入拱北,由地下穿越拱北地區後通往灣仔,再連接珠海至廣州、至粵西的高速公路,從而融入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絡。

由於經港 珠澳大橋進入澳門的車輛不能進入澳門市區,人員進入澳門市區須使用轉乘接駁交通工具。因此人工島內除設有聯檢大樓外,還設有一個境內停車場和一個境外停車場,共計有一萬個泊車位。除了預留用地作為進入澳門的巴士系統轉乘接駁用地外,亦預留部分土地作為未來輕軌系統進入島內作無縫接駁的用地。及作為處理物流中轉、停留之用。人工島上的珠澳口岸深化研究及周邊路網的接駁研究,預計明年中完成。

            橋東側隧道人工島的外觀設計同時亮相,整個人工島造型富有現代感,如一個巨型橢圓形貝殼伸向大海。人工島兼具觀光功能,遊客行車至此,可停車一覽伶仃洋風光。

5)珠海建拱北灣商務區

        為配合港珠澳大橋珠澳聯檢島的填海工程,珠海一馬當先,計劃在拱北東側填海造地建設拱北灣CBD商務區,承接港珠澳大橋帶來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輻射,藉此充分發揮大橋帶來的效益。

        拱北灣CBD商務區的建設,突破拱北區域現有城市空間發展的樽頸,利用港珠澳大橋和廣珠城際軌道帶來的發展動力,透過對拱北口岸地區功能的進一步提升,重新整合完善該區域空間功能,藉此把拱北區打造為珠海市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的國際門戶區,建成多功能發展的商貿中心。

拱北東側海域填海造島設想,主要功能是為配合港珠澳大橋建設和情侶路作為珠海城市主軸的發展,拱北東側填海島將與港珠澳大橋聯檢島之間設置有機動車通道,填海島的形狀保持海灣特徵,且必須考慮海浪和泥沙運動規律,需進一步比較論證離島式填海和半島式填海方案的優劣。    

由珠海華發集團承擔的情侶南路整體改造規劃,由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標,該規劃方案可望解決拱北地區日趨突出的交通瓶頸問題。

1.3城際軌道交通九市同城化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滲透及日益向深層次拓展的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已由“城市經濟”時代向“區域經濟”時代邁進,區域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潮流。

港珠澳大橋動工在即,CEPA深入實施,歷史給予了是珠江西岸城市一個難得的機遇,港珠澳大橋建成後,一直以來制約西岸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珠江口交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廣東對外經濟合作的重點,以及廣東未來經濟增長的重心區域,將可能由珠江口東岸向西岸轉移。

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同城化規劃(修編)》的新規劃,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肇慶等9個城市為主體,線路總長1,890公里的城際輕軌交通線網,呈「三環八射」的基本構架。並經廣深港高鐵、港深機場鐵路、廣珠城際鐵路等接通港澳地區。

網絡中的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段,從廣州石壁出發,經東莞至深圳龍華, 2014年建成。到時,從香港西九龍至廣州新火車站只需48分鐘;此外還有穗莞深城際鐵路上的前海灣站引出,經過蛇口灣至香港的上白泥,形成聯通深圳機場和香港機場之間的直接聯繫通道。

與澳門的銜接也有兩個通道,一個是廣珠城際通道的終點在珠海的拱北口岸,與澳門輕軌首期工程起點關閘對接;另外一個是廣珠城際延長線從下灣站引出,經過珠海橫琴與澳門輕軌銜接。其中,廣珠輕軌將在2010年11月廣州亞運會前通車。

珠三角9市預計於2015年就可實現一小時互達。從廣州到珠海、深圳,就像去逛上下九、北京路一樣方便。

為配合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構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的構思,廣珠城際軌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太澳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礎建設,規劃通過橫琴與澳門實現對接,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已展開路氹城區的交通規劃研究。

因應路氹城發展及與內地交通基建的對接,工務部門計劃在氹仔大潭山和路環九澳開闢隧道,打通氹仔西部路網和路環東部的對外交通,並研究在蓮花——橫琴口岸的跨境設施引入“無縫換乘對接”,提升人員在境外和內部交通系統的轉乘效率,以達至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