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金刀”引出的历史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6:02
一把“金刀”引出的历史悲剧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篇外篇(二十七)

这事说起来颇有些传奇色彩,头绪也很多。如果非要捋一捋的话,那么,所有的一切,都要归结到那把“金刀”上。其实,那也不过是把普通的金刀,最初,慕容超的叔父作为信物送给了他的父亲。只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才赋予了它不寻常的内涵:它见证了慕容超一家惨遭灭门的全过程;见证了其年迈的奶奶和怀着他的母亲劫后余生的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慕容超的出生。正是这把金刀,最终改变了慕容超的命运,让他从一个寄人篱下、甚至不得不委曲求全假扮乞丐的犀利哥,一跃成为南燕国的第二任皇帝。

然而,金刀带来的好运并没能持续多久,慕容超很快便在另一把钢刀下送掉了性命。慕容超是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的侄子,因为膝下无子,慕容德在行将就木之际,将他一手经营、正在蒸蒸日上的南燕国交付给了慕容超。遗憾的是,慕容超即位不久,便“不恤政事,畋游是好”,很快将南燕的老本吃光造净,弄到朝政荒废、“百姓苦之”(《晋书》)的境地。曾经风光一时的南燕国,在慕容超手里仅仅勉强维持了5年,便被刘裕的北伐大军所灭,成为十六国中第一个被东晋灭掉的国家。

那么,一向精明的慕容德,为什么将皇位传给这么一个平庸的昏君呢?膝下无子是原因之一,但慕容氏家族并不只慕容超一人,所以这只能算一个客观因素。此外还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在路卫兵看来,正是多种因素汇聚在了一起,才最终让慕容德下了决心。

慕容德和慕容超的父亲慕容纳是亲兄弟,而且二人关系非常要好,这是慕容德传位给慕容超的情感基础。而那把金刀就是最好的证明。前燕灭亡后,慕容纳被苻坚委任为广武太守,辞官之后,慕容纳举家去了张掖,而张掖的太守当时正是慕容德。肥水之战时,慕容德随军南下,在与哥哥道别时,“留金刀而去”(《晋书》),那时的慕容超还没有出生。这把金刀,最终成为慕容超和叔父相见的信物。

这把金刀,几乎贯穿了慕容超的整个人生。慕容超出生时很凶险,淝水之战前秦落败,慕容氏纷纷反叛,慕容德和慕容纳的子女家眷,由此也惨遭灭门劫难。慕容纳一家只有两人幸免:一是慕容纳年迈的老母亲公孙氏,再就是正怀着慕容超的老婆段氏。就像现在妊娠期的妇女不判死刑一样,恼火的前秦仍不失人道主义精神。所不同的是,彼时不能取保候审或保外就医,婆媳俩都被关进了监狱。说来也巧,看管她俩的狱官呼延平,当年曾犯下死罪,被慕容德搭救过。为报慕容氏的恩情,呼延平帮助婆媳二人逃出了监狱。几人最初避难在一个羌族部落里,段氏生下慕容超后,呼延平又带着她们投奔了后凉吕光,后凉投降后秦后,又一起迁到长安。

慕容超的奶奶是在慕容超10岁那年死的,临死前,公孙氏将金刀郑重交给了慕容超,说“汝得东归,可以此刀还汝叔”。后来慕容超回到南燕,慕容德见到金刀,睹物思人,“抚之号恸”(《晋书》),动容动情。金刀犹在,物是人非。慕容德看着眼前的慕容超,感情是极其复杂的。他让慕容德回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心中再次激荡那过往的兄弟情深。如果说,慕容德将这种思念之情,转而寄托在慕容超身上,也在情理之中。

慕容超是个很机灵的人,这一点也是慕容德喜欢他的原因之一。东归,一直是慕容超母子的心愿。其实不光慕容超母子,这也是在客居关中的所有慕容氏族人的愿望。因为他们昔日的帝国在东方,他们昔日的荣耀在东方。而那时,慕容垂复兴的后燕政权正如日中天。而作为慕容超母子,则东归之心更甚,因为那边有她们最亲的人---慕容超的叔父慕容德。后秦占领关中后,慕容氏的皇族后裔,好多都在后秦军中效力,长大成人后的慕容超,也有人向姚兴作了举荐。若在后秦为官,东归就会很渺茫,于是慕容超“阳狂行乞”,装作痴癫疯狂,由此“秦人贱之”(《晋书》),也就没人让他当官了。慕容超凭借假痴不癫之计,最终逃离后秦,足见慕容超还是颇有头脑的。

慕容德喜欢慕容超,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慕容超长得漂亮,招人待见。慕容超“身长八尺,腰带九围”,是个身材魁伟的大高个,并且“精彩秀发,容止可观”(《晋书》),怎一个帅字了得。报名参加非诚勿扰,也属于大受追捧的花样美男。慕容德对慕容超“甚加礼遇”,不但委以重任,封为北海王,还在离他皇宫不远的地方,为慕容超建了府邸,为的就是能够“朝夕观之”。就连慕容超的名字都是慕容德起的,超,有卓然不群,超凡脱俗之意,足见慕容德对他的喜爱程度。慕容超也很会来事,“入则尽欢承奉,出则倾身下士”(《晋书》),得到朝中上下一致赞赏,这就更让慕容德乐得合不拢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表人才、被慕容德寄予无限厚望的人,即位后的表现却不尽人意,让九泉之下的慕容德很是失望。前后变化之大,让人不可思议。其实,在路卫兵看来,这正和慕容超当上皇帝有关,因为他并不具备治国安邦的大智慧。这从其“杜忠良而谗佞进,暗听受而勋戚离”(《晋书》)中,就可见一斑。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将前朝重臣慕容钟逼反,最终让南燕祸起萧墙。慕容钟是慕容德的堂弟,“少有识量”、“智勇兼济”,是位难得的将才。慕容德对他非常信任,“政无大小,皆以委之”(《晋书》),当时总掌朝政,是南燕的实权派。然而慕容超即位后便感到很不舒服,他总掌朝政那我算什么?况且,慕容超毕竟不是慕容德的亲生儿子,皇帝当得多少有些底气不足,这让他控权的思想变得尤为强烈。而慕容超所宠信的内参政事公孙五楼,也想专断朝政,于是屡进谗言,诋毁慕容钟。慕容超便找理由让慕容钟去任青州牧,等于把他支边了。不但如此,在公孙五楼的挑唆下,慕容超还险些杀了慕容钟。慕容钟在南燕呆着很没安全感,于是起兵反叛,投靠了前秦。与他同时反叛的,还有与慕容超早有怨隙的都督徐、兖、扬、南兖四州诸军事慕容法。如此一来,南燕的军事实力大受影响,也造成了朝政和军心的不稳。

逼走了慕容钟,慕容超也并没能如愿以偿,因为他很快就迎来了另一个专权者。慕容钟反叛后,慕容超任命公孙五楼为侍中、尚书,领左卫将军,公孙五楼大权在握,渐渐开始专断朝政。五楼“宗亲皆夹辅左右,王公内外无不惮之”,当时朝野盛传一句人事变动流行语,“欲得侯,事五楼”(《晋书》),就是说,你要想当官就得伺候好公孙五楼。公孙五楼成了南燕的组织部长兼国防部长,威风犹在皇帝慕容超之上。

这下慕容超弄了个鸡飞蛋打,毕竟慕容钟是慕容氏的血脉宗亲,况且一开始人家也没有反叛的想法,总揽朝政也是先皇的委任,而公孙五楼就不一样了。早知如此,还不如重用慕容钟呢。这种权力争斗让慕容超感觉很没意思,满腔热情被一下浇灭,所以开始自暴自弃,不但“猜虐日甚”,而且“盘于游畋”,享受一天是一天,谁劝也不听。为了防止再次“萧墙衅发”,慕容超还恢复了肉刑,用他的话说,就是“既不能导之以德,必须齐之以刑”,于是“依《吕刑》及汉、魏、晋律令,消息增损,议成燕律”(《晋书》),想通过严厉的刑罚来统治国家,这就和当初慕容德以德治国的治政方略相悖逆了,造成国内许多不稳定因素。

应该说,慕容超属于聪明而不擅权谋的。他能假痴不癫的骗过后秦国主姚兴,不能说不聪明。然而,这种聪明只能算小聪明,算不上什么大智慧,与东晋作战时的幼稚想法,便是他不懂谋略的佐证。刘裕大军来攻,他不听从“宜据大岘(今山东省临胊县的穆陵关)”、固守天险的建议,以为自己“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有“战车万乘,铁马万群”(《晋书》),想当然的认为把敌军引入平原会更好打击。然而,这不过是又一个夜郎自大的典型事例罢了。刘裕大军度过天险,很快变得势不可挡。

要说慕容超最值得称道的,当属他的刚烈和孝道。被刘裕军俘虏后,慕容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被斩首之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母亲托付给了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单只这份孝心,就很值得我们敬佩。从慕容超的这两点表现看,也许慕容超的帝王人生本身就是个错误。他会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好将军,也会是一个义薄云天的真汉子,更会是一个纯效忠勇的血性男儿,但他绝不会是一个定国安邦的好皇帝。那把金刀成就了他辉煌,也断送了他的生命。(文/路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