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一朵情花》-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19:57:32

                             《宋词是一朵情花》-6  我借一生悟聪明:苏轼

    古龙的武侠作品多部被搬上荧屏,其中一部《圆月弯刀》在20世纪90年代上映时,因为有当红小生古天乐出演男一号而风靡一时,其中古天乐饰演的丁鹏一角每每在月圆之夜,神色萧然地吟诵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绝大多数的女粉丝都会为之倾倒。而今十数年过去,这部戏在逐渐被人淡忘之时,这部影视作品中的诗词却依然被人们时常提起。这正是苏轼所作的《江城子》。

    苏轼一向都被后人赞誉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在苏轼的作品中,不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蕴含着磅礴大气之感,令人读后荡气回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化造诣颇高,被柏杨盛赞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明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十项全能的人。”却写下了《洗儿诗》这样的诗篇: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众人养子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头地,聪明伶俐,而苏轼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钝蠢笨。

    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难道男子无才也是福不成?苏轼能做出这样的论断,完全是依据亲身经历而做。虽然苏轼本人才高八斗,为万世敬仰,但也正是这八斗高才,害得他一生波折不断。比如就因为给王安石改诗歌,落得个贬职发配的下场。这其中,酸涩苦楚,恐怕是外人所难以理解的。

    这样的人生,让他还如何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呢?但话虽如此,苏轼的才情却是无法刻意掩去的。在他仕途不顺的日子里,苏轼依然有填写诗词的嗜好,虽然这些诗词大多豪气干云,但也不乏感伤之情夹杂其中。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苏轼被贬之后所作,众所周知,苏轼为人刚直,直言不讳,多次得罪当朝权贵,更因为参与“乌台诗案”深受牵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那一次的政治跌宕是他政治生涯一个不小的低潮,但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令苏轼有了创作的灵感。他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理想的期望都写到了他的诗词中,那段时间是他创作的高潮期。

    心有所思,笔有所动,苏轼的这首卜算子将他当时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和委屈统统诉诸笔下。但仔细品读这首词可以发现,苏轼所表达的这种愤慨并不是慷慨激昂,或是抑郁不能自己,而是一种淡淡的忧愁,这种忧愁徘徊在字里行间。

    在苏轼的众多词作中,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他不仅写离别之路,男女相思,而更多的是放眼社会现实。他将雄浑之风贯穿始终,抑扬顿挫间对词的格局和意境进行了新的洗礼。因此,这种悲情词便成了苏轼词作的闪光之处。

    苏轼所感伤的并不是靡靡之音,而是在理性的大框架之下,跳脱出自怨自艾这个狭隘范畴的感情,情愫的基调奠定在深厚的精神基础上。苏轼淡然处之,虽然也有哀伤,但却是适可而止,点到为止,词首不甚着意,却描画出惨淡的背景。

    作为一个从小就接受着封建正规的儒家教育,立志要抱负国家的士大夫,政治上的不断失意自然会引起苏轼情绪上的宣泄和不满,但在苏轼发泄不满的词作中,却看不到他的浮躁。他以孤鸿自比,抒郁郁不得之志。

    他在词中写道,残月当头,而所能看见的仅仅是头顶寥寥无几的枯叶,在万籁俱寂的时空下,词人感到孤独万分。这就是苏轼词中所营造的感伤情怀,一种“缥缈于天地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乌台诗案”虽然毁掉了苏轼的官运,但却成就了他在诗词上的造诣。

    本来,苏轼少年成名,一直风光无限,他的词在整体风格上也是飘洒自如的,充满了豪情壮志。但自从那次受挫后,他的豪情不再,虽然之后的仕途有起有伏,但毕竟已经回不到当初的风光了。经过是是非非,苏轼的心性已经改变,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虽然苏轼心中增添了悲凉,但他却不是顾影自怜的无用书生,在感慨之后,他将笔锋一转,“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语道出自己的豁达和胸襟。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情能令他心灰意冷的,再多的苦难对于苏轼来说都只是浮沉一梦。就如他另一首词所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人生几度春夏秋冬,都只是一场梦而已,所有的惆怅都会缓解,所有的悲伤都会消散,就像所有的梦只能自己来圆。这犹如童话《小王子》所描绘,小王子虽然孤独寂寞、令人同情和叹息,但他自身所拥有的坚强和不屈却令人振奋。苏轼也是一样。虽然他的词中饱含对坎坷不平人生路的悲切之情,但也通过词中所感,告诉人们,人生如梦,不必计较太多。

    理想主义的人常常是这样的。他能够认清现实,却又不愿意向现实低头,他会用一些安慰之语劝解别人,而自己则在达观之外,兀自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写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苏轼正值不惑之年,男人四十正是事业的黄金期,可苏轼却因为不公正的社会而被流放。所以,他只能在闲暇之时凄然北望,遥想故人,看似游山玩水,实则是在山水中品咂人生的况味。

    一个人,经历越多,越会学着放开。心中虽然凄惶,却不影响豁达地看待人生。

    其实,苏轼的词作中有一种固有的情感模式:伤感-感悟-放达。这便是苏轼历经一生磨难而终没能被打垮的秘诀。

    但是,真正能够做到“感而不伤,伤而不痛,痛而不哭,哭而不苦,苦而不灭”的人,恐怕是世间难寻的吧!

(责任编辑:王蕊)


无望复中原

    一叶扁舟,踽踽独行:蒋捷

    身为宋末四大家之一的他写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乘船漂泊在旅途中的倦游归思之情在词中显露无遗,透过书卷可以想象,千年前,在江中一叶翩翩小舟中,一名男子神色萧索,独坐船舱之中,看着江面江水流动,宛如时光一般。他刚想伸手去抓住,却不由得随小舟前行,手中只有倏忽间留下的几颗水滴。

    他叫蒋捷,号竹山,是江南一地的望族后人,在南宋末期考取了进士。可惜,还未及被授予官职,风雨飘摇中的南宋便消亡了。

    而蒋捷也就此隐居进了太湖竹山,不再出仕,抱节以终。

    人生长路,很多事总是由不得我们的选择。世事无常且无情,漫漫长路,只能且行且珍重。

    蒋捷的选择注定了这一生都是要漂泊的,他就像永不停歇的飞鸟,盘旋在天地之间,或许只有当他最后真的倦怠时,才能停在枝头。

    身后千山万水的长路,他只能一人独行。因为他的心中有亡国之痛,这痛难以消除,只有靠自己来痊愈。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这首词名为《梅花引》,是在南宋灭亡蒋捷归隐后所作。当时恰值寒冬,他乘船在外,忽逢大雪,江面被冰雪阻挡,只得将小舟停于荒野之上,等风雪稍小后再启程上路。

    然而旅程漫漫,实在是寂寞难耐,枯坐在船舱中的蒋捷放眼望去,四周一片白茫境地,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下这首《梅花引》。

    虽然正逢风雪当头,但他开篇并不写风雪,而是以虚写实,用白鸥发问引出自己去留不得的尴尬心情。“是身留,是心留?”词人嘴角挂着自嘲的笑容,其实身留又如何,心留又何妨?在风雪阻断的激流之中,看着天空一片白茫茫,那时才感觉这个天地是真的干净了些。

    整首词看来的确如此,虽然看起来似乎在为去留而烦恼,其实却是围绕着“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这句而展开。不禁令人赞叹,蒋捷作词实在用心良苦。

    词的上阕在疑惑是去还是留的问题,但纵观全词,通篇都在围绕一个“愁”字。

    实际上,蒋捷并不是在这片江水之上,难以决定自己的去留,而是在当时所处的整个时代洪流中,难以找寻到自己的方向。

    在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曼桢在遭逢世事变故后重逢世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奋与欣喜,而是满面惶恐,对这个她曾经深爱的男子低语:“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蒋捷的不安就如曼桢一般。

    蒋捷独坐在风雪交加的湖面上,与他相伴的只有一叶扁舟。“梦不到,寒水空流”,那过去的一切就像身下悠悠而尽的江水,是他拼尽全力也无法抓住的往事。这是他心中所悲苦的事情。从早年考取功名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希望进入仕途的,只是命运弄人,因为爱国的气节,他才选择隐于太湖。

    词末,他提到了“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众所周知,蒋捷是爱梅之人。因为梅花高洁,开在苍茫的冬季,傲然独立于大风大雪中,正是蒋捷情操的依托与象征。梅花的傲雪迎风,不也正是他寂寞生活中深深的愁苦吗?一首《梅花引》道出了梅花的清妍之美,同时也说出了蒋捷自己的心境。

    世事苍茫,宛转逆折,说什么在劫难逃,宿命所归都是无用的。只消在这安静的雪天里聆听寂寞的声音,就已足够。

    梅花开落,繁华多少事,又凋零多少心。

    流年似水,当年金榜题名的情景似乎还近在咫尺,物是人非,今朝却已是咫尺天涯。

    内心的隐痛和消沉终于还是不足为外人道之的。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这首《少年游》以写景起调,叶红烟青,虽然极尽绚烂,但是细品下又可觉出凄凉。

    深秋时分,枫叶再红也躲不开凋零落地的命运,烟雾虽美,但上升中也总会缥缈散去。人世间的事情总是美到极致便会悄然凋零。思及至此,蒋捷的身世之感自是不言而喻的了。

    晚年的蒋捷心情复杂,写下一首听雨词。

    然而,他听的不是雨,是寂寞,他在追思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写的也不是雨,是自己凄风苦雨,动荡不安的一生。他要将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愁绪一并从笔尖喷薄而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虞美人》从听雨入手,将蒋捷一生的境况一一表现,通过时空的跳跃,把他这一辈子的心事都融汇在了里面。人生,不过就是在时间这个舞台上,演绎戏台上才有的剧情。不然,为何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时,命运的轨迹突然急转直下,将他送入暗不见底的深渊呢。

    从此,再没有灯红酒绿的逐笑,也不会再有那风光无限的青春,一切来去都太过匆匆,甚至匆忙得令人怀疑,这是否就是自己曾经刻骨铭心经历过的岁月。

    抚今思昔,百感交集,蒋捷在太湖小舟上看湖面上落下的纤纤雨丝,他是否还会记起当年谈笑间便夺得魁首,又是否能料到来日双鬓斑白时,依然躲在这船舱中听雨。

    看雨听风,人生在离乱后逐渐憔悴。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从旧时的自己到而今的自己,在尝遍悲欢离合后,对待世事的态度已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了。这首词所写的不仅是蒋捷个人从风光到衰老的历程,也可透见到南宋从兴盛到衰亡的嬗变轨迹。

    他在说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谈时代?

    人生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有时候,仓促间还来不及细读,一切就早已雨打风吹了。

    苍茫大地踽踽独行,回首间,想再看一眼年少的自己,风光的故国,已经不能够了。

    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