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1990年政和县大事记(参考文献—政和县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1:38:19
唐代——1990年政和县大事记
唐 代

  乾符五年(878),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由今松溪地界进入今政和境内,在西津浙山扎营,于高宅、倪屯、石门三胜官兵后,扎营黄念山,与招讨使张谨战于铁山塘尾,全歼张谨官兵,挥师南下。

五代十国 

  后晋天福六年(941),闽国析宁德县北部地立关隶镇,驻以重兵,抵御吴越。镇址在今镇前乡镇前村。

宋 代 

  咸平三年(1000),关隶镇升为关隶县。县治设在感化里东岸口黄熊山麓。隶建州。
  元丰三年(1080),陈律进士及第,为全县第一个进士。
  政和五年(1115),关隶县更名政和县。
  宣和五年(1123),县尉朱松于星溪南岸正拜山下建立全县第一所书院——星溪书院。
  建炎二年(1128),建州兵士叶浓起义,自福州引兵攻破政和,后又引兵攻松溪。
  绍兴二年(1132)冬,范汝为起义军队伍经政和。
  嘉定元年(1208)十一月,县城火灾,百余家房屋被烧毁。
  绍定五年(1232)九月,县学宫建成,真德秀为之撰记。

元 代

  至元十五年(1278),县人黄华率领民众,举行抗元起义,号“头陀军”,屯营于飞凤山,至元二十年为元军所灭。
  至正十二年(1352)十一月三日,红巾军攻占县城后,进逼松溪东关里。
  至正十六年(1356),建安农民起义军由浦城经松溪、政和攻打浙江庆元,先后占领四座县城。政和农民积极参加起义军队伍。

明 代
 

  洪武三年(1370),政和县设赤岩巡检司。
  永乐二年(1404),第一部《政和县志》编纂成书。
  永乐初,县城主山黄熊山坍,星溪河南移。
  永乐二十二年(1424),县人王均亮与浙江丽水人周权光联合起义。
  正统五年(1440),政和县农民范奴田产奇禾,一茎有三穗和四穗,共十余株。
  正统十一年(1446)九月,叶宗留率锦屏银矿矿工起义。义军攻占政和城,旋向松溪、浦城进发。
  景泰六年(1455)八月,从政和县划出南里、北里、东里的六个都和福安县一个里设置寿宁县。
  成化十一年(1475)夏,大水,星溪桥被冲毁。
  成化二十年(1484)夏,大水,重建的星溪桥又被冲坏。
  弘治元年(1488),知县柴曦主持在县城四周筑土墙。
  嘉靖四十一年(1563)十二月二十七日,倭寇攻陷政和县城,把全城洗劫一空后,进攻松溪县。
  万历初,知县张应图主持将城墙移筑黄熊山半山腰。
  万历二十七年(1599),第二部《政和县志》修成,共8卷。
  崇祯九年(1636),全县大旱,饥荒,竹子生竹米。
 

清 代
 

  顺治四年(1647)七月,明宗室勋西王号召士民抗清,遣部攻政和县城。
  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姚鸣凤主持建社仓二所,一所在城隍庙左,另一所在龟峰寺西廊。道光年间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大旱,泉水干竭。
  雍正十三年(1735),监生杨上辉修建孤贫院,收容盲人。生员赵宗逵修建养济院,收容麻疯病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第三部《政和县志》修成,共12卷,45条目。
  乾隆三十六年(1771),太学生杨宗舜倡议在黄熊山遍种松木,又捐田作培植的费用,并禁止砍伐。后松林茂盛,环如雉蝶,人称松城。
  道光十三年(1833),第四部《政和县志》修成,共11卷。
  道光十九年(1839),县署遭火灾。
  道光二十三年(1843),知县袁万里会同院董秦功绍等创建东和试院。
  咸丰元年(1851)六月初二夜,杨源村雷雨骤至,山崩水涨,淹死190余人,民房被冲毁过半。
  咸丰八年(1858)三月初一,太平天国起义军将领杨国宗率部占据县城,修筑城垣。六月二十八日,杨部闻石达开将至,即弃城退去。七月初九,翼王石达开率众攻城,未破,向水吉方向退去。
  光绪十二年(1886),东平宋滋兰、宋滋蓍登同榜进士,时称兄弟榜。
  光绪三十年(1904),政和县开办邮政代办所,代替驿铺。
  光绪三十一年(1905),英国传教士和建安徐杉琪来政和县,在县城南门创办基督教中华圣公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知县陈寿昌创设东和高等小学堂,为政和县在废除科举后创办的第一所学校。
  宣统二年(1910)四月二十三日夜,在政和县可见彗星出现于西北界,尾射东南界。
  宣统三年(1911)八月,武昌起义,政和县奉命用五色旗。知识界集会游行,接着开展剪辫子运动。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1年(1912)
  2月,雹大如卵,击毁民房无数。
  是年,政和县成立农会、商会、工会。
  民国2年(1913)
  夏,旱,大饥。
  民国3年(1914)
  初等小学提倡男女同校。
  民国4年(1915)
  夏季,许莫多等借“讨袁护国军”之名,自屏南到政和,在县署夺警备队及保卫团军械,索银元0.30万元,次日退去。
  民国7年(1918)
  2月,政和发生地震。
  3月19日,建瓯县土匪300余人进攻政和县署。
  10月,瘟疫流行,县民死者甚多。
  民国8年(1919)
  第五部《政和县志》成书,共12卷。
  民国10年(1921)
  县公立乙种农业学校创办。
  民国11年(1922)
  国民革命军东路讨逆军第十路军司令欧阳毫在政和城关招兵,百余人从军。
  是年,越南茶商在政和设茶栈12家,监制“白毛猴”茶,年产达0.40万多箱。
  民国12年(1923)
  是年起,陈家辙农民武装300余人以“劫富济贫,保境安民”为旗号,在杨源一带活动13年之久。
  民国13年(1924)
  县初级中学成立。
  是年,直系军阀四十八团开拔时,向地方派款抓夫,抓去政和县民100余人,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有去无回。
  民国14年(1925)
  初春,政和、建瓯边境农民为抗捐抗税,聚集东平奖山寺起义,攻入东常市,杀死官吏多名。
  春,杨源、镇前一带农民抗捐抗税,聚众数百人攻下政和县城,烧掉衙门,释放犯人,破仓济民。
  夏,东和小学与政和中学自治会为抗议日本在上海制造的“五卅”惨案,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誓雪国耻”的口号,烧毁洋货,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民国15年(1926)
  7月20日,星溪桥起火,引起一场空前大火灾,焚毁民房数百栋,闹市区店铺被焚烧殆尽。
  秋,大旱,每担谷子售价银元10元。
  11月,国民革命军赖世璜部由赣入闽,特派吴琳到政和开办党务,12月成立中国国民党政和县党部筹备处。
  是年,政和“银针”茶远销法国,年销量达5万多公斤。
  民国16年(1927)
  3月,政和凤池人杨则仕在建瓯省立第五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政和县最早的一位中共党员。
  是年,政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掀起罢课学潮,抗议禁烟局长借口搜鸦片非法搜查学生宿舍。
  城关发生鼠疫,但未蔓延。
  县教育会在城北赵氏宗祠创办培淑女子小学一所,招生50多人。
  民国17年(1928)
  8月,杨则仕受党组织派遣停学回乡创立“读书会”。
  秋,县中学生开展禁鸦片烟运动,化装成林则徐游行,砸烟馆、毁烟具,押吸鸦片烟者游行示众。
  冬,政和县农民协会在凤池村诞生。
  12月,政和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中共政和凤池小组诞生,杨则仕任组长。
  民国18年(1929)
  3月,政和县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会在凤池村福主庙秘密召开,会议提出分田分地的口号。
  7月,政和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政和支部诞生,杨则仕任支部书记。
  中国国民党政和县党部成立,选举第一届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冬,澄源大雪,积雪三尺,半月不化。
  是年,全县鼠疫流行,死亡0.10万多人。
  民国19年(1930)
  春,中共政和支部提出抗租、抗税、抗息的口号,领导农民在凤池、山溪、池坑、西表、大洋等地开展减租斗争。
  是年,政和“白毛猴”茶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获二等奖。
  民国20年(1931)
  夏,因旱灾发生饥荒,中共政和支部发动群众进行破仓分粮斗争,斗争扩大到水吉、松溪等县毗邻地区。
  陈云翥在坂头村创办全县第一所私立学校。
  民国21年(1932)
  5月,驻军省警察第二大队王岐山营长在政和无恶不作,激起人民公愤,乡绅杨颂南联络县内外大刀会赶走王岐山,县长周叔霖跟着逃跑,政和县长缺任达7个多月,由地主士绅组织维持会主持政务。
  11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政和支部在凤池村诞生,红色青年队、红色少年队、儿童团同时成立。
  民国22年(1933)
  1月,国民党驻政和特派员杨雨祈因官绅矛盾被杀于衙后巷。
  10月,凤池农民协会游击队建立,次年9月扩建为政和东平游击队。
  11月下旬,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调兵围攻,其部属蒋鼎文三十三师进驻政和,日夜抢挖工事。不久闽变失败,三十三师撤离政和。
  民国23年(1934)
  8月,黄立贵率红军五十八团进驻政和东平,与当地中共党组织汇合,建立以凤池为中心的建(阳)松(溪)政(和)苏区。中共政和支部扩建为中共建松政中心区委,继而扩建为建松政县委。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土地法,开展土地革命。
  11月初,国民党军五十六师刘和鼎部会合各县民团0.40万多人,攻占建松政苏区。12月初,红军五十八团收复建松政苏区。
  是年,在政和、屏南交界地区成立中共政屏中心区委。
  政和几十家商店发行流通币券。
  国民党县党部组织“清乡委员会”,建立保甲制度。
  政和中学停办。
  民国24年(1935)
  1月,杨则仕率100余人随红军五十八团到崇安闽北苏区,被编入闽北红军正规部队。
  3月下旬,刘英、粟裕领导的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政和境内开展革命活动。
  3月,杨则仕在崇安大安保卫苏区战斗中被捕,于9月间在建瓯县城朝天门外英勇就义,时年26岁。
  5月,洪水成灾,浴龙河由下巷门口改道山边。
  中共政屏中心区委改建为政屏中心县委。政屏苏维埃政府同时建立。
  政和“白毛猴”茶参加福建省特产竞赛会,获一等奖。
  民国25年(1936)
  2月,闽北红军独立师长黄立贵率部与闽东红军独立师长叶飞部在禾坪会师。
  4月,中共闽北特委领导人黄道、黄立贵、吴先喜、曾镜冰等与中共闽东特委领导人叶飞等5人,在洞宫山仰头村召开著名的“洞宫山联席会议”,协商成立闽赣省委。
  6月,政和县登记吸鸦片烟者418人。
  11月,政和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并创办高基碓水电厂。
  是年,民国县政府新增房屋宅地税,县民群起反对,联名上告,全城罢市。
  外屯降大冰雹,最大的重达0.8公斤。
  民国26年(1937)
  7月,芦沟桥事变,政和城关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宣传抗日救亡,全县掀起第二次抵制日货运动。
  8月,闽东红军寿(宁)政(和)庆(元)独立营在新康口建立。同时,在新康口建立寿政庆中心县委,范振辉任书记。
  政和县举行全县小学生运动会。
  11月30日,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政和县支会成立。
  12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建松政中心县委派陈贵芳为代表,在东平区公所同国民党当局谈判。
  冬,杨源连续降大雪22天,大片森林毛竹被毁。
  年底,建松政游击队改为“闽浙边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
  是年,国民党军旅长许文英在政和县围剿游击队。
  民国县政府奉命成立国民抗敌自卫团。
  民国27年(1938)
  1月,建松政游击队370多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北上抗日。政屏游击队90多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二营六连,40多人编入六团一营六连,北上抗日。
  年初,厦门战地工作队到政和各地演出以抗日为题材的话剧、歌剧近两个月。政和中小学教师配合演出。
  4月,中共政和中心区委改为中共政和县委,陈贵芳任书记。
  国民党顽固派乘红军主力北上抗日之机,摧残政屏苏区。同时,大刀会头子林乃导率“林营”袭击寿政庆中心县委驻地,制造“新康口事件”。范振辉等大批同志牺牲,寿(宁)政(和)庆(元)中心县委遭破坏。
  10月,建松政中心县委改为建松政特委,游火明任书记。
  大刀会头子林乃导在宝岱村公开称帝,国民党派兵进剿,把前宝岱村70余栋房子全部烧光。
  是年,政和县壮丁来源枯竭,民国县政府采用“派丁”、“抓丁”的办法征集兵源,不问年龄、籍贯,逢男人就抓。
  民国县政府成立土地编查办事处,开始对全县田地进行清丈,直至民国30年结束。全县土地面积为29.74万亩。
  民国28年(1939)
  5月,中共建松政特委召开首次党代会,会上民主选举陈贵芳、郭三妹为省党代会的代表。
  8月,在中共福建省委扩大会议上,政和县委被评为模范县委。
  民国29年(1940)
  9月,寿宁县长杨绍义带着大量搜刮的浮财往沙县途中,在新坑口暖溪被政和游击队伏击,夺回钱财,杨逃去。
  秋,角坂村被国民党一次抓去30名壮丁。角坂大刀会持械追上,夺回全部壮丁,并打死保安队员3人。县长张文成亲率两连兵力,准备血洗角坂。经一昼夜的激战,政府兵死20多人,伤30多人,大败而回。
  秋,政和县举行学生运动会。
  民国县政府借修星溪桥之名,设卡增收盐税,激起盐贩公愤,怒打包揽盐税的商会会长。
  民国30年(1941)
  2月,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军事“围攻”建松政地区,建松政党组织和游击队蒙受重大损失。
  4月,民国县政府行文禁止妇女缠足。
  10月,政和县接收松溪县遂应场乡(今铁山乡锦屏村)。
  民国31年(1942)
  2月,政和中学增设简易师范。
  春,中共建松政特委领导开展第二次反“围攻”斗争,至年底胜利结束。
  是年,因田赋征实,农村无余粮。全县有一半农户靠借粮度日。逃荒、讨饭、饿死者到处可见。
  民国32年(1943)
  4月,国民党顽固派向建松政地区发动第三次军事“围攻”。国民党闽北绥靖指挥官钱东亮派柴毅参谋长坐镇东平,大肆搜杀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东平一带被杀218人,烧、拆房屋460余栋。
  9月10日,全县出现日全食。
  是年,政和县举行全县体育运动会。
  民国33年(1944)
  5月18日,政和县召开临时参议会筹备会。10月1日,县参议会成立。
  5月,杨源发生洪水,淹死70多人。
  8月,坂头乡螟虫成灾,全部稻禾被食后枯死。
  下半年,国民政府招募“十万青年十万军”,全县100余人应征。
  民国34年(1945)
  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喜讯传到政和,举城沸腾,大放鞭炮,各团体和群众随即集会游行,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是年,铁山、外屯一带农民自发聚集三四百人,进县城高呼打倒为非作歹、鱼肉乡民的铁山乡乡长魏子海,并向县长诉魏的罪状,要求立即严办。县长被迫查办魏子海。
  民国35年(1946)
  2月,政和县小学经费短缺,实行裁校、裁员,全县裁校24所,裁员47人。
  4月9日,民国省政府派第八谍报组长叶实裳率员到政和县设置谍报机构,收集政和县共产党组织活动情报。
  4月21日,国民党福建省剿匪指挥部第一次清剿共产党会议在政和城关召开。
  11月,政和县竞选国大代表,由秦光前、周望震、李翰飞3人参加竞选,后由民国省政府指定民社党员周望震为代表。
  全县小学推行幼童军训。
  民国36年(1947)
  1月,全县年满18岁以上的男女均照像制作国民身份证。
  中共建松政特委改名为闽浙边地委,驻地由浙江庆元县崔上村迁至政和县宝岩村。
  7月,建松政游击队整编为闽浙边游击纵队,下设2个支队、4个分队。
  10月5日,中国佛教协会福建分会政和县支会成立。
  12月,国民党县党部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县分团合并。
  民国37年(1948)
  5月1日至7月18日,全县大部分地区淫雨连绵,5月14日和6月12日两次洪水成灾。
  法币恶性贬值,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以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例兑换法币。不久,金圆券也同样恶性贬值,全县人民拒绝使用。银元、银角、金子成为政和市场流通货币。
  10月,政和县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县学生运动会,得到民国省政府教育厅的嘉许并发给奖品。
  冬,中共政和县委在宝岩重建,陈正初任县委书记。
  民国38年(1949)
  1月,陈贵芳、叶风顺、张翼率闽浙边游击队在宝岩天柱击退省保安总队一大队和九七三团一个连对根据地的进攻。
  4月,中共政和县委恢复以凤池为中心的建松政老苏区,发展宝岩一带的基层党组织,共有13个支部。
  5月,国民党军队卫立煌部0.50万余人溃败经政和,大肆抢劫抓夫。民国县政府最后一任县长曾迺敦随军逃跑。
  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51师152团在闽浙边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政和县城。
  25日,政和县善后委员会成立。委员由部队、游击队、地方农会、乡绅代表和政府留用人员共11人组成。下设民政、财粮两科,负责社会治安、财税等工作。
  5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和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
  6月20日,政和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王俊德任县长。
  6月底,县大队成立,陈正初兼任大队长,梁琪洪任副大队长。
  8月,全县支援解放福州等军需粮14.5万公斤。
  9月,县人民民主政府取消保甲制度,将全县划分为4个行政区(城关、镇前、东平、江上),82个行政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月1日,政和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政和县人民政府。
  11月,政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处成立。1951年7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12月28日,石屯区征粮工作组5人在洋后村遭国民党残匪偷袭,征粮队员死伤各1人。
  1950年
  2月,政和县统一使用人民币,禁止一切外币、银元在市场流通。
  3月间,县委组织武装力量,发动群众开展剿匪斗争,省调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政和协助围剿。到1951年3月,残余匪患基本肃清。
  3月底,剿匪征粮队在石屯村遭到国民党残匪陈耀明偷袭,县大队副大队长梁琪洪等3人牺牲。
  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政和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57年5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政和县委员会。
  4月,中共政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建立。1955年11月与县人民检查委员会合并为中共政和县监察委员会。
  5月18日到22日,政和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各阶层代表100人参加。10月,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成立,选举产生常务委员13人,推选候林舟为主任。
  8月5日,政和县召开首届农民代表大会,101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宣布成立政和县农民协会。1954年后,农民协会停止活动。
  8月,政和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
  11月,政和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严惩匪首、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及不法地主等犯罪分子。
  政和县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全县各地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国侵略朝鲜,并开展捐献活动。全县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自愿参军者达220人。
  12月,县人民政府发布禁止抽鸦片通知,严禁种植罂粟,没收鸦片馆的一切财物或处以罚金。
  是年,政和县第一家国营商业企业——建瓯贸易公司政和供销处成立。
  全县认购1.25万元(折新版人民币,下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1年
  年初;全县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分3期进行,年底基本结束。
  县人民法庭(也称土改法庭)建立。
  3月,政和国营茶厂创建。
  4月20日至24日,政和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通过开展“春耕生产运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继续镇压反革命”等三项运动的决议。
  5月1日,全县3.10万多名群众举行示威游行,热烈拥护五大国缔结公约签字,反对美国武装日本;585人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6月,县总工会筹备处成立。1953年6月,政和县总工会成立。
  夏,中央赴闽老区访问团由一位中央部级领导和陈贵芳、张翼等率领,访问政和、松溪、水吉等县老区,访问会议在政和县东平区召开。
  7月,政和县发现8个鼠疫病人,县人民政府立即组织力量防治,其中5人经抢救脱险;为1.03万人进行免费注射预防疫苗,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9月30日,革命老妈妈叶彩菊应中央人民政府邀请赴北京出席老革命根据地代表招待会,参加10月1日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的接见。
  11月,全县掀起抗美援朝捐献运动的高潮,捐款4万多元,超过任务56.8%,捐献谷子3万公斤。
  冬,县贸易公司开始经营粮食购销,稳定市场粮价。
  是年,政和县实行《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减轻农民负担。
  全县各乡开始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2年
  2月,政和县取缔同善社、一贯道、黄带会等反动会道门组织。
  春,县召开全县抗美援朝代表会,并建立县抗美援朝委员会。
  4月,县农场创建。
  5月20日,全县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至10月份结束。
  5月,县合作总社建立。下半年,全县各区都先后建立起供销合作社。
  7月17日至19日,全县连降暴雨,日降雨量达150毫米,暴发百年罕见特大洪水。城关街道水深1米,星溪桥被冲毁,星溪河沿岸普遍严重受灾。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救灾指挥部,领导全县人民集中力量抢险救灾,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9月1日至3日,政和县召开首次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参加人数达2.07万人次,购销额达7.46万元。
  11月25日,政和县召开全县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同时举办农业生产展览会。
  11月,城关举行新中国建立后全县首届体育运动会。
  是年,全县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很快,有常年互助组210个,临时互助组1008个。
  1953年
  3月,全县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群众性运动。
  5月3日,政和县人民法院建立。
  7月1日零时为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间,政和普查结果为:全县共2.01万户,总人口7.75万人,其中男性为4.48万人。
  7月,全县旱灾,9个乡缺少饮用水。
  8月16日,全县开始普选工作,到1954年4月5日全部结束。
  10月12日,县广播站建立。
  11月10日,政和县召开全县贯彻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扩大会议,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是年,全县开展“查田定产”工作,对以往农业税负担偏重偏轻现象加以调整。
  1954年
  3月2日,在农村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月,举办全县小学生体育运动会。
  6月27日至7月1日,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9月1日,政和县对私营棉布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6日,开始实行棉布发证计划供应。
  是年,全县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万元。
  1955年
  2月,全县掀起反对美国使用原子武器的活动。
  城关试种苹果。
  3月,石屯村试种3亩双季间作稻,当年获得成功。六十年代双季稻普遍推广,这是政和粮食生产的一次重大突破。
  5月,县人民检察院建立。
  6月中旬,县人民政府训练并组织0.11万名干部深入农村,开展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工作。
  6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7月,全县开展审查干部工作,对699名干部历史进行全面审查。
  全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
  秋,大旱,全县水稻受旱面积达2.43万亩,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0%。
  10月,全县动员民工601人参加修建鹰厦铁路。
  县委成立政和县私营工商业普查办公室,开展全县私营工商业普查工作。
  全县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在城关举行。
  是年,政和县第一次征集义务兵290名。
  县委成立政和县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知识分子代表会。
  1956年
  1月,县委成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领导小组,开展对全县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2月1日,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翻身街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5月31日至6月4日,中国共产党政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6月7日至11日,县首届民兵积极分子代表会召开。
  6月,肃反运动在全县干部中开展,1959年3月结束。
  8月,全县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全县82.7%的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81.6%的手工劳动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92.6%的私营商业纳入社会主义的轨道。
  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等群众性科学普及活动。
  12月17日至21日,政和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召开。
  1957年
  5月,全县精减机构压缩人员,原有87个单位,撤销4个、合并30个。干部由原编制1116人减到1035人。
  6月,在全县党员中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地方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到9月,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对待,导致反右斗争扩大化,32名党内外干部被错划为右派,这批干部于1979年全部平反纠正。
  10月,城关南门大桥改建为永久性混凝土桥墩,桥面钉板梁。
  全县第一条公路——城关至西津公路开通。浦城至赛岐公路开始动工兴建。
  是年,全县农业社对鳏、寡、孤、残的农民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1958年
  1月,全县开展以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后改麻雀为臭虫)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2月,全县商业服务业全面过渡为国营商业。
  3月,县国营农场建立。
  4月20日,《政和人民报》创刊。
  5月27日至30日,政和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5月,政和县撤区并乡,全县设29个乡两个镇。
  6月,全县机关、企业、学校和乡镇普遍订立社会主义爱国公约。
  6月7日至7月10日,全县开展“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宣传,掀起“大跃进”高潮,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导致浮夸风和瞎指挥现象的产生。
  9月19日,全县开展全民推广普及普通话运动,要求凡是机关团体、企业和学校从即日起一律讲普通话。
  9月,政和县撤销乡镇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全县共设6个公社、90个大队,实行政社合一。
  全县农村大办食堂,共办集体食堂571个,参加农户1.88万户,8.3万人。1961年集体食堂全部解散。
  10月1日,县稻香茶场创办。
  11月,全县掀起大炼钢铁运动,男女老少都参加,农作物成熟无人收割,多数钢铁炼成废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2月,县民兵师成立,下辖8个团、3个直属连和1个文工团。
  是年,县机器厂创办。
  浙江省庆元县隆宫乡的张天村划归政和县管辖。
  全县大办林场,全年共办林场40多个。
  1959年
  1月17日,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
  4月底,赛浦公路全线修通。5月1日起开始通车。
  5月1日,政和气象站建立,站址设在熊山顶,1960年迁到关帝庙。
  6月14日,全县连续降暴雨7小时,雨量达138.5毫米,水灾严重。
  7月,全县开展算账整风,纠正人民公社无偿调用大队、生产队和群众财产的“一平二调”错误。
  8月,县档案馆成立。
  9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特赦令后,政和县成立特赦办公室,并分批特赦、减刑、提前释放一批罪犯。
  全县选送54名革命老区代表参加省国庆10周年庆典观礼。
  10月,县直机关干部轮流下放劳动锻炼,分三批下放,每批下放劳动3至6个月,第一批下放128人。
  全县开展“拨白旗,反右倾,鼓干劲”整风运动。
  11月,全县农村开展以社会主义教育、两条路线斗争为中心的整风运动。
  12月,县国营林场在范厝林村建立。
  1960年
  2月1日,政和、松溪两县合并为松政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原松溪县城关。
  3月,矮南特矮杆水稻种在县良种场和石屯村试种成功,同时推行5×5密植法,亩产大幅度提高;此后,在全县普遍推广。这是政和县粮食亩产的重大突破。
  4月,全县开展新“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10月,松政县机关精减机构,原有28个科局压缩为23个,干部下放劳动178人,企事业单位及城镇居民压缩11291人到农村第一线。
  12月,松政县人委成立接待山东移民办公室,安置山东移民0.28万人。
  年底,松政县委根据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成立退赔办公室,对全县三级平调重新算帐退赔。
  是年,由于“大跃进”期间盲目建立厂矿,松政县招收农村劳动力共0.43万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经济困难,许多厂矿不得不下马或压缩编制,动员0.34万名职工回乡务农。
  1961年
  3月,福建省劳改局在政和创办东平劳改农场。
  5月10日至12日,松政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开始对1958年以来一些“左”的做法进行纠正。
  8月,松政县撤消大公社,恢复区级建制。区以下设小公社,公社下设大队、生产队。实行“三级核算、队(生产小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9月8日至25日,松政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李子贤代表县委对前三年的全县工作中主要错误和经验教训作总结报告,指出违背农业基础方针,抽调劳力过多;大刮共产风,大炼钢铁,吃饭不要钱;在农业上乱指挥,搞移丛并丘;粮食统购过头,放卫星;抛荒土地1万亩等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1962年
  3月1日至5日,松政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8月1日,松政县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
  8月6日,当年第八号台风袭击政和县,雨量达209毫米,造成严重的风灾洪灾。
  8月,国营政和石灰厂创办;1964年8月,改为地方国营政和水泥厂。
  1963年
  1月24日,凤头大队大洋生产队车轮头发生山林火灾,烧毁山林300多亩。
  2月17日至26日,中共政和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3月,《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全县掀起学习雷锋热潮。人人争做好事的社会新风尚蔚然成风。
  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宣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全县掀起造林热潮,共植树造林0.16万亩。
  9月,县直机关开展反贪污、反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县委领导先作自我检查。运动于当年11月结束。
  11月27日至12月2日,政和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2月19日,县委召开县、区、社、大队、生产队五级扩干会,历时12天,参加人数4000余人。会议中心议题是宣传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
  是年,政和遭受前所未有的旱灾,受旱10万多亩。县委组织万余人投入抗旱斗争。
  全县社队进行“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和清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教运动。全县组织39个四清工作队170人搞10个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到6月底止,已结束9个社、16个大队、87个生产队,其余的在年内继续进行。
  1964年
  3月,县委根据中央决定,在基层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全面开展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9月10日,政和县七星溪万亩灌区姜屯引水工程指挥部成立。12月22日开工兴建,水渠全长0.66万米,投用劳力21.93万个工日,经费3.88万元。
  9月,政和县少数民族代表二人赴北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
  是年,全国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共有2.11万户,9.59万人,其中男性5.42万人。
  县革命烈士墓在珠山兴建,1979年移到飞凤山。
  1965年
  1月11日至21日,政和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
  2月7日至11日,县、区、社、大队、生产队五级干部扩大会召开,与会干部1980人。会议对“四清”运动中某些“左”的偏向做出纠正,但又宣传“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左”的观点。
  3月,全县各地选择不同类型的田块建立样板田。
  5月18日,县人民防空指挥部建立。
  8月17日,县委、县人委来信来访办公室成立,县人委决定每月15日为县长接待日,接待群众来访,并于9月10日开始正式接待群众来访。
  9月,县委对全县粮食征购任务进行调整,规定只购余粮,不购口粮;开展计划用粮、节约用粮教育运动。
  1966年
  5月,县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后,全县由城镇到农村掀起“文化大革命”浪潮。
  6月4日,政和县掀起批判所谓“三家村”活动。
  7月,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并派工作队进驻政和中学和文化单位,开展批判“反动学术权威”运动。
  政和中学的学生成立“红卫兵”组织,随后各学校“红卫兵”组织相继出现。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革命师生来北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17日,全县选派60名师生代表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9月17日至22日,秋寒,最低气温15℃,晚稻大部份绝收。
  9月20日,政和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召开。
  9月,“红卫兵”组织由学校蔓延到机关单位。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乡村自发建立“红卫兵”战斗队组织,掀起破“四旧”(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活动。政和县古迹、文物、古书画、庙宇等均遭到严重破坏。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师学生外出串联。次年3、4月间,外出串联的师生相继回校复课。
  12月,全县各“红卫兵”、“战斗队”到处鼓动造反有理、踢开党委闹革命,揪斗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大部分领导干部被揪斗。
  是年,政和县开始办理干部退休工作。
  1967年
  1月中旬,全县“红卫兵”组织先后联合改组为“东方红联络站”和“井岗山联络站”两大造反派组织,互相抗衡。
  1月,“夺权”浪潮冲击全县,造反派组织夺取县委、县人委大部分科局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权。
  2月,县人委主要领导干部“靠边站”,领导机构瘫痪。县人武部成立生产指挥组代行县人委部份领导职能。
  3月27日晚8时,城关、东平、铁山、澄源四个区27个公社普降冰雹,时间达15分钟,冰雹大的直径达10公分以上。
  5月初,宁德海军30名官兵奉命到政和县参加“支左”,成立政和县“五支”党委,由苏奎任书记,设立“支左”接待站,下设党政、工交、财贸、文卫、政法、农业、工业、接待八个归口组。
  6月,县党政领导权由县人武部奉命军管,抽调有关人员设立农业组、宣教组、政工组、支工支农组。
  10月24日,铁山区湖屯公社和澄源区黄岭公社交界处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大火烧9天9夜,过火面积达1.68万亩,烧毁杉、松树木36万余株。
  11月27日,县两大造反派组织发生武斗,死1人,伤多人。
  12月7日至8日,两大造反派组织又发生武斗,死3人,伤12人。
  1968年
  2月,政和县“支左”工作队由驻宁德陆军闽北指挥部负责。
  3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和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成立,接管公、检、法三家工作。
  3月,建瓯至政和公路建成,全线正式通车。
  4月,全县掀起批判所谓“二月逆流”,大批领导干部再次遭到错误批判。
  5月18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6月28日,全县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此后,“三忠于”(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泽东思想)活动在全县掀起。
  8月29日,政和县工农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县设四个支队,由64人组成,进驻政和中学和部分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搞所谓“斗批改”。
  10月,全县开展所谓“清理阶级斗争队伍运动”,干部、群众遭到“清查”,造成一批冤、假、错案。
  11月8日,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学习毛泽东关于“要斗私批修”的指示,此后层层办所谓“斗私批修”学习班。
  1969年
  1月25日,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公办小学一律下放到大队管理。
  1月,县革命委员会四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厂矿)办公室成立,动员机关干部、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当年全县上山下乡的有0.10万人,同时安置省和地区上山下乡0.18万人。
  全县撤消行政区,39个小公社合并成8个大公社、76个大队。
  2月,全县开展整党、建党工作。
  5月7日,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政和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学,担任过县委、县人委领导职务的干部集中学习。6月1日,学习班开始“解放”干部,除部分领导干部被“立案专案审查”外,大部分干部被“解放”,接着举办中层领导干部学习班。
  6月6日至17日,中共政和县代表会议召开,传达中共“九大”精神。
  6月19日,为纪念毛泽东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军事落实,政治落实)的指示发表17周年,政和县人武部在石屯公社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基干民兵军事比赛表演活动,参加表演的有基干民兵100余人,历时4天。
  7月11日,县磷肥厂在铁山公社筹建,次年正式投产,年产过磷酸钙0.3万吨。
  10月,县革命委员会发出所谓“清查封资修文艺思想”的通知,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物遭毁。
  11月,全县掀起大学习、大宣传、大演“革命样板戏”的活动。
  1970年
  2月11日,全县生产队长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召开,布置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运动。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全县有0.20万余人被批斗,造成一批冤假错案,后在1979年落实政策中分别给予甄别处理。
  年初,政和县实行中小学学制改革,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
  7月,政和县与松溪县第二次合并为松政县。松政县革委会建立党的核心小组。
  城关星溪大桥扩建为石拱大桥。
  12月,县中队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移交公安局管辖。
  是年,铁山公社农民蛇医张芳妹献出五代祖传治疗蛇伤秘方“地油仔”。经临床验证,由省卫生厅定名为“政和一号蛇药”;该药品获省卫生厅科技二等奖,省政府科技三等奖,后正式定名为“熊山蛇药”。
  全县下放干部178人,其中97人下放到农村充实基层工作。1973年以后下放干部陆续调回,至1978年基本结束。
  1971年
  1月2日至24日,全县党员干部会议召开,传达学习毛泽东主席《我的一点意见》,批判陈伯达,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整风。
  2月17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松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松溪城关召开。县委组织机构恢复。
  1972年
  2月4日至8日,松政县举办三级干部学习班,传达《粉碎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组织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开展批判林彪叛党叛国的反革命罪行。
  8月20日,政和地区部分群众结集到松政县城关,要求松政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
  1973年
  3月,原松政县武装部长、政委、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孟传忠因犯杀人罪被处决。
  4月16日,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松政县革命委员会政和办事处。
  6月1日,派驻公检法三家的军事管制小组撤消。
  6月13日,松政县高等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成立,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十六字招生方针,从工人、农民中选拔生员。当年全县推荐工农兵学员中,上大学的30名、中专的45名。
  7月,镇前公社郢地大队一带发生雹灾,雹大如碗。
  是年,镇前公社试种苹果成功。1978年,镇前、澄源、外屯三个公社共种苹果26万株,种植面积0.53万亩。
  12月,“三支两军”接待站撤销。
  1974年
  2月23日,中共松政县“批林批孔”办公室成立,全县掀起“批林批孔”运动。
  5月3日至7月3日,县直机关开展“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学习运动。此后,全县开展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种植的小宗杂粮和经济作物等被错误地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
  1975年
  3月15日,松政县再次分县,恢复政和县建制。
  6月,全县农村基本普及合作医疗制度。
  10月,全县普降暴雨,日降雨量达150毫米,2万亩稻田遭毁灭性破坏,倒房80余栋,死亡3人。
  10月30日至11月7日,政和县召开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大会,提出政和“三年粮食上《纲要》,五年建成大寨县”的奋斗目标。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全县干部群众自发开展各种悼念活动。
  6月,中共政和县委组织大队主干和部分科局长200多人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7月6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逝世,县社组织干部群众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关新闻广播,表示哀悼。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县社队层层设灵堂,干部群众戴黑纱、插白花、献花圈以示哀悼。18日,县委在解放街广场召开万人集会,收听中央追悼大会实况,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10月中旬,城乡群众连日举行集会游行,庆祝党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声讨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秋,政和县“五七”大学开办,校址设在松源大队九龟垅,主要是培养大队一级农村干部,1979年4月迁移到县农科所,1981年停办。
  是年,政和县首次征集女兵,至1986年先后征集四次,共征集女兵8名。
  1977年
  1月12日至17日,全县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传达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会上组织学习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2月6日至10日,全县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部署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组织学习中共十一大会议精神。
  4月8日,县委抽调50名干部组成宣讲队,传达贯彻中央10号文件(即《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三》)精神,共有8.80万余人听到传达,全县掀起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高潮。
  4月25日15时13分,从西津到外屯一带出现大风,最大风速为28米/秒,压死一人,毁房20余间。
  9月1日至4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三级扩干会议,学习中共“十一大”精神和中央领导讲话,掀起宣传“十一大”精神活动。
  12月4日、9日、15日,东峰、东山、王大厝三村接连发生火灾,受灾41户。县政府及时采取抗灾救济措施。
  杨源公社坂头、翠溪建立两个人工防雹作业点,冰雹来临时,向云中发射含有催化物的土火箭获得成功。
  1978年
  1月27日至30日,政和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月,全县掀起“一批二打三整顿”运动,揭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案件527起。
  3月31日中午,城关、石屯、外屯等地突降冰雹近半个小时,毁坏房屋648栋,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7月4日至6日,中国共产党政和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7月,中共政和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重新设立。其后,会同县委落实政策办公室,对“文化大革命”、“四清”、反右派、“处理中右不纯”、“反右倾”、“拨白旗”、“整风整社”、“肃反重处”、“地下党遗留问题”等历次运动中的案件,进行全面复查,先后复查1263起案件,平反纠正935起冤假错案,同时解脱大批受株连的人。
  8月3日下午,县气象站在东平公社营前大队小山顶上向积云层发射含有催化物的土火箭65枚。当晚,全县普降中到大雨。人工降雨成功。
  1979年
  1月19日至21日,政和县第一次科学大会在城关召开,出席代表281人。
  1月,政和县对多年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和反革命、坏分子,经群众评审和县革委会批准,一律给予摘帽。
  2月4日至10日,政和县召开农业劳模暨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共0.19万人参加。
  2月,政和县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即“新六十条”。
  2月17日至3月16日,政和县举行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庆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2月23日,县革委会发布《保护熊山国有林的通知》,禁止滥砍熊山和槐岭国有林,以防止水土流失。
  春,城关良种场、镇前乡试种“威优”等杂优稻成功,翌年在全县普遍推广。这是政和县粮食增产的第三个突破。
  5月,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授予政和县红卫小学(南门小学)为全国学校卫生宣教先进集体。
  7月,县委为645名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不白之冤的基层干部、群众平反纠正,落实政策。
  8月6日晚11时半,外屯公社黄坑大队外店村发生重大火灾,烧毁仓库二座,民房250余间。县委组织动员干部捐款捐粮援助灾民。
  10月26日,县国营界溪林场创办。
  是年,经省民政厅批准,追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政和籍战士谢克水、张发财、卓胜利、林坚4人为烈士。
  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学习邓小平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把思想统一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上来。
  1980年
  2月上旬,大雪,全县交通中断4天。
  5月7日,全县开展地名普查工作,至八月底结束。
  8月7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城关镇建制恢复。
  9月,县技工学校创办,学制两年。
  10月,在全县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精神。
  10月29日至11月2日,政和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1月15日,县革命委员会撤消,县人民政府建制恢复。
  11月,政和县根据《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撤消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和大队革命领导小组,成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和大队管理委员会。
  是年,县委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工业战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农业全面推行生产责任制,发展商品生产。
  1981年
  1月,县人民政府和县委会分开办公,建立县长办公会议制度,办理政务。
  2月,县法律顾问处(第一律师事务所)和县公证处成立。
  4月,全县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
  6月,政和县采用英法两国良种牛冷冻颗粒精液与本地黄牛进行人工授精方法,开展黄牛改良获得成功,第一代杂交牛八头出生。
  11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和县委员会成立,同时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是年,全县发行国库券28万元。
  政和县采取三种办法实行国营工业企业盈亏包干责任制:对微利企业实行定额上交,超收分成的办法;对亏损企业实行亏损包干,减亏留用的办法;森工企业仍实行提取企业资金的办法。
  全县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一部分社队实行包干到户。
  1982年
  3月1日,全县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3月,全县抽调干部100人,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斗争,查处经济大案5起。6月11日至18日,全县连降暴雨,总降雨量达417毫米,40%耕地受淹,5人死亡,1人失踪。
  7月1日零时是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为2.99万户,总人口为16.40万人,其中男性为8.79万人。
  9月22日,县委贯彻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宣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安排》的精神,转发县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十二大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
  9月,县实验小学被省体委、教育厅命名为“田径传统学校”。
  9月,城东大桥建成,全长129米,宽9米,于1981年动工兴建。
  10月4日,县委成立处理地下党遗留问题领导小组,专门受理地下党组织遗留问题,于1985年3月审理结束,领导小组经认真复审,承认二个地下党支部,恢复党员党籍13人,平反冤假错案9件。
  是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经济水平较低的高山区扩展到经济水平较高的平原区,由农业领域扩展到林、牧、副、渔、社队企业。全县832个生产队中807个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种承包专业队(组)599个,自营专业户451户,经济联合体73个。
  1983年
  1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对1979年以来森林砍伐问题进行调查。经调查,全县共滥砍林木达6.35万立方米。县委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实行有计划砍伐。
  2月28日,县委贯彻中发(1983)1号(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放宽政策,继续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力鼓励扶持专业户、重点户,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搞活农村经济。
  6月6日,县委、县政府决定每年6月为法制宣传教育月。
  8月,县委发出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指示,集中打击作恶多端的刑事犯罪分子。
  8月26日,政和县第二中学创办。
  9月,全县小学教育学制由五年制恢复为六年制。
  12月28日至29日,全县普降大雪,积雪厚达两尺。
  是年,政和县制定县城总体规划,邀请省、地专家、技术员参加鉴定会。县城规划范围为:东起凤嘴岭,西至官湖桥,北起熊山南坡,南至下巷村以北农田山地,总面积6.9平方公里。
  政和县磷肥厂氧化锌车间建成投产,产品填补全省工业的一项空白。
  1984年
  4月30日,政和县中医院成立,有医务人员60多人,编制病床位50张。
  6月1日,政和县举行首届幼儿运动会。
  7月,县妇联首家聘请法律顾问。此后县总工会、二轻局、机砖厂、铅锌矿、铁山罐头厂、县房地产开发公司、江上漆筷厂等十几个单位先后聘请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县人民政府召开科技成果表彰大会,总结表彰1979至1982年全县科技成果,受表彰项目共43项。
  8月,政和县最大的水电工程——九层沶水电工程开工。1989年元月竣工发电,共投资1600万元,总装机容量8000千瓦。
  9月,人民公社建制撤销,全县改划成8乡1镇,4个居委会,108个行政村,40个居民小组,182个村民小组。
  11月1日至3日,中国共产党政和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11月4日,政协县召开第二届第一次委员会。
  11月5日至8日,政和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1月,全县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中,判处一批罪犯。
  12月26日,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次年六月,县首届归国华侨代表会召开。
  12月,新建政和汽车站落成,建筑面积0.85万平方米。
  政和县主街道按18米拓宽,共投资120万元,分4年完成(1988年完工)。渡头洋、南庄、下药、凤嘴四个新居民住宅区同时开始兴建。
  飞凤山公园在城关飞凤山动工兴建,总面积150亩,与革命烈士陵园联成一体,投资65万元。当年建成茶亭、假山、林荫道等。全部工程于1987年基本完成。
  1985年
  1月3日,政和县教育基金会成立。
  1月,政和县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全面取消农副产品派购,缩小日用工业品计划商品范围,打破商业流通中的僵化模式,放宽流通渠道。
  7月31日,福建省省长胡平视察政和县,对政和县提出“三年脱贫,五年摘帽,八年做贡献”的要求。
  8月23日,暴雨成灾,10人(男9人女1人)被洪水淹死或雷电击死。
  9月10日,县政府组织开展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教师节活动。
  9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政和县城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11月9日,县委作出《关于领导干部带头端正党风的几条规定》,指出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以权谋私,要严于律己,敢抓敢管,改进作风等。
  是年,商业部门进行工资改革,把职工工资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取消等级工资制。
  县政协与崇安、建阳、松溪、建瓯、周宁、浙江庆元等6县开展横向联系,并组织政和、松溪、浙江庆元三县联合区,经常开展活动,交流工作经验。
  1986年
  1月,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成立,全县开展“扫黄”活动,制止淫秽书刊、音像流行。
  3月,政和县被省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成立政和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5月,省委派扶贫工作队和讲师团一行51人到政和县开展扶贫工作。
  5月21日,县委五届三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政和县扶贫致富步伐的决定》。县领导挂点包乡,乡领导分片包村,村两委和党员包户脱贫,层层包干负责。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政和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
  6月24日,建阳地区行署许开瑞专员带领地区有关部门领导40多人到政和县现场办公,解决扶贫资金和物资等问题,当场决定给政和县拨款、贷款共1200万元。
  6月,县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
  7月13日,政和城西大桥(全长135.6米,宽13.5米)建成通行。
  7月3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东平乡撤销,改设东平镇建制。
  夏秋间,政和大旱,全县受旱稻田达6.30万余亩,减产稻谷588万公斤。
  9月8日,原济南军区司令饶守坤、原省军区副政委钟大湖等一行20多人视察政和革命老根据地。
  9月16日,政和县殡仪管理所和政和县殡仪服务站创办。
  10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政和县长侯林舟一行四人到政和视察。
  12月27日,省委副书记贾庆林率领省财政厅、省经委、省扶贫办等部门领导到澄源、杨源、镇前检查扶贫工作。
  是年,县人民政府分别获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和建阳军分区授予的“连续五年无退兵”光荣称号。
  政和三级茉莉花茶再度被国家商业部和轻工业部同时授予“优质产品”称号。在此之前,政和县茶厂的二级、三级茉莉花茶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称号。1980至1984年,政和茉莉花茶在全省同行中连续五年荣登榜首,蜚声海内外。
  
  1987年
  1月12日至15日,政和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5月,政和县开始对18岁以上的男女公民给予登记,颁发身份证。
  10月11日至15日,县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1月2日,省农工民主党发起组织的第二批扶贫医疗工作队到政和县协助县医院开展扶贫医疗活动。
  12月初,县委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部署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学习和宣传,进一步搞好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12月12日,县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是年,省人大副主任侯林舟和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到政和县视察工作,并到东平劳改独立大队了解罪犯改造情况。
  全县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26万元。
  全县财政收入达1080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全县企业开始实行厂长(经理)承包、全员承包、招标承包以及风险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1988年
  3月12日,镇前、杨源、澄源三个乡发生历史上罕见的雹灾,击坏房屋447栋,击死1人、伤438人。
  5月20日,政和县发生洪灾,冲倒房屋447栋,冲毁和淹没农田3.2万亩。政府组织人员及时抗灾救灾。
  12月,县图书馆建成开馆,建筑面积为0.15万平方米,存书0.50万余册。
  是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2923万元,农业总产值为6404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为6519万元。
  县城和东平镇全部改装自动电话。
  全县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年
  4月2日,全县7个乡(镇)29个行政村遭冰雹、大风、暴雨袭击。冰雹最大粒直径47厘米,铺地厚3厘米,损房0.53万栋,重伤8人,全县经济损失2150万元。县乡两级政府积极组织救灾工作。
  7月22日,全县9个乡(镇)连降暴雨,雨量达351毫米。城关水位为8.3米,超警戒线3.8米。全县死亡66人,下落不明10人。受灾田面积12万亩。省地主要领导及时到政和组织抗洪救灾,先后下拨救济款10万元,回销粮75万公斤。县保险公司赔款1008万元。
  1990年
  7月1日零时为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间,普查结果全县总户数为4.01万户,总人口为19.59万人,其中男性10.45万人。
  8月,政和县贯彻《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暂行规定>的决议》,按新规定调整征收和使用办法。
  11月27日至29日,中共政和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是年,全县各级党组织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在干部中群众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向雷锋、焦裕禄、赖宁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
  是年,首次实施飞播造林12万亩,有效面积9.8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