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1:01:04

三 日本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

  日本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不完全由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大纲中只对各年级要教的内容做了规定,至于每个学年之内的内容如何安排则由教科书编者灵活处理。总观日本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四个领域的内容齐头并进,相互配合

  从一年级起,数、量、形和数量关系齐头并进。例如,一年级在数和计算领域,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的简易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量和测定的领域,通过物体长度、容器大小的比较初步了解长度、容积的概念,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整数和几时半);在图形领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在数量关系领域,虽然教学大纲从三年级才做安排,但是实际上在一、二年级也含有数量关系的因素,如用加减法算式表示数量关系,加法的交换法则等。几个领域的知识是相互配合的。如认识容积时,教科书中画出一个水壶可容7杯水,一个咖啡壶可容4杯水,让学生比较哪种壶容的水多,在认识容积的时候也认识了数的大小。这种四领域齐头并进的办法,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二)每一部分知识适当划分阶段,分散安排

  例如,在数和计算领域,不仅整数划分几个阶段,逐步扩大数和计算的范围,分数、小数也适当划分阶段,分散安排在三至六年级,逐步加深。这样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逐步提高和巩固计算知识和能力。又例如,在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求积方面,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以安排。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二年级出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组成要素(面、棱和顶),三年级出现球的初步概念,认识球心、半径和直径;四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结合长方体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五年级认识体积的概念,计量体积的单位,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认识棱柱、圆柱、棱锥、圆锥,并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这样分散安排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巩固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例如乘法九九表,先分别教学乘数是5、2的乘法,再依次教学乘数是3、4、6、7的乘法,最后分别教学乘数是8、9的乘法。小数乘除法,先教学乘数、除数是整数的,再教学乘数、除数是小数的。分数乘除法的编排顺序也是一样。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掌握计算方法和规律。

四 日本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有全国统一的教科书。1946年以后废除统一的教科书,改为文部省只颁布各科学习指导要领,即各科教学大纲,由专家学者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多套教科书,经文部省审定后出版发行,供学校选用。各套小学数学教科书虽然都是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但是在每个年级的内容的编排上,教材的处理上,以及编写的风格上不完全相同。下面着重谈各套教科书编写的共同特点。

  (一)教科书中只编入讲解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的练习题,需要进一步巩固的练习题一般都放在教学指导书中,另外印有检查用的标准测验题,供教学使用。

  (二)重视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和实测等活动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1990年修订的教学大纲最后关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特别强调这一点。在编写各套教科书时也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教学四则计算时尽量用摆木块、木条、木板(分别表示几个一、十、百)或日元硬币来说明。三年级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物体的圆形底面放在纸上沿它的一周画圆,然后用带孔的木条固定一点画圆,再用规画圆,在此基础上教学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用纸剪圆,折叠出直径半径。

  (三)重视启发学生思考。日本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