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教育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6:40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时机探析
时间:2007-4-28 来源: 文:张丽霞 高丹阳 浏览:384次 文字大小:大中小 打印本页:打 印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地寄予了厚望,在实践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广大实践者对这种学习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需要我们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求解决的途径。
一、“重合作形式、忽视合作时机”现象分析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其明显的优势,但实践中却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过多关注合作的外在形式,认为只要是运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就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是好课,出现了凡课必“合作”的现象,使合作学习泛化、形式化,缺乏实效。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没能把握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合作学习确有其优势,但是,并不是仅凭教师主观臆断,觉得什么时候、什么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就强行地将学生组织成合作学习小组。因为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如果合作学习是教师单方面提出来的,仅仅体现教师的主观愿望,那么,学生是不会主动配合来实现合作目标的。因为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的时候,才会出现推动自己去学习的心理力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合作不应是一个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不能主观臆断强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恰当把握和创设合作学习的时机。
而造成不关注合作时机把握的根本原因又在于对合作学习本质特点认识不深刻。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方式是因为它可以发扬教学的民主精神,能够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的兴趣、意识、习惯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合作学习的本质所在。在实践中要充分体现这些本质特点,才能避免形式化现象的产生。而要体现这些本质特点,需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把握合作学习方式运用的时机。
二、把握时机,创设情境。促进有效合作
1.当所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挑战性而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的时候,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思路的共享
并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如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键盘输入信息、打印我的小作文、数据的计算等)的学习就无需合作。当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或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时,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共享资源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1)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学习任务时,需要同伴的相互配合,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往往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融合在一项具体任务中,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往往需要整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这样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耗时较长。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时间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便会产生合作的渴望,希望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应抓住或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以完成《“华北明珠——白洋淀”旅游方案》为任务来学习网络资源的搜集与处理内容时,就比较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并能够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一些本质特点。首先要搜集白洋淀的风土人情、资源、历史等各个方面的资料,这项任务凭借个人的力量短时间内是很难完成的,小组成员可以在综合分析“我们需要哪些资料”的基础上分头去搜集,然后共同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这一过程中,学生共享资料,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要利用哪些工具进行处理加工、完成作品并发布,这一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包括文字处理技术、IE信息浏览和检索技术、收发E—mail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语言文字组织和处理技术、利用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进行信息的集成和发布技术等等。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增加成员之间的友谊,互相学习、鼓励,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2)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需要同伴的共同努力。因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有时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效果会更好,能够体现合作学习的互助互学、共同发展的特点。因为通过对困难问题的共同探讨与解决,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友谊,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合作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适时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实现思路共享、共同提高的教学理念。
如高中“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中“网页制作”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某一主题网站的制作任务,应用FrontPage98等工具软件来完成。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能够上网和浏览网页,基本掌握了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对网页有了初步的印象,但自己制作网页还需要探索和学习很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网页应如何规划和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哪个工具软件比较适合,如何发布和管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是个人自主探究完成,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比较适时,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设计网站的内容,多方查阅资料,然后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更有利于他们合作意识的形成与发扬。
2.当一定数量的学生遇到相同疑难的时候闭,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激发灵感
学生有了疑难问题而不能自行解决的时候,会产生合作的心理需求,这正是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恰当时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处进行合作研究,就这个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小组讨论和探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不断修正错误,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对于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合作的意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使一部分计算机屏幕产生跳动。同学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小组或全班共同合作探究的形式,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可能会有“供电不足”“电脑老化”“显示器屏幕的亮度太高”“有强外磁干扰”等假设。这时,同学们会产生强烈的验证假设的愿望。这时的合作学习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的强求,因为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了心理需求,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了兴趣,必然会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当需要把学习内容进一步扩展的时候,需要通过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通过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后往往需要进一步扩展,《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学习原则至今对我们仍然很有启发,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恰恰能够实现这一点。如学习了有关“网络病毒及其危害”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就“如何认识和使用网络”作为合作学习的专题,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中及组间的交流进一步认识网络病毒的危害,习得防范网络病毒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立志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网民”,这样,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方面都获得相应的提高。
再比如小学阶段的“文字处理”部分中“美化文字”内容的学习,学生首先通过自学掌握工具栏中相应工具的用途,对一段文字进行字体、字号、颜色韵处理。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适时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比如要求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设计学校的“招生广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广告词,确定广告词的字体、字号、颜色等,最后指定一人操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成员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或组织协调、或操作、或发布。这样就将所学的具体知识加以延伸,并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当学生的思维受阻的时候,引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相互启迪和激励、拓展思路
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许多时候经过个人的苦思冥想,也很难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这时正需要相互的启发。萧伯纳曾经说过,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就会有两个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师生、生生之间彼此交换思想,每一个学生就会从中获得一种或几种全新的思想,这是智慧的碰撞与融合。
例如学习“图文混排”内容时,通过“制作班级主题板报”这一学习任务的完成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主题的确定、整体设计思路的构想、版面的规划等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大部分同学在某一环节,比如“整体设计思路’,环节卡壳了、图文的位置安置不满意等,思路打不开,这时教师就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文字的样式、图的大小、界面的颜色等的设计就会有许多种构想,每个成员就会从中获得启发。
5.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倾听他人意见、反思自我
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多种意见,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这种方法和意见是最好的。这时,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的习惯,激发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让每个学生能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同时也体现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等合作学习的本质。
例如,如何对待“朋友寄来的带有病毒的电子贺卡”问题。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以牙还牙”,有的认为“无所谓”,有的认为“要委婉告知”,等等。这时教师就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式学习,通过讨论吸纳别人的观点、辨明是非。
6.都渴望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需要通过合作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同样,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与信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渴望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在被人肯定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完成某一作品后,都希望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大家,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因此,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使每个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但是,每个同学都在班上展示并讲解说明自己的作品并获得师生的评价,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向每个小组提出共同完成一份“合成的作品”的学习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要吸收每个成员的长处,融合全组同学的智慧。这时成员就会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进行评价和欣赏,互相寻找各自的闪光点。这样,一方面对展示者是一种肯定和激励,他会争取做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另一方面作为评阅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评价与自己不谋而合,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感到自己的鉴赏是有一定水平的。最终综合大家的长处完成小组的任务。这样,作为作者、评阅者、合作者,就获得了多重的心理满足,增强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培养相互欣赏、互相学习、取他人之长、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合作学习确有其魅力所在,但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现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本质特点,发挥它的实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