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实施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3:43:57
前言
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经过一个学期的改革实践,在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体制等方面做出了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充满了热情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令人振奋和钦佩的。
作为评价项目组的成员,在与实验区共同推进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实验区广大的教师、教研人员对评价指导的强烈需求。这鞭策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与实验区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走得更快更深入。我们从各个实验区看到了种种富有创意、符合当地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改革举措。这提示我们,在当前阶段,各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是最重要的,统一推行某一两种具体的评价方法可能反而会束缚实验区的手脚。评价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决不是推行一两种新的评价方法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此外,在一些关键的改革理念没有被深刻领会之前,施行某些具体的做法可能会出现表面化和潮流化的现象。因此,我们根据实验区一个学期以来所做的工作,对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提高的评价体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予以说明,希望能够为实验区深入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 学生评价
1.为何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特征有哪些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发展性评价是实现这些功能的重要环节。它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所以,发展性评价通过在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它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还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展性评价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
发展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主要来自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发展性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所以,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发展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发展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2.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各个方面是否有主次之分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民主法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已成为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了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和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考试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保证;考试不涉及的内容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
虽然上述现象的存在与社会、家长或上级部门的压力有密切关系,但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坚持教育的追求和理想,把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教育不能只关注升学率,而应促进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其次,要在观念上逐步让教师、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到,全面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符合学生的长远利益。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要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社会对人的要求正在变得多元化,全面发展意味着更强的适应能力,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即使是选拔性的考试,其考试目的和考试内容也在向素质教育靠拢。最后,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事实证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全面发展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爱生活、会生活的人。
3.把握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对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践
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诸如确立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并收集数据和资料,达成和呈现评价结论以及评价的反馈等。评价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内容是选择评价方法的基础,笼统或琐碎的评价标准将不利于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而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就不可能达成正确的评价结论,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反馈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评价及其改革仅仅关注某个环节或采取某种方法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必须同时关注评价的若干环节和整个过程,对评价进行系统研究。例如,表现性评价是测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但如果不顾评价内容一味推行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点时也用这种方法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如果在评价改革中不注意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就可能使得改革工作走向片断和局部,特别是在学习别的地区或学校的经验时,如果只把局部的东西拿过来,没有领会其相应的理念、原则、背景及其局限性,很有可能出现表面化或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在进行评语改革时,有的学校要求只能采用激励性语言,这往往使评语陷入空洞和教条,出现一味赞扬学生,回避恰当地指出学生不足的现象。
4.如何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五星、等级还是分数。例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就典型地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程性评价中,要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和即时的评价如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两方面的评价对下一阶段改进教学和学习是同样重要的。过程性评价一定不要拘泥于形式,如硬性规定日常评价的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只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记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也可以放在学生的成长记录中,还可以是学习报告单。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更清晰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
5.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的重要作用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它不规定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这一方面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把握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必然也必须有一个摸索和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课程标准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就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立恰当的评价目标,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各种信息,监控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从课程标准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内容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评价内容不能过于笼统,这样会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并且有可能增加评价结论的不一致性。例如,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立意、格式、语言等三个方面,如果在评价文章的语言时还是感到笼统,还可以再将其进行分解为准确性和表现力等。对评价内容的恰当把握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教师通过评价确定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时必须是全面、重要和有效的,否则就会削弱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时,将上课时的坐姿作为评价内容和关键指标可能是不恰当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将那些能够真实、恰当地体现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重要指标归纳出来,以增强评价的操作性和导向性。
6.为什么要运用多种学生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调对基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需要注意的是,提倡新的评价方法并不是否定已有的评价方法如纸笔测验的作用,各种评价方法都是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避免在评价方法改革中出现赶时髦和形式化的现象。例如,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利用纸笔测验进行评价是恰当的,能够很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而用纸笔测验可能就难以评价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样,用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点不但费时费力,还不能保证覆盖面。每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如成长记录和表现性评价存在着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对教师要求高,评价结论的一致性相对较差等困难和不足。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保证各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要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7.怎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
各科课程标准都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后者的评价有着较大的难度,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非学业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如说一位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就过于笼统、抽象。如果一个学生在热爱祖国方面被评为“中”或“差”,其具体含义是什么?如果一个学生得到“优”,其依据又是什么?如果一个学生上个月是“优”,这个月变为“良”,其评判的依据又是什么?
其次,非学业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是必须关注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要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人为“制造”某些情境,或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对学生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是不值得提倡的。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则为非学业评价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样才能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第三,在非学业评价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如果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和实践,对于某一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就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例如,对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及时纠正错误等。要注意关键指标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如果不能概括出评价内容的主要指标,宁可模糊一些,也不要将其固化,最终评价的片面性。
第四,在非学业评价的呈现形式上,一般要避免给学生的非学业评价一个等级甚至是分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某些能力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困难的,进行权重也是不恰当的。如对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进行评价,简单用68分、75分表示可能是不准确的,而且还无助于学生个作能力的培养或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非学业评价中应提倡质性描述,在给学生下结论的时候应该慎重,而且要有简洁的描述作为支持性的资料和证据。
8.保证评价资料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学生评价的资料是指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活动过程纪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还包括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分数、等级、评语及改进建议。
评价资料的有效性主要受到评价任务的制约,后者指的是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一种表现机会,如测验、探究活动、调查、课外实践、小论文、辩论等等。学生通过评价任务展示自己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任务必须与评价目标高度一致,并且要对评价过程进行高质量的管理才能保证所获得的评价资料的有效性。例如,要求学生回答游泳要点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游泳技能就不是恰当的任务,所获得的评价资料(学生的回答)就失去了有效性;同样,如果没有对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合作能力进行仔细观察和纪录,而是将学生本人的汇报或调查表的内容作为评价资料,就有可能出现不准确的问题。
如前所述,有效的评价资料是保证达成恰当的评价结论的基础,对于形成对学生当前学习状况的正确认识有重要作用。同时,学生评价资料还表明了学生在某一方面发展变化的轨迹,对于教学和学习改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在所积累的4篇作文及其修改稿中,教师和学生本人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在作文的各个方面的基础、所取得的进步,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教师和学生可以提出改进的建议以完善教学。相比较而言,带有评语的原始资料比单纯的分数或等级更重要。后者更多用于学生的期末、年终或毕业等级评定,虽然也是必要的,但从发展性评价的角度来看,抽象的等级、标志或分数掩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对于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改进作用是有限的。
9.实行多主体评价的必要性及其操作要点
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在实行多主体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多主体评价,这样会造成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出现形式主义。一般说来,多主体评价的目的是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使评价的多个主体都能从评价中受益。如学生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和交流,家长评价学生使得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
第二,多主体评价必须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而且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往往是不同的。例如,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能主要是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如果让家长对学生具体的学科学习进行评价,家长可能感到无从下手,这样做还会造成家长感觉教师推卸责任,而教师感觉家长不负责任的现象。同样,学生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三,在多主体评价时,特别是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的反思。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划分等级,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还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
10.怎样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了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自己的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荣誉卡或是大红花,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资料收集、恰当的评价结论,则片断、随意的激励无法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自高自大。此外,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
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因为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评价反馈时要注意考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但仍不能忽视学生发展的目标,盲目追求形式化的激励,认为只要学生“快乐”就行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此外,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应包含探究、实践和创新等基本要素,只不过其表现形式与高年级的学生和成人不同。这些都需要在一定的学科教育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部分 教师评价
11.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意义
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素质,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前提条件。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就会随之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能得到发展。
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为教师创设了广阔的空间让教师发挥和创造,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依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都与以往的教学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改变教书匠的角色。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总之,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这意味着教师评价必须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
教师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12.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估的不同和联系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而且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逆性。因此,对教师的表现和水平进行评估以控制和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同时,教师的工作必然与一定的名誉和利益相联系,业绩评估是对教师的水平进行评定和实现利益分配的必要手段。所以,业绩评估与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共存于教师评价中的两种评价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估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上都有所差异,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是通过评价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发展性评价的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同事,校长、家长和学生;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但着眼点在于教师的未来;发展性评价所依据的资料和证据是日常的、局部的、即时性的,往往不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最高水平;发展性评价参考一定的标准,但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以期发现教师发展变化的轨迹;发展性评价在达成评价结论时往往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评价结论是个体化的,非常重视通过评价反馈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
业绩评估的目标是将教师的表现与一定的标准相比较后判断教师表现的优劣或是否合格;业绩评估的评价者一般来说是上一级行政部门或有关评估机构;业绩评估一般采取横向比较的标准,不太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业绩评估所采用的资料和证据是综合性、阶段性的,应该能够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最高水平;业绩评估时评价者和教师一般不需要进行交流和探讨;业绩评估的结论一般是规范和统一的,强调评估结论的公平性。此外,业绩评估一般来说与教师的名誉和各种利益是相关的。
在教育实践中,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估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估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可能部分是相同的,二者可能相互参考对方的评价资料和评价结论;发展性评价的一部分目标可能朝向业绩评估。同时,只要业绩评估与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一致的,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在业绩评估中获得更好的等级;同时,业绩评估也有助于促进教师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估应该适当分离,虽然业绩评估可以参考日常发展性评价的资料,但一定要告诉教师,而且应该给教师自主权,在日常工作中尽力表现出能够体现自己职业素养或教育教学能力的资料和证据。一般不宜在教师不知晓的情况下将发展性评价的资料用于业绩评估,更不能将所有的发展性评价都与各种利益挂钩,这样教师会普遍感到压力和畏惧,从而在发展性评价中畏手畏脚,一味迎合业绩评估的要求,甚至可能导致不真实的评价结果。当然,教师在业绩评估中所提供的资料都应该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发生的,不能是“应景”的,这就需要健全业绩评估真实性的保障机制。
13.如何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自我评价要注意什么
教师发展性评价强调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因为与他人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所以,在评价开始时就要和教师沟通,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体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渠道和方式,鼓励教师自主提交评价资料,给教师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要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教师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尝试和探索。在对评价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时,要与教师进行充分地沟通,注重资料的背景和影响因素,达成评价结论的过程要与教师进行一起讨论,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形成清晰的认识,注重分析现象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且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地收集、分析有关自己教学的资料,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此外,明确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还有助于减小教师自我评价与其它评价之间的差异。第二,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挂钩,这样容易使教师由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对待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着意隐瞒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失去了通过自我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14.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的作用及其操作要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家长和同事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要为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创设积极参与的氛围,同时教师要端正对他人评价的态度,认识到他人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己的改进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人的评价。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对自己在教学、师生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并且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或者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
家长有权力以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予以关注。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往往无法直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家长评价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此外,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看法常常会告诉父母,因此,家长在对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想法、意见和建议为教师的改进与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家校协同的过程,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对学生和家长评价加强引导,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评价,哪些内容适合家长评价,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教师改进的依据,哪些内容仅供参考。由于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与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方面可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所做出的评价可能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家长的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方法,不能简单地屈就学生、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消除认知差异的重要性,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将此作为应做工作的一部分,而不要纠缠在学生、家长的评价是否正确、是否公平的问题上。
同事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同事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同事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发展性评价中,同事评价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或名誉挂钩,这样有可能增加教师之间的摩擦或矛盾,使得同事之间相互提防,阻碍他们敞开心扉,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判断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削弱了同事评价对教师的促进功能。
15.为什么要在教师评价中注重个体差异
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统一规格的产品,教师也不是机械操作的熟练工。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教师的人格、职业素养、教育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但不能被泯灭,而且评价应根据教师差异,建立个体化的评价目标,鼓励教师自主呈现评价资料,与教师一起探讨并判断教师的优势与不足,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发掘教师的潜能并发挥其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一个严肃的教师和一个幽默的教师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也会有同样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师评价中可以提出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但具体教师怎样达到这个目标不能统得过死,要给教师留有空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标准如果太笼统,就会削弱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而如果评价标准太琐细,往往会把教师整齐划一,丧失良好教学的“精华”,并有可能造成支离破碎的“食谱”式教学。
第三部分 学校评价
16.学校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学校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即哪些指标对于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是好学校的关键和有效的指标是什么。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好学校的标准在很大程度必然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为指标,因此,对学校的评价会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必须对学校评价及其改革给予高度重视。
17.当前学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目前,教师和校长普遍感到,对于学生和教师评价他们还可以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是在学校评价方面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疲于应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的学校评价不注重发挥其发展性和服务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学校评价的理念和做法与课程改革的精神是不相符合的。如有的评价主管部门仍然用考试成绩给学校排队;还有的在评价中设置大量不符合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目标的项目,如某些不科学的《小学生综合素质手册》,大大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不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第二,大多数的学校评价倾向于给学校排队,评价的目的就是根据一大堆的项目给学校打出分数并排队比较,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努力和进步,学校面临的困难,学校中学生和教师实际的发展状况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在学校评价中设置各种称号,类似明星校、金牌校、卫生学校、名师、名课等等,导致学校相互攀比,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第三,有些评价内容繁杂、不合理,评价资料失实。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校长面对上百项的评价条目感到非常无奈,尤其是其中不少数量的评价项目与教育教学实践脱离,其中的个别条目到了让人感觉到了挑毛病的地步。如有的学校评价要求学校必须有某某活动,评价的依据也是查资料,活动是否开展了、活动的效果如何却没有被关注。
第四,多头评价,学校疲于应付。在很多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都同时对学校进行各种评价,包括综合评价,专项评估;评学生的,评教师的;查卫生的,查德育的,查计算机普及的,查创新教育的等等不一而足。学校面对走马灯似的检查和评估,常常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学校进行教改和抓教育质量的精力。
第五,评价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产生上述种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评价人员的素质不高。如果对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没有深刻的理解,必然会设置出一些不恰当的评价项目。还有一些评价督导部门成为即将退休人员的接收站,其中很多人员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较久,自身的服务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的操作执行能力均有待提高。
18.加强学校评价的服务性和发展性功能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举措就是转变评价功能,从过分强调对学校的甄别和评比转向为学校提供服务和促进学校发展。评价职能部门首先要树立起服务意识,从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校形成合作和同盟关系。
首先,评价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倾听学校的声音,考虑学校的差异和特长,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提高,为每个学校制定合理的、符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发展目标。
其次,评价要给学校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学校进行探索和创新,发挥学校的特色和特长。在评价中虽然应该有统一规定的内容,但同时也应注意各校实际,不应用简单划一的硬性规定来评价每一所学校。
第三,要改变过分注重结论的做法,在过程中不断通过评价监控和调整,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提高。
第四,建立健全的学校评价监控体系。在一个地区,应该对学校评价在以下这些方面进行监控:哪些部门有权力评价学校;制定评价标准的人或部门应该具有怎样的资格;对学校评价本身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被评价学校的反映等;对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
二○○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