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深藏民间 汉代双面穿带金印现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39:39
穿越两千多年时光,深藏于民间的一枚西汉时期的双面穿带金印,最近惊现于徐州电视台《徐州连线o周末鉴宝会》栏目,现已被徐州博物馆作为重大珍贵文物征集。这也是汉文化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首次发现汉代双面金印。
这枚一面刻有"刘何僤",另一面印文为"妾何僤"的汉代双面穿带金印,经文博专家鉴定,年代为西汉早中期。它由纯度很高的黄金铸造,重32克,长1.8厘米,宽2厘米,厚0.6厘米,整枚金印完好无损。
目前所知的唯一一方双面金印
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介绍说,徐州博物馆藏的汉代的印章和封泥数量比较多,大概有四千五百方。双面印过去在汉代有铜的,也有玉的,金印就发现得比较少,这个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方双面金印,而且墓主人身份非常明确。它的尺寸、形制应该说和西汉是完全一致,而且这个印文的风格也是和西汉文字的风格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就断定应该是西汉早中期的一方双面金印。李银德先生还说,这个正面印文"刘何僤"的"僤"字,用的是比较少的,这个字表示"盛大"的意思。背面还有三个字,叫"妾何僤",这个"妾"字,在汉代是有身份女子的谦称,很显然印章的主人是女性。我们曾经在徐州韩山的山顶发现一座汉代墓葬叫"刘女宰",她的玉印叫"刘女宰",另一面叫"妾女宰",和这个一样也是女性。双面的穿带印作为黄金的来说,就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所以感觉这个东西非常珍贵。我们就下了决心,把这方珍贵的金印征集入藏。
而据资料显示,在没有金银器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那位尸体历经两千多年能不朽的著名女主人辛追,她的名章"妾辛追"也只是用木头所制。由此也可看出徐州博物馆征集的这方"妾何僤"金印,意义非同凡响。
周末鉴宝会发现金印
要说徐州博物馆征集的这枚来自于民间的汉代穿带双面金印的发现和鉴定征集过程,还得从2008年5月31日,徐州电视台《徐州连线》栏目正在进行的周末鉴宝会说起。
这天是个星期六,徐州电视台徐州连线周末鉴宝会联手徐州收藏家协会照例举行面向社会的收藏鉴赏活动。一位姓古的先生带来了一枚自称家传的印章,自我介绍说是自家儿媳外婆的陪嫁。至于是什么材料,是铜是金,是何年代都说不清楚,在持宝人古先生手里有多长时间了等等也是个谜。但从古先生走进徐州电视台鉴宝栏目这一刻起,一个重大的发现,一枚罕见的,堪称民间国宝的汉代双面穿代金印,就渐渐浮出了水面。古先生,老家河南濮阳,到徐州生活有二十年了。
周末鉴宝会的鉴赏人员当时一致认定,古先生拿来鉴定的这枚双面穿带印是黄金铸造,而且黄金的纯度很高,从颜色、声音来判断应该在两个"9"以上。在没有电解提纯的古代,用沙金通过王水提纯,达到两个"9"以上的纯度已经相当高了。鉴赏人员首先确认古先生持有的这枚印章为金印,价值很高,因古先生自称是儿媳的陪嫁,栏目鉴赏人员产生很多疑虑,不过当时就叮嘱古先生:这枚金印很有年头,一定要保管好,切勿损害。
金印走进博物馆
当时不在现场的,周末鉴宝会的鉴赏人员,徐州博物馆的书画鉴定专业人员李仁俞先生,看了徐州电视台周末鉴宝会关于这枚金印的报道,从它的形制和印文来看,认为古先生的这枚金印年代非同一般,是汉代的可能性最大。就在李仁俞先生收看这期节目的同时,徐州博物馆的馆长李银德先生等专业人员,也对节目中播出的古先生持有的这枚金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予以高度关注。有意思的是已经知道这是一枚金印的古先生随即也走进了徐州博物馆。
看到古先生拿来的金印实物,徐州博物馆召集专业人员反复查对各种资料,最后断定这是一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相当高的西汉时期的双面金印,它可能出自徐州,印主人的名字很清楚叫"刘何僤"。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登帝位后,刘邦把他的弟弟刘交封在徐州为楚元王。徐州有十二座西汉楚王墓,现已发现八座,另外还发现了十多个刘氏家族的墓葬,都是有姓名可考的,这个"刘何僤"也是有姓名可考的。所以说我们推测这枚金印有可能出土在徐州附近,也有可能是楚元王刘交家族的没有封侯的一个刘氏家族的成员。
专家解读金印
数十年从事文博工作的原徐州博物馆副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李仁俞先生从这枚金印的形制、风格以及有关的考古发掘资料综合判断认为:印章玉质、铜质的比较多,而金质的,就是用黄金做的穿带印极罕见,他说自己是第一次看到。一些专家认为:玉印最尊贵,金印次之,银印又次之,铜印就比较一般了。我们见到的汉代铜印比较多,金、玉、银印相对来说比较稀少,这是从材质来说;从钮的形制来说呢,有瓦钮,有桥钮、台钮,还有其它动物的,有鸟、蛇、熊,还有龟。一般我们看到的台钮的、瓦钮的、桥钮的多一些,熊钮的也比较多,其它动物钮的印相对来说少一些。从钮的形制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李仁俞先生从工艺特点还为我们介绍说:汉印文字一般最多的是汉篆,汉印文字在汉篆的基础上,文字比较纠缠回旋一点的叫缪篆,就是"未雨绸缪"的"缪"--缪篆。如果在缪篆的基础上,加上鸟头或者是虫的形象,或者加点鱼的形象,我们把它叫做鸟虫篆。一般像这样的字比较多一点,汉篆比较多一些,相对来说缪篆、鸟虫篆少一些。缪篆和鸟虫篆,实际上是汉代当时的一种美术字,就是把字体美化了一下,显得很美观,很漂亮,具有装饰性。
这方金印,可以看出汉代金属印的凿制过程。因为金银印的金属性稳定性比较大,也就是锈蚀很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它制作的流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徐州博物馆收藏的君侯之印,这方银印它的凿制过程,那个上面比较明显;那方印上面呢,笔画上面有用尖锐利器双勾的痕迹,而且,君侯之印的印字,有一个笔画没有刻完,明显的双勾痕迹还保留在上面,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知道,金属印一般是这样的制作过程。先是铸造印体,把印体浇铸出来,然后进行修整,
把它打磨,修平整磨光,然后在印面上写印文,可能用朱砂或者用墨
写出要刻的文字,接着就用尖锐的利器,在这个字的笔画中间把它勾出来,防止朱砂或墨所写的文字被摩擦掉了,摩擦掉之后有双勾的痕迹然后进行凿制。
我们知道,汉代的时候没有印泥,都是把印直接盖在泥巴上,盖出的这个泥巴,我们叫做"封泥",所以笔画必须要剔地,把地子要剔平,这样盖出来以后封泥才清楚,才实用。所以,我们看一般金属银制作过程,就是铸造印体,修整印体,书写印文,然后双勾印文,然后凿刻,然后再修整印文笔画。我们说汉代穿带印呢,从印文上看,最初是继承了战国印文的特点,一般打有日子格,如果是四字的话打有田字格,在田字格和日子格中间的空格里刻上印文,这是战国印文的特征。而这一方"刘何僤"的双面金印,它的形制就接近西汉中期,但是,我们从它刻制的文字特征来看,它仍然有西汉早期的特征,所以这方印确定的年代定在西汉的早中期,是比较准确的。
这方刘何僤金印,在印文上也有它的艺术性,也就是凿制这方金印的工匠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我们知道,印文非常小,方寸之地,但是里面有大千世界。我们看这个字,他为什么把这个姓"刘"字刻得这样小,把"僤"字刻得这样大呢?是有他的原因的。这整个布局上,也就是印面结构上有它的艺术特征。"刘"字笔画比较多,笔画多他刻得密,按道理说,笔画多应当把它刻得大一些,他不,这里面就讲究一个艺术性。印面的布局要密不透风,或者叫密不容针。而相对的笔画少的地方呢,他把它刻得比较大一些,这叫疏可跑马,另外,它还有个呼应关系。这边是单立人,这边是竖刀,两个笔画很相似,正好相反,这是个呼应,一长一短,呼应。这个布局主要就是它的疏密关系。何字笔画少,他刻得很小,但是我们看它的这个结构,它刻得比较疏,尤其"何"字旁边这个可字一横、一竖、一勾,中间没有和它连起来,这主要是一个透气的关系。就让它疏中有疏,这样一疏以后,就和"僤"字上面的两个口呼应起来了。我们看这两个口也是比较疏的,这是印面的呼应关系,这是一种艺术的构图,别具匠心。
一连串谜团尚待破解
最近几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加强徐州文化强市建设,财政部门和文化部门对文物的征集保护的力度在加大,每年都会有一些专项的资金,抢救或收购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物。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对于从民间征集的这方西汉金印非常自豪,他也呼吁有更多的收藏家,如果有重要文物,希望能够与他们交流,他们也乐意收购征集。
一枚西汉早中期的刘氏王侯贵族的双面金印,花落徐州博物馆,也找到了最好的归宿,这也是民间收藏的一种高境界,他暂时的主人古先生和他的家人也感到非常欣慰。虽说这枚名为"刘何僤"的西汉双面金印有了好的归宿,但由此也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耐人寻味的谜团,比如,"妾何僤"究竟来自何方,他的男主人又是谁,等等这些都是令人期待的发现。当然这些只有时间,乃至漫长的岁月才能给出答案或者永远就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