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vs出版??福音or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46:56
求新求变求发展是出版业永恒的主题。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年出版业的变化速度之快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究其原因,则源自于新技术的诞生和推动。新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不间断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和难题。新技术已逐渐成为世界出版业关注的焦点,成为出版业最前沿也最无法回避的课题。
竞争与挑战
过去的十多年,随着数字、网络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出版这一内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新技术给出版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增强了出版业的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高新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出版业的经营水平。数字技术正在通过出版物的载体形式、传播方式、管理手段、营销服务等方面,加速对传统出版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如出版发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出版、按需印刷、网上书店、网络营销等。传统出版业借助高新科技手段,降低了成本,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率,经营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二是数字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出版市场空间,并已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建立在非纸介基础之上的在线出版已经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形态和业务结构。当然在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这三大出版领域中,新技术影响的广度与深度是有很大差异的――在专业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的优势已初步显现,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座的很多国外专业出版集团的收入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基于数字化的在线出版销售;而在教育和大众出版领域,基于新技术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之中。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也给出版业特别是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很多不确定性。可以说,当今出版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是十年前不可想像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新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出版发行的进入门槛,新的传播方式导致传统出版发行角色边缘化。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中,离开出版社的策划、组织,图书的生产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知识由作者向读者的流动也就没有可能。而数字出版技术出现之后,任何一个具备基本计算机知识和上网条件的人在理论上都可以成为出版者,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出版社不再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书店也不再是图书流通中必然的环节。这无疑使传统出版发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传统出版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二是数字出版的发展必将对传统的纸质图书市场构成威胁。在一些特殊的市场领域,比如信息服务和工具书领域,数字出版由于其特有的检索方便、易于更新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将对传统出版物构成巨大威胁。随着无线上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检索优势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手机技术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以查询为主要功能的数字出版物必将会分流相当一部分传统工具书和资讯类图书的市场。
三是新技术给出版业“内容为王”的金科玉律赋予了新的含义,即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的集约整合能力,谁就拥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由于下面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互联网出版要求出版资源相对集中,传统出版单位自身拥有的资源一般不足以支撑网络出版业务;其二,互联网出版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传统出版单位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难以驾驭。在向网络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基于技术和平台的内容集成商将比分散的基于内容原创的传统出版商拥有更大的优势,前者是综合的内容运营商,而传统出版社只是内容提供商。一旦内容集成商形成品牌和平台效应,则其向上游原创出版延伸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传统出版如果没有相应的对策,在未来的网络出版格局中势必将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传统发行在网络出版的世界里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因为网络出版生来就是去渠道化和去中介化的。
四是互联网上的免费内容对基于卖内容的出版发行业形成了一定冲击。我们留意到国际同行在这方面的一些忧虑和担心。他们认为日益增多的互联网免费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传统出版业的读者在不断流失。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超级搜索引擎以及他们对图书馆和出版业雄心勃勃的数字化计划,不仅对传统出版业的知识产权制度构成了一定挑战,使主要以提供内容为主的传统出版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削弱,也通过广告销售等商业模式改变传统出版业基于内容销售的商业模式。国际同行尤其担心超级搜索引擎是否会利用其即将建立起来的数字化图书数据库形成他们在一些文化领域中的垄断。对此,我们也给予了密切的关注。
应用初见成效
我国是互联网和手机等新技术应用的消费大国,截至2006年7月,我国网民达1.23亿,移动电话用户超过4.4亿。我国对新技术对出版等内容产业的影响和应用非常重视。我们不仅鼓励传统出版发行业积极应用新技术,积极应对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挑战,还出台系列产业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和规范新兴的互联网出版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版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多数出版社在出版资源整合、编印发业务管理平台和客户服务方面引进了信息系统。一些领先的出版社还引进了ERP系统,把选题、编辑、材料、仓储、印刷、发行、财务等各个环节通过一个综合系统进行管理。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用于网络营销。相对于出版,我国发行领域信息化的步伐更早更快。如今,大多数书店都配有POS系统,而且直复连锁网络技术、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都有相当成功的开发与应用;网络书店也非常活跃,像许多国家一样,网上图书销售每年都以超常的速度在增长。
我国网络出版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网络出版产值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学术文献数据库、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网络游戏出版物、网络文学读物、网络教育读物、网络音像出版物、网络动漫作品等出版类型。2004年我国网络出版收入达35亿,带动相关产业(如IT、通信、媒体、教育等行业)预计达250多亿。我们培育了一批网络出版企业,建立了网络出版队伍。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50家单位从事网络出版业务。从实际情况看,全国涉及互联网出版的网站约3.5万家,网络出版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0万人。我国的网络出版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部分网络出版领域,比如网络游戏出版、网络学术和网络文献出版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网络学术文献出版已具规模,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实现了7582种纸质科技学术期刊内容全文的网络同步出版。2002年我国网络学术文献出版规模达到1.5亿元,2005年近5亿元,年呈两位数增长,网络学术文献出版产业链正在形成。由传统学术出版、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建设、网上信息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保证了整个产业运行的良性循环。传统出版社开始意识到网络出版的机会与挑战,开始思考和制订数字内容资源建设和网络出版战略,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和新技术的出版模式。此外电子图书出版也形成一定规模,目前我国有四大电子图书出版商,由于他们较早进入了电子图书出版领域,并形成了较强的对图书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能力。将全国500多家图书出版社、120多万种图书资源进行了数字化整合集成,成为中国电子图书出版的主导力量,仅四家公司电子图书已经占据了全国电子图书市场的90%。
改革与创新
尽管中国出版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程度不同地制约着出版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出版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比如观念滞后、数字鸿沟、版权困扰、资金短缺、资源流失、人才匮乏等等。
新闻出版总署作为中国出版发行业的主管机关,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一是健全和完善互联网出版管理法规,严格依法管理。二是制定网络出版产业发展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三是加强互联网出版内容建设,抓好一批重点网络出版工程,包括各种出版资源数据库建设,促进网络出版繁荣发展。四是强化内容创新。要注重内容创意、载体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特别要下功夫开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的优秀作品,推动中国出版走向世界。五是加快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努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出版单位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技术给传统出版发行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将逐步演变为出版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只要我们及时跟踪研究新技术发展趋势,发挥传统出版发行业不可替代的优势,积极探索新技术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商业模式,抓住新技术革命这一历史机遇,趋利避害,与时俱进,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俄罗斯:统一书业信息推动国民阅读
■M.V.谢斯拉文斯基(俄罗斯联邦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署长)
在现代俄罗斯出版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新信息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印刷业,尤其是数字印刷业,最大限度地应用了新技术。现在,印刷业运用基本的编程技术和设备,可以提供按需印刷、分散印刷、可变数据印刷、可变信息印刷和人性化的印刷份数,以及其他许多技术、工艺和编程工具。所有这一切都符合出版业及其客户所提出的现代化要求。
整个行业都在实现计算机化,图书销售业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技术开始进入图书发行业,这一进程在上世纪末的进展尤为迅速。
有必要迅速改善图书业的信息技术,原因在于,俄罗斯的图书市场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也就是说,出版社必须让自己的出版物符合日趋具体和多样化的读者群的需求。
图书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现阶段的特点是,越来越多的图书市场的参与者意识到,市场信息应该具备整体性。最近几年,出现了全球化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向国内和国外的消费者实时提供有关俄罗斯印刷品市场现状的信息。这样,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图书市场,并要求图书生产和图书销售领域做出相应的改变。
长期以来,缺乏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分类系统、电子和图书编目形式)在内的必要法律规范,阻碍了图书销售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许多图书销售企业在各种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图书编目电子标准。为了出版社、发行商,并最终为了图书消费者的利益,将这些标准统一的客观要求日趋迫切。有必要使同一专业的企业在共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图解和叙述文字。为此,2002~2003年,根据俄罗斯联邦出版、广播电视和大众媒体部的要求,一系列单位对“建立出版、图书销售和图书馆行业发展的统一信息平台”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以研制开发能够保障图书市场不同主体――出版社、图书销售单位、图书馆等充分协作的信息技术。
现在,俄罗斯网上图书销售越来越普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俄罗斯出现了最初的网上商店,此后,数量不断增加。今天,将近400个俄罗斯图书市场主体拥有自己的网站。专门的网上图书商店的数量超过了30家。
在图书业因特网技术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协作项目,一些单凭自身力量无法在网上发布信息的出版社和书店,在协议基础上,将自己的数据库整合到同一个网站上。借此,出版社获得了宣传自己产品的另一种渠道,而书店获得了进行营销所需要的补充资料。
最近几年,有声读物获得了飞速发展。对于那些不想浪费时间的人来说,CD和MP3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
今天,俄罗斯的图书出版业成为利润颇丰、飞速发展的行业。2005年,俄罗斯共出版书籍和小册子95498种,总印数为66940万本。现在,俄罗斯图书出版业的指标不仅大大超过了苏联时期的指标,而且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非国有出版机构是出版系统的主体,上述书籍种类中的将近80%都是它们出版的,这些书籍的总印数占俄罗斯出版书籍总印数的90%多。20世纪90年代初在俄罗斯开始的图书出版业私有化进程即将完成。私有成分不仅是国有成分的有力竞争对手,而且经常胜过国有成分。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计划仅保留2~3家国有出版印刷机构,这些机构由于所生产的产品(盲人和弱视书籍、社会意义的书籍等)不能够实施私有化。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俄罗斯出版系统将均匀增加所有主要方向的出版物数量。今天俄罗斯图书出版水平可以看作是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争取实现年出版10万种图书目标的过渡。
要预测2020年之前俄罗斯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前景,必须考虑到已经开始的俄罗斯出版系统同国际接轨的进程在这段时间将获得长足发展。要想跻身世界出版大国之列,俄罗斯的年图书出版量至少应该是现在的1.5倍。这样,2020年俄罗斯图书出版的目标是12~15万种。
我们不期望,俄罗斯的每一个家庭都能有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但是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应该有机会通过最便利的方式――书籍或者屏幕,获得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还有一个因素,没有它就无法预测图书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阅读。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图书业的未来还取决于新一代是否还保留有读书的需求。而今,电子信息来源正在逐步取代印刷信息来源,出现了电子书籍,这个问题已经变得尤为迫切。我们出台了一个培养阅读习惯的国民规划,这个规划号召联合出版社、教育者、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销售人员、大众媒体的力量,宣传阅读这种提高国民智力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
优质海量信息乃兵家必争
■李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领域,新技术已经带来了人们文化消费方式不可忽视的变化。这里我想起今年在全球热映的美国影片《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情节。在原著中,男主角罗伯特?兰登是专程跑到一所大学图书馆去搜索信息,而在电影中则改成了向公共汽车上的男孩借了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搜索信息。电影导演的这个改编,很时尚,也很符合当今的生活。如果说过去人们主要通过传统的报刊获取信息的话,那么今天人们在阅读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互联网、手机、PDA、PC等等。
传统出版业的发展遭遇了新技术的挑战,而且挑战十分严峻,它使传统图书的销售量或盈利回报蕴藏着潜在的危机。来自五月份的美国图书博览会的消息说,近时期传统图书的销售量有的报出下降数字,有的上升趋势明显减缓。与传统图书业疲软相比,电子图书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如火如荼的发展景象。2002年以来,电子图书及出版物每年都在以两位数字增长,虽然与传统图书销售相比,电子图书的销量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但是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却很惊人。
我们看到,随着电子内容的制作技术与传播手段日趋成熟,上网阅读以及网络购书日益活跃。电子图书网上采购既方便又快捷,不再需要等候时间,人们可以免去奔波图书馆、资料室的辛劳,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资料。甚至人们只需把所要看的、厚厚的图书下载到小巧的阅读器上,便可以随时随地感受数字阅读的方便和魅力。另外,与传统图书相比,电子图书凸现各种新阅读功能,一些电子出版物具有多种语言支持或附有声音与视频。不久前一位美国著名出版商宣布:他们正在与电视制作部门合作,将书制作成能够在电视、DVD、网络及移动装置上播放的电子出版产品。
新技术对传统出版业造成的冲击,也引发了抗争。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是谷歌搜索引擎公司与全美出版协会产生的矛盾。此案被喻为新旧经济的碰撞,这场争斗也令业界人士深思。许多人认为,无论传统书商是否愿意接受,数字化与网络这一新兴阅读媒介与阅读方式,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新潮流。我们也许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一项技术像互联网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如果以5000万用户为基准作一个统计,达到这个用户数字,电话用了55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三年就超过了5000万用户,总共不到8年就达到3亿用户。目前,中国的网民最保守的统计也有1亿多。今年4月发布了一个“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该调查也证实互联网带来的读者阅读方式正在转型。调查指出,我国国民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在新的大潮来临之际,我们不能漠视,不能抵制,要对新技术与图书业的未来发展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敏感,积极应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对于出版商来说,与搜索引擎商家的合作至关重要。搜索服务为出版商带来的不只是一般意义扩大知名度等宣传手段,而关乎其今后全球市场拓展与发行渠道。积极地链接到网络,通过这些网络上搭建的国际化信息平台,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及时从网上看到各类题材的书讯并直接有偿阅读和购买,这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另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是出版电子书。“电子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狭义电子书指的是手持阅读设备,而现在人们把数字化的图书统称为ebook。早在几年前刚刚出现时,人们惊喜于它的便捷,但由于阅读器的价格、阅读习惯、版权、图书资源等问题,“电子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出版社很难下决心投资于市场前景尚不清楚的这种新型图书。随着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电子书的发展步伐加快,今年4月份,IDPF发布了2005年美国电子书的年度报告,出版品种已增加20%,销售额增加23%。在今年5月举行的“2006中国电子书产业年会”上发布的“2006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网站读书频道的阅读图书数据增长22%,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网上在线浏览。同时上网络书店买纸书、网上购买和借阅保真电子书、网络下载免费图书等形式也得到读者认可。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六成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调查还显示,可以在电脑上阅读、复制和粘贴成为读者购买电子书的主要原因,这个结论说明其实书的形态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读者愿意去看和复制,是因为书的内容有价值,读者真正购买的是书的内容。
面对互联网出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的出版社已经开始积极拓展网络出版,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截至2006年5月,全国已有400多家出版社开展了网络出版业务,传统书店也纷纷在网上建店,发展电子商务。2005年上海书展期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到2008年,中国50%以上的网上书店会将销售电子图书;到2010年,90%以上的出版社将出版电子图书;到2015年,中国电子图书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贡献的利润将达到全部图书的50%。有专家指出,未来电子书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多元并存、图书馆和大众市场互为促进、出版社成立专职机构推进网络出版机制、e纸一体化。目前,除纸书之外,电子书、移动电子书、多媒体电子书、按需印刷、按页打印等新兴图书形式已经开始并行发展。成立专职机构推进网络出版机制的出版社在日渐增多,统计数字表明,基本形成网络出版机制的出版社在2003年是6家,2005年为45家,预计2006年末会达到80家,2007年将达到180家。
网络与电子制作提供的只是技术服务,不管是纸质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最核心的还是内容。因此,今后网络引擎提供商必须争得具有品质及数量保证的内容资源,方能凸显其竞争优势。出版业当然是有资质又有能力提供海量内容资源的重要供应商。现在,已经可以嗅到各大商家争夺内容资源之战的火药味,网络提供商拉拢更多的出版商已成为一些图书博览会上的新动向。人们注意到谷歌的图书搜索计划、亚马逊的升级搜索、微软的即时搜索计划等等纷纷亮相,在出奇招吸引出版商与作者的眼球。未来竞争中,拥有优质的海量信息的内容资源,必将成为兵家必争地。因此,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我们不需要悲哀,而新技术正是给出版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一片新天地。
直接面对消费者
■简?弗里德曼(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系新闻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哈珀?柯林斯旗下的出版集团遍布世界各地。今天的哈珀?柯林斯是一家具有多样化产品的出版集团。除魔幻文学、浪漫文学、工具书、宗教类图书外,纯文学、商业小说、财经图书、儿童图书及烹饪类图书亦颇具实力。凭借近200年的出版历史,哈珀?柯林斯推出过在全世界都极负盛名的作家,包括一些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纽伯瑞奖得主。哈珀?柯林斯是全球第三大英语图书出版商,每年读者数量达到1.5亿人,年收入13亿美元。
哈珀?柯林斯始终处于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最前沿。它是第一家将图书内容数字化并创办一所全球数字书库的出版商。
在过去一年中,美国发生了很多事情。在市场中,“搜索大战”引发图书数字化的竞争,网络论坛大受欢迎,网络用户热衷于网上创作的方式(博客、播客),电子图书与数字化语音系统发展迅速。
中国的数字化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全球第一,30岁以下网民人数全球第一,中国目前有1420万网民拥有自己的博客。到2005年4月,中国的电子图书数量已接近14.8万册,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电子图书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数字化图书馆已经超过1000家,55%的省级图书馆已经在使用电子图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道??40%的中国网络用户在2004年至少有过一次在线购物行为。
在英语世界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图书的数字化??并正在将庞大的出版资源转换成在线、手机、音像等形式。国际市场上,我们将更多地关注一些处于上升趋势的市场,例如中国、印度。我们致力于投资自己的产业,使之迈向未来。
在美国,当人们阅读图书的数量继续保持上升的同时,年轻人的阅读量却呈下降趋势。这些“失踪”的消费者在哪里?他们在美国上网搜索。美国有1.4亿用户使用搜索功能。搜索和电子邮件一样被广泛使用。2005年,共有5069377000次搜索;前4个搜索引擎的使用量达到85%。
中国人阅读图书的数量减少,但在线阅读却大大上升。排在前3位的搜索引擎占86%。内容越来越重要。
这些发展趋势对出版商有何借鉴意义?
获得这些在线的消费者就意味着机会无限。出版商必须要使自己的图书能被网上的消费者看到,而且价格合适、方式适宜;出版商需要在数字化领域有更多创新;出版商需要投入,以准备迎接下一个世纪的到来。
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是第一家宣布自行将已有图书数字化,而并非由亚马逊和Google来进行数字化的出版社。
我们认为??控制并管理电子图书的复本量是出版商的工作??我们要做好营销并最终实现货币化。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方式扩大单册图书印量??而把大量的搜索引擎和在线伙伴排除在外是毫无意义的。
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可以发展自己的在线读者??我们称之为“内部浏览网??BrowseInside??”??这使得我们在互联网领域更具创新性。我们希望自己在数字化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与自己目前在实体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相提并论。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利用自己的“内部浏览网??BrowseInside??”向消费者发行图书。
出版业传统的循环周期是一年,对互联网而言是一天。我们可以在几分钟时间内就得到有关消费者的信息;跟踪并分析登陆我们网站的情况。
为了扩大整体营销,我们重新设计了图书页面,其中重点强调一些相关图书和项目。
我们计划开拓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和当地合作伙伴一起,多方合作,共享文化,将更多的中国图书介绍给西方社会,将西方图书引进到中国,和互联网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集团全球性图书的发展。
亚马逊:出版销售新技术领头羊
■麦森纳(亚马逊公司全球公共策略副总裁)
亚马逊公司是网上零售商和面向广大零售企业的网上零售服务提供者。我们没有任何实体商店供顾客走进来选购图书。相反,我们为每个顾客创造个性化的网上商店,这样的网上商店目前在全世界有5500万家。通过这些网上个性商店,顾客就可以在亚马逊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的网站上,从使用亚马逊公司提供的电子商务服务的在线零售商家轻而易举地找到并发掘他们想要采购的物品。
在中国,亚马逊公司同卓越网一同紧密合作,为中国顾客提供非凡的电子商务体验。卓越网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有着主要分支机构,服务于中国300多个城市以及其他国家的顾客。
亚马逊公司专长的三大主要技术创新领域,使得亚马逊公司有能力为顾客带来多样的选择、低廉的价格和便利的服务。
过去十年,亚马逊公司在实体图书分销方面为业界带来了众多全行业范围的变化。我们通过不断个性化的网站,建立高度自动化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和供应商的共同协作,增进了运营表现,从而使顾客和出版者伙伴们受益。
同样是先批发购买图书,然后再进行零售,亚马逊公司图书库存周转率比经营实体书店的零售商快三倍。在美国,亚马逊公司配送中心的平均库存期是三至四周。这种精简的库存模式也大大减少了未能出售而被退回出版者的图书数量。在美国,亚马逊的平均退回率是10%,大大低于业内30%的平均退回率。
此外,我们的商业模式解决了出版者无法从数量可观的书目上获利这一难题。亚马逊无限延长书目“货架寿命”的能力增加了图书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也使更多的出版者从更多的书目中获利。亚马逊个性化的技术也有助于图书的陈列,顾客可以在我们这里发现他们从未知晓的图书。可以说,不仅帮助顾客找到图书,我们也帮助图书找到顾客。
我在这里想讨论的第二项技术创新是网上媒体,也可称之为“数字媒体”。在网上分销数字媒体是公司业务发展最快的领域,通过对数字媒体的应用,网站增加了电子和传统图书的展出和销售。例如,亚马逊网站上提供了“书内搜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购买图书之前就如同在一个传统书店里那样搜索和浏览书的内容。这项功能最大的好处是帮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发现需要图书。
随着搜索功能的提高和浏览功能的应用,用户能够在亚马逊发现更多的图书并能够做出更多的选择,提高满意度和销量。在美国应用“书内搜索”功能的第一年里,利用这一技术的图书销量比其他图书的销量平均高7%。现在美国网站上销售的图书有大约一半在应用这一功能。
我们最近推出了“亚马逊升级”功能。利用“书内搜索”技术,亚马逊用户只需支付一点点附加费用就能在网上进入从我们那里购买的实物图书。图书的网络版本来是不能下载的,现在可以通过亚马逊网站上的“数字加密”链接来获得。设想一位身在办公室的计算机程序员把她最重要的编程书籍遗忘在家里了,她现在不需要回家去取这本书,只需要进入她的“媒体加密”箱,她马上就可以看到整本书的内容了。她能够标注重点、作笔记、加注书签。通过这种种方法,“亚马逊升级”功能为我们的用户提供了如何阅读和使用图书的灵活性。
我想提到的另外一项数字媒体的发展是“电子图书”或被称为“e图书”。亚马逊公司去年收购了法国的Mobipocket公司,这家公司开发了一个数字图书的格式和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可以在很多种电子显示器(诸如个人电脑和手机)上阅读电子图书。我们正与发行界紧密合作以增加以Mobipocket格式储存的图书种类。
正如收购Mobipocket显示的那样,我们相信数字产品的销售将会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将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开发新的产品。当然,因为我们在一个销售合法的、有许可权的产品业务领域之中,我们致力于和出版界及版权拥有者通力合作,弘扬销售数字产品正品。
今天我想要谈到的三大技术创新领域之三是一种称之为“按需印刷”的出版方法,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使我们能够根据顾客的订单一次制作一本图书的服务。亚马逊公司独有的按需印刷技术使得我们能够以颇具竞争力的价格生产高质量的图书。同时,这项技术也使我们无需增加库存用地便能销售更多的书目,扩大顾客的选择范围。在亚马逊公司的配送中心进行印刷,节约了原本需要花在供应链上的大量成本和时间,并且能改进顾客的消费体验。现如今,出版者可以将他们所有的书目对全世界的顾客永久发售,并在24小时内完成运送。
实质上,按需印刷改变了资金的流动模式。出版者的资金将不再被销售无门的库存图书所牵制,反之,出版者可以将图书先推出销售??收集订单付款,然后印刷所需完成的订货即可。这种方法同时省去了出版者对仓库、运送和图书回收处理等需求,从而提高出版者的利润,并使之更加专注于图书内容的开发。
这种按需印刷的模式降低了风险和成本,从而使出版者能够从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来思考出版业的经济学。出版者的注意力将不仅仅局限于畅销书,通过按需印刷这一技术的运用,出版者将从量少但稳定的利基或长尾图书中获利非浅。例如,出版者无须为实体图书的印刷及出口支付一笔可观的费用,便能够在全球进行图书发行。他们也能够保存滞销的库存书目图书,重新发行脱销和绝版的图书,满足当季图书的高峰期需求,还能为作者和商业展览专门印刷少量的图书校样。
按需印刷这种出版模式甚至可以改变出版者营销图书的方式。例如,他们能够为新的实验性图书设定一个测试市场。或者,他们可以针对大印刷字体、外语语种甚至“定制图书”等特定市场,在这一市场中,图书的内容只是为了极小一部分的受众而排版制作,甚至可能只为一个人精心设计。
专业人士的首选
■南希?麦肯斯特里(WoltersKluwer公司首席执行官和公司董事会主席)
威科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大型跨国专业信息出版机构,是CCH的母公司。集团锁定的主要市场包括:医疗、企业服务、金融、税务、会计、法律、规章制度和教育。集团一直致力于提供专业信息、工具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制定有效的商务决策,是专业人士的首选。结合最先进的技术,我们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缔造的客户化解决方案能保证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我们的产品类型涵盖传统与现代双重媒体形式。而创造整合终端对终端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优化工作流程,是我们当前及未来的工作重心。2005年销售收入3.4亿欧元,雇员数量全球18400人,业务范围涵盖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CCH是世界领先的专业信息出版商,是大型跨国出版机构威科集团的成员。拥有100多年的出版经验,涉足领域主要有:财税、人力资源、商业以及法律等专业信息。公司机构遍布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欧洲。
CCH中国公司致力于精心发展中国专业信息出版市场,产品与服务以中英文对照和定期更新为特色,为海内外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驻华机构以及各类专业领域的公司提供最可靠及时的信息服务。自2000年至今,我们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设立了分支机构,而在中国市场上的运作经验可以追溯至1985年。
更快的速度多样的模式
■鲁迪格?格鲍尔(Springer全球出版总裁)
德国Springer出版社和荷兰的KluwerAcademicPublishers自19世纪开展科技出版业务,经过百余年的转变和发展,于2004年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出版集团之一,现在集团的名称为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无论如何变化,集团的宗旨始终不变――Springer一贯专注于科技出版,并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Springer集团在全世界有70多个办事处、5400余名雇员。
出版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的期刊、图书的印刷版和在线版。涵盖的学科包括生命科学、医学、数学、工程学、计算机、化学、物理和天文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心理学、经济、社会科学、哲学、教育、法律、语言学、人文科学等。每年出版大约1450种期刊和4000种新书。
Springer的线上出版服务平台SpringerLink,已经迅速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科研服务的最大的在线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丛书数据库之一。
Springer除了对编辑和作者水平有严谨的要求,对其他会影响出版质量的因素亦有非常严格的控制;Springer出版社正在采用的SpringerInternationalEditorial编辑工作系统??SPINE??就是一个以全电子方式处理稿件的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技术,能够提高出版效率,且使编辑作业流是程全自动化。
今天,出版业特别是科技、医学类领域,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科研工作者、医生、工程师们的要求和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医学类的出版商当前不仅需要比以往更快地提供科研信息,还要以更多样的模式类型提供这些科研成果,以互联网为构建基础的电子形式更为重要,与此同时,互联网自身也正从一个简单的系统平台向新一代语义网转化。
Springer已经展示了一个高度全球化公司成功地将现代管理模式与传统出版业的理想和理念相互结合的范例,并且达成了良好的经济目标。
上述的成功完全建立在对于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勇于变革的基础上。基于这一点,我们推出了回溯数据项目、电子图书、与中国出版社的系列合作,以及基于基本开放获取(openaccess)基础上的、更具革新性的Springer开放选择(openchoice)出版方式。
图书营销数字化的全球实践
■昂卫特(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
Google公司从2003年就开始了“新技术和出版业未来”的实践,开通了Google图书搜索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上万家出版社的重要的图书营销平台。
GoogleIn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Google每天为全球上亿的用户提供他们所需信息。Google期望通过提供最优质的搜索服务,让全球互联网用户能用最快的速度,在最大量的内容库里获得最有用的信息。公司目前有8000余名员工,占据全球互联网搜索领域59%的份额,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服务于100多个语种的用户。
随着科技的繁荣和演变,用户(读者、评论者和参与者)将继续改变其消费内容和方式。因此,内容创造者有责任去探索适合读者的新型营销渠道,为读者提供他们想要的新型阅读工具。只有以读者为中心,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出版商才能够在新的数字化转型中取胜。
根据美国的权威统计数据,2/3的消费者在产生购买之前会到互联网做调查研究,进行商品性价比较。随着互联网深入人心,这个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在图书搜索领域,近60%的全球互联网用户通过Google寻找图书。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Google公司在2004年推出了专门的图书搜索平台。
目前,Google图书搜索平台已经成为全球上万个出版社的重要图书营销平台,图书搜索已经成为国际图书营销的最重要模式之一。截至到2005年12月,Google图书搜索引擎已经对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开放,支持六种语言的图书??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全球已经有上万出版社加入了Google图书搜索项目,其中包括大部分核心的欧美出版社。
用户可以通过www.google.com或者专门的图书搜索界面books.google.com输入关键词,搜索他们需要的图书。Google内部的系统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检索,提取出包含这个关键词的图书页面。用户将体验在书店翻书的感受,在前后浏览5页之后,如果对这本图书感兴趣,将通过书页右面的图书购买链接到出版社自己的网站或者网络书店。Google公司还针对书页内容匹配广告。对于用户点击广告后产生的广告收入,Google公司将和出版社共享,而且不对图书销售提成。同时Google公司还为出版社提供一个在线的定制报告,通过这个报告,出版社可以实时监控和了解本版图书在Google图书搜索平台上的营销效果,并随时调换品种。
在这个过程中,Google公司主要是利用其在技术领域的优势为出版社的图书营销提供网络技术支持。Google公司不希望参与到上游的内容领域,也不介入下游的纸质图书销售领域。Google公司和出版社的关系是内容托管关系。在这个合作关系中,出版社拥有对内容的完全控制权。出版社自主选择加入此项目的品种,并且随时可以调换图书品种,同时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对图书的全部版权。
将图书整合入数百万计的日常搜索之中,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图书的宣传力度,帮助用户找到新的图书,帮助出版商发现新的读者,并通过和网络书店以及本地书店的联系来增加图书的销售。
创造一种新型的、全球性的图书推广渠道,延长图书的销售寿命和生命周期,让出版社图书永不落架??让有限的图书内容创造更多的价值;
全面提升出版社的国际营销水平,强化出版社在全球华人的品牌效应;
创造新的销售模式――来自广告的收入;
为出版社搭建一个安全稳妥的国际一流的网络技术平台,协助出版商进行新的数字内容商业模式的探索。
Google图书搜索平台经过全球上万家出版商的实践和考验,在版权保护以及数字内容安全方面的技术实践已经日趋成熟。我们也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向中国出版界推荐这种国际成熟的新型的图书营销实践模式。目前Google公司已经和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在内的十多家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
新技术推动中国书业流通业变革
■周立伟(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中国书业面对日趋开放的市场、落后的业态面对新技术和新传媒的冲击,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图书流通业首当其冲。
计算机网络技术:连锁基础
新技术的应用首先要立足于改造中国书业流通业。中国书业的终端零售,无论传统国有企业还是新生民营企业都是小型、独立、分散的点状组织,中国书业没有成熟的“大家”,更不存在并购的体制和收购的价值,国有、民营概莫如此。快速实现网络规模的只有借用国家行政力量择机整合,形成规模,进行网络化的技术改造,理性推向市场。
浙江新华选择了行政推动。1999年12月通过行政推动整合了全省(除宁波地区9家计划单列新华书店)国有发行企业的资产,实现了产权、人权、事权的统一管理,组建了发行集团。
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集团三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一维是总部、子公司、卖场,一维是商流、物流、资金流,一维是所有经营商品如教材、图书、音像、文化用品等。使整个集团的全部企业、全部业务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用信息流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制定产品信息标准,建立了集团统一的、标准化的可供书目信息库和可供书目库存库,供集团统一采购、配送和省内外所有连锁卖场使用。6年来可供书目信息已达86万种,长年在库可供品种达42万种。通过制定了系统各种业务信息交换标准,使集团内各个企业、各种业态、各种商品的进、销、存、调、结等信息都能在系统内有效地对称流动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为集团对各点状组织进行连锁化改造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经改造后的集团连锁经营企业已有89家(省内78家、省外11家),零售卖场280个,营业面积25.4万平方米,自连锁后集团卖场销售平均每年以27.42%速度增长,2003年比上年增29.6%??2004年又比上年增25.56%,2005年在连续两年增幅达25%以上的基础上又增长27.10%,达10.55亿元。2006年1~6月继续以27.6%增长,预计2006年卖场销售可达13亿元。
集团化的组织架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连锁化的经营模式,已成为目前行业的发展的主流模式,但在现实中,在传统“点式经营”的惯性思维下,改造往往不容易彻底。技术改造没有坚定的供应链经营理念的支撑,往往在变革中迁就“点式经营”的灵活,无法建立起供应链的组织形态,结果造成连而不锁。导致某些发行集团不仅效率、效益没有提升,有的经营业绩反而倒退,由此引发行业上下游对“连锁”的谴责。
小企业的连锁由于受终端卖场稀少的制约和书业零售盈利状况不佳影响,暂形不成规模,缺乏网络技术植根基础和条件。
流通标准:行业信息交换规则
如果说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中国书业流通业、推进书业连锁经营之困难,不如说在中国书业中建立、执行流通信息标准更难。因为前者毕竟是在一个集团的同构信息系统中进行,而后者需要在全行业不同企业的异构信息系统中执行。
由于中国出版业目前尚不能像欧美出版商协会那样出资建立组织,为行业制定统一的图书产品电子信息标准,也尚未形成像美国英格拉姆式的强大中盘,通过建立具有强大覆盖率的企业标准和FlashBack系统,供行业各终端用户使用。鉴于中国书业目前的体制和结构状态,当务之急需要建立一个异构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规则,以解决中国书业上、中、下游不同企业之间交易信息的屏障,解决系统信息孤岛之间信息流动不对称问题。行业系统信息无法有效流动问题,是中国出版行业目前发货盲目、退货剧增、库存暴涨、诚信缺失、资金断链、效益下降等问题的主要根源。
2004年9月全国出版物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行业需求,组建了《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课题小组,于2006年4月1日由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在行业中执行。
目前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浙江教育、机工、电子、科学、人邮等出版社按《规则》实施了企业间异构系统的信息对接,下游已能即时接看到上游发布的出版物商品信息、供货目录信息、库存商品信息,上游能即时看到下游销售和库存信息。交易双方所有的业务采购、发货、退货、对账、结算都能以EDI方式进行,提高了交易的效益和速度,降低了行业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但由于目前中国书业ISBN号应用还不规范,《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只能通过定义“供货商商品ID”和“采购商商品ID”两项数据元素,建立起交易双方商品编码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克服系统间商品编码不唯一问题。虽然,随着ISBN号的升位,行业产品信息“一号多书”的问题有望逐步得到的解决,但目前,《规则》的推广和实施,在起始阶段都需要人工对产品信息进行大量的对应和确认工作。
中国书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给信息标准化的制定带来很大的困难,《规则》出台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与之配套,如分类代码、企业代码、读者代码等标准,虽不影响《规则》推出,如同ISBN号一样,却给《规则》的推广和应用增加了难度和使用效率。
现代物流技术:速度的保障
书业物流配送的难点不在于总量规模和单品总量规模,而在于经营的品种规模之大、单品数量之小和添货频率之高,造成物流配送多品种、少数量、高频次、低通量。因此,书业现代物流要解决不是运量问题而是高速配发问题。在中国书业的“点状组织”结构时代,物流的需求无法形成,只有连锁后,中国书业的“网状组织”结构出现,连锁经营形成图书产品规模,产生数十万品种的周转需求后,具有书业特征的现代物流技术才会被真正运用,强大而高效的现代图书物流配送系统建设才会被行业提上议事日程。
浙江新华在推进连锁经营的同时启动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其建设规模设计的业务参数是年周转品种50万种,常年在架库存品种30万种,年销售纯一般图书15亿元,年库存周转10次,日收发包件1万件,物流配送反应速度是接订单起24小时送货到门。在目前图书流通行业赢利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对现代物流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浙江新华制定了“完善的系统设计、适度的设备配置、低廉的运行成本和渐进的运作步骤”的系统设计原则,在“把工业化的流水线、信息化的IT技术和农耕化的廉价劳动力结合起来”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经过一年时间设计和制造,仅投资1千万元,建设起中国书业第一条企业信息系统和物流自动化系统无缝连接的物流配送系统,每年支撑着集团2~3亿元一般图书的卖场销售增量,2005年达10亿,2006年上半年又增长27.6%,平均日处理收、发、退(发退、进退)单据6.56万张、4.16万种、149.58万册、1.99万件、1640.40万元。
互联网技术:虚拟的卖场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网上书店,虚拟的卖场是行业的一种新型业态。它的优势是海量的存储、便捷的查询、轻松的消费和多样的服务。这些往往是实体书店力不能及的。然而以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网上书店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所以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通过“烧钱”完成商业模式的构建,同时还需依靠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和资金结算、第三方物流的完善。它与各种社会配套资源有着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现实中,中国书业企业多为实体书店,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引入互联网技术建设网上书店,仅为实体书店开辟一个窗口,增加一个销售的“抓手”。传统书店建设网上书店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定好位。
1999年,当贝塔斯曼BOL中文网站向浙江新华探讨“网上书店”发展方向时,浙江新华就提出了反向发展、战略合作的发展思路。即网站建设不走“烧钱着地”的发展路子,而是先整合行业的产品资源和与产品相关信息资源,与各种网上书店开展网上书店库存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与网上书店进行多品种采购业务和物流配送服务,“网上网下”优势互补。7年间浙江新华先后与贝塔斯曼BOL网、卓越网、当当网、浙江邮政185网购和183话购进行了合作。如今这种合作模式越来越成熟,渠道越来越宽泛。
在与网上书店的合作中,浙江新华开展网上书店的条件也日趋成熟。在完成对省内小型、独立、分散的78家新华书店269个卖场进行连锁改造,又跨省在上海、深圳、沈阳、徐州、无锡、常熟、江阴、福州、泉州等地开设了11个连锁店后,浙江新华建设了以连锁为基础、一站多门户的博库书城网群(WWW.BOOKUU.COM)。此网站各门户86万产品信息资源、42万库存信息共享,总部统一采购、配送,卖场进行实体的市场客户服务,使实体的门店和虚拟网购市场统一。各种业态整合,理顺了H-V??总部-出版社??、H-Br??总部-子公司??、B-G(公司-单位)、H-B??总部-社会公司??、B-C(公司-读者)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将产业资源和市场客户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摩擦”,在一个企业范围内进行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了效益最大化。目前,浙江新华正在建设的14万平方米配供中心,在2008年将以100万可供书目信息、50万以上可供库存品种、24小时出库的速度,可为行业所有出版社、书店、网上书店、图书馆、社会企业和团体、个人读者提供网上采购和门对门的配送服务。
网上书店问世仅10年,在中国出现才7年,网上图书销售发达国家占总销售的4%左右,中国还不到1%,但网上图书销售增长是勿庸置疑的。网上购物和移动购物将在未来10年中发展神速,技术的发展将远远超出商务现实的准备。产品集约化程度不高、信息标准化滞后、物流配送的不成熟、资金结算繁琐等商业模块分工间缺乏有效链接等,制约着商务的最终实现。加快行业的专业商业模块建设,探索模块间的商业链接,使大、中、小各类企业共享社会资源和成果,将有利于行业的共同繁荣。
非有大颠覆不会有大创造
■陈万雄(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
我任职的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尤其属下的香港商务印书馆,一直是中文图书出版业应用新科技去推动图书业和出版业变革的先行者。有些项目如数据库、电子出版已持续开发超过十年。拓展范围也涉及到编辑出版、图书经营、内部管理以至新型业务等多方面。
总括过去的十多年,新科技应用图书出版业,范围大约在几个方面:一是出版生产模式的改变;二是载体和阅读模式的改变;三是商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四是内部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改变。
香港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基本与世界同步。其开发的范围,大致与世界图书出版界范围相若。我们认同和坚持有关新开发项目的必要性,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完全是基于业务长期发展策略的考虑。香港商务成效最著,应是编辑出版生产模式的科技化、经营管理的新科技应用、电子和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结合的三大方面较有成绩。如传统零售和发行业务较早采用POS,然后再发展了ERP。其成效不管在效率、服务、进销存的监控、财务监督以至经济利益都是显著的。
反思
在出版生产模式和企业新科技应用上,开发过程较顺利和有成效。其原因是原有专业知识仍占主导作用,基本经营模式也未改变。
全新形态的出版和经营不易成功,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是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的影响。网络书店、不同阶段的电子出版、后起的网络出版,从世界范围来看,除极个别,大部分全新形态经营和出版,至今未成气候,从实质盈利去衡量,成功者寥寥可数。当然,经过十年以上的艰苦摸索,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公司的开发,渐露曙光,也属事实。我们在这些方面,也仍在开发阶段。此外,来自传统出版者的局限也很明显。
首先,产品开发与经营未有整体规划。
通常新出版形态的开发,主导者是编辑出版人员,开发计划的核心,主要着眼于产品的创新和如何产出。自始即忽略结合产品创造、产出与经营的整体规划。这些项目,大都在产品即将开发成功或已经成功时,才考虑市场营销方案。结果只能按原有旧产品的营销套路和渠道去推销全新型态的产品,自然难有成效。我们缺乏一种认识,新形态产品需要的是“经营策略”,跟传统出版“市场营销计划”有本质分别。“经营策略”不仅要营销生产出来的“产品”,更要向社会推广不熟悉的、属横空出世的全新“品类”,还要塑造和推广一种“品牌”,因而要有一套全新的市场策略、观念、模式以至渠道。我们开发的电子产品《紫禁城宫殿》、《香港邮票》等,其创意和质量,都在国际上获得殊荣。我们亦最先开发数据量大的网络中文字典《汉语文词典》、《现代字典》、《辞源》、《网上辞典库》,但依然形成不了收益化的产业。
其次,开发人员组合上的“旧瓶新酒”。
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必须大刀阔斧,成立全新人才班底,建构出全新的运作机制。在毫无先例可援的情况下,谁也不能制定一份清楚的开发计划,更容易造成新旧文化不同在观念上的冲突。结果,常常会采用依违、妥协的开发方案。方案推行不完整和不彻底,更有碍创造全新产品与市场的成功。为什么新的出版形态的成功常常来自非传统出版业人士。界外开发者无旧包袱,主持者和参与开发者抱着同一新企业文化理念,所以他们容易成功。
新科技开拓新业务,通常是资金投放大、风险大,非中文图书出版业所能应付。通常结果是因财力不足,或因缺乏专业技术和营销等多方面有实力者的合作,势单力弱,或半途夭折,或缓缓推进,在新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状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屡失时机。
新技术带来出版新动向
近二三年新科技推动新出版的发展,令人瞩目。从世界范围看,新技术对传统出版的冲击愈益明显而紧迫。
数据库的开发
作为出版,最重要和影响未来出版的根本和基础,是数据库的开发。我们对数据库开发有如下的建议。
出版型数据库的开发,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性的大投资。建立出版数据库,数据的采集、筛选、编辑、校正等工作量已很大,这种基础性和必需的工作,就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专业人力和财力的投资。一旦建立数据库,还要有一个不断修改、纠错、补充、更新的机制。对录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应用目的,要进行分解、重组,这是一个长期数据处理的过程,与前阶段基础工程一样,要持续进行,不断投入。期间,还涉及技术的变化和提升,涉及应用功能的转换和加强,都不能中途半端。开发前,应当极其慎重考虑和计算,然后才从事。在市场未形成以及数据库未达到一定规模时,相当长时期是只有投放没有产出。开发规模和策略则显得极其重要。从理论上,能有整体建构,会更具规模,数据库开发更完整,但结果会容易陷于投入大而开发旷日持久的困境,而且数据库牵涉到非开发者能主宰的世界性技术发展、普遍应用和市场趋向等外在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开发者必须随之改变。启动之初,则从较可能的个别产品库做起,在推出产品同时,去建构小型数据库,随产品积累数据,组合小型数据库而后扩展。总的来说,从小渐大,比从大开始好。数据库的开发是出版本质的延伸。出版是“内容为王”的产业,数据库的开发也是“内容优先”。数据库开发,自始要在市场营销考虑,而且需要更大的“想像能力”。数据库开发,绝不能委托纯技术人员或学术基础和出版经验浅的人,须由有淳厚学术基础的人主持。
结成策略联盟
未来出版是原有出版模式、形式、格式的颠覆,非有大颠覆的概念,不会有大创造。现今我们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是沿用纸张印刷的物理局限的框框去开发的,并未能产生真正符合数据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新物理条件的新出版。因此,其成效也未能对传统出版太大突破,而显示不出新出版的价值。作为传统出版业者,熟悉内容,如果懂得运用新科技,创造全新的出版,这种优势谁也取代不了,也是我们转型的最大本钱。
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新形态出版的开发,不是一间公司所能推动的,“新品类”的出版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垄断的。必须百花齐放,各有专长,分工开发,整合销售平台,才能及早形成市场。就中国的大多数出版机构来看,由于投入大、开发时间长、市场未形成、赢利前景不明朗,再加上非出版机构的竞争对手太强,传统出版机构要及早结成策略联盟,建构统一平台,整合产品和催生市场。
今天,出版的主导仍然是纸张出版,但显然已迈进了纸媒体与电子媒体共存时期。此后的发展,是前者收缩后者推进,进程会因图书的性质和读者的不同而有不同。传统出版业何以自处?一方面扩展数据库的多用途、多层次的潜能,一方面迎合未来技术的进展和市场趋向的弹性生命力。如“一鸡三食”策略,在新旧出版的过渡时期,一种开发多元产品的策略,也是相当符合实际的。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和新闻出版总署需要分工合作,推动教育界的数码电子教育使用,这固然关乎信息新产业,更深层的意义是国家人才培养的百年大计。同时,政府、行业和单位要举办各类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班,尽早培育起新出版业的“新人类”。
即使我们对未来出版有理性和专业的认识,如果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未能走进“E生活”,仍然与社会脱节,无法真切理解生活的新动态,就不能开拓出有创造性的“出版品类和新形态的市场”,这种需要与传统出版产业性质并无二致。可惜,绝大部分的出版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至今仍生活在纸的世界中,这才是我们开发未来出版的最大障碍。
技术兴社,打造数字化企业
■刘志鹏(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伴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出版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孕育着又一次革命性变革。为此,高教社在最近制定的2006~2010五年行动纲要中提出了“技术兴社”的新理念,确定了以改革谋发展、以技术促发展的新思路。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高教社主要在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内容资源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数字化管理
2002年10月,经过了8个月的充分论证,高教社决定实施ERP项目,并与SAP公司、普华永道公司签署了购买和实施SAPR/3系统的合同。2003年5月12日正式上线,并且7个模块同时上线,这也创造了SAP公司为企业实施ERP一次上线模块的新纪录。ERP一期实施的模块分别为PS(项目管理)、PP(生产计划管理)、MM(物料管理)、SD(销售管理)、FI(财务会计)、CO(管理会计)、HR(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范围几乎涉及了一个出版社的各个环节。在ERP一期成功实施后,2004年5月高教社又启动了ERP二期工程,2005年9月,ERP三期启动,并于2006年“五一”前夕全部上线。至此,高教社已基本完成对整个出版社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
SAP系统在出版中心、分社、运营管理部、编辑制作部、市场部、销售部和财务部等部门间实现了跨部门集成,使得业务信息可以实时共享。业务流程优化,工作效率提高。
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效益”明显;经营意识提高,市场响应加快;随时了解经营情况,大大降低决策风险。SAP的业务信息仓库(BW)和企业门户(Portal)模块的实施,实现了向管理层提供全面的经营管理与决策信息功能。出版中心、分社每天都可以看到最新的销售数据及有关对比分析,可以根据走势情况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社领导可以根据实时综合数据分析,更好地做出有关决策。
掌握终端客户信息,实现有效远程管理。北京蓝色畅想图书发行公司发行管理应用集成平台与区域连锁营销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数据标准化平台、发行管理集成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区域连锁营销管理系统,使得总社可以随时掌握终端客户的有关信息,真正实现了远程管理。
数字化管理使得经营管理更加精确,为高教社从粗犷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数字化内容资源建设
高教社目前以教材出版为主要业务,高新技术对高教社发展的影响必然与高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学习的兴起给传统教材出版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想在教育出版领域保持领先,必须对数字化出版给予充分重视。
2002年底,高教社启动了“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当时我们提出了“立体化教材”的概念,所谓“立体化教材”不仅包括了纸介质的教材和教辅,还包括了数字化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从而实现教材、教师参考书、学生指导书等不同内容出版物的横向立体化配套,以及纸介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版物的纵向立体化配套。经过几年的建设,到目前为止,高教社出版的“立体化教材”品种达到了约1000种,《大学体验英语》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大学体验英语》根据目前国内各地区的不同条件,创造了一个以网络支撑为主,网络版、文字版、光盘版、电子教案、教学网站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及内涵提出后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并且很快得到了国内教育出版界的认可。
2004年,在“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高教社又启动了“资源库和教学内容集成方案建设项目”。所谓“教学内容集成方案”是指在数字化资源库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为教师集成出最合适的教学实施方案,这里既集成了不同组合的产品,又集成了优秀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学内容集成方案”相对于“立体化教材”,不仅在概念上而且在内涵上都是崭新的,体现了高教社利用高新技术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的理念。到目前为止,总社正式立项的资源库达到11个,教学内容集成方案达到17个,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更有效地实现为广大教师提供集成服务的新理念,同时也实现生产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化,高教社于2005年又启动了“内容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所谓内容管理系统是一个集素材采集、存储以及管理和应用的资源共享的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的建立是盘活教育资源的基础。在没有内容管理系统时,对于出版社而言,其开发的内容资源是以图书、音像、电子和网络产品的形态,以不同类型的文件格式,分散在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的,这样无法形成聚合效应。内容管理系统则通过统一的技术要求,按照科学的分类,把分散在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的内容资源数字化后放到一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同一内容资源可以为图书出版、按需出版、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学科网站等反复利用,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做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多次重用。同时,内容管理系统还搭建了一个作者和编辑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在平台的虚拟工作区中,作者、编辑、审稿人员、版面设计和封面设计人员等可以进行各自的工作并互相沟通,这意味着将基于信息化技术来重组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从而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的效率。目前高教社的“内容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已完成一期的建设工作,正在对传统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以及分类入库的工作,同时二期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最近,高教社正在着手起草下一个五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是将高教社建设成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企业,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服务四个方面,最终形成一个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研发和集成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