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震绵绵无绝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6:02
       (2010-07-23)
一.
',1)">
这是2006年6月,唐山地震三十周年前夕,柴静和我在《新闻调查》做的节目。今天突然想起,贴这儿纪念一下吧。节目中反复出现的一段女生叹息般的音乐,是柴喜欢的一首,叫《织梦》。
二.
说说此刻正在热映的电影。今年开两会的时候,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曾经说过一句雷人的话,他评价今年3月6日上午河北唐山先后发生的3.1级、4.2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如果他是一个地震专家,我不能原谅他的荒谬;如果他是一个诗人,我愿意认同他的隐喻;如果他是冯小刚《唐山大地震》的宣传代言人,我愿意说,他提前理解了这部电影:大震已去,余震不息。
看片的过程我是流了多次泪的,徐帆的表演让我叹为观止。感动归感动,影片的不足也是显见的。我们不妨来对比参照一下库尔特•冯内古特关于“小说写作的八个原则”(纽约:G.P.普特南氏出版社,1999):
1、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物身上花费的时间不应该让人觉得花在他身上是浪费的。(没做到。就像我们家猫扒毛线,如果一根线头没有指引它找到想找的毛线球,它会觉得时间是被浪费了。片中有几个多余线索完全是可以剪掉的。)
2、给每一位读者创造至少一个他们可以为之喝彩的人物。(成功。徐帆,毫无疑问。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她是真正的实力派,说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片子,一点都不过分。)
3、每个人物都有所求,即使它只是一杯水。(基本过关。注:陆毅排除在所有问题之外,我没把他当成“人物”)
4、一句话要起到下面两个作用中的一个--表现人物和推动情节。(没做到。如,张静初养母怀疑养父对养女有暧昧的台词,既没展开,又没打住,纯粹引发观众不祥的狐疑与联想,让陈道明演的角色可疑而分裂,多此一举。)
5、首尾尽可能呼应。(没做到。开篇很真,很揪心;结尾很装,很莫名)
6、做一个虐待狂。无论你的主人公们是多么可爱和纯洁无瑕,都为他们设计一些痛苦的遭遇--这样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太对了,你是副导演吧?冯导就是这么设计的。)
7、只为取悦一部分人而写作。如果你打开窗户向全世界示爱,这样就好比你的故事得了肺炎。(没做到。植入广告在这种题材片子里出现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既想取悦dang,又想取悦商,还想取悦奖,更想取悦票房,所以片子中肯定会让人咳嗽几句。)
8、尽可能快地把尽可能更多的信息传达给你的读者。让悬念见鬼去吧!读者应该对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和为什么发生有着完全充分的理解。这样就算蟑螂把最后几页啃掉,他们也自己可以完成这个故事。(达标。基本上映之前,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大家对情节都已经了然于胸了。不过个人以为片子成功之处倒不在于设置矛盾,而在于矛盾的化解。)
三.
挑剔归挑剔,奇怪的是,尽管冯导这部片子叙事上有各种各样不尽人意的问题,但它依然打动了我。也许是因为尽管整个电影关于“震后”的大部分叙事段落琐碎、拖沓、线索过多,情绪散乱,但它的主线和集中抒情的段落,非常浓烈,非常干脆,非常打人。这部电影就像一个严重的偏科生。但就因为它的这几个好段落,我愿意原谅它之前所有的的左顾右盼和不得要领。因为地震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是无法用脑子思考的。就像地震中母亲需要做出的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一样是无法用头脑来回答的。当徐帆喊出“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的时候,喊出的,完全是作为人类的绝望和无助。
每个人看待地震,有不同的方式。有人看的是疼,有人看的是爱,有人看的是折磨,有人看的是弥合。而我心中的地震,就是一个“裂”字:左边一个歹,右边一把刀,下面是被压住的衣服。多么恶意和凶险,像是有人用心歹毒地拿着刀,准备随时下手,不管下面是蚕丝、是绸缎,是纯棉、是亚麻、还是粗布,面临的都是羞辱,都是伤口,都是破碎。
而灾难永远是一面雪亮的镜子,每个人生命里有过什么,就能在这面镜子面前照射出曾经有过的浓烈。那些抛弃、割舍、选择、爱恋、遗忘、逃避、恨、以及宽恕。
四.
四年前,记得在采访了许多地震幸存者之后,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回家絮絮叨叨写在日记里的,是几封情书,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另一个唐山大地震余震的故事。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震绵绵无绝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cbfd5010003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