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洞悉CPI低估 与计算权重有一定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48:21
中国台湾网 2006-05-15 12:34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2%,3月CPI同比上涨0.8%。
从数据看,年通货膨胀水平连续13个月保持在2%以下增长,远低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将2006年CPI涨幅控制在3%的目标。
早前公布的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显示,涨幅仅为1.9%,幅度之低出乎意料。该指数涨幅2004年10月一度高达8.4%。就上述数据而言,可以认为通货膨胀得到较好控制。
既然通货膨胀水平不高,为什么央行近期还要提高贷款利率呢?反过来推断,CPI的表现在央行加息的决策中并没有占到主要位置。央行这次加息的目的是抑制原材料、能源、动力等上游行业和房地产等市场的过度投资,而并不是直接针对CPI。
数据显示,近1年多来CPI年增长率都在2%以下,而投资增长一直居高不下,今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高达27.7%。回顾2004年二、三季度CPI表现可以发现,当时CPI增幅一度高达5.3%。当年10月底,央行启动加息,随后CPI增幅下降,但投资热度是靠其他调控措施才得以部分降温。
可以认为,目前CPI没有很好地反映持续加速的投资热潮,这也是央行不理睬物价指数涨幅变化而加息的原因。正因为如此,依靠CPI表现来推断是否加息可能并不恰当。加息与否还是要看原材料、能源、动力等上游行业和房地产等市场的过度投资是否得到控制。
另外,公众亲身感受到的物价上涨水平和CPI涨幅有一定的差距。这和CPI计算权重有一定关系,存在低估可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包含以下8个大类: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教育、文化娱乐、居住(房租、煤气、电、水)。比重分别为:食品33.6%、居住14.5%、教育13.6%、医疗费用11%。
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和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食品价格的影响。然而在公众的实际生活中,对居民生活影响最大、同时也是支出最大的却是教育、住房、医疗方面的支出。
实际物价水平仍然有上涨趋势。数据显示,4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2.7,是2005年5月以来的高点, 说明受产出和新订单增长推动,工业处于扩张状态。并且,铜、原油等原材料价格仍然高居历史高位,实际物价水平呈现上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