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业改革走入了恶性循环的陷阱 (节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8:52
一、水涨船就高吗
长时期来,有一种广为流行几乎无人质疑的主流经济理论认为,隨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水涨船高,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将相应地改善。
但实践表明,这一理论并不十分正确。它只对一部分人,而且是中国的少数人,例如私人企业主和公务员们适用。
对社会上占人口多数的千百万劳动群众,以后可能水涨船高,隨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工资,扩大消费,改善生活吗?
完全没有可能。因为,在一个以私有制企业经济制度为主的社会,劳动者的薪酬不决定于政府计划,而制约于市场需求。即使公家国库里有钱,能加薪给私企职工吗?
上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10多年一直都在高速增长,社会财富也迅猛积蓄,可是雇佣劳动者们的工资却基本冻结。据新华社记者披露,珠三角民工在这么长的期间,工资平均只上涨了68元。近几年闹起了“民工荒”,加上通货膨胀,薪酬才得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主要还是托“荒”之福。
可是好景不长,在中国反常的“民工荒”,由于依靠外贸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遭遇全球经济危机而被消除,一去不复返,今后永远不可能再有了。
市场用工行情又变了回来,从一度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可以断定,再也变不过去了。
在一个过剩劳动力数以亿计的国家闹所谓“民工荒”,那是以量取胜的经济经过二、三十年不惜血本地追求髙速增长而千年一遇的极其罕见现象,因为资源与环境不可能再度严重透支,岂会再次出现?
二、劳动者的民工化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是,过剩就要贬值降价,劳动力商品也不例外。1990年代,私有企业劳动者的工资过去还只是冻结,今后,至少十年之内,可没有那么好的就业行情了,如果物价稳定,不通货膨胀的话,很可能还会降低。
据报载,全球经济危机海嘯已经波及到中国南方的外向型私有企业,订单减少,私企大量倒闭裁员。仅湖北一省,至今已有数十万人失业返乡。
其中有一位女工,记者釆访时说,她原在广东一家纺织厂工作,月薪2000元,返乡以后,当地也有一家纺织厂招工,薪酬却只有1000元,整整减少了一半。去还是不去?她犹豫不决。我劝这位纺织女工不要心理不平衡,而应看清形势,还是赶快去应聘吧,不然,过些日子这只低薪饭碗将会被别人抢去。
前几年,本市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期望薪值还是2000——3000元,现在普遍降到了1500元左右。但实际上,招聘单位即使开出1000元低薪,也有人迫于无奈而去签订劳动用工合同。高校青年学子的薪酬,在今天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市场上,已经民工化了。
三、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中国既然参与全球经济化中,一分为二观点分析,岂会只有好处,而无坏处?置身于这次突如其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不可能像“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独善其身。
有权威人士乐观地认为,中国将最先走出危机阴影,我则持相反观点,麻烦的日子还长着呢,而且没有尽头。克服危机的根据何在?扩大消费内需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为,除了吃皇粮的事业单位,以及稳赚暴利的国有垄断企业职工,包括私企和国企的绝大多数职工都不可能增加工资收入,而他们的人数远比前者多。工资占GDP的比重无法提高,消费内需怎么扩大?
过去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即使经济长期正常,甚至快速增长的年代,私企老板和国企准老板们也不愿给职工加薪,何况危机时期?这个时期如果企业因亏本而面临倒闭与减薪的选择怎么办?
两害相权取其轻,必然优先选择保饭碗。所以,中央有关部门才紧急指示各地暂缓提高法定最低工资,《劳动合同法》也可能像10多年前的《教育法》一样,成为一纸空文,因为没有人会去认真执行。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重中之重的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局面,其它问题都要让路。因而,企业职工工资普遍低下问题将长期不可能解决。
现在促消费的最大亮点是“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据说毎年已达9000亿元。有些人不懂得此项消费对保GDP增长的重要意义,吵吵嚷嚷了许多年,你越吵嚷,这个亮点越是扩大,破万亿元指日可待。
试问,在外贸出口受阻,房地产热降温以后,如果“三公消费”再被遏制,中国经济还能依靠什么去保增长?经济不增长,就业问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不解决,社会就可能动乱,难道你到时不也会跟着遭殃吗?这同某市委书记说的“房价下降最终受害的是老百性” 是一个道理。
早在1980年代时,某些学者就引经据典论证过高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言下之意,毛泽东提倡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那一套教条过时了。我们某些有权势的公仆们从那时起,就积极响应号召,率先垂范了。果然,这种高消费无可质疑地越来越保住了GDP增长, 功不可没。不过, 近万亿元的“三公消费”似乎还嫌少, 真正让它发挥保住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力度至少还须再加大几十倍才行。
但问题是,凡夫俗子们理解不了某些学者与官僚深奥奇妙的逻辑推理,更不明白GDP增长到底是为了满足谁的利益。
古圣人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你不能总拿毛泽东时代的贫苦生活做挡箭牌。老百姓不傻,他们能理解造成那个时代过苦日子的原因,重要的是,可能苦尽甘来,因为那个时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产业在蓬勃发展,而现在这种希望就小得多。
你可以让少部分人不择手段地带着原罪先富起来,也不妨让某些有权势的公仆们骄奢滛逸,肆无忌惮公款高消费,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帕累托改进”的原则下进行,否则就会出大乱子。之前,你成功地做到了,那是因为可以利用改革开放前建国创业时的艰难而造成的困苦掩护自己。
现在不同了,再拿几十年前上代人的往事作对比,说给今天的大多数人听,不会再有效了。“帕累托改进” 要在新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这关键的一点,你做得到吗?
依赖加大投资和外贸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之前,回光返照,特别是闹“民工荒”,劳动力商品价格一度走俏时期,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这种经济模式可以持续增长下去,千百万劳动者的收入与生活也会相应地同步提高。
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中国最显著的后果,就是数以万计外向型企业减产和倒闭。
怎样对待面临倒闭的企业,产生了意见分歧。
一派认为,倒闭的都是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生产力,不应救助,正好“腾笼换鸟”,引进高科技产业取而代之。另一派认为,应善待这类中小型企业,尽力挽救。我认为两派意见皆不可取。
前一派表示市场经济规律下,应袖手旁观淘汰的落后生产力,指的是狭义的落后生产力;欲引进代替的所谓先进生产力,实则是广义的落后生产力。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大企业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吗?并不一定,要看是谁在赚大钱。在引进的这类大企业中,外国资本家拥有企业高科技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或者高附加值的关键部件依赖进口,中国劳工不过是卖苦力,装配加工,赚几个小钱。对中国人来说,谈何先进生产力?不过是以广义落后生产力代替了狭义落后生产力罢了。除了面子上风光一点,没有其它好处。况且,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能否引进这类“高科技产业”补充,不容乐观。
后一派着重于国内社会稳定,担心企业倒闭推高失业率。“善待”的具体内容,不仅指减免税费,增加银行贷款扶持,还可能包括暂缓提高法定最低工资,不要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降低环境污染标准等。但问题是,大批落后生产力企业都被你救助,幸免于难了,因出口受阻而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如何解脱?
不论引进所谓高科技外资大企业,还是力保落后生产力中小企业,中国经济低效益局面,和在低层次产能严重过剩大背景下劳动力商品价值走低的形势都将更加恶化。大多数劳动者仍然贫困,无法增加收入,怎么扩大消费内需?更糟糕的是,落后生产力企业为了生存,同行间避免不了大打价格战,因而效益更低,最后只好向劳动职工开刀,裁员减薪。
四、中国经济将进入恶性循环的陷阱
中国经济已形成恶性循环。这次恶性循环的特点是持续时间将无限长。因为执政者处于左右两难境地,无所适从,犹如上文所述两派官员的意见都有道理,但都解决不了问题。
特别是减薪,政府如果干预私有企业这一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而行使的市场行为,企业就可能倒闭,而使失业率更高,引发社会动乱;若不干预,也终将突破劳动者忍耐的底线。复辟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就像呑食裹着糖衣的砒霜,尝过表面一层甜头之后,毒性开始发作了。食毒者将会发现,自己是坐在时刻都会喷发的火山口上。
假如,形势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危机在短期内消失,中国的外贸出口恢复正常增长。但今后不会再因闹“民工荒”而推高劳动力行情了,自主创新能赚大钱的高科技产业异军突起,大规模地取代低附加值产品也根本不可能。
中国绝大多数私有企业和相当大一部分现状的国有企业,为了生存,无一例外将最大限度地压低工资成本,以保持竞争力,在互相残杀的价格战中避免失败,这是他们求生的不二法门。否则无利可图,只能停产倒闭。
低工资和丢饭碗,劳动者只有这两种选择。
即使某些私企老板和国企老总良心大大的好,想提高工资也力不从心。政府官员为了GDP增长政绩和害怕失业率飙升而影响社会稳定,更视低工资为法宝,岂会舍弃?
除了低工资和丢饭碗,还有第三种选择吗?据说有的,这就是鼓励个人创业,政策优惠还多得很咧。但是,这一鼓励政策其实只适用于改革开放早期市场物质短缺时代,现在无疑于刻舟求剑了。
因为,创业者除极个别人有能力生产进口替代、新型节能和治污等高科技产品填补市场空白,都只会加入同质化低附加值产品队伍,同室操戈,打价格战。从宏观经济层面上看,不过是使一般产品产能在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雪上加霜而已。
商业领域也是如此。这与追加几万亿元投资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法异曲同工。前者微观上有效,但不利于宏观整体利益;后者短期内有效,但不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的长期利益。
其实,即使全球经济危机消失,外贸年年快速递增也不可能了,因为,如主要出口对象国美欧等国经过这次危机,他们今后不顾后果无限制地贷款超前消费的生活方式还能继续下去吗?
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率势在必行,这就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产业。如上所述,消费内需又无法扩大。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的痼疾,即社会化无计划投资生产使产能过剩与人民大众相对贫困而消费不足的矛盾无法解决,导致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五、中国的经济危机可能难以避免
在中国,其特点一:是社会上低工资与高失业率并存;二,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者贫富悬殊,在劳动阶层内部,吃皇粮的事业单位职工与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劳工的收入也向两极拉大。利之所趋,人们,特别是其中高智商人士都想当公务员做官,而避之唯恐不及地“逃离工科”,不愿从事又苦又累,收入又少的生产劳动。人人舍本逐末,如此发展下去,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
同以往比,现在的麻烦也有两大特点:
一是失业者变“阵痛”为“恒痛”。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但其中的大多数人很快又获得了新的饭碗,这是因为以外贸出口拉动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这次失业再求职,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且将越来越难,因为有上亿从农村涌进城市的农民工加入求职队伍,争夺饭碗。
二是再拿30年前贫苦生活说事,“忆苦思甜”不灵了,因为纵向比较的老一辈人大多退休或去世,企业在职的中青年人中的低工资者,必然现实地转为横向比较,当占劳动者总数大部分的这些人看到自己的工资长期冻结,甚至下降,而小部分事业单位劳动者却不断加薪,他们的心理会平衡吗?加上腐败严重,更是火上浇油。
在私有制企业经济制度为主的情势下,社会分配不公状况无法改变,经济形势也不可能再现往日辉煌,社会动乱能避免吗?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人们的行为准则。
当管理层感觉日子还过得安逸滋润,他们是不会去改变现状的;只有当动乱的梦魇挥之不去,持久地折磨着既有秩序时,他们才会迷途知返,重新走回头路,那时,中国恢复以公有制经济制度国有企业为主的社会主义时代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