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门户网站冷暖春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5:1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 19:33 新浪科技
中国互联网10年白皮书  第二章 门户网站冷暖春秋
1993年,当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公司成立的时候,可能没有人想到,今天她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网站。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正在改变21世纪普通中国人的互联网生活。
中国互联网十年发展,门户网站也走过了几个阶段。1996到1998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上发力,争相提供新闻、BBS、电子邮件、搜索等基础性服务。这被看作是门户网站发展的初期,人们叫这些企业为ICP。当时互联网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当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199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仅为210万。互联网公司几乎清一色是以海外VC投资、创业者极力烧钱赚取注意力为特征,以至于让传统经济学家也有些雾里看花。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随后,2000年4至7月,新浪、搜狐和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掀起了网络企业美国上市的一个高潮,也使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在这前后,许多网站都号称自己是门户。例如,联想与AOL合作投资FM365时,曾经以国内外两大IT巨头联姻的噱头,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但很快就因遭遇冬天而夭折。263也曾经号称是自己是“第四门户”,未果后转向了专业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甚至在2003年前后,TOM再度发起门户网站冲击,但在不久前收缩内容编制。最有代表意义的是,2005年11月马云掌舵的雅虎中国突然宣布放弃门户、专注搜索业务,此前的4月,中国门户网站第一股中华网正式宣布改名CDC,放弃门户网站转做软件开发和 网络游戏。由此,充分说明了中国网络门户市场的拥挤和激烈竞争。
回到2000年。当三大门户刚刚想引领中国互联网产业走向红火时,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却让所有的从业者不得不收缩战线——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触摸历史高点5132点后,急转直下,到2001年4月4日时,指数已经跌至1619点,全球互联网市场随即陷入低潮。
这个低潮期漫长而坚冷。没有人具体统计过当时到底有多少家互联网企业倒闭。不过,随后的全球调查数据显示,直到2002年第三季度,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的网络公司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减少,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才接近尾声。而在这次寒冬中,中国也不例外,海外投资者纷纷撤资,大批互联网公司陷入裁员、兼并、收购和倒闭潮中,许多网站或消失不见,或被迫转型。门户网站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寻找新的盈利来源。
2001年3月,新浪开始尝试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在2000年的十大网络广告媒体排名公布中,新浪已经居于首位。同年4月,网易收购Tianxia研发团队,为日后进入网络游戏产业打下基础。不过在这一年,几大门户中主流的声音依然是,“精简开支,挺过难关”。门户网站们纷纷或压缩,或将电子邮箱、校友录、个人主页等免费服务转向收费。免费还是收费,一时也激起了网友和媒体的激烈讨论。
也是在这一年,网站开始尝试并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短信。让起初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相比其他业务,和运营商捆绑在一起的短信服务使网站拥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并很快变成了实际盈利——短信业务在当时拯救了大批互联网站。在2002年7月,搜狐公布的2002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提前两个季度实现盈利。2003年1月初,新浪并购了移动增值服务商广州讯龙,月底,新浪发布财报,首次以净营收1290万美元实现全面盈利。直到现在,短信业务仍是中国大多数门户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仅次于网络广告。在三大门户收入构成上,只有网易的网络游戏在总收入比重中,超过了短信。
此后,中国网民的持续爆发为网站带来新的增长。2005年7月21日,CNNIC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这一背景下,门户网站的流量屡创新高,甚至,新浪网已经成为继央视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2004年,有媒体在重新回顾这一历程后,将门户网站的变化浓缩为一句话:从“输血”到“造血”。门户网站也孕育了大量商业机会。即便是目前在股市受到追捧的Google,最初也是靠为雅虎提供搜索服务而取得生存的机会。而门户网站自身,也正在尝试更多的新业务为其日后的发展做准备——WAP、搜索、P2P或是其他。
无论互联网上新的商业模式如何层出不穷,我们也不能忽视门户网站在整个互联网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使是在今天,类似博客这样的新概念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2005年由新浪站出来力推才渐渐成为主流,由此可见门户的“一哥”地位至今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