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作用难界定 救治海若专家愿提供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33:15
安宫牛黄丸"作用难界定 救治海若专家愿提供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00:23 东方网
东方网5月19日消息:被劫人质杭州3岁男孩彭彭,在解救过程中脑部意外受伤且至今未脱离危险,其母急寻10年前产“安宫牛黄丸”救子。而此前有媒体说,“安宫牛黄丸”曾经直接促使了遭遇车祸的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若的苏醒。国内也曾由此出现了购买此药的热潮,很多老年人把此作为家里的必备药,很多地方甚至一度出现断货的“戏剧性”局面。
针对这一消息,昨日下午,曾成功救治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若的北京宣武医院专家表 示,“安宫牛黄丸”是一种好药,但作用有限并不适合所有脑伤病人,何况其在救治刘海若的过程中到底发挥多大作用还很难说,最好做到对症下药。
另外,刘海若的家人也表示,刘海若的成功救治,源于中西医结合、多种科学医疗方案的采用,“安宫牛黄丸”所起的作用很难下定论。
专家分析北京宣武医院普外科主任、刘海若救治组成员专家称彭彭与刘海若病情不同
“目前,我们初步判断,彭彭与刘海若的病情并不相同,医生应该对症下药。”昨日下午,北京宣武医院普外科主任孙家邦接受了晨报记者的采访,孙家邦是当初参与救治刘海若的专家组成员之一。
2002年5月,时任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的刘海若,在英国遭遇车祸时脑部受伤严重,而且出现血肿,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后来,刘海若被送到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多种医疗方案救治,最后成功苏醒并能进行简单对话,被称为医学界的一个“奇迹”。
“当时,刘海若脑部受伤严重,身体多个脏器受到损害且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在英国已被初步判为‘脑死亡’。”孙家邦主任说,“经过检查,我们发现刘海若是颅脑受伤出现血肿,淤积的血块直接造成她的持续昏迷,而脑部其他部位则完好无损。”
孙家邦透露,当时他们联合北京多名专家会诊,确定采用中西医结合、十几种医疗方案并用的救治措施,除了服用多种西药外,她还被使用了中医针灸、吃中成药的抢救治疗方式,尤其是针灸几乎是天天做。
“彭彭的病情则不同,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他不但小脑严重受损,且脑干也受到损伤,”孙家邦有些忧虑。他认为,如果真的如此,那彭彭的病情要比刘海若严重得多。
孙家邦说,脑干是呼吸、心跳神经聚集处,如果脑干受伤,那人的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体征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无法得到保证,那人的生命就会面临较大危险,而刘海若当时仅是大脑半球受伤,无非是会造成偏瘫、失语等症状,决不会影响人的基本生命体征。
“对于受损脑干的治疗,医学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方法。”孙家邦坦陈,“现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等待自身修复。”孙家邦说,脑干的自身修复需要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内,医生一定要保证病人的营养供应。
刘海若服用的是“水牛角”牛黄丸
“后来,刘海若出现高烧而且持续多天,如果不能尽快退烧,那情况就很危险了。”孙家邦透露,在服用中药“安宫牛黄丸”的同时,他们专家组开始寻找刘海若高烧的原因,并很快发现是一个营养导管造成感染而引起发烧。
至于“安宫牛黄丸”的作用,孙家邦认为很难界定。他透露,当时刘海若使用了很多抗生素,而且还是有效果的,但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采用了“安宫牛黄丸”退烧的建议。
孙家邦说,当时刘海若服用的“安宫牛黄丸”就是其家人从药铺购买,其原料就是水牛角,并不是有些媒体说的犀牛角。这个说法得到了刘海若姐姐的证实,她透露,母亲到街上药铺买了“安宫牛黄丸”,大概是300多元1颗,当时1天服1颗,先后给海若服用了7颗。
“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坚持认为,刘海若之所以能够苏醒过来,是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案救治的结果。”孙家邦强调,“我们有科学根据证明,‘安宫牛黄丸’作用有限,并不是外面传说的那样神奇。”该院专家李宗信也表示了类似观点:“安宫牛黄丸不能包治所有的昏迷、发热病人。”
刘海若家人呼吁慎用此药
刘海若的姐姐刘清迈(音)对彭彭的遭遇表示同情,并称:“妹妹当时确实服用了‘安宫牛黄丸’,但效果怎样很难说。”刘清迈透露,当时刘海若持续高烧,在连续使用大量抗生素没有明显效果后,医生采用了中医治疗方案,除了服用“安宫牛黄丸”外,她还服用了很多中成药和汤药,在高烧退去后,医生得以继续实施治疗。“‘安宫牛黄丸’有作用,但每个病人的情况应该不同。不要因为妹妹用了这个药,就断定也能在彭彭身上起作用。”
医学专家凌峰愿意提供救治建议
“从目前的情况判断,彭彭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应该很难”,孙家邦说。  对于彭彭的救治,孙家邦建议除了做好其营养供应外,应该防止受到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防止褥疮的发生,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以便为脑干的自身修复创造条件。
此外,参与救治刘海若的该院专家凌峰表示,自己愿意为彭彭的救治提出建议,但现在手头没有他的医疗诊断资料,所以在等拿到相关资料后,再作出相应判断。
作者: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