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1:34
[发表简介]本文构思、起草于2004年10月国庆假日,在此前后,本人极力于英语任务型教学探讨,通过学习借鉴,反复摸索、实践,不断总结、计划,重新试验,从“认识——实践——总结——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的初稿,于2006年12月14日定稿,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会刊《新课程研究》杂志社(http://www.xkcyj.com)投稿,于2007年第3期正式登出。现转载,与大家共享和探讨,欢迎发表宝贵意见。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来探讨“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教师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教师角色的定位,从而讨论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根据教学实践探讨“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关 键 词]英语  任务型  教学设计  步骤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其实,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投入、尝试错误、探索纠正、总结经验、反复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大胆放飞学生,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中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与探索,不断地运用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之一,是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众多语言教育学家的观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 “外语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
杜威主张“做中学”。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其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倡导“任务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来实施《英语课程标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肖川)。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目标性任务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交际语言,不断感受到成功,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并自己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者面对的是人,教育之中的人,是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性活动”中主动思维和大胆尝试,从而掌握语言。既然这样,教师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家肖川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句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研究者。其次,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1、助学者:在学生活动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便学生顺利开展活动;在学生的活动中,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2、组织者:教师布置语言活动任务,指导学习策略,即授之以渔;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交流(表达)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介绍进行课堂总结、评价。3、监督者:面向全体,整体要求。为每个学生或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即“授之以渔场”。4、佼佼者:在活动中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即“不死守阵营——讲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先进者或楷模,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任务型”教学设计与教学步骤
任务具有结构性,由教学目标(goals)、输入(input)、活动形式(activity)、教师与学生角色(teacher/ student role)和环境(setting)五部分组成。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语言的载体。教师设计任务时,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教师设计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流利性或准确性两方面起到平衡的作用。也就是让“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活动要以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为主,然后才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第二、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小组学习、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活动必须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课堂反馈时要注意是否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语言交流。这样,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活动设计应注意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并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照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努力打通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沟通,与学生的成长沟通,与知识的发展过程沟通,使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生活色彩和生命色彩。
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教师应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的原则设计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将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实践经验,“任务型”教学应按照三个步骤进行:1)前任务——(pre-task)引入任务,即教师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到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去。2)任务环(task cy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即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从而掌握教学目标内容;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c.报告(reporting)——小组代表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后任务(post-task):a.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c.运用——学生用本次活动中的重点词、句,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进行巩固练习,即让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体验,自由地表达着个体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学生在任务中体验着获得新识的喜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奋;同时也体验面临问题的困惑以及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就蕴藏在常规教学活动之中。常规教学活动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更新才会显示出生命力。“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愉悦和民主,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郭笙:《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