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54:22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支配和决定作用,学生被当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知识的“容器”,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学;学生缺少参与探索知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显然传统的讲授法已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就是想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使教师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教师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动地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浓重的教学情境,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增效减负,提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即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微观来看,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盲目地添加一些笑料,故弄玄虚,喧宾夺主.即是说,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2.启发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教学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3.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科学,其表达形式的规范性是有目共睹的.在教学情境创设中,一定要寓庄于谐,尽量使语言准确,认真处理好形象生动与严密准确的矛盾.切不可为了让学生发笑或叙述方便,信口比喻.如把“移项”说成“搬家”,把“多项式相乘”称为“打开”,把“提取公因式”说成“拿出来”等等.那些不恰当的比喻,将有碍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学中,一定要克服这些毛病,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生动而不失严密,形象而不失准确.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
(一)创设教学中的新异情境
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数学典故,趣闻轶事,数学进展等,对学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例如:在引入《对数》的内容时,先创设以下的教学新异情境:将一张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一直重复下去问对折30次,能有多高?人都有好奇心,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会说3米,有的会说5米,有的说10米……。在学生吵得沸沸扬扬时,我告诉他们,至少有珠穆朗玛峰高。听到就个答案,学生感到问题不可思议,兴趣和好奇心就被调动起来,这时我及时向学生指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对数》。
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既能使学生了解到对数知识的价值,使《对数》课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十分活跃,又能激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意识地设疑激思,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既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性,,又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例如:在函数奇偶性的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等概念之后,从函数“奇”“偶”的分类整体出发,提出问题:是否存在“既奇又偶的函数”?问题的提出既使学生感到一时难以回答,又感到这个问题值得考虑,从而激起浓厚的兴趣。这时,我一方面从定义上来诱导学生得出其成立的必要条件: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的x,都有f(-x)=f(x)且f(-x)=-f(x),从而推得f(x)=0;另一方面,从图象的对称性质可推得“既奇又偶的函数”的图象既要关于原点又要y轴对称,那只能是x轴(或其部分)。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自己参于发现结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既促进了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创设教学中的惊诧情境
惊诧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人的大脑接受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状态中心,从而使人处于紧张愉快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与认知不协调的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对数》教学过程中,讲到“常用对数的真数小于1的数时,其对数的值为负数”的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提出了一个问题:2>3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的过程:
∵9<27  ∴ >  即 >
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
约去 ,得2>3.
这个结果出来后,与学生的平时所知的发生矛盾,而这就引起学生的惊诧紧张,这时,我问学生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开始紧张地思考,这样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寻求错误的所在。经过一番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了解了由于 和 都是小于1的数,作为对数的真数时,对数值为负数,不等式两边同除以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这样,就在学生积极思考分析、探求错误的原因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惊诧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不断地吸取知识。
(四)创设教学中的发现情境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存放知识的“贮存器”,把知识灌下去,而要把学生当作聪明、能干的发现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要适当地引伸,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发现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数列的通项公式》内容时,给出了这样的题目:
求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9,99,999,9999,……;
2.0.9,0.99,0.999,0.9999, ……;
3.0,2,0,2,0,2,……;
经过一会儿的思考,学生们大多数都比较顺利地写出了它们的通项公式:
1. ;2. ;3. ;
这时我不急于讲下面的内容,而是利用第3题继续提出问题:“除了 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形式的通项公式?”学生们一听,兴趣又来了,就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有的说:“ ”有的说:“ ”等,对于不正确的通项公式,通过验证后加以否定并排除,接着,我又继续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写出以三角函数形式表示的通项公式?”马上又把学生的情绪推向了新的高潮。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写出了如:
;或 ;
最后,我告诉学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通项公式,能写出通项公式的数列,其通项公式也不是唯一的,平时写通项公式时要尽量写形式简单的公式。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出能引发学生发现激情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五)创设教学中的迁移情境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把已经获得的旧知识对学生新知识的影响叫作迁移,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各种知识间都存在着共同的要素。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学习数学方面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恰当的迁移情境,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使学生自觉地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去同化吸收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调整、扩充,从而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
O
例如:在讲解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时,我先不告诉学生结论,而是给出题设:若 , ,且 ,问: 的关系如何?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并观察了教室的四周后,回答出了 ,当然也有些学生答不能确定关系。这时我就进一步问:a 为什么能垂直于 ?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负迁移,我给出了下述的证明:
如图:∵ ,
∴ , ,∴ ,
同理, .又∵

证明完后,我间学生们:“这样的证明对吗?”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又通过教师的启发,认识到这样的证明是错误的原因出在“ , ”,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后就不容易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了。为了促进正迁移,我接着提出“如果假设a不垂直于 ,是否能推出什么结论呢?”接着我用反证法证明了该定理。
A
(反证法)假设a不垂直于 ,
则在a上取一点A,
过点A作直线 ⊥ ,
∵ ,A∈ ,
∴ ,同理, ,
∴ ,又∵已知 ,
这与定理“两个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条交线”矛盾
∴假设不成立,∴
这样做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迁移效果,既掌握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又掌握了定理的证明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迁移情境,巧妙地利用迁移规律,不但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学,还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简言之,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保持并且不断地发展,精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里把世界围棋高手曹薰铉曾师从的日本濑越先生的一句话奉献给各位:“只会讲授的人不是教师,那些能为弟子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的人才称得上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