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TAG,提供更好的信息架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29:22
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出用户想要的信息,如何将用户自己发布的信息让更多用户阅读到,又如何组织好这个庞大的信息网络。这才是目前web2.0最大的挑战。
另外,也谈谈关于收藏文章和收藏图片,以及tag的问题,我想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可能是最早期的文件系统给我们养成了坏习惯,文件要分目录、目录有层级。物以类聚嘛。可是类聚的时候,会发现,实际上任何对象都会有多种特性,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里面。于是面向对象语言里面会出现“多继承”的概念。
其实ACDSee,在很早的版本就提出了“种类”的概念,而且在想办法让用户使用他的“图片库”,而不是OS自身的文件系统。Google的Picasa更是完全抛弃了目录式的文件系统,而是根据日期组织你硬盘上的所有图片。
在Window Media Player和Real Player里面,这方面体现的更明显。他们的“媒体库”完全不在意你的音乐放在硬盘的哪里,而是按照唱片集、艺术家、流派、分级等来进行划分和组织。使我们听歌不亦乐乎。
现在大家都喜欢使用tag,这种超目录和超结构的分类方式。革命,当然是革命。
但是当你的信息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发现tag信息也爆炸了。我一般使用Google Toolbar的Bookmarks来记录我的收藏链接,现在链接收藏了近200个,tag有120多个(数过后都吓了我自己一条)。在这么多tag中寻找一篇文章也是要花些功夫的。而且郁闷的是,google只是将这些tag一竖排排在那里,通过最上端和最下端的小箭头来逐个滚动。如果我寻找一个"z"开头的tag,是要点住小箭头,等好长时间的。

为什么?tag做到了很好的分类,多继承实现的很完美。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组织作用。他采用的是扁平化的组织方式,所有内容其实还是扁平的放在一起,而没有立体起来。
要对tag进行组织。
Window Media Player的媒体库中,唱片集算是一种tag,艺术家也算是一种tag,但是这两种tag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一般是一个艺术家可以有多个唱片集,那么唱片集可以作为艺术家的二级组织。如果是考虑成一个唱片集收录了多个艺术家的作品,那艺术家可以作为唱片集的二级组织。
实际证明,第一种情况要更多,于是WMP的媒体库就成为这样:

可以发现我这里的艺术家有“郭德纲”、“郭德纲 于谦”、“郭德纲 张文顺”。这是因为我收藏的“郭德纲对口相声精品集 2”这个专辑里面每个mp3的艺术家tag不一样。于是,每个艺术家的二级组织都会有“郭德纲对口相声精品集 2”这个专辑,当然最后看到里面的内容也都是一样的了。
另外,他还有作曲者tag、流派tag、分级tag,经过这样组织过的一系列tag,为我寻找歌曲提供了更有利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