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坑 TAG的认知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5:17:15
TAG的认知过程
十二月 14th, 2005
标记Tag的过程与分类过程是一致的,从认知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将分类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分类概念激活是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完成项目与候选概念之间相似性的计算评估,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本书,会出现几个方面的语义概念:书,自然科学,喜爱的作者,平装本,残破的封面等等。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要求人们列出对物品的语义联想,并绘制出这些联想的类型与使用频率。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暗示心理测试,探测什么概念被激活。因此我们得到了上面例子的答案。
当我们了解这个过程,那么将这些概念记录下来是很简单的。你可以记录许多你所想象到的语义联想,并且这个过程是没有经过任何因素的过滤。Tag就是这样工作的。但另外一方面,作为分类过程这才是刚刚开始。第二阶段,判断。现在我们有了一些候选的分类概念。我需要对哪个分类才是准确的做出判断。人类具有选择出最适合分类的能力。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被叫称为释放激活分析麻痹的现象,分类过程基于人们的文化知识。多年的学习过程形成文化共识,因此我们能够区分狗与狼,沙发和椅子水果和蔬菜的不同,但在数字领域,譬如:整理书签,管理邮件,分类文档等过程。人们是缺少文化共识的。事实上,Tag过程也是一个传递人们不断发展的数字生活方面的文化知识的过程
在数字世界中,我们不仅仅确定一个项目的分类,更希望在将来能够再次方便的找到信息,因此不仅仅要考虑项目最可能的分类,更要考虑当寻找信息是在哪最可能找到它。这两个问题可能会得到彼此矛盾的回答。当我们在选择分类时候,我们会考虑整个分类方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顾虑,分类方案均衡吗,是否太多的信息被分配在同一类别下?或是太少的信息在其他的分类下,是否需要一个新的类别,这个类别是否适合整体分类方案等等在数字领域。考虑整体分类方案往往更重要,没有第二次机会分类数字对象,如果有也非常费事,需要进入先前的分类,找到项目为其设置新分类。这时用户界面起作用,大多数系统将对项目的分类,视为对该项目的处理操作,项目将被移出当前分类。GMAIL的智慧是将Tag从档案中分离出来。这些都是所说的释放激活分析麻痹问题。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Tag简单呢?Tag免除了选择正确分类的判断,消除大多数分析麻痹阶段(虽然也会有人在选择不同的Tag上疑惑),另外Tag提供了立即的个人和社会化反馈。每个Tag告诉你一点你对什么感兴趣。并且你能通过这些个人的知识找到社会化的内容,例如其他人如何描述这个项目。聚合这些零散的反馈,将建立起一套逐渐强化的确定系统。Tag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基于现存的认知过程且没有增加更多的认知消耗。
难免疏漏错误之处请参看原文
参考:《A cognitive analysis of tagging(or how the lower cognitive cost of tagging makes it popular)》
Tags:bslgw,歪脖·坑,internet,web2.0,互联网
归类于闲言碎语 by bsl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