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三十年今昔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2:12
朝鲜三十年今昔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加藤嘉一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70条]  

“朝鲜的社会主义事业在蓬勃发展,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相信,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必将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明更加辉煌的前景,必将激励朝鲜人民在新的征途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1980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华国锋主席在给朝鲜劳动党“六大”的贺电中这样说到。在这封贺电发出的时候,朝鲜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与中国最相似的国家,并刚刚在一场尴尬的战争中成为中国唯一的声援者。

朝鲜劳动党也是中共名副其实的“兄弟党”,《人民日报》的国际新闻版几乎每天都有关于“金日成主席”日常活动的报道,而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永远只说好事。当然,分歧也是存在的,中共正在走上“非主流”的道路——改革开放,而朝鲜则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了主席的儿子金正日为五名常委之一,确立了家族继承制。不过,双方还是抱着“绝不像他们那样干”的警惕,“互不干涉内政”地走过了三十年。

三十年后,我站在图们江最窄处的北岸向南望去。与中国这边相比,朝鲜那边明显落后得多,随处都能看到拿着枪的军人,偶尔听到孩子的声音,看到母女在江边上洗衣服的情景。到了晚上,对岸上很少看到灯光,曾有图们的朝鲜族朋友向我抱怨说,“以前,天黑了之后,那边的军人经常偷渡过来偷东西,然后回去,我很害怕,天天睡不着”。

据朝鲜朋友介绍,他们那里电厂运行得很不好,很多时候电压和频率都不稳定,工厂里的机器不能正常运转,这时候干脆就把电送到居民区点亮电灯。但朝鲜最大的水力发电厂——鸭绿江上中朝合营的水丰水电站,其电力却几乎完全输入中国电网,极度缺电的朝鲜宁可选择电费收入,“电”成了出口中国的商品之一。同时出口的还有铁矿石、无烟煤、有色金属等资源,买主不用说全是中国企业。这些出口每年为朝鲜带来宝贵的外汇,从中国换取粮食和化肥,维持社会的运转。

说到煤,世界杯期间曾有“朝鲜球员输球后会被送去挖煤”的传言,直到新华社记者在平壤采访了回国的球员后才被否定。但对于熟悉朝鲜经济的人来说,这个传言没有可信度。“朝鲜的煤矿绝不是惩罚人的地方,矿工是非常热门的职业,其收入和福利是一般人的3到5倍”。

据日本“朝总联”出版的《朝鲜新报》报道,在朝鲜实施了货币改革后,拿着新发的朝元到商店抢购电视机等电器的人主要是矿工,其他人则以购买一般生活用品为主。这样的情景,也许会让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感到熟悉,但是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不住问题:依赖于中国需求而就业的矿工成为了精英,搞制造业的工人不行了。在边贸市场上看的话,从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三十年来,朝鲜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成为了中国的资源库和市场。再考虑到朝鲜接受援助的80%来自中国,可以说朝鲜已经“上了中国的船”。

今天,经济上依附于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从蒙古到澳大利亚,从欧洲到我们日本,都有许多人一直都在吃“中国饭”。然而,朝鲜是既要依赖中国,又要在中国边境附近进行核试验的唯一国家。华国锋贺电发出后整整26年后的2006年10月9日,朝鲜在距中国137公里的咸镜北道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这一次,中国发给朝鲜的不是贺电,而是“坚决反对”的声明。据说,自从那次试验之后,边境附近中国军队加强了戒备,朝鲜军队则开始认真研究如何对付来自北方,而非南方的攻击,中朝关系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并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这恐怕是华国锋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