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個城市調整行政區劃 或將形成示範效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8:56
2010-07-06 | 作者:吳歆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7月6日電   北京市日前宣佈了涉及最核心城區的區劃調整方案: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東城、崇文、西城、宣武四個區將撤銷,同時成立兩個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區和西城區。故宮所在的北京市東城區,以及中南海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區同時向南擴充版圖,這一調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近一年來,中國國內已有數個城市陸續進行了大手筆改革調整行政區劃,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廈門、瀋陽等。此外,除上述直轄市、經濟特區、省會城市,部分大中城市也著手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或正醞釀調整。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焦洪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很多行政區劃的調整都是跟經濟發展關聯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要突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界限,必然是要引起行政區劃的變化。
“最近的調整非常大,有可能在中國形成一個趨勢”,焦洪昌教授分析指出,“或將形成某種示範效應。”
北京城區“四合二” 整合利用核心區資源
對於北京市政府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國務院近日做出批復,同意撤銷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調整後,新東城區面積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萬人。新西城區面積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萬人。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杜立群介紹, 崇文區和宣武區是北京18個行政區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兩個,發展空間受到局限,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滯後於核心區北部。此番區劃調整,既可以共用行政資源,使城市管理更加靈活,也能在一定範圍內彌補北京城北、城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差距,發揮北京作為首都的核心功能。
市府消息稱,此次涉及北京最核心區的區劃調整,有四大好處:一,有利於推進核心區南北區域均衡發展;二,有利於提高核心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準;三,有利於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四,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對北京最大的影響是發展空間。北京四個城區發展一直不平衡,東西城發展比較快,宣武崇文發展較慢,崇文宣武有空間沒有錢,而東西城是有錢但沒有發展空間。”焦洪昌教授分析稱,四區合併能夠緩解北京發展空間不均衡的問題,使南北發展保持平衡。同時,將會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減少管理重復等問題,防止在小範圍內互相爭項目。
焦洪昌教授說,從行政區劃合併來說,此次調整是實現“大北京戰略”的一個方面,前幾年北京忙於奧運會、國慶60週年慶典等,在經濟發展上如果再沒有大的舉措戰略,就可能落後於上海、天津等城市。
深圳特區範圍擴至全市 解決“一市兩法”
就在北京公佈區劃調整的第二天,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容,範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區擴大到全市,將寶安、龍崗納入特區範圍,特區面積從327.5平方公里擴大至1991平方公里,面積將增加5倍,發展空間大為拓展,這也意味著深圳進入了“大特區”的時代,特區一體化進程駛入快車道。
從2010年7月1日開始,101項特區法規開始在全市適用。這標誌著長期以來困擾特區內外執法的“一市兩法”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1992年7月1日,深圳市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擁有了“特區立法權”;2000年7月1日,《立法法》正式實施,賦予深圳市“較大市立法權”。由於特區立法只在327.5平方公里的關內實行,而關外的寶安、龍崗等區實施的則是通行全省的法律法規,造成了特區內外法規適用的不統一。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主任陳滌表示,隨著特區擴容,困擾立法機關和執法部門的問題將迎刃而解,寶安、龍崗都將適用同樣的法規。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表示,特區擴容從根本上解決了深圳在特區功能和城市空間相分隔情況下的二元化狀況。以前深圳的產業佈局和重大設施都偏重於特區內,對關外的考慮不夠,影響了城市的整體發展,造成了特區外整體發展水準的滯後,而特區擴容將為深圳的發展騰挪出更大的空間,為解決土地、資源、能源、人口的難以為繼提供了一種解決途徑。
廣東省長黃華華表示,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為深圳未來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這對深圳破除加快發展的瓶頸制約,優化深圳產業佈局,深化深港合作,以深莞惠一體化發展,提升現代化、城市化水準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推動深圳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
廈門特區獲批擴至全市 將建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同為經濟特區的廈門市,也將與深圳一樣,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解決長期存在的“一市兩法”問題。
今年6月20日,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在海峽論壇大會上透露:“國務院已批准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 這意味著,廈門經濟特區將從島內130多平方公里延伸到島內外1500多平方公里,面積增加10倍多,並實現行政區劃、經濟特區、臺商投資區“三區合一”。
孫春蘭表示,國務院已批准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並同意廈門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擴大金融改革試點,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一些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
廈門市緊接著出臺戶籍新政,將從今年8月起對廈門市現有戶籍政策進行調整,實行暫住人口落戶廈門等一系列新政策。媒體分析稱,在此背景下出臺落戶新政,將有利於廈門島外吸引和引進高素質人才,進一步推動廈門市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
早在2003年,廈門市就有過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從7個區調整為6個區後,各區管轄面積、人口規模、經濟總量趨於均衡,完善了市、區行政管理體制,增強了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作用。
學者專家們認為,此次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市,是廈門發展中又一重大的歷史機遇,它將有利於廈門在更大空間和更高的平臺上發揮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
上海南匯併入浦東新區 新浦東“二次創業”
2009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新浦東雄踞東海之濱、杭州灣畔,內連揚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積1210平方公里,佔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2萬,經濟總量佔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浦東新區,並不僅僅是面積、人口、生產總值上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國家戰略和整體功能的顯著提升。
新的浦東新區不僅擁有著陸家嘴、外高橋、金橋、張江四大傳統國家級開發區,同時又增加了洋山保稅港區、上海臨港新城等正在快速發展的新的國家重要產業集聚區,如虎添翼。從此,在中國海岸線的中點,萬里長江出海口的南側,由“陸家嘴—外高橋—洋山港”所構成的逾千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土地上,浦東開發開放、綜合配套改革、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等三大國家戰略聚焦,金融、航運、貿易、行政管理體制等多個領域的改革先行先試政策匯聚。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宣佈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年間,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成為世界矚目的“東方明珠”,被譽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如今,“二次創業”的浦東,圍繞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到2020年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之際,地區生產總值佔上海市比重超過三分之一,真正成為聯繫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樞紐。
天津撤三區併為濱海新區 行政架構精簡高效
2009年11月,天津官方宣佈,國務院正式批復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2010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機構正式揭牌。
1994年,天津市決定10年基本建成濱海新區,2000年設立了濱海新區工委和管委會,並賦予組織編制規劃、確定產業佈局等職責。原來的天津濱海新區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3個行政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港區3個功能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近年功能區拓展為9個,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大”區套“小”區,“區”中有“區”,有人把這裡稱為“三方四國”的“獨聯體”。
調整後的天津濱海新區,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0萬,包括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城區和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九個功能區。城區管理機構主要行使社會管理職能,功能區管理機構主要行使經濟發展職能。
“塘沽、漢沽、大港三區輻射地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全境常住人口147萬,此次調整力度之大為國內沿海區域所罕見。”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立群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觀察人士認為,與此前7個公安分局、5個工商局、6個國稅局、6個法院、5個檢察院的繁冗構架相比,調整後的濱海新區因其行政架構統一、分工明確、精簡高效的特點,而被寄予了更多期待。
重慶設中國內陸唯一國家級新區 西部大市場催生
今年6月18日,適逢重慶直轄市成立13週年,中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兩江新區位於重慶市主城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包括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行政區部分區域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和兩路寸灘內陸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開發建設面積550平方公里。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文件,兩江新區將是政策最優的新區,其政策不僅是西部大開發政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政策、國務院3號文件政策的疊加,同時國務院明確指出,重慶兩江新區政策將比照浦東新區、濱海新區。
專家認為,中國發展模式正從主要依靠外需為主的外向型經濟轉向內外並舉,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前景廣闊,正是中西部地區的大市場催生了重慶“兩江新區”。
“兩江新區計劃用十年時間打造,到2020年,其GDP將從現在的800億發展到6000億元,再造一個現有的重慶經濟。”重慶市長黃奇帆說,兩江新區政策之優,不光是體現在稅收等直觀的剛性政策上,更重要的是在於改革創新、開拓開放的先行先試權上。“這給了我們無限的發展空間。”他說,兩江新區將在住房制度、戶籍制度、對外開放模式等方面率先進行改革,不僅對西部,甚至對全國都會具有示範意義。
有關人士稱,兩江新區的成立從國家戰略上可以看作是新一輪西部大開放的標誌性事件,它將深刻改變西部的經濟面貌,對縮小東西區域差距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瀋陽三區合署建大渾南 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今年2月末,瀋陽宣佈對行政區劃進行局部調整,其中最具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是:將東陵區、渾南新區、航高基地合署辦公,形成建設大渾南的新格局。同時和平、沈河、大東、皇姑等中心城區發展空間有了新的拓展。
區劃調整後,大渾南將成為瀋陽新的核心拓展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大渾南的發展目標是,發展成為城市空間和功能完善拓展區、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聚集區、城鄉統籌首善區、科學發展示範區。
瀋陽市委市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瀋陽市委黨校教授劉工力說,在行政區劃局部調整前,瀋陽市中心城區的一些行政區域發展已經遇到了土地資源有限的瓶頸,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是必要的。
瀋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行政區劃的局部調整,解決了瀋陽多年來一直試圖解決的各區發展能量釋放無空間的問題,而一個行政區重新劃定後,對該地區將帶來非常強大的拉動作用,地處沈撫、沈本、沈遼鞍三條城際連接帶上的大渾南,將迎來“十二運”千載難逢的機遇,此次三區合署辦公,大渾南發展目標定位宏遠,總體佈局更加科學合理。
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曾維指出,大渾南地區是現在乃至未來支撐瀋陽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之一,實行“三區”合署辦公,就是要帶領全局從戰略的高度,整合區域資源優勢,激活發展潛能,促進“三區”融合發展,為加速推進瀋陽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有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