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德明:行政管制价格政策或致市场紊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15:44

霍德明:行政管制价格政策或致市场紊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 17:52  财新网

  霍德明:干预价格能抑制通胀吗?

  抑制通胀,关键是货币政策和增加供给,而行政管制并不能代替制度性改革

  【背景】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即“稳定物价16条”。11月22日至26日,发改委五天内发出九个文件,要求调控物价,抑制通胀预期。

  从目前物价看,反通胀政策似乎收到了效果。11月26日,据农业部监测数据,全国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土豆、面粉等农产品(20.40,-0.50,-2.39%)主产区市场报价连续三日涨跌幅为零。同时,11月23日-24日全国油脂市场价,与一周前相比,大部分保持不变,小部分小幅下调。

  反通胀政策的出台也使全国多地的天然气涨价计划“急刹车”。广东、江苏、河南等省的天然气调价计划已暂停。河北省物价局称,天然气今年年底前不会涨价。而安徽省26日也发文要求,2011年3月底前,除国家统一出台的调价项目,全省暂停上调供热、供水、燃气、城市公交等价格。

  但是,这种价格干预真能有效抑制通胀吗?抑或只是在宏观调控的名义下滥用行政权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来自政府的价格干预不能“治本”,那么“治本”之策又是什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认为,打压物价的行政措施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成效,但并没有消弭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在未来两三个月乃至在更长时间内,如果主要依靠行政管制手段来缓解通胀,很可能导致市场秩序紊乱,市场供给下降。

  在他看来,面对通货膨胀,主要还应从货币政策和加大供给上解决。如果行政管制价格的政策长期持续,可能造成价格体系的失效,导致更多的市场紊乱。这样,政府的管制就会更加变本加厉,陷入“管制——失效——管制——更失效”的恶性循环。

  对通胀的基本原因及对策,霍德明分析说,首先,从国际经济的大背景看,美元泛滥所带来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是通胀的一大“推手”。由此,相应的对策就是让人民币在汇率制度上与“美元”脱钩。

  “但是,目前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还很缓慢。而这种改革越推迟,我们就越处于被动的位置。”霍德明如此警告。

  其次,通胀也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密切相关。通货膨胀归根结底都是货币现象,而长期的外贸顺差则导致中国央行大量“被动”超发货币。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必须从对出口的依赖,转变以内需为主导。同时,面对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的局面,企业也需要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向“创新驱动”的盈利模式。

  霍德明还指出,利率制度的完善也是抵御通胀的基本措施,而目前中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并不符合国际惯例。“面对通胀,真正应该做的是对现有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反思和改进。行政管制不能代替制度性改革。”

  目前,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国家缓解通胀的工具。但是,霍德明认为,如果无节制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极有可能使银行丧失其存贷款的基本功能,从而使银行在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下降。

  谈到明年的通货膨胀形势,霍德明“并不乐观”。他预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通胀水平大概会在5%左右,而下半年的情况如何,还还待观察。因为这与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密切相关,存在不确定性。■

  (财新实习记者 游五岳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