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活动中的类催眠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21:16
作者:邰启扬 吴承红 |  文章出处:网络

  我们不知道发明传销的人是否研习过催眠术,但从其手法来看,他们个个是催眠高手,只不过是出自于邪恶的动机罢了。

  先说说笔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我对传销的直接感受是来自于和一个理发店小老板的对话。

  我几乎是在一家固定的理发店理发。一次到了这家店,发现那个小老板--一个20多岁的女孩神采飞扬。由于很熟,我笑问:"遇上什么好事了?是找到好对象了吗?"

  她表示不屑:"找到对象算什么好事?我做××产品的传销啦!"

  "赚到多少钱啦?"我的发问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

  她表示出更强烈的不屑。"现在还没赚到钱,但我会赚很多钱的。我已经不打算开理发店了,一门心思做××产品。"看我那不开窍的样子,她又补充道:"我已经有收获了,因为我的人生境界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说到这里,眼睛里几乎放出光芒,似乎看到了美丽的天堂。

  我仍然不能理解。而她,对我的不理解表示出更大的不理解。

  后来,国家明令禁止传销,媒体又报道了许多传销的案例,联想起这件事,联想起我的专业知识,我才对传销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这许多年以后,传销在中国是禁而未绝,其手法也更为恶劣。让我们先来看一位记者朋友的暗访亲历。

  为了了解传销内幕,记者决定到传销窝点一探究竟。记者在朋友的帮助下打入了省会某小区一家传销组织内部。行动之前,朋友对记者一再提出警告:由于"全球××计划"在某城市的聚集地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四散转移的残余势力对记者非常"过敏",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些"洗过脑"的人行事不可理喻。

  据了解,非法传销商进行"洗脑"式的强化训练,目的是让被熏染者尽快成为死心塌地的"下线"。而最主要的方式则是通过创业激励会和业务培训课。

  搞"××"传销的人往往都是租用居民楼,每户里有几个或十几个线人,他们同吃、同住、共同上课,交流各自的经验。据知情人透露,他们晚上7时都要上一堂课,天天雷打不动,并且还美其名曰"实话实说"。

  在一栋居民楼五楼的一套普通住宅内,屋内灯光灰暗,两室一厅的房子基本没有什么家具,连床也没有,全是打的地铺,里面已挤满了20多个情绪激动的男男女女。尽管这些传销者警惕性很高,疑心很重,但对由内部人带来的记者并没有太多怀疑。正在给大家传授传销理念的"讲师"停下来,号召大家隆重地欢迎记者加盟"××",并盛邀记者作个自我介绍。讲师每说一句话,下面的人便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回应。

  记者说:"大家好!"下面的人轰然答道:"非常好!"

  原来这一问一答都是固定的"热身程序"。

  在一番事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后,"讲师"游说记者的花言巧语便开始了。

  "讲师"讲的内容是一个个"成功者"的发家史,从汉高祖刘邦到亚洲首富李嘉诚,从刘晓庆到皮尔·卡丹,乃至这个秀才、那个郎中的无名氏。有些例子和说法听起来有些可笑,比如说刘晓庆成为富婆是因为她坚信"我是最优秀的"。"讲师"用这些事例来论证他的"箴言":"假如这里遍地都是金子,而且有人安然无恙地拾到了手,你干吗还在一旁犹豫观望?"

  见记者进入"状态","讲师"声音越发洪亮,"只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超前的意识,在座的各位尤其是那位文质彬彬戴眼镜的新朋友(指记者),都能成为刘邦、皮尔·卡丹。"屋内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不断动情描述身为"人上人"的高贵和幸福之后,"讲师"又眉头一皱痛苦地讲起了身为"下等人"的种种不幸和卑贱。最后,"讲师"得出"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冠军"的结论--"因为你爸妈怀你时,你是千万个精子中第一个冲过那个'隧道'的胜利者。"

  至此屋内的情绪已近乎癫狂。

  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讲师"的确有演讲的口才。他不仅口若悬河讲了近两个小时,而且语调抑扬顿挫,非常善于调动听者的情绪。据介绍,"现身说法"的"讲师"都是由公司派来的"传销业的成功者",一般是"督导"级别以上,每一个"督导"按公司的宣传每月有11万元的收入,他们被大家称为"指引人生之路的明灯"。

  演讲完的"讲师"走到记者跟前,送给记者两盘磁带和一本书,他说今天因为你这位新人到来临时把业务培训课改为创业激励会,明天再来就可上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就是成系统地传授传销的"方法和技巧"。

  在我们看来,这哪里是在做传销,简直就是一场标准的"集体催眠"。可怜的听者们,意识被剥夺,被控制,直至达到那些"催眠者"的目的--钱财被骗,再去骗别人的钱财。

  细究传销者的洗脑术,不外以下几种:

  最大限度地利用心理感染

  上面我们曾经提及"集体催眠"。所谓集体催眠就是一个催眠师面对若干个受术者而进行催眠施术。看起来,对催眠师来说是难度加大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是更容易了。原因在于受术者之间会产生心理感染。什么是心理感染?让我们从实例说起:

  楚汉战争末期,张良设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下。但是,汉军也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困兽之斗,往往十倍的疯狂,所以自古攻城都是网开一面,而刘邦既不想放虎归山,也不想消耗过多实力,怎么办?擅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想出一条妙计,让已投降的楚军在月色中齐声唱起楚歌,楚军闻之,不禁勾起思念故地、家人的无限乡情,再也无心恋战,汉军大举猛攻,逼得项羽自刎于乌江。

  在心理学家的眼光中,张良此计属于巧妙地利用了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心理感染。所谓心理感染,即指人们于不知不觉之中,情绪与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支配,而放弃原有的考虑、打算,直至自己心目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这种影响不是从理性知觉通道输入的,而是通过情绪行为的暗示效应,于无意识中接受的,正因为如此,它的力量十分巨大。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股强大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完美无缺的解释似乎还没有找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心理感染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循环反应,也就是说,别人的情绪与行为引起自己产生同样的情绪与行为,反之,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又增加了别人情绪与行为的强度,人类社会中群体狂热的情绪、冲动甚至丧失理智的行为,绝大多数是在这一心态的作用下产生的。

  传销组织有很多,但基本方式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会议与培训。

  会议程序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试以某传销产品为例:

  第一步是分享。也就是一个新人如何拒绝××,如何对人生迷失,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认识××的过程,说到××时激动得痛哭流涕,认识××后如何的幸福无比。这个所谓分享就是让每个人深入挖掘自身动机不纯的思想,以此表明自己对××的忠心,形同"文化大革命"时期每天的"斗私批修"的批判会。

  第二步是感恩。新人热泪盈眶地感谢某某老师指引帮助,如何使自己茅塞顿开,生活自此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步是知识讲座。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而是夹杂着一些科学内容的被无限夸大了的该产品的"知识"。如是营养产品,那是各种途径都证明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效果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比药的功效还大一百倍,"延缓衰老40年"、"预防各种各样的癌症"、"令你的皮肤永远年轻"、"令你每天精神百倍"。

  第四步是××光明前景展望。究竟有多光明呢?肯定比你能够想象出的光明前景还要光明一百倍。

  第五步是奖金分配。这就更诱人了,一夜暴富在这里不是神话,不暴富的,倒是难得一见。真是让人怦然心动。

  第六步是会后会。几个人一群(组)交流今日会议感想,确切地说是一个歌功颂德会,每个人争先恐后地表示今日如何受益匪浅,老师演讲如何精彩、精辟、精深--所有议论空洞毫无一物。就这样一个小会也被传销专家们规定出了一个统一模式。发言者第一句就是"真诚的友谊来自自我介绍,我叫某某",即使是老相识也不肯打破机械的规矩,其实是不敢。看上去,交流的气氛是民主的。但这都是假象,你别想试图发表反面意见,否则便有被乱棒打出之虞。况且,即使你有一百个不加入××的理由,他们有一百个理论来驳斥你的执迷不悟。这些理论都是现成的,有专门的讲义与书籍作保证。更有传销专家悉心研究用什么样的事例、用什么样的故事、用什么样的方法,或者如何让他们应答新人的新问题。

  上面的步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反复灌输,一遍又一遍。你感染我,我感染你,相互感染,愈演愈烈,弄到最后分不清是你骗我,还是我骗你,自骗、互骗、大家骗,到了这时,操纵者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制造幻象

  如果经由一番客观、理性的分析之后,再去参与传销活动的人估计少之又少。传销的主谋者对这一点可谓看得真真切切、入木三分。怎么办?他们的对策就是制造幻象。一旦人们被一个虚幻的景象所笼罩,并认同了它以后,理性就会丧失。而理性丧失之后,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会被当成是真实的、可能的,当然更是美好的。

  让我们来看一看传销的主谋者们所制造的种种幻象。

  幻象之一:传销能发大财,能迅速发大财。且看传销者们常说的话:

  "某某,我给你介绍一个好的事业,保证你一听就会把门市关掉。"

  "等兄弟我发财了别说我没告诉过你。"

  "快来参加吧,坐在家里拿钱。"

  "做传销,年收入可达上亿。"

  幻象之二:传销是穷人的大救星。传销的主谋者把自己装扮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是上天派下来专救穷人的(事实是富人难骗)。按照他的说法是"我们与大家分享美好的事业"。"做传销,是穷人致富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你还不把握住这最后一次机会,那你就彻底没救了"。

  "做传销达到一定的级别(如宝石翡翠)之后,就可以过上等人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万人瞩目的生活。公司掏钱让他们任意出入世界各地五星级宾馆,游历五湖四海的风景名胜,为一顿早餐,坐上飞机满世界地飞。如果这辈子没享受够,子孙后代也可以沾光"。

  幻象之三:传销的产品是超时代的顶级产品。至于传销的产品有多好呢?具体也说不上来,反正你有什么问题,它就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个保健品的话,那么,它比任何药都管用,医院关门已指日可待。所以,推销这个保健品无异于做好人好事,服用这个保健品就等于与寿星老拜了兄弟。在常人看来,吹到这里也就没法再吹了。且慢,他们宕开一笔,疯狂地扩大了吹嘘空间。让我们来看看某产品是如何操作的:××帮助中国人解决了多少多少就业问题;提升了国人的道德观念与人生价值;传播了多少多少个爱心;挽救了多少多少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哇!普度众生的观音菩萨见了它也自叹不如,面带三分愧色。清醒者听了不禁喷饭,痴迷者听了则更为着迷。

  ……

  这些幻象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大"。你想进入顶级富翁的行列吗?这里为你敞开了大门。天堂有路,你为什么不走呢?这很能使人怦然心动,因为它是难以抵御的诱惑。什么谎言最不容易使人相信又最不容易被人识破?小谎言。什么谎言最容易使人相信又最不容易被人识破?大谎言。传销的主谋者们深谙此道,要说谎就把谎说大些,反而能骗得往人。其二,"光明的前景就在明天,伸手可及"。世上想发财的人多,怕吃苦的人就更多。不吃苦而又能发财,而且不是发小财,是发大财,自然最符合怕吃苦又想发财的人的心态。当然,他们说的是明天,而不是今天,不过永远是明天,而今天你要做的事是投入加骗人。其三,"做传销有百利而无一害"。做传销自己能赚到大钱;能提升人生品位;能普度众生,造福社会(他们的产品太好了)。也就是说,口袋里的钞票满足,精神世界满足,助人为乐的天性也得到满足,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不去做?

  千万不要低估这些幻象对人的麻醉作用。某家电视台采访这群传销者,还没说上几句话呢,他们立即字正腔圆地背起天书,充满激情和向往,一副追求美好事业的孜孜不倦状,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焦急样,完全处在一种恍惚状态。这种状态和真正的催眠状态简直如出一辙,令人不寒而栗。

  温情与恫吓并用

  催眠有两种基本形态,那就是母式催眠与父式催眠。所谓母式催眠就是用温情去突破受术者的心理防线,也就是一种柔性攻势;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让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过程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

  在传销中,这两种手法也是在不断切换中交替使用的。

  的确,在传销中不乏温情。

  当新人到来的时候,温情便扑面而来。他们按两大原则对待新人。一是"火车站接人原则",要主动帮助新来者拿东西,尽量做到热情和周到;二是"二八定律原则",即要求拉来人的"业务员"80%谈感情,20%谈事业,绝对不能讲有关传销的事。现代商品社会不是很残酷吗?这里有温情;新人中不是失意者很多吗?这里会给你鼓励与希望。传销中人常以兄弟姐妹相称,不时还要来个当众拥抱,以显示亲情与友情。男女同住在租的房间里,女的睡床铺,男的睡地板,大有桃园三结义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之势。

  传销者的生活中不仅充满"亲情",而且过得也很"充实"。我们来看一看一位传销新人体验到的一个生活场景。

  从第三天起新人开始参加"晨练"活动。5时30分他们起床,先是读书、背书,很多人大声读一些关于成功学、营销学方面的书。接着站5分钟的军姿。之后是开心一刻:每个人要讲一个笑话。最后是即兴演讲,目的是锻炼口才。

  传销的培训会场的气氛也是令人叫绝的。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却如同一家人那么亲切,像一家人那么温暖,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举止高雅,每个人都能在这儿找到自信的感觉。每个人在这儿都成了天才,每个男人都是帅哥,每个女人都是美女,每个人都很优秀。会员们如同姐妹兄弟夫妻。

  虽然骗取钱财是传销主谋者的最终目的与唯一目的,但"钱"这个字却很少从他们的嘴里吐出,除非是在为你着想的时候。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如何劝诱别人参加传销,如何让人们参加这个美好的事业,如何把快乐和爱传播四方。他们俨然是一个关心民生的社会工作者,见面就夸此人如何了不起,尔后热心推荐听一堂课,做一个有爱心、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以便把爱心接力下去。

  当然,所有的脉脉温情都是形式,都是前奏。当你落入套中之后,那就先请你掏干净自己身上的钱,再去骗亲戚朋友的钱。

  当这一招渐渐失灵之后,另一招就来了,那就是恫吓,甚至发展到暴力和强制拘禁。他们已撕下伪善的面具,直言不讳只传人头不传商品,而且所用手法明文规定先亲戚后朋友,个个击破,一个不留,有良心就发不了财。当一个人加入了某个结构严密的组织以后,来自组织的恫吓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特别是当温情与恫吓交替使用,而力度与时间又掌握得十分好时,效果则更明显。

  利用名人骗穷人

  首先我们看看上传销当的是些什么人?总括起来说,是以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主。例如,下岗职工、提前退休人员、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的、想发大财又没有经济基础的、当兵退役回家的,还有手里有点余钱想发大财的、在单位里得不到领导重用心里不服气的,还有的是行政领导的家属、亲戚家里有很多社会关系的。

  他们大多生活状况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头脑较简单,缺乏分辨能力。生活的窘迫、世人的白眼使他们更加向往富裕的生活,平等的对待,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为富翁的侥幸心理。传销的主谋者正是抓住这一人性的弱点,把虚幻的海市蜃楼包装成下线的人生的目标。更可悲的是这批人因自身的弱点而执迷不悟,不知觉醒,还去骗更多的人。文化程度低,个人修养差的上当后更易采取再去骗人来减轻自己的损失,这正是传销的秘密武器所在。一旦迷上传销,就别指望把他们拉回来,谁劝谁会被他们口若悬河地上一课,劝人的人一不小心反被他们拉进去也不少见。

  心理学家班都拉指出:人类社会性行为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社会模仿学习。模仿的对象是什么呢?是社会上有权威的人,有名望的人,有身份的人,有影响的人。传销的主谋者们也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利用上了。他们把官员、教授、电视台主持人、画家等等搬到前台,再加以包装与无限放大,然后呈现到新人们的面前。你看!这些人有文化、有头脑吧,这些人总比你们的生活状态好,并且好许多吧,他们都"丢掉手中的烂苹果去抱西瓜",你还愣着干什么?

  这些名人们与传销的主谋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交易?我们不知道,也不应妄加推测。但即使一切都是真实的,这种联系也是建立在一个荒唐推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有人对你说:刘翔跑110米栏,大获成功,如今名利双收。所以,我也建议你去跑,也弄个名利双收。你会信吗?别人成功的,我不一定能成功;别人不成功的,我也不一定不能成功。只作简单类比,必然是毫无根据的。

本文标签(关键词): 传销     类催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