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媒体之责——牡丹晚报的民生报道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07:22
张卫东  近几年来,无论是版面规划、栏目设置还是选题策划,牡丹晚报始终将普通群众作为主要报道对象,围绕“民声、民情、民事、民权、民利、民意”组织开展报道,为营造诚信友爱、团结互助、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策划”关注百姓生存状态,让民生新闻唱主角  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不仅是媒体的职责,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自2004年以来,牡丹晚报每周推出一期“特别策划”,把目光对准与普通群众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粮食补贴、税费改革、社会治安等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大容量的报道,为百姓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和指导。  如2005年的“爱心企业提供爱心助学岗”,不仅报道了“菏泽数家企业在暑假期间为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工作岗位”一事,而且通过报道,促成菏泽商业企业协会发出了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倡议书,使得菏泽的大学生勤工助学不再难。5年多来,牡丹晚报共推出360多期“特别策划”,在报道中均以平民视角切入,以翔实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生存状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目前,“特别策划”已成为牡丹晚报的一个品牌栏目。  “固定栏目”展示百姓生活百态,让普通群众成为新闻主角  牡丹晚报有两个固定栏目,一是“民生视窗”,二是“菏泽故事”,两个栏目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一个侧重于图片,一个侧重于文字,但在报道对象上它们则有着非常大的共性,就是都将焦点对准普通群众,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这两个栏目,让普通群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并通过他们始终弘扬着真善美,唱响着主旋律。  “互动栏目”调动读者积极性,倡导新型救助形式  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充分地调动起广大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媒体组织的活动会更具活力、影响力,也就能更容易达到组织活动的目的。正是基于此,2007年年初,一个崭新的栏目“闲物送人”登上牡丹晚报新开辟的“帮办”版面。“你家小闲物,他人大用场”,这种由媒体倡导的新型爱心互动救助形式,很快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热心市民将家中闲置的衣被、书籍、文具、乐器、家具、电器等物品捐出,一  “公仆热线”搭建“连心桥”,拉近百姓与政府的距离  牡丹晚报另一个独具特色的互动栏目是“公仆走进编辑部”,就是“公仆”走进编辑部接听读者打来的热线。每周一期邀请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轮流走进编辑部,结合本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现场接听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网友咨询,受理群众投诉。该栏目开办8年多来,为诸多读者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深受欢迎。  作为党的喉舌,对媒体来说,不仅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关注百姓的诉求,及时将“民声、民意、民情”反映给党和政府,《公仆走进编辑部》这一特殊的栏目形式,不仅使普通市民拥有了话语权,还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关系、政群关系。  “公益活动”关心百姓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自2005年起,牡丹晚报相继开展了“助寒门学子圆梦”、“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为寒门送暖”、“周行一善”等一系列以互动救助、慈善救助、亲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牡丹晚报联合共青团、教育局及工商业企业,发起的“助寒门学子圆梦”活动,每年有近百名学生领取到数额不等的救助金,帮助他们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此项活动开展6年来,已累计资助600余名大学生。  “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是牡丹晚报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一项公益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通过与教育系统结合,牡丹晚报刊登出100名因家庭贫困或父母患重病、去世等原因而失学或即将失学的农村少年儿童的情况,由热心读者认领,“结对”资助每名学生500元钱,以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媒体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新闻报道中时刻关注民生。只有始终将普通群众作为报道对象,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维护民利,这样的媒体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也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