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2008科技奥运之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14:50
本报记者王斯敏 赵婧 吕贤如 发布时间: 2007-05-17 04:1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该如何认识科技奥运?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者之一,北京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得好:“众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将成为实现‘把北京奥运办成历史最高水平奥运’承诺的有力保障;而每一项展示的科技奥运成果都将激起观众对我国科技实力的自信心与骄傲之情。”让我们跟着记者的眼睛去感受
2008科技奥运之光!
栩栩如生的鸟巢模型吸引着参观者。

造型别致的太阳能路灯将在奥运村内使用。
在繁花似锦的五月,在筹备奥运的决战之年,科技周奏响喜迎奥运的科普乐章。作为2007科技活动周的亮点之一,作为2007年北京科技周的主打项目,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450天之际,“科技圆梦想、和谐迎奥运”系列科普展5月16日在北京奥体中心拉开序幕。
高科技为奥运安全“护航”
“这扇门是没有钥匙的,谁能把它打开?”在“奥运安全”展示区,工作人员指着现场一扇貌似普通的门,微笑着“考问”参观者。
好奇的参观者左寻右觅,很快有人发现了奥秘所在:“电脑!”话音一落,门边那台装有摄像头的电脑立即被层层包围了起来。“对,这里装有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奥运人脸识别系统’,只要你的脸部资料被存进了系统,那么只要你站在门前,它就会自动打开。”工作人员边介绍,边为大家做起了操作演示:点开系统页面,把脸对着摄像头,轻轻点击“抓拍”,然后依次点击“输入”、“识别”。不到一分钟,系统提示操作完成,站到门前,一旋把手,严锁的门应声而开。
“如果你化了妆,它还能认出你吗?”在疑问声中,工作人员戴上了帽子、墨镜,重复刚才的操作,结果,门比上次更快地打开了。
“别说遮住眼鼻,就是长胖二十斤、面貌大变,也瞒不过系统的‘火眼金睛’。”北京奥运会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行者集团董事长马昕介绍说,人的脸部骨骼具有极大差异性,该系统正是利用了人脸骨骼识别原理,开门的“钥匙”就是个体脸部骨骼生成的几千位密码。因此,不论人脸的肤色、表情、装饰、发型等外部特征怎样改变,都不会影响系统的识别率和准确率。即使对于外部特征很相似的人脸,系统也可以抓住毫厘之差快速识别。哪怕因为角度关系,只拍到了人脸1/5的侧面,也可以在几秒钟内准确识别。
经大量测试,人脸识别系统的最快反应速度仅为0.01秒,无识别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各项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目前,我国13亿公民中已有8亿多人的身份资料被输入了该系统,到奥运前夕,全部中国公民和国外入境者的面部信息都将被收录。同时,为完善安全预警机制,该系统还会专门生成一份“黑名单”,对名单中列出的各类危险分子实现快速辨认与严密监控。“有关国家将提供给我们一些详细资料,比如哪些人是恐怖分子,哪些可能是闹事的足球流氓等等,我们会详细录入。这样,当他们试图进入奥运场馆时,人脸识别系统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一举‘揪’出他们,把危险关在门外。”马昕说。
据介绍,该系统自去年9月起已投入运行,被应用在北京站、北京西站和地铁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场所,还将在年内安装到北京的500多家商场,做进一步调试和检测。到2008年,该系统将在奥运场馆全面应用,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盛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是百年奥运第一次与人脸识别技术真正结缘。以前的一些奥运会等也曾使用过类似设备,但技术上并不成熟。这套系统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科技的进步,展现我们为奥运保驾护航的能力。”马昕信心十足地说。
新能源让奥运场馆节能环保
在展示区中央,几块晶莹剔透的太阳能电池板熠熠闪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它们用蓄集的光能点亮了周围一圈灯火,展示了太阳能的威力。
“在奥运场馆的玻璃幕墙建设中,将大量安装新型太阳能光电池板。这是采用钢化玻璃制成的二代电池板,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明显不同,且更有优势。”一位女士介绍说,这样的电池板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拥有玻璃的透明度,更加美观,而且灵敏度极强,能够实现全光谱吸收。“即使只有微弱的月光,新型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照常发电。这项技术一旦普及,那么我们外出时将不再受供电制约,带上几块电池板,就可以自建一所家电齐全的小屋了。”科技人员风趣的讲解引来一片笑声。
放眼望去,太阳能在奥运场馆中的利用比比皆是——造型美观的太阳能草坪灯、路灯、庭院灯,不但实现了自动光控,节省了电力和人工,而且将环境装点得多姿多彩;伫立街头的太阳能公交信息厅,可在连续阴雨1周以上的时间里保证供电,为人们提供公交线路查询等服务……
“会喝水的地砖”是奥运新材料展示中的另一个亮点。四个水龙头中水流急速泻下,哗哗地冲击着下方的四块砖材,而这些神奇的砖却毫不积水,转眼就将表面的水流“喝”下肚去,并同步地渗流到了砖下的水池中。用手一摸,整块砖竟然干爽如初。
“这是我们研制的生态沙透水砖,采用成本低、无污染的风积沙加工而成,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仁创科技集团副总裁汪斌不厌其烦地为一批批参观者讲解:“它可以把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可以消除洪涝积水,既防止水患又便利交通;还可以废物利用,科学治沙。”
据介绍,这种“喝水砖”目前已经在奥运丰台垒球场、奥运水系清洋河、奥运交通指挥中心办公广场等奥运场馆建设中大量应用。“可以想象,当奥运盛况向全球直播的时候,如果遇雨而我们的地面干爽清洁,那将是对‘科技奥运’多么有说服力的展示!”摸着神奇的地砖,来自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参观者孙丽同学由衷地说。
不烧汽油、用途多样的燃料电池场馆车,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保持室内冬暖夏凉的生态型呼吸遮阳幕墙……徜徉在展区,奥运新能源的利用令人大饱眼福。
高智能让奥运交通畅通无阻
在模拟的北京奥运交通指挥中心大厅展区,智能交通电子警察打着标准的交通手势,指挥现场人群疏散。指挥调度大厅设有98面80英寸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对全市快速路和主干道系统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还可利用计算机远程控制交通信号灯和室外显示屏,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高速路交通流量、流向进行控制、诱导,均衡交通流的分布。
“屏幕上的红点是什么?”面对“奥运场馆行人仿真实验”,记者颇为好奇地问。“它们代表奥运场馆周围行人的运动轨迹,到奥运会时,你就能看到红点变成‘官员’、‘运动员’、‘记者’、‘游客’在屏幕上走动了。”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史建港说。
据介绍,仿真实验是把奥运专用道、场馆及公交车站的行人交通进行计算机仿真。从红点的密集程度不难看出,奥运期间存在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来京,来自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委会的贵宾近5000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1.6万多人,技术官员2800多人,国际奥委会规定持证媒体2100人,还有部分非注册媒体及赞助商的客人4万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近10万名,观众更达到几百万人。
据专家预测,仅奥林匹克公园赛事高峰日观众流量就将超过40万人次,相当于王府井平时客流量的4倍、节假日流量的2倍。届时北京市出行人数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而奥运交通仿真系统将通过典型三维场景和定量化的数据,直观展现明年奥运举行时密集的交通现状,分析、测试各类交通组织方案效果。
有关人士介绍说,奥运期间,这套仿真系统会根据人员流量、密度寻找最有效的疏散方案。比如五棵松体育馆比赛结束后要疏散人群,屏幕会立刻显示出他们预测出的两种方案,一是宏观的交通疏散方案;二是针对拥挤的关键点,提出的相应微观解决措施。记者看到,此时大屏幕上三维仿真图出现了一团火,原来是在进行假想火灾现场仿真疏散演示。难怪科技人员称这套系统是“交通安全预报”。
科技奥运的每一细节都与我们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上至翱翔九天之外的奥运小卫星,下至交通指挥系统……漫步展区,我们惊喜地发现,科技奥运就在我们身边。
能够做出几十种表情的迎宾机器人。本文照片均为本报记者高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