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识假、劣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20:16

怎样辨识假、劣药

文章内容:

    一、从说明书上识别药品包装及说明书上应明白写有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主要成分、适应病、用法、     用时、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假药,一般都书写不完全或不正确。

    二、从商标上识别 药品包装上 应印有商标图案及“注册商标”字样。 假药往往缺少此项或只印上“商标”。

    三、从印刷及包装质量上识别 一般纸质低劣粗糙,套色不协调,字迹 模糊,有字不规范,版面不清晰。

    四、从药品的外观上识别

    1.片剂 色泽不一致,有药斑、表面不平、无光泽,有的破损。

    2.注射剂 有絮状沉淀、有异物、色深,标织印制粗劣,封口长短不一,甚至安瓿泄漏等。

    3.冲剂 有结块、潮湿、粘连、发霉、生虫、虫絮等现象。

    4.糖浆 出现发霉、异味及大量沉淀情状。

    5. 蜜丸 表面不滑润、无光泽、色泽不一致及霉变、异臭、生虫。

    6.水丸 有粘连、变色、松胀、生虫、发霉等现象。

 

地黄资源状况分析

    地黄系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武陟、温县、孟州、沁阳、博爱等地,乃著名“四大怀药”之一,历史悠久,用途广泛。长期以来,全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引种,并且有的地方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价格、地黄品种的自身缺陷(品种容易退化和病虫害易感染的特点)使得地黄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小,甚至有失种的可能。现就地黄的资源状况概述如下。

1河南省怀地黄种植资源状况

    提起“怀药”之现状,有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沁阳一位老同志叹道:目前,作为怀地黄之乡(曾以“大道寺地黄”为招牌;1920年,药农李开寿挖取野地黄原种,与家种地黄杂交,培育出抗涝、抗虫害、产量高的吓地黄新品种“金状元”。)的沁阳市,其怀药种植面积不过133hm2,怀地黄种植更是少之甚少。其它地方怀地黄的种植面积也在日益减少且品种混乱、退化现象严重。一些农户为提高其产量、降低单位成本以增强价格竞争力,随意引进外地种子、种苗,致使怀药失去原有品质。另外,山西、山东、河北的商贩也以他们当地地黄冒充怀地黄,真正怀药有被挤出市场之势。

    实际情况表明,当前怀地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博爱县仅有孝敬镇内部村附近少有种植;沁阳市也仅有覃怀区北金村附近少有种植,已经不成规模如此下去,不过几年,怀地黄将有失种的可能。沁阳神农山老君洼“百草坡”上生长的野地黄是怀地黄原种,也是选育怀地黄新品种的后方基地,此处生长的野地黄所剩不多,如不重视,也会有种质资源绝失的可能。怀地黄种植面积较大的仅有孟州、温县和武陟,但也有不少问题,如盂州市,除了地处市区东南黄河滩地的化工镇、南庄镇外,其他乡镇如维村镇、城伯镇等地地黄种植面积也在迅速减少。武陟县的地黄种植多集中在黄河滩地,主要有北郭乡、西陶镇和与温县搭界的大丰镇。这里药农队伍庞大,因地处相邻,有大批药农在温县承包土地种植地黄,但也有部分人不从事种植,而是充当商贩,专门从外地(主要是山西省)寻找货源,低价收购,假冒“怀货”,失去了环地黄原有的道地性,也给本地怀地黄种植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目前,如温县、武陟等县的有关部门一再提出要重振怀药雄风,并努力推广GAP规范种植,但整体状况仍是种植技术落后,生产周期长,特色品种少,药农分散种植经营,种植产业规模化、规范化难以形成,加之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劳动强度大,管理粗放,品种退化严重,农药残留超标,质量良莠不齐。

2山西省地黄资源状况

    近几年来,有种说法是:“怀地黄不如山西绎县地黄。”暂不论真假,事实上,在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市场上都有这种情况,怀地黄同山西地黄同存并售,这还能区分道地和非道地,尚可接受。更甚者是两者混存混卖,不分道地非道地,一并充当怀货上市,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实地考察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山西省南部地区地处黄河金三角,古称河东大地,这里土质、气候同河南武涉、温县等一带差异不大,且当地老百姓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山西绛县南樊镇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从河南引种地黄,至今没有断种,并且,近几年来,地黄种植不断向周边扩展,规模越来越大,已是山西地黄的一大产区。现在,运城市的芮城县、临猗县、永济县及北相镇等地都有大面积种植。临汾的曲沃县、襄汾县及周边的地区也都有大面积种植,且规模迅速扩大。值得关注的是襄汾县的几个村镇如苟董村已经发展为生地黄的集散地。据有关人士说,全国市场上生地黄的50%一60%来自襄汾,并且还有扩展之势。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物脱毒中心已经成功开发出脱毒地黄,并进行大面积推广。暂不说各地地黄质地如何,单就种植规模来说,山西不比河南小。

3其他省份和地区地黄资源状况

3.1山东省近几年来,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在地黄的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推广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目前,种植地黄比较成功并有一定规模的有荷泽舜王城药材市场周边一带,成武县(孙寺、常桥)以及嘉祥一带,并尝试推广地黄栽培技术。

3.2江苏省与山东成武相邻的江苏丰县、沛县以及徐州附近的铜山一带在前几年还有零星种植,考察结果是这两年地黄已经失种。

3.3河北省由于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带动,使得周边地区对药材种苗推广及培育品种都很重视。近年来,对地黄的引种也越来越多,种植技术也在逐渐规范。据报道,河北易县也有引种。

3.4北京市北京部分地区引种地黄开始较早,一直没有断种,并且在种植技术推广上不断改进。目前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北寺村及徐辛庄镇都有相当规模的种植,并在尝试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提高地温,使栽种期提前,生育期延长,确保苗齐、苗壮,同时又起保墒作用,防止病虫害侵入,从而提高地黄产量。

3.5陕西省目前,陕西大荔、渭南的部分地区也都有小面积种植,而文献报道的咸阳、宝鸡等地现在基本已经失种。

3.6浙江省文献报道的浙江部分地区以前也都有地黄种植,但目前也都基本失种。如仙居地区,地黄种植鼎盛时期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产量可达170万t,90年代后逐渐减少,近五六年来几乎无人种植。

3.7安徽省在安徽境内种植地黄几乎没有,目前,仅有亳州谯东镇药材种植基地小面积种植,不成规模,并且是翌年春里刨出,直接晒干即可。

4地黄种质资源状况

    地黄由野生变栽培大约开始于周朝,《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述了地黄的种植方法。品种一直单一。

    自在民国6年(1917年)崔大毛就培育出“四齿毛”’1920年李开寿培育“金状元”新品种后,地黄品种也就逐渐多起来了。70年代相继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北京—1、北京—2、北京—3”等。目前,由于品种繁殖技术的提高,使得地黄品种繁多,除以上外,还有白状元、小黑英、红薯王、郭李猫、A-1、A—2系列、85-2、85-5、85-8系列、温县-1号、国林新—1号、晋红—l号、沛育77—5、河南大红袍、组培82—5、茎尖—16号等20余种。地黄新品种的培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一品种质量,丰富物种资源。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品种混乱,质量不稳,等级难定,加工困难等不利因素。

    随着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地黄品种也在不断革新换代。目前,各个地区种植品种不一。有的地方品种多样,如河南有北京-1、85—5、温县—l等,其中有一村推广种植“脱毒85—5”。有的地方品种集中,如山西主要是85—5,也有少量其它品种。也有的地方品种混杂,甚至药农都不知所种的是哪个品种。

5怀地黄发展前景

    地黄的叶、茎(根)、花、籽都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据史记载,明代永乐三年就开始远销国外,被视为滋补珍品。怀地黄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因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气候、土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怀药的品牌优势、种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等等。但优势不能决定形势,只有抓住形势,才能发挥优势。当前,国内外新一轮中医药热已经掀起,国家重视,当地政府及各部门更应该紧锣密鼓抓住历史机遇。一方面,要有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给药农创造积极、宽松的大环境。另一方面,要抓好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如建立怀药种质资源库,保证优良种苗的培育,这是“怀药名牌战略”的基础;加强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按照GAP规范化种植标准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种植基地,提高质量,降低农残:

    走产、学、研相结合、强强联合、传统加工和新工艺相结合的道路,注重品牌药材的二次开发,提高新产品科技含量:加强怀药品牌及新开发产品的注册保护,强化品牌意识,多方联动打造名牌;敢于承认不足,积极向他人学习,力争达到育繁销一体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范化。

 

掺杂金银花、红花的鉴别

掺杂中药材是指掺入了泥沙、玉米面或药材非药用部位的中药材。现将常见的常用的金银花、红花掺杂后的鉴别经验介绍如下:

掺杂金银花        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掺杂品一种是将玉米面及细沙拌入,鉴别时用手握之松开后,可见手上有黏附细粉状物,捻之有顶手感;若取少许用水浸泡,水液混浊且有沉淀物,加稀碘液显蓝色反应。另一种掺杂品是将红糖或食盐水拌入金银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时用手握之较湿润粘手,口试有甜味或咸味。

掺杂红花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掺杂品通常有三种:一是掺入一些极细的泥沙、糖粉或面粉,用手握之松开后,手上留有少量花粉及一层灰黄色细粉样物,捻之有粗糙感;其二是将染色的纸浆切成细丝状,拌入红糖掺入红花中,鉴别时可取少许红花放入水中搅拌,纸浆丝即破碎;其三是将菊花和舌状花染色冒充,仔细观察可见舌状花花瓣,用水浸泡红色即退,水液被染成红色。

 

栀子的真伪识别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子、山黄枝、枝子,为茜草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它主产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功能。

    正品栀子的性状鉴别本品为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微有光泽,有6条翅状纵棱,每三翅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暗黄绿色宿萼,基部稍尖,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种子多数,聚成团块,扁卵形,表面棕红色或红黄色。种子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常见的栀子伪品水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果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及南部。又名大栀子、伏尸栀子、建栀。其性状为栀子外形相似而较长大,呈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直径1一1.5厘米。表面黄色,纵棱较高,花萼宿存。果皮厚,种子集结成团,长椭圆形,表面深黄带红色。气微,味微酸而苦,种子浸入水中,水染成黄色。

    山枝仁为海桐科植物光叶海桐的种子。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其性状为颗粒状,为不规则的微下凹的多面体,棱面大小各不相同,直径3—7毫米。外表呈棕色或紫红色,少数呈棕褐色,光滑,质坚硬,不易粉碎,内心白色,嗅之有油香气,味苦涩。

    光叶海桐果实为蒴果,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1.5厘米,3瓣裂,果皮簿。

 

牛黄真伪的鉴别 

    牛黄,又名心黄、肝黄、胆黄,为牛科动物的干燥胆结石或胆管、肝管结石,具有清心泻热、益肝胆、安神、利痰、镇惊、解毒的功效。历代医家用其治疗热性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烦躁不安等症。牛黄为珍贵的中药材。

牛黄可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    天然牛黄国产有京牛黄、东牛黄和西牛黄三种;进口牛黄有澳洲牛黄、金山牛黄和印度牛黄三种。

牛黄的形状鉴别方法是:一是观察胆黄。天然胆黄多呈卵圆形,类球体,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细腻稍有光泽。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泽的薄膜,习称“乌金衣”,质更佳。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紧密细腻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二是管黄。天然牛黄的管黄呈短管状或破碎为片状,表面棕褐色,较粗糙,有裂纹及小突起,质松脆,断面外周有层纹、中心部槽朽状或中空。有的色黑、质坚、断面无层纹、质量次。牛黄以身干、表面光泽细腻,断面层纹薄而整齐,味苦而甘,清香而凉,无杂质者为佳。

    鉴别真假牛黄可用水试法,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装入清水半杯,取牛黄少许投入水中,真品吸水不变质,水不浑浊、不变色、无油脂等飘浮物;假牛黄入水即迅速膨胀而崩解,水变浑浊或染色,有油状飘浮物。此外,尚可采用指甲法,即牛黄粉末少许,用水润湿后涂于指甲上,正品使指甲呈黄色,并经久不退,伪品则不能。假者味苦如黄连,无清凉感,入口即化糊状,如嚼绿豆粉。

 

山药的真伪识别 2003-04-29 10:39:17

正品山药的性状鉴别

1、毛山药:本品为圆柱状,稍扁而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1.5-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和纵皱纹,偶见有未去净的浅棕色外皮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颗粒状,隐约可见浅黄点状物(维管束)。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本品为圆柱形,两端齐平,长10-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光滑顺直,白色至黄白色,质坚实而粉性足。

常见的山药伪品

甘薯:本品常见加工成圆柱形,长5-15厘米,直径2-6厘米。类白色或淡黄色,断面可见浅棕色小点,边缘有明显的棕色环,粉性,易受潮变软,味甜。

木薯:本品为圆柱形片或斜片状,片厚2-4毫米,直径2-5厘米。外表皮白色或淡黄色,偶见棕色外皮残留。切面粉白色,有淡黄色筋脉点呈辐射状,多数中央具裂隙。木心淡黄色呈纤维性,或木心被抽去呈孔洞状,粉性足,手捏之,有滑惑,味甜微酸。

 

三七的真伪鉴别

    三七,又名金不换、田七、参三七等。主产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广西靖西、睦边等地。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对人体各部分出血和金疮跌扑肿痛具有显著功效。由于三七价格较贵,伪冒品不绝于市,现将如何鉴别真伪介绍如下:

    真品:三七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长1—6厘米,直径1—4厘米。顶部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支根断后的环状痕迹。表面光亮,灰棕绿色,带有部分残存的灰黄栓皮,有横向皮孔及不连续纵皱纹。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能分离,中央木部色较深,角质状,有放射性纹路(即呈菊花心)。气微味苦而回甜。并以个大、质坚、皮细、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无裂隙、有菊花心者为佳。

    伪品:莪术:系姜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它呈卵圆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表面呈黄褐色,长3—6厘米,直径2—3厘米,顶端无茎痕。全体可见有人工雕刻而成的皱纹和瘤状突起,却都甚酷似真品。体重质坚硬,断面棕褐色或黄绿色,蜡样,气微辛,味微苦而辛。真品三七属五加科人参类,有人参气息,尝之先苦而后甜,伪品均没有回甜,较易鉴别。

柴胡的真伪识别

    柴胡,又名春柴胡、南柴柴胡、北柴胡、芽柴胡,为伞科植物柴胡、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根习称“北柴胡”或“硬柴胡”,全草习称“南柴胡”或“软柴胡”。全草主要来源于狭叶柴胡,春季采挖的幼苗称“春柴胡”,已成长的全株称“竹叶柴胡”。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内蒙、浙江、江苏、陕西、湖北、四川及东北三省等地。

正品柴胡的性状鉴别

l、北柴胡:本品为长圆锥形或圆柱形,1常有分支,长5—15厘米,直径3—4毫米。顶头部膨大,顶端多带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或片状叶鞘。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和横向突起的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味微苦辛。

2、南柴胡:根呈长圆锥形,少分枝,长5—14厘米,直径4—8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近根头部有多数紧密的环纹,根头顶部密披纤维状叶基残余。质稍软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棕色,可见油点。气微香,略具败油气,味微苦。

3、春柴胡:本品为带根幼嫩的全草。全长15—80厘米,根同南柴胡,少见同北柴胡者。茎叶灰绿色至淡绿色,多卷曲皱缩;茎单一或数叶,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叶互生,根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端部渐尖,叶脉5—7条,近乎平行。复伞形花序,花小,黄色,双悬果。气微香,味淡。

北柴胡叶片具平行叶脉7—9条。

常见的柴胡伪品

大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及根。多分布于东北三省。本品为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枝,下部分枝较多,长3—10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黄褐色至棕色向上颜色渐浅,较粗糙,密生环节,节与节间明显,可见少数须根,质坚硬,断面平整黄白色,皮部与木部紧连,中心多空洞,显纤维性,昧微涩,有麻舌感,有芹菜样气味。

瞿麦根:为石竹科植物瞿麦根。本品为圆柱形,多弯曲,下部有分6—12厘米,直径3—6毫米。根头部膨大,残留有数个长短不等的茎基和卷曲的粗毛,茎基上可见围抱于节的叶基。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沟及点状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中空,味淡。

蝇子草根:为石竹科植物蝇子的干燥根。本品为圆锥形,根头部有残留茎枝,茎枝节膨大,多扭曲。断面具黄白相间的放射状纹理。

 

淡竹叶的传说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朝中权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先锋张飞兵马刚,到巴西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郃相遇。张郃明知不是对手;使筑寨拒敌。张飞急攻不下就指令军士在阵前叫骂。张郃依旧不予理睬,坚守不战。眼看已对峙数十日,直急得张飞火冒三丈,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烦躁不安,急热攻心。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50瓮佳酿,并如此这般地嘱咐张飞依计行事。“酒”抬到了阵前,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用,划拳行令,自己更是把瓮大饮。张郃登高一看,恶狠狠地骂道:“张飞这厮欺我太甚!”传令当夜趁张飞醉酒时下山劫营,结果遭到张飞埋伏大败而逃。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一种汤药——淡竹叶水。这是诸葛亮专为张飞和众军士们解火治病的药汤。那么,淡竹叶究竟有何作用能受到古人如此青眯呢?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可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等症。民间验方颇多,如治尿血,取淡竹叶10克,白茅根10克,水煎服;治热淋,取淡竹叶15克,灯心草9克,海金砂6克,水煎服;治口舌生疮,心烦不安可用鲜淡竹叶煎汤当茶饮有良效,甚至到了夏日消暑时,也可用淡竹叶、白茅根适量水煎,作凉茶饮用。

 

杏仁和桃仁的简易鉴别

       杏仁与桃仁分别为蔷薇科植物杏类和桃类的干燥成熟的种子。二者在形态、颜色上非常相似,但作用不同。杏仁为止咳平喘药,桃仁为活血祛瘀药。为正确区别二者,现介绍一种简易鉴别法:杏仁表面黄棕色,味苦,具有特异的杏仁气味,较桃仁小;桃仁表面红棕色,味微苦,不具特异杏仁气味。种子用沸水浸泡后,剥下种子皮,用25%碳酸钾水溶液与2%漂白粉水溶液等量混合,取上清液,对种皮进行脱色,水洗,用2%甲基绿水溶液染色后观察。杏仁 从合点发出的细纹(维管束)沿种皮纵走,分枝多。桃仁 从合点发出的细纹(维管束)沿种皮纵走,分枝少。注:摘自农村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