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说唱---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0:16

 

滇西北日记[一]  文/ami

第一天 晴

  距离我第一次去昆明,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时一家人简直就是长途跋涉,汽车换火车再换汽车,才到昆明。那时我觉得昆明是一个挺大的城市,西山的龙门和石林,龙门脚下的虾饼那时我记得才三毛钱一只,脆脆的,过桥米线二三块钱一大海碗,碗里滚烫的鸡油不小心会把舌头都给烫麻。还记得大观楼那幅长联的第一句,五百里滇池……,那时我还没见过海,看到无边无垠的滇池,感觉就象海一样广阔。还记得翠湖,后来看到汪曾祺小说里提到翠湖的一个小笑话,觉得挺有意思,说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
  十五年后,只二小时就降落在滇西北的土地上了,我自然已是分不清昆明的东南西北。也不敢再想去看滇池,那里据说已经被污染得不象样了。
  从昆明机场出来就直接上了去丽江的巴士。沿途看上去云南没有很多的种植物,丰收的季节里到处只是结穗了的玉米地和硕大的向日葵花,金黄得灿烂。还有满山遍野的象小芭蕉一样的棵状植物,是烟叶,有些晚收的烟叶开着粉红的烟花,原来烟叶也是开花的,而且那么漂亮,远看象扇形一般的烟花。直到晚上快九点才到丽江,草草吃过晚饭,继续赶往玉龙雪山脚下的甘海子牧场。
  第一晚住在甘海子牧场的雪花山庄,那真是我在外面有史以来住得最舒服的一个晚上了。一栋非常小资非常温暖的木屋,甚至客厅有壁炉看上去还可以烧火,和桌球,客房里干净得感觉象是在家里。
  雪山的夜很冷,空气也许不止是干净,深呼吸一口,清凉得透心。似乎平时很难得看见那样满天碎碎的星星,也许是这里海拔高,或者天空真的更纯净,所以能看到的星星才更多罢。

第二天 晴

  早上的阳光很好,仍然很冷,大概只有几度。
  刚出屋门,她们就指给我看不远处高高的峰顶,说那就是玉龙雪山了。我真不敢相信!我原本对雪山没有概念,或者模模糊糊地以为雪山都会是象图片上的富士山那样壮丽,需要一种敬仰膜拜的心情才可以见到,却不知道仅仅只是因为好天气的能见度高,竟然如此容易就看到了玉龙雪山的主峰顶。蓝天下,雪山映射着阳光,这个季节虽然看不到白雪皑皑,但阳光照在冰川上面,有种银闪闪的清冷光芒。没有机会看到滑雪的人,所以无法想象在这个全国海拔最高的滑雪场上滑雪是种什么情景。
  我们放弃了旅行社安排的小索道,改坐大索道上雪山,可以到达的海拔是4506米,然后由栈道还可以往上走到海拔4680米的地方。缆车快速地提升着高度,就象飞机上升的那一瞬间,脚下的山峰离我们越来越远。玉龙雪山上有离赤道最近的千年冰川,曾经是因为海拔太高而无人企及,现在有索道可以把你直接送到冰川面前去感受它的沧桑和神奇,这真是非常奇妙的一种感受。当然,这种开发对高原冰川的破坏性是显而易见的,人流量的增加使冰川的面积已经在减少。
  虽然这个季节的雪山上根本看不到雪,但置身于雪山,踏着栈道上行去追赶大部队,确实觉得空气有些稀薄,走了不一会儿就象在平地跑了几千米似的那种累。栈道旁边就是冰川,颜色有些发暗,仿佛触手可及,阳光射过来时向上望去看得到银白的雪峰,天空有些云朵在跑。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高原反应,我觉得我的心跳得很快,小腿也象是有些软。虽然爬过不少的山,当我站在不知道多少人在那里纪念自己爬到4680米的木牌下面时,多少还是有一点点战胜自己,战胜这高度和高原反应的感觉。
  我们下山时天气陡的变了脸,很多的云雾缭绕挡住了雪峰,好象天空中有谁使了魔术,雪山全部都消失了似的,空余白茫茫一片,并且能见度极低。雪山真是神秘的,可遇而不可求。缆车飞速滑下雪山时,山腰处有用仪器正在做测量的人,一个人手里握着野花,冲我们挥了挥,我也摇了摇手以示回应,他们黝黑的笑容在缆车外一闪而过。

  玉龙雪山的泉水在象山脚下汇成一潭,所谓黑龙潭,也叫玉泉公园。说是在那里可以看到玉龙雪山倒影的,我们去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看见雪山倒影。只看见水面上飘逸着居然是叫水性杨花的,这种花的根茎在水里拉得很长,飘飘荡荡的,象是海草,并且显得很脏,但开出的花却是朵朵洁白,随着水波荡漾,却不走远。
  傍晚时分,才回到丽江歇下。喘了口气,就步行去了丽江大研古城的四方街。
  大研古城与我想象中的古城实在是差之千里。我以为在一座距今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它的历史岁月和沧桑感,应该会可以随处呼吸得到触摸得到,可我只有踏在那些还算是原汁原味的青石板上时,才感觉到一丝古城的气息从悠远的地表绕鼻而过。四方街的格局都是临水而建,确实是“家家临溪,户户垂柳”,小桥、流水仍在,只是这些人家都已成了一家家店铺饭馆酒吧。店铺里所出售的大同小异并且拙劣的工艺品和丽江甚至云南已是越来越没有关系,只不过借了丽江的名,好让花钱的人日后回忆起来还能说,这是在丽江买的。临溪的酒吧看上去象做秀似的,挂着红灯笼,漫天铺饰着纳西象形文字,酒品和价格都与都市的酒吧无甚区别。店家的口音南腔北调,想象中那些佝偻了腰身,坚持穿着纳西生活装三五成群坐在家门口闲聊的老人,如今都坐在店铺笑迎八方客。这条著名的四方街脂粉渐浓,古朴不再。
  四方街上有很多纳西古乐的演奏团体。古城有叫宣科的古乐主持为优,也许为越来越流于平俗的风景增加了一点灵性。即使是商业性质的表演,来自乡土的纳西人也还用心,就象我曾经去听过的武汉楚天台上的编钟演奏。
  入夜,站在广场中间看所谓的篝火晚会。居然是警察拎了汽油,捡了木柴垒在广场中间叫锅庄的地方,打火机嘭地点燃,周围不知道哪里一下子冒出来一圈穿着有舞台效果的纳西服装的妇人们,随着广播里的音乐而舞动起来。她们的表情平淡甚至木讷,舞步一致,你加入进去拉着她们粗糙温和的手,她们也会加大一些舞步的幅度示意给你。和着音乐一圈圈地跳开来,嘴里也咿咿吖吖地叫着节奏,我突然觉得,这种民族舞蹈的精髓沦为刻意的表现时,还不如说是在锻炼,更为自然自得一些,就象城市里那些在花坛旁边锻炼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