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均衡: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5:35
校内均衡: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当前,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中,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受到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与此同时,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校内均衡问题。校内均衡,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教育公平的真正落实。

 

  所谓义务教育校内均衡,是指在义务教育学校内部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合乎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同质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同质的教育教学对待,最终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获得发展的成功。

  现象:

  ——在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上,一是要合乎学生自身特点。例如,有些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见长,学校就应该相应地在这方面多配给资源;有些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见长,同样,学校也应该在这方面多配给资源。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学校所配给的教育资源可以不同“类”,但必须同“质”,也就是说要同等水平、同等质量。二是要满足需要。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而不能让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则面临条件匮乏。在现实中,这样的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是存在的。例如,有的学校把艺术教育资源装备得很现代、很超前,而对于科技教育、体育等教学条件的配备则不重视,从而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如果说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同质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学校办学条件的话,那么,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同质的教育教学对待,则主要是指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在教育教学中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方式,给予每一个学生表现、发挥、发展的机会等。在现实中,教师喜欢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冷落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喜欢提问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的提问频次则大大降低,甚至不闻不问;学校对于在各种竞赛、评比中获奖的学生大力奖赏激励,并给予其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而在这些方面表现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得到的却往往是忽视、冷落。

  ——学生的潜能存在差异,其成长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成长为运动健将,有的学生则可能发展为歌手、艺术家,其潜能的充分开发无疑是一项重要条件。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在一个方面充分发展,而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把自己拥有的特长潜能充分开发出来,从而获得发展的成功。在现实中,在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内,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尤其是教师、班主任)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潜能;有的只关注一部分学生潜能的开发,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潜能的开发。

  原因:

  ——教育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一是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把握和实践上存在偏差,没有抓住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全面发展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质上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均衡地享受教育资源、获得发展条件,在各自的潜能领域得到充分开发。二是在关于人与人的发展的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类型、发展的特长潜能,这既是客观存在,又是教育信念。只有拥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成功。

  ——学校发展方略存在偏差。许多学校在发展中很重视自己的风格或特色,以某些优势学科或领域为标志,如艺术、体育、科技、外语等,集中资源打造这种风格或特色,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在这些优势学科或领域拥有特长潜能的学生。笔者认为,就义务教育学校而言,这种发展方略是不合理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应该是创造公平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使不同类型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开发,而不是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所谓的特色或风格,使学生享受不到均衡的教育教学条件。

  ——教育教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偏差。这种偏差一方面表现为以升学考试成绩为衡量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的潜能差异,尤其忽视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存在的潜能优势,把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淹没在应试教育之中;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教学模式、方式单一,只注重知识学习,记忆学习,忽视能力和潜能开发,更忽视了教育教学的德育、美育、体育等功能。这种教育教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差,是导致义务教育学校校内不均衡的又一重要原因。

  对策:

  ——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先进理念。解决义务教育校内均衡问题,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要确立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都有个性、特长潜能,都能获得合乎自身特点的发展成功的信念。用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指导、统领办学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把从古至今形成的“有教无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和“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理想落实到现实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选择中去,扎根于学校办学实践的每一环节。

  ——转变学校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如果说解决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责任,那么,解决校内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这就要求学校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由注重物质条件改善、外在形象建设的外延式发展方式转变为注重内在文化建设和质量水平提高的内涵式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使学校的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地配置学校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同质的合乎自身特点和需要的教育资源,得到同样高水平教师的教育和帮助,都能在发展上获得成功和喜悦;改变以偏概全、以偏代全的所谓办学特色或风格建设方略,代之以为全体学生创造同质的教育教学条件,提供同质的资源优势,使他们都获得应有的发展。

  ——创新教育教学制度,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用学习分数作为学生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采用多元的、多重的评价标准,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把个性、特长潜能的开发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同时以这种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上,使拥有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机会,得到相应的满足;注重因材施教,为发展快的学生开辟加快成才之路,为发展慢的学生提供及时帮助,使教育教学机制更灵活、更有效。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改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科学与人文艺术结合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由思想,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坚持校内均衡,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无论学业成绩好或差都能得到同样的对待,得到需要的帮助,任课教师、班主任是关键。这是因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任课教师、班主任为主来完成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班主任,一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仅爱学习好的学生,更爱学习差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叫“大爱无类”,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要爱、都能爱。二要理解学生,掌握人才成长规律,既要懂得人才早慧,又要了解大器晚成,既能识别全才,又能洞悉专才,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三要懂得教育教学,善于因材施教。培养人是最复杂、最高级的智慧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任课教师、班主任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懂得教育教学,善于因材施教,才能为拥有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学,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