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气功外气实验研究真相(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15:20
关键词:气功   外气   伪科学   严新   李升平
清华大学的气功外气实验研究真相(下)
——评张洪林的《“外气”真被实验证实了吗?一文》
清华大学 李升平
(三)张洪林不是在辩论科学问题,而是造谣中伤他人的名誉。 张洪林在文章中引用赵南明的话说:“后来在兴城全国气功会上,陆以清华大学气功协作组的名义作了‘小牛胸腺DNA紫外线吸收’(这时他已离开清华) 的报告,《光明日报》头版作了报道,而李升平因为署名问题与陆闹矛盾,李又以气功协作组组长的名义接见《中国青年报》记者,中青报头版刊登了李的文章,李还受到有关领导接见,在社会上影响较大。为此,我系早于1987年9月就给学校 党委和科研处写了报告澄清此事。但李升平并未引以为戒,此后他还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气功研究文章。其中,以气功外气对2000公里超距离物质作用的实验研究影响最大。” 在此我们除了看到赵南明怀着非常阴暗的心理状态,置法律于不顿,造谣中伤他人的名誉之外,还充满了一股学阀的霸气。
所谓的“中国青年报”事件。就是1987年9月l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岳庚同志来清华大学科研处采访,见到清华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吴荫方教授,吴处长得知张岳所谓的“中国青年报”事件。就是1987年9月l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岳庚同志来清华大学科研处采访,见到清华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吴荫方教授,吴处长得知张岳庚同志是为了了解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而来的,所以把我介绍给张岳庚同志,并用电话通知化学系科研科,再由化学系科研科通知我,请我接待一下。张岳庚同志、把我所介绍的情况写成了一份采访录刊登在1987年9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这本来是一件由组织上安排的接待记者的很平常的事,但却引来了赵南明以生物系的名义给学校有关部门写信状告“中国青年报”的采访录上我介绍的情况是虚假的。今天我们不妨可以再看一看1987年9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检查一下有那些内容是不符事实的。
l)我们也的确在赵南明1987年9月写告状信之前受到过一些领导的接见。这些领导同志的接见分别是:1987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同志接见了我们;1987年4月18日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接见了我们,听取了我们的详细的工作汇报;l987年5月21日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家高 技术办公室主任郭树言同志在国家科委听取了我们的汇报等等。
2)这些领导同志接见时都是我和陆祖荫教授一起在场的。
3)我们及时把领导同志的接见情况写成了情况汇报递交学校有关领导,清华大学党委办公室把我们写的情况汇报专门编成了一期清华动态,时间是 l987年6月17日。《清华动态11期》。共35份,分别送清华大学各位校领导参阅。
我们不禁要问:在各级领导接见我们以及“中国青年报”采访我们的问题上,有些人到底要做什么文章呢?难道我们在气功活动方面做什么事情要事先向赵南明汇报吗? 另外,李升平和陆祖荫教授是一个科研组的同事,既然陆教授此时已离开了清华大学(实际陆祖荫教授是l986年下半年调离清华大学的),李升平又和赵南明不熟悉,赵南明有什么证据和权利在媒体上说“李升平因为(报纸的)署名问题与陆闹矛盾,”而且是对外公开宣传“李升平因为署名问题与陆阐矛盾?”这不是光天化日之下侵犯他人名誉权又是什么呢?
那么,这里张洪林是在和他人辩论科学问题吗?显然也不是的,这是张洪林在借赵南明之口实行对他人的人身攻击,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张洪林引用的“情况反映”中还说:“至于气功外气在2000公里能否对分子产生作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科学常识去判断。对这个实验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两点质疑:一。论文实验数据中温度精确到了0.01度,但在清华根本找不到一个室温能控制到这个水平的实验室。同时实验报告也没有给出实验的误差。二。对照样品和实验样品在2000公里外相隔仅100米,连激光也难以准确分辨。退一步讲,如果具有此重大发现,也需经其他实验重复验证。” 1988年我们曾在一次气功科研的讨论会上向与会者们介绍了我们一组(近十个不同内容实验)历经一年时间,重复上百次的2000公里实验的数据。其中一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当时相当先进的由瑞士进口的大型红外摄像仪,这套设备带有很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对图象和数据进行在线的记录和处理,我们向与会者展示了实验中所记录的图象和数据,该系统的灵敏度可达到0.Ol度,我们所展示的计算机记录的数据便成了那些反对这些实验的人们“论文实验数据中温度精确到了0.01度,但在清华根本找不到一个室温能控制到这个水平的实验室”的根据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敬请赵南明、张洪林给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在那一家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中有这样的“数据。”至于“对照样品和实验样品在2000公里外相隔仅100米,连激光也难以准确分辨。退一步讲,如果真有此重大发现,也需经其他实验重复验证”诸如此类的话,尤其象“在2000公里外相隔仅100米,连激光也难以准确分辩”的说法,真很难相信张洪林和赵南明是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有所了解!
(四)“气功外气对工业微生物菌种诱变技术”的实验成功,是中国人在人体科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我们对气功外气的科学实验研究不仅从一开始就进行了反复、认真的论证,而且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还以最快的速度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中可以应用的技术,这就是被我国工业微生物菌种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文任、 中科院方心芳院士和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奠基人、中科院贝时璋院士命名为:由中国人首创的生物工程中的新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气功外气对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和选育技术。“
多年来,清华的气功科学研究一直是在钱学森院士、贝时璋院士、赵忠尧院士、 方心芳院士、胡海昌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和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科技委主任张震寰等领导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发挥学术水平较高,学科比较齐备,高、精、尖大型分析仪器比较齐全的优势,组织了全校数十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历经数年、进行了几百次的多学科实验研究,‘气功外气对物质分子结构作用影响‘‘的实验终于获得了充分的证实。钱学森博士称该实验为‘世界首创’,‘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十年来‘气功外气对物质分子结构作用影响’的实验己为全国上百家科研、教学单位的数千名科研人员通过种种实验反复证实。
生物工程、遗传工程是一门当今十分热门的前沿课题。我们的工作证明:既然气功外气的作用可以对物质分子结构产生影响,那么气功外气是否可对携带遗传基因的生物大分子如DNA、RNA等产生影响呢?如果该设想被证实,则将从遗传基因的基础研究上证实气功外气对微生物的影响,因为人对微生物是没有心理暗示作用的。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终于反复证实了我们的推断是正确的,即气功外气对DNA、 RNA等携带遗传基因的生物大分子产生强烈的影响。
为了尽快地把气功外气可以对微生物的遗传特性产生影响的基础研究从实验室搬到工厂,将其转化成为一项工业生产技术,从1987年起清华大学的科技人员即着手‘气功外气对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影响的深入研究,特别从1989年起清华大学与我国微生物研究最权威的机构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及我国最大的制药厂家---中国华北制药厂,签署了合作进行”气功外气诱变工业微生物菌种科学实验“的合同,三个单位分别在合同上签字、盖章,以便一起在华北制药厂共同就青霉素球状菌、去甲基金霉素产生菌、灰色链霉素菌、土霉素产生菌等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选育进行实验研究。
“气功外气诱变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科学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华北制药厂,我们的实验证明:青霉素球状菌与生产菌株比较,效价提高10.2%(即生产能力提高10.2%);去甲基金霉素产生菌效价提高18%;灰色链霉素菌效价提高 16%;土霉素产生菌效价提高14%。而如果使用常规物理、化学方法诱变选育达到如上的水平一般需要数年的时间。实验证明:该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因子诱变方式,它具有处理定向性高、菌种生产能力正变几率大、菌体生长旺盛, 对已经传统方法处理饱和的菌种明显有效,使选育工作程序简化、周期缩短、具有 遗传稳定性、未发现对操作人员及环境有害等优点。 该项工作直接得到了我国工业微生物权威,中国国家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心芳教授以及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教授的大力支持。贝时璋教授和方心芳教授亲自将该技术命名为“生物处理技术。”由方心芳院士、贝时璋院士、胡海昌院士以及另外五位教授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的评审书认为:“该方法是一种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属世界首创。对该方法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方法的推广应用必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该工作不仅是我国气功科学从基础研究走向工业应用的一次成功尝试,而且为气功的科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必将大大拉动我国的气功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气功外气处理工业菌种方法研究的成功,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高技术的一种创举。这对于我国高技术的未来发展,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启示。
事实证明气功、传统中医、特异功能等人体科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它不是一部分人使用捏造事实进行攻击的方法就可以反对掉的。相反,对它的研究确实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理论和应用前景。但也正如钱学森博士所指出的:它是科学的珠穆朗玛峰,需要我们付出几代人的艰苦劳动和探索,而我们中国人目前无论在科学的实验研究亦或在方法论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中国人不应重复我们历史上曾多次犯过的错误,再次失去在一门前景广阔的新型学科上占据领先地位的大好时机了。
我们的工作从“气功外气对物质分子的作用影响”的发现到“气功外气对工业微生物菌种诱变、选育技术”的创造,从来都是一贯的严肃、认真的,否则不可能有“生物处理技术”的诞生。反对气功和人体科学研究的那些人们由于别有用心、惧怕事实,从来不敢提及“生物处理技术”的创立及其科学实验的成功。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门新的学科的创立过程中伴随着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指出:在中国的人体科学的创立过程中所伴随的学术争论中却出现了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就是:极少数的人打着辩论、 百家争鸣的幌子,却别有用心地使用捏造事实、造谣诬蔑甚至对他人的名誉进行攻击的方式把水搅混,达到混水摸鱼的目的。在这其中,张洪林就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本文的结束,我们正好要把张洪林攻击他人的一段话送给他自己,这句话就是:“科学是严肃的、老老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气功发展给只为捞取个人名利,将‘外气’波澜掀动到今天这种地步,给气功的声誉和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的极少数人记下很不光彩的一笔,并将永远地留在气功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