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题研究的实验和操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02:49:15
一、关于实验变量及其分类
当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这一教改实验时,必然要涉及到各方面的关系。这些关系对实验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同实验密切相关的各种影响及其产生影响的各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有关的实验“因素”。在实验中,各个方面的实验因素,必须将它们转化为有利于操作的定义和用语,转化为可以测量的东西。只有这样,因素才能具体操作,才能在实验中将它们有效地区别开来。一个因素一旦变成了可以测量、可以数量化的东西,我们就叫它为“变量”。所以,变量就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或测量的条件、现象、事件或事物的特征。
为了有利于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有必要对实验中的变量进行分类。在课题实验中,通常把实验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种。
自变量一般是指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由实验者操纵的一种变量。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这一教育实验中,我们实验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创新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效果,并揭示其规律,在这里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因此,自变量又称为操作变量。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由实验人员主动操纵,并可以测量。
因变量是指在课题实验中,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的那些变量,即因变量是被试对呈现的刺激(自变量)的反应,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在课题实验中,多反应为与实验的某种目标有关,比如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知识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网络的运用、品德及其它优良个性特点的形成等。现在我们进行的这一课题实验旨在验证通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来加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改善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探究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而由于实施这一种教学方法所引起的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掌握、学习态度的转变、网络的运用及自学能力的提高等就是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实验有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无关变量之所以“无关”,是说这些变量与自变量及实验目的无关。但是对实验的因变量还是有影响的。例如,课题实验中的环境、天气、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情绪以及团体气氛、师生关系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既然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因此就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无关变量叫作“控制变量”。
在无关变量中,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被试变量。被试变量是指被试本身带到实验中来的各种因素和特征,一方面是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智力水平等不变或相对稳定的特征;另一方面,属于被试本身在实验过程中,易于变动的因素。例如,被试本身的在实验过程中的兴趣、态度、情绪、疲劳状况等等。
二是被试变量以外的无关变量。一方面是无法控制的无关变量,例如,天气的变化、校外的社会环境对学校的影响、学生家庭的情况变化等等,是实验人员无法控制的一切因素。另一方面是必须尽力加以控制的无关因素,比如参与实验的教师的教学情绪、态度、教学力量的配备、教学条件的平衡、教学时间的分配等等有关涉及实验的一切因素。
无关变量中无法控制的变量,虽然对实验有影响,但是它的影响既对实验班,也对对照班,因此可以忽略不计。除此以外的一切变量都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实验将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关于实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实验资料的收集
1.实验资料收集的意义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马克思)从这种意义来说,我们的课题实验应该是从收集资料开始。而且,实验的结论也只能从实验资料的分析得出。
首先,收集资料,为课题实验的设计作准备。任何实验都必须有精心的实验设计,课题实验更应有精心的设计,因为课题实验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发展的,变化的,影响人的发展变化的因素又是极其复杂的,如我们不能充分掌握资料信息,不能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实验,教改实验研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二,全面收集实验过程中的一切资料,使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准确、更真实、更可靠。在现行的课题实验当中,有一种不好的做法,很多实验者有意或无意地把实验过程中偶然出现而又对实验假设有损的一些信息资料丢弃,不予记载收集,似乎是对实验假设的成立有利,实际上却使实验结果分析的真实性失去了意义;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毫不遗漏地收集实验过程中全部的资料和信息,为课题实验结果分析提供全面的真实的材料。
2.关于实验资料收集的范围
从实验进行的全过程来看,资料收集的范围非常广泛,但最基本的有三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一是与实验相关的前期准备资料的收集。这包括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是为实验理论假设作参考。还包括需要亲手获得的一些前期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获得一般采用测量、测验等途径获得,这在课题实验中被称为前测。如选定实验对象以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测试以掌握知识水平,或进行智商测验以掌握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等。
二是实验过程中的全部资料信息的收集。这是实验资料收集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收集时一定要全面。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有许多往往是实验假设中预料之内的,但总会有一些偶然的没有想到的信息不期而至,对这些信息必须如实及时地予以记载收集,特别是有些瞬息而逝不可复得的信息资料必须及时的记录保存下来。这些信息看是偶发,而往往实际上带有必然性。总之,实验过程资料的收集应力求做到全面,及时、如实,这是资料收集最基本的要求。
三是与实验相关的对照资料的收集。实验的进行及其结果的分析,必须有对照材料作比较。所以在实验着手进行之前,一般都得选定对照班。在教育实验中,一般都选用常规班作对照,因为常规班的教育活动无需作严格的人为的控制,对实验控制来说比较简单容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常规对照班的对比资料就无需收集。相反这些对照资料的收集也必须全面、及时、如实。我们知道,常规班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如实、及时、全面的作跟踪记录,有许多信息随时失掉,这对今后的实验对比分析没有好处。
3.实验资料收集的途径
实验资料收集的主要途径有:文献途径,即从已有的文献中查找;教育调查,即从与课题实验相关的教育调查中获得;测验,即利用测量等手段获取数据资料;再就是从实验过程中直接获取资料。
4.实验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实验资料收集是一项复杂、繁琐而又科学的工作,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要求。
①资料收集要全面。所谓全面,是指必须把所有相关的材料、信息收集起来,包括文字的,数据的,音像的,图表的等,尽量全面。另一层意思是指研究的全过程,包括研究前的准备性资料,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资料以及后测性资料等。
②收集资料要及时。所谓及时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要把突发信息、特别是在实验研究中突然出现又瞬息即逝的那些信息及时的记载下来,予以保存收集。
③收集资料要系统。所谓系统是指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预先设计,分门别类加以收集,不要杂乱无章,繁乱无序。系统的有序的收集对资料的整理有好处。
④资料收集要注重甄别。所谓甄别就是在收集资料时要辨别真伪。有的资料,特别是文献资料中的记载,有许多是不实的虚假材料,这就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收集资料者自己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使资料的可靠性得到保证。即便是研究者的实际调查、亲自测量或实验,有时也有一些虚假信息出现,在收集资料时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⑤资料收集要求实。所谓求实就是要真实,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要人为改变和加工。特别是在测验和实验资料收集中不要人为地改变数据信息,即便是对研究假设不利的数据也不能人为改动。否则研究就失去了真实意义。
(二)关于实验资料的初步整理
1.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研究工作者会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尽管这些资料的收集是经过预先的设计、周密的计划,在收集过程中又经过了精心的挑选,但这些资料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零乱的,不易看出其间所蕴含的规律,不能明白表述出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一句话,它属于初步、原始的资料。所以资料的收集只是第一步的工作。在资料收集齐备以后,接下来必须对资料进行整理、资料整理的意义就在于使资料系统化、规范化、意义化、明确化。使人拿到资料就能明白无误地看出资料所蕴含的全部意义。由资料的表述清楚地看到资料所反映的教学活动的内在的规律,从而准确地认识教学规律、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富成效。
一般而言,通过文献、调查、测验、实验等途径获得的资料称为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后的资料称为统计资料,只有统计资料才真正具有意义,而原始资料只是一些数、字、符号而已。怎样对资料进行整理,一般来说是通过分类整理来完成的。下面谈谈资料的分类整理。
2.怎样整理资料
①资料归类。对资料进行整理的第一步就是对资料予以归类,这是资料整理的第一步。要按文字、数据、图像、音像、图表等进行归类。而每一类当中又可按不同的时序予以排列。资料归类的基本要求是要准确、有序。有的资料可能兼有几种属性,整理者可根据资料的主要特征或整理者对资料的需要予以归类。而且有的资料虽属于文字资料,但它的用处却是为了说明某一图像的,因此这样的文字资料在归类时也得随图像资料一并归入其中。这就是说,资料归类总的原则是按资料的形式进行,但也得依据其用途和资料占有者的需要作参考标准,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②文字资料的整理。文字资料的整理就是对文字进行加工、组合、改造,使文字资料按一定的标准整合成文。首先要对文字资料进行真伪辨别,剔除虚假不真实的内容,剔除重复的内容;其次要对文字进行写作加工,或根据文字的内容进行重写,或进行编写、复印、打印等,使其成为反映教育活动的论文或著作。
③数据资料的整理。
数据资料在没有进行整理之前,只是一些数字符号,要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一般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
和文字资料的整理一样,首先要辨别数据的真伪。这些数字有的是经过测验或实验获得,有的是假手别人或抄录报表所得,无论哪种途径,都难免有错误,所以对数据必须作检查。一是逻辑检查,即以理论为依据,查看数字是否合情理,不合情理的即有错误。查出错误后还必须予以改正。
三、课题论文的撰写
课题论文是对教育科学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课题研究成果的文章。它与教育经验总结、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不同,不仅仅是反映一个局部领域内的事物,而是用大量事实、数据为根据,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在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表达的是新观点,新结论。
课题论文的撰写格式:
课题论文的写作并没有完全统一而固定的格式。但必须强调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中心论点与各分论点、论据之间,以及各分论点之间联系紧密,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其基本结构为: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
主前置部分有: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有:引言、正文、结论、致谢
附录部分有:参考文献和补充材料
标题:应用最恰当、最鲜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和逻辑组合,使读者看完标题,就可知道论文论述的宗旨。
署名:署名要实事求是,是个人研究就署个人名,是集体研究就署集体名。另外署名还有文责自负的作用,谁署名,谁对文章负责。
摘要:摘要通常用比较醒目或有别于正文的字体方式刊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题。摘要要写清楚研究的目的,作者的观点,成果的意义以及结论。写摘要应用语简炼、准确,内容相对独立和完整,表达客观,不要有评价性语言,字数在200—300字。
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来源于论文的标题,也可从论文内容中抽出。关键词可以是论文主题内容特征的揭示词,也可以是某些概念词,一般文章可选取3—8个词作关键词。
引言:引言写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性质与范围,突出研究课题和研究的意义。
正文:正文是课题论文的核心部分,此部分写作可采用分总式和总分式结构变通应用方式。先分论后总论或反之;或采用并列式和递进式的变通方式撰写。如采取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同时将几个分论点并列论证;或采取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将分论点按层次递进论证,步步深入。总之,要求作者对自己的观点合理取舍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文章。内容要全面、正确、先进,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文字表达要准确。
结论:结论包括了结论和建议两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或写为结束语、结语、总结都可。结论要归纳总结正文,建议要根据结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致谢:向在本研究中对研究工作有过实质性帮助的人们表示感谢。
附录:写上参考文献,反映科学的继承性。另外还可附上对正文部分有补充作用的材料目录。
四、关于课题实验报告的撰写
课题实验报告是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它用书面的形式向世人公布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从方法论角度看,经验总结、调查报告都是“从果到因”的研究,即从大量的事实数据中寻找出规律,而课题实验则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即先有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确定规律。因此,课题实验报告的撰写的基本要求除了在认识实验的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课题实验全过程这几点与经
验总结、调查报告一致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事实确认教学中必然的因果关系。
虽然课题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在实验处理后着手进行的,但实验研究者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就要有所准备。实验报告中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实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实验报告包括了实验情况汇报和实验结果与分析两大部分。其具体写法如下:
标题:标题要求反映实验的实质,要具体简洁、鲜明、确切。一般直接用课题名称作为标题。标题下要有作者的署名,在署名下用括号标出研究者的工作单位全称。
引言:引言力求简单明了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①课题的提出;②实验的理论假设;③实验的理论根据。引言应开门见山,有吸引力,文字不宜太多。
方法和过程:研究方法的介绍一般可以按实验研究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其主要内容有:①实验研究中所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有关名词的解释;②实验对象的选择和组合;③实验措施和实施及无关变量的控制;④实验的具体内容;⑤实验研究所采用的设备及测量工具等;⑥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的方法等。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应该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确,以便别人能够按照这些介绍去重复实验。
结果和结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①实验过程中所收集的原始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结果。如测量结果的统计表,统计图等。②对整理后的实验资料,运用统计手段,推出实验研究的结论(即实验理论假设的证实或否定)。这一部分是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切记要以事实和数据严谨地提出结论。
分析和讨论:分析和讨论是实验者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思考,对结论产生的原因所作的理论解释或对结论的质疑及对策等。这一部分可根据方案中的理论依据加以说明阐述,并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附录:附录有三方面内容:①主要参考文献;②原始资料;③测量工具。
标题,引言和方法过程为实验情况汇报,这也是实验方案中的内容。结果与结论、分析与讨论、附录为实验结果与分析,这是实验报告不同于实验方案的内容。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上述内容。有时可以合并一些项目撰写。有的实验报告就是分三个部分写的。即课题的提出,实验结果和分析、小结。
2004年4月8日
17:15:08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一、课题概况
课题名称: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课题立项:我校审报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是全国教育“十五”规划课题——湖南省中语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程创新》课题下的子课题。
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通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加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改善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探究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
主要研究内容有: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学法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解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时空的限制,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3.运用现代语文教育技术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
4.建立安化二中语文网站,制作课题网页,建设网络资源库,使老师们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其实。
二、课题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教学设计创新研究,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达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目的。
课题管理上的创新,采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方法,使得课题组向全校有积极性的教师开放,同时又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课题组管理规定》,对没有按照课题组要求开展研究的教师,采用自动除名的方法,目前已有三位教师除出课题组,并在新高一教师中吸收三位教师进入课题组。
利用安化二中网站这个媒介,语文教师与学生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探索一种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新型交流方式。
三、课题研究变动说明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原计划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法和行动研究法。整合、利用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新成果,加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对行动研究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原则等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学科学习全部采用基于网络的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软件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我们的课题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实验班的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目前实际的教育评价体制等等。经过我们近三年来的实践和思考,同时也是将课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作了一定的调整,把课题组的成员扩大到全校的教师范围,同时采用自愿申请参加,课题组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有一个研究计划,研究小结,同时要参加每月定期举行的课题例会,对不能按计划、按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课题组将其除名,并补充部分乐意来课题组参加工作的教师。
目前课题组成员主要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学法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解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时空的限制,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运用现代语文教育技术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等三方面进行研究,目前这三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已经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四、课题研究得失谈
2006年4月27日,安化二中课题组召开了“课题研究得与失”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及部分学校领导和县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目前,安化二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开展了两年多,有十多位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会上,信息技术中心王武壮主任谈了我校网络教学的发展动态及我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情况。眭和平校长作了精彩发言,肯定了课题组已取得的成绩。县教研室陶国平老师对这个学期课题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教学课作了精彩点评。在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开展过教学尝试的詹谷明、刘腊生、张瑛、周移安老师一致认为:网络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教育的战略制高点,但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蒋金鑫、张人干、张跃等老师感慨万千,表示将加大研究力度。担任远程直播班教学的夏新国老师提出了远程直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视觉疲劳、学生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全面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疑惑难以及时化解等三个方面的困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应采取的三种对策:坚定信心,扫除疑虑,加强探讨;调试设备,使直播效果更科学;加大教辅力度,把好教学四关。力求使直播教学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题主持人谭文淼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试行教学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的一系列科学化的操作过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迁移能力和比较鉴赏能力,有利于灵活地实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省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谌勇老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定位在“辅助使用”上,不要追求形式,为电教而电教,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要克服直观性带来的粗浅化,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仇宁珍老师认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新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周章玉老师认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施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整合过的教学有利于高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效率,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当然如果过分倚重现代教育技术,也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刘慧丹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极富发展前景的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学过程与媒体组合的设计,可发弥补传统的“口传笔授”教学手段,花费时间多,传授的知识容量小的不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反映出来,扩大了信息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刘付华老师认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学的内容看:教学密度和容量可得到科学的控制,弥补教材不足和资料匮乏的手段变得极其简单;从教学效果看:音像的辅助,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恰好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审美、朗读理解等能力。陶立荣老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或不应该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目前,网络教学缺少一个较好的平台,依靠老师自己制作网页进行教学,占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往往制约了教学设计的改进。希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及教科室能在网络教学的平台方面多做些工作。
安化二中《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课题组把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把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为未来教育的战略制高点。学校于2006年上期开办了两个长郡远程卫星同步直播班和37个异步直播班,专门新建了一个直播办公室,2005年5月份给全体教师装备了性能优良的笔记本电脑,9月份给所有教室配备了教学控制系统、大屏幕投影、音响系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起了学校网站、FTP站点等,建立了丰富的资源库,为老师的教学教研资源共享构建了一个高速有效的平台。
五、课题已取得的成绩
1.向省课题组递交了《课题论证书》和《课题实施计划》,并向省课题组多次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在2004年11月的市、州教研员会议上,省教科所马智群所长和省中语室吴雁弛主任对我校课题研究非常满意,并对我校领导全力支持教改研究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2.省课题组按时下发了《研究任务委托书》,并与我校签订了《项目合作研究协议书》。
3.已取得了如下成绩:
▲课题组十八项个人研究成果在参加 “全国首届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有十二项获奖并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数据库”永久收藏:
谭文淼《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一等奖
谭文淼《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等奖
陆继新《世界货币的探究与展示》课件            一等奖
谌  勇《立定教材,扬长避短》(论文)          一等奖
谭文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论文)二等奖
夏新国《语文直播教学中学生的困惑与教师的对策》(论文)二等奖
刘付华《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二等奖
仇宁珍《再别康桥》课件                        二等奖
刘腊生《胡同文化》课件                        二等奖
周章玉《登泰山记》课件                        三等奖
刘慧丹《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误区》(论文)三等奖
周移安《网络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三等奖
(此活动2006年1月开始,2006年6月揭晓)
课题主持人谭文淼被聘任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通讯员”
▲获省、市奖课件3个:
周移安:《将进酒》获市二等奖
刘付华:《梦游天姥吟留别》获市二等奖
谭文淼:《赤壁怀古》(分获市、省一等奖)
▲课堂实录教学光盘八个:
周移安:《将进酒》教学实录
刘付华:《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谌  勇:《月引诗情到碧宵》教学实录、《劝学》(高三复习课)教学实录
仇宁珍:《再别康桥》教学实录
谭文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守财奴》教学实录、《雨霖铃》教学实录
▲文字形式课堂实录三篇:
谭文淼:《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学实录、《雨霖铃》教学实录
刘慧丹:《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获市、省奖或在省级以上报刊正式发表教研论文:
周移安:《网络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  省二等奖
张  跃:《充分利用学生上网热情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尝试》市二等奖
谌  勇:《立定教材 扬长避短——对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市一等奖
张  瑛:《探幽寻胜——怀古诗研究》省二等奖
仇宁珍:《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省二等奖
刘付华:《语文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情境设置创新探索》在《当代教育报》发表,《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能力》发表在《学习方法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表在《素质教育导刊》。
谭文淼:《谈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市一等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设计》(省一等奖并在国际教育学会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现代教育论坛》上发表)、《高考话题作文的定体技巧》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连续发表在《考试报》高考版)。
教学设计:
周移安、张  跃、谌  勇、张  瑛、仇宁珍、刘付华各二十个,谭文淼九十六个(高中语文一——四册)。
4.已召开了十一次全组研讨会。
5.课题组已进行了七次课题研究辅导:《谈谈课题的实验和操作》、《语文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语文教学需要什么样的CAI课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个人主页设计》、《ftp站点的操作》和《flash软件的使用》。
6.学生参加湖南省校园文学大赛 有56人获奖,学生在各种语文网站发表作品200多篇。
7.编写了《高中语文自主新课堂》(第二册和第三册,第四册正在编写中)。
2006年10月
17:14:25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校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校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安化县第二中学  王武壮  谭文淼
以计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教育如何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挑战,学校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发挥办学效益,提高学校品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对此我们做了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二中在原有电教设施的基础上,建起覆盖全校范围的校园网,校园内实现了网络主干千兆联接。全体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大屏幕、视频转换仪等多媒体设备,并全部连入校园网,构建起校园的Lnternet。同时在网上建起教研组、各个班级及个人网页,以及校园新闻、公告发布、教研活动安排、学校信息查询等系统。还建有学校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平台和为教学服务的庞大的资源库,如K12资源库、真源多媒体、电子图书馆、V0D点播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等。
校园网的开通和应用,使我们学校原有的教学设施发生了变化,为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使二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发生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行为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如何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教育“革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作用,构建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校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师生的互动活动,成为我们学校发展、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二、调查分析
我们随机调查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学生通过校园网系统参与教育教学的情况,现就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1.教师教学情况调查:(1)你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未来发展中将会起到什么作用?选择“必不可少”的占到95%,选择“一般”的仅占3、1%。可以看出大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景是一致看好的。(2)你能否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选择“能适应”的占到92.6%,感到“无所谓”的占4%,“不愿接触”的教师为0。(3)在你的教学活动中对多媒体的利用率达到80%以上的教师占91.1%;选择利用率20%以下的教师为“0”。(4)网上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整合”运用者占到68%以上,“照搬”者占到32%,“不用”者为0。(5)对自己占有的教学资源,愿在网上“共享”的占到62%,无所谓的占到9%。这说明校园网信息资源“共享”,还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还需要评价机制的配套,如何由传统的“个体评价”,走向群体“评价”,发挥集体力量,追求整体效应。(6)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考评信息管理”认为:“十分有效”的只占21、2%,这说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及教学管理,尚待进一步加强。(7)对校园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网上资料切合教学实际的太少;教师自己开发网上资料困难太多;网上资料更新太慢;现代教育技术传输的一些技术问题等。建议组织由教育专家、教学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联合开发校园网资源,真正开发出富有教学实践的教学资料,及早提供与新的课程计划相配套的校园网信息。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1)学生把电脑作为“学习对象”的仅占9%,而作为“学习工具”者已占62.1%;这说明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2)借助校园网查阅学习资料的占20、2%;借助互联网查询信息的占到60、6%。(3)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教学建议,大部分学生建议老师应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选择,能把最新的资料提供给他们;还建议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加大课堂信息容量。建议学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讲座,能指导学生上网学习。提出的批评有,现代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教学太呆板,不能把变化着的学生思考体现出来,要求老师“不要偷懒”,还应该使用粉笔与黑板。还有对现代教育技术资料信息提出意见,认为应及时维护,不断更新内容。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已从辅助应用开始走向学科教学的整合阶段。它对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同时也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
三、意见和建议
1.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价值的体现,更是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它是很富有发展潜力的学校资源,它具有学校管理功能、教务管理功能、教师备课功能、学生学习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对外交流功能等等,它的普及和运用,将会对未来学校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校园网建设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硬件的建设已经到位,软件的潜在功能还没有充分开发。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认真积极地建设好校园网,并真正使其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育行政、教研、教科、电教当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分项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避免“以校为政”的重复与低效,逐步建设起“安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联合体”,凝聚各个中学的信息资源,使整个安化县的校园网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
2.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于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将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带来管理模式、师生角色的变化。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学校管理更趋于科学化、民主化。学校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传输快,容量大这一优势,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不断为教学及教学研究输入新的资源。我们学校担负了省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依照课题指导思想,我们正积极建立各个学科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为网上师生交流创设更佳的条件。
3.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校教育,学生自主化的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师生间的关系,将打破传统的“你讲我听”“你输出我接纳”的教学模式,“教师”已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同样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学习的教育也当纳入议事日程,学生当学会选择,学会信息加工,学会知识的整合。领导和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教育“的作用和角色在发生着变化,当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将变成“学习超市”的时候,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更强。教师一方面要跟上这一发展潮流,同时还要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开发者、引导者。同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也将成为学校教师新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4.教师也应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建设者。目前校园网资源的开发,基本上是教学参考、教师教案、习题训练的翻版,开发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需求的资料,超越传统的教材、教参、习题,尚在探索尝试之中。这就给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教学研究的新命题: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特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紧扣教学实践,积极投入校园网资源的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材”,应体现研究性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去查资料,去论证,去解决问题,加强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缺陷,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它。计算机已由学科教育,成为师生收集储存资料、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的工具,但它的程式化,模式化痕迹太浓,缺乏即兴反应机制,往往会束缚师生思维,限制了教师的随机教学,阻碍了学生的意外学习。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过于庞大,学习资料的泛滥,消极信息的影响,也将会给教师的选择带来困难,如何有效地引导教师正确利用网上资源,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整合,也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也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要求的体现等等。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育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将是斩新的、复杂的、综合的,我们愿把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突破,作为二中发展的契机,创新的基点,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创造新的天地!
17:13:28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结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结构设计
安化二中课题组
一、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开发过程
1.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开发组人员构成
(1)项目负责人
(2)学科教学专家
(3)教学设计专家
(4)软件工程师(系统结构设计)专家
(5)现代教育技术素材制作专家
(6)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制作专家
2.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开发基本过程
(1)项目定义 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设计可行性分析、课件需求分析(必要性)
(2)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3)结构设计 安排目录主题的显示方式,建立信息间的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确定信息间的交叉跳转关系。
(4)现代教育技术素材的准备与制作
(5)课件的编辑合成
(6)课件的试用与测试
(7)评价
(8)课件产品的成型
二、超文本超媒体的结构
超文本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网状结构。节点、链、网络是定义超文本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
1.节点(Nodes)
它是存贮信息的基本单元,又称信息块,每个节点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它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而写,没有严格的限制。
(1)文本节点 可用来表达思想,解释概念,描述现象等。
(2)图文类节点 适合于表现事物的形态和结构。
(3)听觉类节点
(4)视听类节点
(5)程序类节点 通常用按钮来表现,进入这种节点后,将启动相应的程序,完成特定的操作。
2. 链(Link)
链表示不同节点间信息的联系。它是由一个节点指向其它节点,或从其它节点指向该节点。因为信息间的联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所以链也是复杂多样的,有单向链(→),双向链(←→)等。链的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节点的表现力,也影响到信息网络的结构和导航的能力。超文本中有了链才有了非线性;有了链,用户才能沿着链找到相关信息。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链是隐藏在信息背后、记录在系统中,我们看不到表示单向或双向的线,只是在从一个节点转向另一个节点时,会感觉到链的存在。
链的基本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一条线性浏览路径
(2)树状结构
(3)无环的网
(4)分块连接
(5)任意连接
三、 网络(Network)
超文本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有向图结构,类似于人脑的联想记忆结构,它采用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来组织块状信息。超文本网络中信息的联系体现了课件创作者的教学意图与策略,超文本网络结构不仅提供了知识、信息,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信息的分析、推理和整合。
如果网络中节点内不仅有文本,而且还包含有图形、动画、声音及它们的组合等多种信息,即用超文本技术来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这种系统则称为超媒体。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基本结构
传统教学中,教学信息如课本、录音、录像等的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人类自由联想能力的发挥,而超文本技术就克服了这一缺点,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的信息结构就是采用这种非线性的超文本方式。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节点和链的连接关系,我们可以归纳出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的教学内容结构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混合结构。
四、结构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节点设计、链的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和学习路径的设计。
1.节点设计
根节点是学习者进入系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节点,同时也是其它任何节点都能返回的中心节点,因此根节点的设计十分重要。根节点的常用设计方法有:
(1)总述 根节点是整个内容的概述,它与知识库中的所有主要概念都建立有联系。
(2)自顶向下 使用层次分析法,根节点是顶端的主要本质概念。
(3)菜单 根节点是知识库中的主要概念的列表或内容表。
(4)辅导 根节点是进入其它节点通道的示范。
2.链的设计
链的设计主要涉及节点之间如何联结及其怎样表示。
链分为三种:
线性链,反映节点之间的次序、位置等关系。
树形链,体现节点间的层次、归属、类推等关系,反映节点内容的语义逻辑联系。
网状链,即任何节点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如背景、索引、例证、重点、参考资料等,体现创作人员的联想。一个超媒体系统中各种类型的链所占的比例取决于领域知识、系统目的和学习特征。
3.网络和学习路径设计
节点和链的组织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超媒体系统网络结构:阶层型、细化型、对话型。
常见的学习路径模式有:顺序式、循环式、分支式、索引式、网状式。
五、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交互界面的设计
1.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主要解决与人机交互相关的用户分析、任务分析、交互方式以及相应的课件开发过程等问题。
2.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
(1) 确定使用对象
(2) 用户控制性
(3) 直接性
(4) 敏捷性
(5) 一致性
(6) 反馈性
(7) 清晰性
(8) 美观性
(9) 宽容性
(10) 易用性
(11) 象征性
3.界面设计
(1)窗口  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标题栏、菜单栏、流动条(水平、垂直)、状态栏和控制栏。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称为窗口技术的典范。
(2) 菜单 常见的菜单有:条形菜单、弹出式菜单、下拉菜单、图标式菜单等。用户对菜单的操作主要是通过鼠标点击,并辅以键盘或触摸屏来实现的。
(3) 图标 图标是常用的一种图形界面对象,它是一种小型的,带有简洁图形符号。它的设计是基于隐喻和模拟的思想。图标能帮助用户简便地通过界面调用功能。
(4) 按钮 常见的按钮类型有:Windows风格按钮、闪烁式按钮、动画式图形按钮、热区(Hotspot)式按钮、文本按钮、图形按钮等。
(5) 对话框 是一个弹出式窗口,当课件运行时,除了各种选项和按键操作外,系统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对话框来让用户输入更加详细的信息,并通过对话框与用户进行交互。它也是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人机交互特点的界面技术之一。
4. 屏幕设计
(1) 封面(片头)屏幕
课件的首页即封面,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课程的开始。封面屏幕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件作者、制作时间、版权等。
(2) 主界面屏幕
课件都是通过主界面为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选择的,类似于我们书的目录。
(3) 教学屏幕
教学屏幕就是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开展教学活动的屏幕画面,也是课件设计的重点。
5.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
(1)显示色彩的设计 要正确选择色彩基调,并注意到对比、统一与和谐
(2)画面间的变换与动画 画面之间的变换适当使用淡入、淡出、叠加、分裂、百页窗、马赛克等转场效果。
(3)声音处理与解说词 声音处理常采用44.1kHz或22.05kHz的采样频率,这样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解说词要求每句话、每个词都应紧密结合画面,准确地表达内容。言词应当生动、朴实,力求简练,语音吐字清晰。解说词每秒不应超过三个字。
六、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导航设计
1.迷路
学习者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时,找不到相应的节点,称之为迷路。常见的迷路有:全局性迷路、局部性迷路、历史性迷路。
2.导航设计
为避免学习者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漫游时出现迷路现象,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时必须进行有关导航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常见的导航方式有以下几种:分层导航、跳转、地图、后退、历史清单、书签、查找、在线帮助。
3.导航界面
常见的导航界面技术有以下几种:菜单、按钮、字体与颜色、图像、动态表达。
七、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结构设计的描述——脚本的编写
在完成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结构分析后,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结构设计阶段的结果进行描述,以便使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制作人员能够了解结构设计者的意图,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对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设计阶段的结果进行描述的工具就是脚本,制作脚本是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人员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直接依据。
1.片头片尾设计
片头主要说明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名称、作者、版权等。片尾主要说明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制作和资料提供的单位或人员、鸣谢等。一般采用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手段,以增强课件的艺术气氛和感染力。
2.主界面设计
主界面一般是进行教学的第一个画面,通常采用菜单、图标、热区等方式,提供关于学习内容的选择,它是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总导航。
3.教学屏幕设计
教学屏幕是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除封面、片尾、主界面外,其余画面均为教学屏幕。教学屏幕反映了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体现了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17:12:42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现代语文教育技术环境下教育目标的理性探讨
现代语文教育技术环境下教育目标的理性探讨
湖南安化二中  陶立荣
摘  要:在现代教育技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要最有成效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养,将技术整合、融合到语文教学课程是一个要刻不容缓地解决的问题,必须紧紧把握新课程脉搏,自觉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变革。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让传统媒体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珠联璧合,比翼双飞,朴实地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教育者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前提下,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确保媒体材料的教育功能、文化审美特性,实现网络媒体开放性和课时文本封闭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育技术  方法变革  文化审美   教育目标
问题背景: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人类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也进入了现代化的明媚春天:教学手段先进了,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密度增大了,课堂空间拓展了,教学时间可溯了。面对海量现代信息媒体,施教者眼花缭乱,宠爱有加,选择失从,一时间,提及现代技术教育,就有了些许茫然:为张扬现代技术教育又如何对待传统媒体教学,现代技术教育条件下的媒体信息取舍的原则又该怎样,各类课件制作与应用或课堂“带电作业”是否体现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全部,应用现代技术实施教学真正难在何处……。
笔者根据课题探讨、课题研究实施的体会就如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效、优质的语文教学进行一些理性思考,并以此就正于方家。
一.参透《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变革。
人们往往认为掌握技术太困难了。其实,最为困难的是如何将技术整合、融合到语文教学课程,实现最有成效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现代教育技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施教者务必参悟《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其中蕴含有至少三层意思:其一、从学生角度界定了学习方法,将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其二、从教者角度界定了的教育思想,务必重视学习主体的自主、探究地位,要充分认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其三,更重要的是规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范畴,即在何种情况、什么条件下,在哪些维度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现代语文教育技术需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即对话式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不仅文本,就连学生、网络等都成了我们交流对话对象。
我们知道,《语文新课程标准》已透显了这样一个信息,语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们实施现代语文教育仅有课本资源、教辅资料、课堂资源、老师资源等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足够的网络资源。网络既是“文化绿洲”,同时又是“文化沙漠”,它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求知、探究求知过程中,精力集中吗?行为自律吗?浏览资源、采集资料的文化水准高吗?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自律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加强文化品位的熏陶。而这不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意识问题。一是强化现代开放条件下引导学生优化学习动机。二是设计自主的富有激趣、探究魅力的学案,让学生真正自主、自觉提高语文素养,克服自主等于自觉的死板压抑的学习模式。那样自习就不是多余的了。三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选择、提供适合于课堂的网络语文教学媒体资源,要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研读、自主探究,不断地自主地形成现代语文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研读的过程与方法比研读的结果更为重要。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这样操作,提供相当多的网络资源:《人教版语文教参资料》、电视视频《风雪山神庙》、北大周先慎教授《从林冲看水浒的人物刻画》视频、刘欢的《好汉歌》、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的电子文章等等;提供探讨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物刻画特色思考;林冲性格裂变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考;然后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成果汇报,以此来阶段性地完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探究学习。这样完成教学目标效果明显,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根本的提升,这是我们教育者最希望见到的结果。
二.克服语文传统媒体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对立理解的偏失。
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克服语文传统媒体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媒体教学相对立的理解偏失。要充分认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目的的一致性,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此论述就说明是在学生需求时,教师才发挥作用。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课文只是例子,只是示范,重在能力形成过程,最终要能够迁移,能够自觉运用。钱梦龙先生创造性地实践了“主导式”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教师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鲜明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更不用说,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就尤为重要了。因为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中,网络既是绿洲,也是沙漠。笔者这样表述:并非排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价值,只是想借一步说明并与语文教育者共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否定,而是大胆扬弃。
我们施教者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它们都只是教学手段,都只是引导学生认知事物、形成能力的“道具”,选择、运用它们不是目的,我们教育者不应该把娴熟运用它们作为一种追求,而应该是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教学作用作为一种追求。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让传统媒体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珠联璧合,真正比翼双飞。
但我们在施教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时,要恪守教学媒体的的经济特性,讲求经济效益。施拉姆曾用公式图解了这个特性,我们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即:
媒体产生的功率(V)
媒体选择几率(P)=
需要付出的代价(C)
三.选择、运用媒体要素要体现语文教育者的文化审美底蕴。
现代技术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当今主要是通过CAI课件、Powerpoint课件、教学视频资源等来体现。教学手段先进,课件素材丰富,课堂热点频频。正是因为这样,媒体的选择、信息的引用、语文课的特质如何体现,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必须重新思考。
就课件制作中图片、乐曲等的选择来说,很有这种现象:重视数量,重在漂亮,重在时新,关注课堂浮动……这就难免不沦为技术的奴隶。
谷公胜先生曾这样论述:“在语文教科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整合起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信息技术是‘器’,课程理念是‘道’。要以课程理念之‘道’驾驭信息技术之‘器’,以信息技术之‘器’体现课程理念之‘道’。”他还论述:“要警惕那种见物不见人、只有技术操作而没有思想指导的倾向。”
既然这样,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教育者首先要清楚,要完成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道德情操陶冶、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目标任务。我们的课堂毕竟不是图片展览、音乐欣赏及其它媒体感受。因此我们施教者,务必要做好这样几点:第一、深入钻研教学材料(课文文本、教学参教书、教辅资料……),特别是课文文本,我们要发现装载语文审美、语文思维等级能力形成的切入点,然后决定施教的审美定向。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特质,发现媒体材料中语文素养形成的思维突发点,要确保媒体材料的教育功能、文化审美特性。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的新挑战。教学实践中,我们在不刻意追求外在形式且保证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朴实风格中完成语文常规课教学,保证好语文常规课教学质量。一句话,我们教者不能在学生之前淹死在芜杂的媒体信息中,要切记“万象”不离其宗。第三、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这个特殊的“文本”,特别要研究他们的文化建构层次、文化审美习惯、课堂思维特征,这是施教者选择现代技术施教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学习文本与现代手段的深度接触、完美结合。第四、教师要经常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选择、反思自己教育的理念,反思这一切是否是用思想境界和审美价值的标准来激发学生的欲望。这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文化积淀的深层体现,是教师文化审美底蕴的足量显现。教学文本、技术媒体、教育对象、教学主体是进行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四个维度。
参考文献
[1]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2]邓  杰:《教育技术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
[3]巢宗祺 雷  实 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17:12:08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语文教学CAI课件的设计
语文教学CAI课件的设计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课题组  谭文淼
制作CAI课件,首先要进行设计。CAI课件的设计,有多种方法。CAI课件的具体设计包括课件选题、脚本设计、CAI教学过程设计和课件设计四个过程,以下对各个环节进行简要介绍。
一、CAI的选题
课件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并确定课件所能实现的教学目标。课件设计之前,我们不妨对使用者、运行环境、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将要开发课件的主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即进行需求分析后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符合教学总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怎样有利于讲授和理解教学内容,怎样有利于落实课程质量标准,怎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等。
2.满足教学对象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情况、能力结构、学习风格等特点,使课件适应学生的口味,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习效果。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精心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理解和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有通过上述分析,才能确定课件的设计目标,设计出真正有效的CAI课件。
二、CAI的脚本设计
脚本设计是CAI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相当于电影、电视作品中的影、视剧本,是程序设计人员开发课件的依据,也是CAI课件最初阶段的总体设计的依据。文字脚本的基础是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CAI课件设计的蓝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
1.文字脚本的基本要求
(1)主题明确。主题思想是文字脚本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中心和教育目的,这是文字脚本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把握好教学目的,才能在文字脚本编写中相应地提炼和选择教学内容。
(2)素材精确。表达教学内容的素材要十分精确,不能庞杂、堆砌。应该选择那些典型的而不是一般的,生动而不呆板、新颖而不陈旧的素材。总之要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事物本质和最能说明主题的素材。
(3)形象直观。CAI突出的特点就是鲜明、生动、形象,它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因此,编写文字稿件时,要充分注意和发挥多媒体表现语言的形、声、色等方面的长处。
(4)层次清楚。丰富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来展现的,它们在脚本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完整的段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做到段落分明,层次清楚,以便于实际教学时,能随机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或重复某一部分学习。
2.文字脚本的格式
文字脚本是在教案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后写成的,它既反映了教学内容,又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和分析,并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构想一定的教学过程。
3.文字脚本的结构
文字脚本的结构,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媒体素材分出轻重主次,合理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地呈现教学内容。文字脚本的结构可分课件简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这些都是为了有机地组织教学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其结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是可以变化的。在结构设计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精选内容,整体构思。对教学内容要按媒体素材的特点进行筛选,把适合的主题材料,按先后主次排队,列出提纲,进行整体构思。
(2)循序渐进,便于理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规律。文字脚本的结构设计,也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如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学对象的情绪,使他们能跟上教学节奏,主动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段落分明,突出重点。一个画面,一段音乐,一个动画,都要遵照多媒体表现语言进行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主次有比例地划分段落,保证重点突出。为求其系统性,可用起(始)、承(接)、转(折)、合(成)的手法。通常,每个段落的结构形式都可分为开头、中心、结尾三个部分,开头提出问题,中心展开阐述,结尾明确结论。由于CAI所表现的学科种类繁多,内容千差万别,结构布局的方法也不能拘于一种形式。
三、CAI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CAI课件设计的核心环节。它包含课件的教学顺序、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其实质是解决好如何实施"教"和如何引导"学"的问题。因此,要根据CAI的基本要求,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在精心设计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展开的顺序和教学活动的环节,明确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节奏,充分发挥CAI的教学特长,提高教学效率。
1.教学顺序的安排
教学顺序的基本类型有纵向发展式、横向发展式和层次分解式等。
纵向发展式可使各种教学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使之有一条明确的主线。用这种顺序组织教学素材比较复杂。内容既要深入,又要展开,知识信息纵横交错。但这种顺序与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一致,因此,段落层次清楚,便于试听元素的组合。
横向展开式,即平行的教学顺序,适用于表现那些内容相对独立,可以分类、分块的内容。横向展开的各部分内容,也是有一定联系的,有的还有因果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系统性不强,知识零乱的感觉。
层次分解式的教学顺序,便于表达那些需要由浅入深地认识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顺序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关系,不只是前后发展的顺序,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由浅入深的关系。
实际教学顺序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要考虑到学习者能够自己调整学习顺序的需要。在教学内容确定的情况下,一般应安排两种形式的教学顺序:一是以教为主的顺序,主要以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层次关系为依据;二是以学为主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安排多种教学顺序,以便当学习者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时,能够组织相应的教学顺序,并保证知识的系统、完整和连贯。
2.教学环节的设计
应用CAI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环节上应是一致的。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应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参与常规教学经验,设计好课件的教学环节。
⑴阐明教学目标
一般应在课件的开始阶段,通过简短的文字或解说,阐述本课件的教学目标和主题,使教学对象了解本课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明确要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整个课件教学目标和要求可作为前言安排在课件最前面阐述,章节的教学目标可用窗口技术以最简练的文字予以说明,也可以以在线帮助的形式通过热键呼出。
⑵呈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表述现象、分析规律、得出结论的次序进行的。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各部分内容的排列顺序,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重点教什么。一般是先学具体的、从属的知识,再学抽象的、完整系统的知识;二是信息量的大小,即视听表达单元的饱和程度。信息量过大,部分教学对象可能承受不了,信息量过小,又使部分人感到吃不饱。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应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精心设计的视听表现手法,在画画构图、运用色彩、调节亮度、音响变化等方面,展现新奇的画面和声音,引起学习者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穿插一定的实例、练习、反馈等活动,使学习活动丰富多彩。
⑶剖析重点难点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CAI课件设计中要体现出来。教学重点应有暗示,使学习者能够感觉到该部分内容不能马虎。对难点内容主要通过形象的描述,包括画面和声音的配合,紧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使其开动脑筋,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展示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⑷渗透学法指导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自学能力。在课件设计中,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思维方法,启发他们去寻求答案,掌握规律,促进其知识结构的发展与知识迁移。
⑸合理设置反馈
设置反馈的目的是促进并强化学习者的积极性。通过反馈,学习者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坚定学习的信心。课件中的反馈内容主要有适当的提问与提示、部分实例的分析、典型习题的解法、已有知识的复习等。
⑹适时归纳总结
由于CAI以视听方式传播知识,它不像文字教材表达教学内容那样严密和具体,因此对一些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必须表达得很清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应适时地进行归纳和复习,以刺激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来完善和丰富知识体系。
四、课件设计CAI
软件设计,就是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教学所需的文字、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文件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信息并将其传递给教学对象。主要内容包括:程序结构设计、屏幕的设计和各类素材组接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
1.程序结构设计
程序结构设计是CAI课件设计的基础,是CAI的知识层次,相当于教材的目录结构。CAI运行时一般按随控和自控两种形式播放教学内容,随控是在播放过程中,由使用者选择播放教学内容,而自控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自动按某种顺序播放教学内容,无需使用者控制。
2.屏幕的设计
要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屏幕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体会到,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⑴精心选材,合理运用色彩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屏幕时,应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屏幕的显著位置,而其他部分的重要内容则可通过色彩的搭配、明暗的变化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⑵抓住重点,突出变化
对一些重要的文字内容,可加入变化或运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改变画面的色彩,改变字形或字号,改变解说的声音和配乐的强弱等。利用闪烁、游动线条等技术,对教学重点内容加以强调,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⑶尽量采用图形和动画
对教学内容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可合理选择些图形和动画,以展示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变抽象、枯燥的文字为形象具体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⑷增加视听效果
语文课是最讲形象思维和语言感染力的学科,除上述讲的“图像形象”外,“语言形象”也是很有用的。“语言形象”包括课文录音朗读、录音配乐朗读、电视配乐朗读、老师或学生的当堂朗读。在课件中适量地增加声音,可紧紧吸引学生注意,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潜在智力因素。
3.各类素材衔接设计
CAI课件是由各类素材衔接而成的,衔接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课件的质量。各类素材衔接分为画面与画面、声音与声音、画面与声音三种方式。
⑴画面与画面衔接
画面与画面衔接要做到:自然过渡,中间没有明显的间断感和跳跃感。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前后画面运行速度、方向、构图、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协调。②处理好静态图形和动态画面的衔接。应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③画面衔接必须符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⑵声音与声音衔接
声音分为解说、音响、配器,在实际制作中,一般按教学内容的层次将解说、音响、配器组合在一起,形成声音文件,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整体效果,使画面内容或主题思想得到烘托、渲染和强化。
⑶画面与声音衔接
画面与声音衔接的协调、一致是CAI课件制作最基本的要求。其方法有多种,一般是以画面为参照物,由主控程序调用声音文件,达到与画面同步播放的目的。
4.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是CAI中一项主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或学生的使用和CAI特长的发挥。下面介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方法。
⑴精心选择交互方式
常用的交互方式有:Pushbutton(按钮交互)、Click/Touch(点触交互)、ClickableObject(击物交互)、MovableObject(移物交互)、Pull_downMenu(菜单交互)、Conditional(条件交互)、Text(文字交互)、Keypress(击键交互)、triesLimit(限次交互)、TimeLimit(限时交互),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交互方法。选择原则是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同时注意交互的设置要有意义,有针对性,不能为交互而交互;交互的频度不宜过多,交互信息应简练、准确。
⑵操作与提示
CAI是在教师或学生的管理和控制下实施的,所以课件的安装、启动应力求简单,开始时,要对课件的结构、内容、主要操作方法、功能键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在运行整个课件时,对命令键、功能键的命名要始终如一,并在屏幕上给予提示。对有些关键提示信息,可定义一个帮助键,在需要时随时呼出。
(3)练习
为了配合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在课件的适当位置设置专门练习题,以应答方便的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为主。对每个问题都要给出回答正误的反馈信息,回答正确给予肯定,回答错误时应用简短的鼓励促其重新回答,有的题目可事先设置回答错误的原因。
一个实际的课件往往是多种形式的综合,只不过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采用先进的多媒体和通信技术,并集多种形式为一体的CAI课件,将是未来CAI课件制作的发展方向。
17:11:28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语文课堂教学中PowerPoint的基本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PowerPoint的基本运用
谭文淼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亮度投影仪走进教室,掀开了课堂教学的新篇章。不过数年,自动幻灯机的引入,又使电教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今,普及电化教育的呼声言犹在耳,却已是多媒体教学的天下了。君不见,PowerPoint技术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PowerPoint能够非常容易地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幻灯片,它不仅提供了在幻灯片上制作各种文字、图形、表格的技巧,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样例,包括幻灯片的版式、各种用途的幻灯片模板,同时还有大量的标准图符、各种剪贴画和艺术字等,我们在制作幻灯片时可以像拼图那样,把需要的图片、图表、艺术标题组合到一起,所制作的幻灯片,既能在计算机上连续播放,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用投影设备在大屏幕上演示,可明显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工作强度,节省宝贵的时间。笔者原本是多媒体教学的门外汉(现在也算不上行家里手),好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操作越来越“傻瓜化”,加之毕竟已连续三年完全使用powerpoint等技术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总算摸索出一套简单实用的步骤,对初学者来说,包您15分钟“搞定”。
一、创建演示文稿
在PowerPoint中,我们建立的所有文件都被称为"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就是幻灯片的集合,建立演示文稿实际上就是制作一套幻灯片,以达到表现某个主题的目的。
1.启动PowerPoint
在至少为Windows95的操作系统中,单击“开始”,然后在“程序”中单击MicrosoftPowerPoint,这时,屏幕上出现powerpoint的第一个对话框。单击“空演示文稿”,即可按自己的思路,创建一个新文稿。也可利用PowerPoint“文件”菜单的“新建”功能。但我认为前者不仅能新建演示文稿,还可以直接"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用起来更方便些。
2.选择版式
单击“空演示文稿”并按确定,屏幕上出现“新幻灯片”对话框。这里提供了几十种幻灯片版式。每选(单击)一种版式,对话框的右下角会给出该版式的名称。在每种版式中,都给出了需要输入的文字、图片的位置。
假定我们首先选择“项目清单”作为演示文稿的第一幅幻灯片版式,按“确定”,则会出现一张空白幻灯片。
单击指定矩形区域,可输入标题“林黛玉进贾府”,再在另一指定区域输入“教学目标”及相关内容:一幅象样的幻灯片就算做成了。
为了制作出一套完整的演示文稿,我们还要继续设计、制作下一幅幻灯片,方法是:打开菜单栏中“插入”菜单,然后选定"新幻灯片"功能,这时powerpoint将给出制作第二幅幻灯片的界面,同时让我们选择第二幅幻灯片的版式,接下来的工作与制作第一幅幻灯片相同。依次类推。
3.选择模板
所谓“模板”就是事先已制作好的一些固定版式,它只决定演示文稿的设计,但不包含具体内容。模板包含的格式在设计演示文稿的每一幅幻灯片时都起作用,而“幻灯片版式”只影响一幅幻灯片的设计。当然,模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幅幻灯片的背景上,版式才真正影响幻灯片的布局。
选用模板的步骤是:打开“文件”菜单,选定“新建”功能,在随之出现的“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单击“设计模板”,即出现44种模板。选定一种,在对话框右侧的预览区域便显示出该模板的格式。也可从“格式”菜单中选用。
4.保存演示文稿
制作出一幅幻灯片或一套演示文稿后,保存我们的工作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保存方法是:打开“文件”菜单,单击“保存”命令,给正在制作的演示文稿取一个与其内容一致的名称,如“林黛玉进贾府”,保存到所选位置。至此,一个名为“林黛玉进贾府”的演示文稿(课件)便建好了。
二、幻灯片的编辑操作
1.打开演示文稿
一般情况下,制作一套演示文稿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可能需要多次上机修改、完善,因此,对一套尚未完工的演示文稿进行再次制作时,就需要打开它。打开演示文稿的方法比较简单,在启动powerpoint后,首先遇到的powerpoint对话框中给出了"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单选按钮,并列出了以前曾经打开和使用过的演示文稿的名称,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演示文稿,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将其打开了。
2.插入、删除、移动幻灯片
单击菜单“视图”,选择“幻灯片浏览”项,刚才设计的幻灯片就会排列在屏幕上(这叫幻灯片浏览状态)。每张幻灯片的右下角有一数码,它代表该片的序号。如插入一张幻灯片,首先利用鼠标将光标移到待插入的位置(如第2、3张之间),然后单击菜单“插入”,选择第二项“新幻灯片”,屏幕出现“新幻灯片”对话框。选择适合的版式,按“确定”,新的幻灯片便插入到指定的位置,幻灯片序号也随之改变。现在双击新插入的空白片,进入编辑状态,并重复以前的编辑步骤,新的幻灯片就设计好了。如果删除一张幻灯片,只需单击待删除的幻灯片,然后单击“剪切”图标。若要移动幻灯片,只需用鼠标将待移动的幻灯片拖到指定位置即可。
3.对文字和图形进行加工
首先进入幻灯片的浏览状态,选择待编辑的幻灯片后双击,进入编辑状态。这时可以对片中的文字和图形进行修改。对文字的处理一般使用快捷工具图标或菜单"格式"中的"字体"项,对文字诸如改变字体、字型、字号、颜色、下画线等编辑操作。对图形的处理一般使用快捷工具栏中图形处理工具,对图形进行剪切、放大、缩小等编辑操作,还可以与其他文本框配合,为图形加入一些说明性的文字等。
4.插入剪贴画
基本步骤是:在幻灯片视图中显示要在其内插入剪贴画的幻灯片;选择“插入/图片/剪贴画”,打开“剪辑库”。在该窗口中,选项卡给出了数十种剪贴画,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天气、四季等。每一类别又包含若干具体形象的剪贴画。单击选定类的图标后,则出现该类图标所包含的全部图片,比如我们单击“人物”图标,则出现各种人物形象的剪贴画,再单击选定的剪贴画,则该剪贴画将会插入到当前幻灯片中相应的位置。
5.插入和编辑艺术字
在幻灯片中插入一些艺术字体,就如同居室里挂上了一幅名人字画,无疑增色不少。步骤:(1)打开“插入”菜单,选定图片功能,再从随后出现的选项中选定“艺术字”。(2)此时,屏幕上会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任意一幅艺术字体,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接着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3)在该对话框的“文字”列表框中,键入“林黛玉进贾府”字符串,选择相应的字体和字号,单击“确定”。(4)此时系统将返回到PowerPoint的编辑状态,幻灯片中就出现了赏心悦目的“林黛玉进贾府”。
6.加入放映效果
单击菜单“视图”,选择“工具栏”之“幻灯片浏览”,这时“幻灯片切换效果”和“预设主体文本动画”两个快捷工具就会出现在屏幕上。依次单击每一幻灯片,为各幻灯片选择合适的切换效果和文本动画。
“幻灯片切换效果”包含“水平百叶窗、垂直百叶窗、盒状收缩、盒状展开、溶解等;预设主体文本动画”有底部飞入、左侧飞入、右侧飞入等动态效果。
7.加入声音
(1)加入切换声音。单击菜单“幻灯片放映”,选择“幻灯片切换”,出现对话框,选择合适的切换声音。此外,还可以在这里设置其他切换效果。
(2)在幻灯片中加入声音。进入幻灯片浏览状态,双击待插入声音的幻灯片,进入编辑状态。单击菜单“插入”出现一个对话框,选取声音或声音文件后按“确定”。此外,加入声音的方法还有单击菜单“插入”,选取“影片和声音”,根据需要选取声音源。
8.背景设计
进入幻灯片浏览状态,单击菜单“格式”之“背景”项,出现“背景”对话框。这里既可以为指定的幻灯片选择背景颜色或背景效果(按“应用”),也可以为所有的幻灯片选择同一种背景颜色或同一种背景效果(按“全部应用”)。
9.保存编辑结果
单击菜单“文件”,选择“保存”,或者单击快捷工具图标“保存”。
三、幻灯片的放映
当我们打开一个演示文稿后,为了放映幻灯片,我们可以先选定第一张幻灯片,然后单击演示文稿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另外,也可以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单击“观看放映”命令,还可以打开“视图”菜单,单击“幻灯片放映”命令。完成上述操作之后,PowerPoint将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播放。
在幻灯片的播放过程中,被播放的幻灯片将占满整个屏幕并一直保持显示状态,直到我们通过鼠标或键盘操作使幻灯片放映继续显示下一张幻灯片为止。
四、使用PowerPoint的几点体会
1.增加知识密度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没有课件,再好的硬件也只是摆设。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来说,课件必须充分反映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现成的课件,需要教师亲手编制。语文的课件一般包括:①教学目标;②作者及写作背景;③拼音词语;④内容结构;⑤地理形势示意图(如《屈原》“屈原流放行经路线图”);⑥表格;⑦课后习题,等等。教师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在课件中设置相应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课件就是电子化的教案,因此,课件应该相应地体现教学目标、教学步骤、重点难点、归纳总结、板书结构等,并按课堂教学的既定进程排列好顺序,以便同步放映。一堂课所展示的内容,是黑板+粉笔模式下无法完成的,课堂知识密度得以大大增加。
2.扩大课堂容量
PowerPoint使教师有条件简便快捷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辅助性教学内容。例如,讲苏洵的《六国论》,可顺便把苏辙的《六国论》也做成课件,课堂上比较学习。讲诗歌单元,可找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臧克家的《老马》、余光中的《乡愁》等不同风格的诗作补充到教学中,以增强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有一名学生仿《老马》写了一首感叹课业负担过重的《小马》,教师也立即将其制成课件,带到课堂上,供全班同学赏析。像这类材料,以往多靠刻印或打印,费时费力费物。现在则只需把软盘插入讲台上的电脑,打开即可;不仅方便省时,而且给学生的印象要鲜明得多,深刻得多。
运用PowerPoint备课和讲课不能缺少其他音像资料乃至实物教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状态。如讲一些感情色彩较浓郁的篇目,可播放相关的音乐(CD或磁带)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讲《雷雨》、《茶馆》、《阿Q正传》等,我们找来同名的VCD故事片,在课堂上播放片段或全本,艺术家们出神入化的表演,使学生加深了对那篇文章、那个时代、那个人物的理解。我校每个教室都有相同的多媒体配置,保证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随时随机的结合,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由平面化到立体化的一次大飞跃。
3.促进个性化教学
教师只有把要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个体意识,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在辅导“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专题时,我们把《咬文嚼字》等杂志上刊登的许多活生生的句例做成课件,用电脑和投影展示、分析,学生容易接受并很快形成能力。我还在备课用的电脑硬盘中设了一个名为“语林撷英”的文件夹,专门收集、输入我阅读时遇到的妙辞佳句,并不定期地在课堂上向学生推介,让学生学会品味、积累。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则可谓“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发表过一些颇有内涵的照片。我依据看图作文的原理,把照片投影到屏幕上,一米多见方,全班同学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照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像,或口头,或书面,说明、记叙或议论之。这种方式,扩大了写作的题材范围,也更易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之有物可写,有话可说。
每次批完作文,我都把审题、立意、语言运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或范例制成课件,供学生观摩。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我找到了集体批改作文的最佳方式:将学生作文事先输入电脑,上课时打开软盘投影之,师生一边读,一边找出问题,教师当即用键盘改正,所有学生马上就从屏幕上看到了修改前后的差异(有时真可谓“点石成金”),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种效果是从前无法想像的,其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无卷测验大概也是我们的独创。我们精选紧扣课文或单元知识的标准化试题制成幻灯片,每题一幅,投影出来,限时完成。一般利用“幻灯片切换”方式,设置一分钟播放一幅,每次出十题左右,学生手里没有试卷,只须交一张答案即可。这种小测,学生负担不重,乐于接受,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便于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体现了短平快的优势。学生有佳作,教师也要求他们输入电脑,把软盘交来,便于修改、整理,投稿或结集出书。
17:10:30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课题实施计划(修订稿)
谭文淼
本课题属全国教育“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的子课题——湖南省中语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程创新》课题下的子课题,根据省课题组的实施方案特制定该子课题的实施计划。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lnstruction)和因特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日见明显,它们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CAI近年来发展很快,以其多媒体信息组合的独特魅力赢得不少语文教师的睐。多媒体一改传统媒体单调僵化的面孔,而使信息表现为图像、文字和声音的有机融合,且自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交互性,使人得以随心所欲地调遣组合各种信息资料。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信息高速路的便捷和丰富多彩,更是传统的教育手段连想也不敢想的。空前超强的信息量正是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势必一改传统语文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的腾飞插上有力的新翼。
二、理论依据
1.高中语文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研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以最理想的教学方法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最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赞可夫语)
3.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三、研究意义
运用信息技术所独具的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具象的表现力,对解决教学重难点极为有利。
信息技术的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用它来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感性认识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反馈功能,以此互通,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记,而是通过动手操作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在“做”中“听、读、思、创”,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弊端,将语文教学带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意的新天地。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教师不再是“讲师”,而是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人。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根据自己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和可能安排自己的学习,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择自己想学的东西,以获得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样的学生将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适应生存。
四、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通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加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改善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探究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
五、实验变量的确定及其控制
1、自变量的确立:
本课题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来加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改善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探究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因此,自变量是教学设计创新。
2、因变量的界定: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由于实施新的教学设计创新这一种教学方法所引起的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掌握、学习态度的转变、网络的运用、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语文能力的提高等。
3、主要无关变量的控制:
实验班与对照班人数基本相等,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相当。学时设置一致,不加课补课。
4、样本的选取:
以各研究成员所在年级的教学班级为实验班,同年级其他非实验班级为对比班。
六、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法和行动研究法。整合、利用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新成果,加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对行动研究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原则等方面。
七、研究措施
(一)研究工作的准备
1.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顾问组:
省教科院基教所中语室:马智军、吴雁驰
2.成立课题领导组:
组  长:眭和平
副组长:刘定中、李丰年、喻次瑜
成  员:詹谷明、张  瑛、谭文淼、陶立荣、谌继发
3.成立课题研究组:
组  长:谭文淼(负责课题的论证、指导,主持实验工作)
詹谷明(负责课题经费的筹措)
副组长:陶立荣(负责理论培训)
张  瑛(负责各种协调工作)
王武壮(负责设备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实录)
组  员:谌  勇(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陆继新(负责对研究成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能力培训)、陶立荣、刘腊生、周移安、张人干、仇宁珍、刘付华、张  跃、刘慧丹、周章玉、蒋金鑫、夏新国、刘亚平、陶国平
(二)研究工作进度
研究工作从2004年元月开始,至2006年3月结束,届时写出研究报告。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4年元月——2004年3月,成立课题研究组,选择研究内容,确定子课题,向省课题组提交详细的实施计划。准备工作如下:
1.研究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和能力的起点水平,设计有关表册,收集可靠的基础数据。
2.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教育和学法指导。
3.对研究成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能力培训。
4.组织研究成员到课改先进学校取经交流。
第二阶段:2004年3月——2006年元月,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2004年11月上旬展示预期成果:形成并精选一批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教案及评析、教学论文),在学校范围内推广;参加省“高中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新课堂教学大赛”;参加以“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为论题的优秀教研论文评奖活动。
第三阶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结题。结集优秀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及评析、教研论文),召开优秀教学经验展示现场会,展示优秀成果,结题论证,撰写课题报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三)要求和措施
1.学校下拨研究经费30000元,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2.认真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高中阶段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3.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探讨,并到教学中去验证。
4.开设网络资源课,让学生博览,拓展视野,按自己的需要获取知识。
5.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和“社会语文”,放飞学生,让他们走进网络世界,深入社会生活,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采撷,使学生获得书本外的知识和能力,便于探究学习。
6.按年级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总结得失,促进下一周的研究工作。
7.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交流心得体会。
8.课题组每人每期上一堂研究课进行探讨。
9.开发、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创建课题组网站,建成课题资源库。
10.如实作好课题研究的过程记载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影像图片等资料的收集。
11.请省课题组专家来校指导。
12.严格按课时计划进行教学,不加课补课。
13.实验教师进行满负荷工作。
14.研究成员按研究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创新研究,各自写出具有新思考、新体验、新观点的研究论文,制作具有语文科特点和特色的有创新意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整理制作有示范性、指导性、创新性的教学案例和课堂教学实录,于2006年元月写出实验报告交本课题组。
八、成果形式:
结集优秀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及评析、教研论文),撰写课题报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创建课题组网站,建成课题资源库存。
2004、1
17:09:51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课 题 概 述
课 题 概 述
安化二中校长  眭和平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成果——理论·实践·反思》一书包含理论探索、实践运用、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研究反思、成果展示六大板块,该书对课题研究情况作了详尽的阐述。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这一课题属全国教育“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的子课题——湖南省中语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程创新》课题下的子课题。该课题从2004年元月开始实施,2007年5月结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高度评价,其阶段性成果获湖南省一等奖。
本课题从2004年--2007年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研究。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加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改善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探究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作为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教学设计创新研究,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达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目的。
课题组成员注重方向性、整体性、渐进性、实效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结合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实验途径。主要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学法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时空的限制,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运用现代语文教育技术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等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课题组十八项个人研究成果在参加“全国首届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有十二项获奖并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数据库”永久收藏;获省、市奖课件3个;课堂实录教学光盘八个;教学实录文字形式课堂实录三篇;学生参加湖南省校园文学大赛有56人获奖,学生在各种语文网站发表作品200多篇。
安化二中《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研究》课题组把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把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为未来教育的战略制高点。学校于2006年上期尝试开办两个长郡卫星远程同步教学直播班和几十个异步教学班,2005年5月份全体教师装备了性能优良的笔记本电脑,9月份给所有教室配备了教学控制系统、大屏幕投影、音响系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起了学校网站、FTP站点等,建立了丰富的资源库,为老师的教学教研资源共享构建了一个高速有效的平台。
课题组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整合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管理规范、资料翔实、效果明显,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本课题有创新的价值。学校将根据发展规划,结合发展特色,继续深化本课题研究,以推动学校建设向纵深发展。
17:08:50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课题结题材料的准备
课题结题材料的准备
一、成果性材料
1.主体:结题报告、阶段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教
案、案例、教例等
2.附件:声像、图片、照片、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课件等
3.成果效益、影响材料
①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社会反响
②与课题相关的教师、学生的荣誉
③公开教学活动材料
二、原始材料
1.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表等
2.研究中的有关原始数据、表格
3.课题论证记录、研讨活动记录
4.公开教学活动及教师上课反馈意见等
三、工作性材料
1.立项申报书
2.方案
3.批复
4.课题计划、总结(每年一次)
5.中期成果评估意见
6.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附结题程序:(现场鉴定)
一、本课题研究情况介绍(主管领导)
二、研究报告宣读及解说(主持人)
三、观摩活动(听课或其它观摩、现场考察)
四、质疑答辩座谈会
五、查阅有关资料
六、鉴定组讨论并形成鉴定意见
七、鉴定组宣读鉴定结论
安化二中语文课题组
2007年5月
17:08:06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7日
试谈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试谈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益阳市教科所  刘亚平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己成为现实,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协作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在教学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个便于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非常广泛丰富的各种资源,而且能够彼此协作、进行适应个别化的学习,同时进行网上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视频、音频、文字的会议系统,教师可快捷地与学生通信、交流。获得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其他情况,这就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更为丰富、更为自由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校园网络的推广,使得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发展的前景。而且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它很大的优势。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了解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性、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现代教育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就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现代教育化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进行选择和运用。
1.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教学设计,要使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教学,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
2.纵向与横向的学科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教学设计,应能体现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联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要调动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3.动态演示、增强交互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现代教育和网络技术中的动态演示、交互性能。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交互的过程加深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网络的交互性能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运用Web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运用Web教学,充分利网页的超文本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实现个别化学习。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和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或不应该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17:06:56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24日
走进中秋活动课
走进中秋
——赏月吟诗续对活动课
[能力训练]
1. 把握教学契机,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诗歌的长廊里作一番遨游,在浅吟低唱中接受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2. 通过赏月、听音乐、吟诗、续对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
[内容设计]
本次的活动内容是通过学生对咏月题材的诗作的收集、吟诵及续对,对中国文化中的“月”之意象的渊源流变作一次梳理,对中国“月”之情结作一次深刻体验,对“中秋”这一民俗作一番探究。但更主要的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通过创设的美的氛围,在吟诵中进行一次美的洗礼,在吟诵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活动过程]
女: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
男:今天是中秋节,值此佳节,我们心潮激荡,在此,我祝愿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女:在这个花好月圆的夜晚,我们奖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走进中秋——赏月吟诗续对活动课”
男: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花好月圆夜》吧!
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女:中秋给人以回味的不仅是成为我们思念的琴弦。
男:那轮明月,唱起了我们思乡的歌谣,吻湿了我们乡愁的双眼,我们想起了过去。
女:想起了那些难忘的经历,同样在今天,你一定有过不寻常的经历,接下来有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吧!
(同学们自由发言,约十分钟)
女: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进行分组竞赛,比赛内容为:背诵咏月类诗作或说一些与月相关的民俗知识。
(各小组按要求背诵,约二十分钟)
男:同样的月亮照着同样的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爸爸妈妈,此刻可能正在月下为我们祈祷呢,让我们也给他们带去一声问候,一点祝福吧!
(播放张学友的《祝福》)
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的一丝关心是给父母最大的精神安慰,衷心地祝愿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下面我们进入个人抢答赛。
抢答内容为:与月有关的对联,规则为: 持人念上联,同学抢答下联。
(进行抢答)
女:下面请我们的语文老师出个节目。
师:好,我们来猜几个迷语吧!
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蟾宫曲》(打一曲牌名)[月儿弯]
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一)[关岛]
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一)[自负盈亏]
明月照我还(打明代文学家一)[归有光 ]
男: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是倍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月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你又联想到了什么,请展开丰富的想像,谈一谈你的感受。
(同学们谈感受)
女: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每一位同学以后的生活、学习都像这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男:在这个祝福的日子里,祝愿我们的老师们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只有微笑。
女:让我们合唱《明月几时有》来结束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活动课吧!
[活动延伸]
月亮之别称美名不下数十种,中秋佳节之际,于古诗中寻觅月亮的美称,自是一番怡人的乐趣。
望舒:“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
白兔:“天是迢迢自久长,白兔赤乌相趁走。”(白居易《劝酒》)
金镜:“仙枝茂时金镜晓,洛波飞处玉容高。”(杜牧《寄沈褒秀才》)
金娥:“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
玉环:“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白居易《栉沐寄道友》)
玉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圆》诗之六)
蟾蜍:“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李白《古朗月行》)
金盆:“夜阑接软语,落日如金盆。”(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
桂魄:“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玉羊:“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刘孝绰《望月有所思》)
玉盘:“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桂宫:“桂宫袅袅落桂枝,早寒凄凄凝日霜。”(沈约《登台望秋月》)
婵娟:“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满江红.中红》)
冰镜:“团团冰镜上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孔平仲《八月十六日习元月》)
14:42:56 |添加评论 |阅读评论 (0) |教育叙事
2007年09月18日
《沁园春?长沙》互动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体会毛泽东诗词情景交融的崇高美
2.把握诗词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读课文提示,明确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2)学生分析词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导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  文体知识
词,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初起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互动设计2]  CAI播放flsah课件:感受诗词强烈的抒情气氛。
[互动设计3]  关于意象
客观物象 ——象
诗人的情感——意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4]  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什么?
点拨: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我们为诗人笔下的秋景所惊喜,为诗人的豪情所敬佩。(展示:“情景交融的崇高美”)
崇高美:被某种超越于人的物种尺度的对象所引起的敬畏与惊喜之情。(也称为壮美)
[互动设计5]  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
点拨:第一步, 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第二步, 染上色彩:“黑白”变“彩色”――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灰色的飞鹰、火红的枫叶……看谁脑海中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
第三步,“静画”变“动画”: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第四步,使画面出现“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互动设计6]  问题研讨
1.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诗人想到了什么?
点拨: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2.下阕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点拨: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点拨: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四、整合评价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五、拓展延伸
与古人写秋景的诗词相比较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和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点拨:《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和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点拨: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点拨:古人悲秋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六、研讨练习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比较阅读《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分析这两首词的异同,并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