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在宽容中自由绽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4:15
让孩子的心在宽容中自由绽放 2007-02-05 07:56:48 大中小

     在处理父母与孩子和谐关系问题上,应该承认我们过来的实践是不成功的,或者说有很大缺陷的。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到了青春期后,表现出的与父母的对立情绪比较严重,父子、母子之间难以沟通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孩子长到二十几岁了,连一次“我爱你”也没有对他们的父母说过。这句极为普通的表达情感的话,对他们来说却觉得十分的拗口、肉麻,难以出口。

中国的孩子对父母不太会说“我爱你”,表面看是语言习惯,实际上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因为,我们从小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他们的心能够在宽容中自由绽放。

其一,封建礼教毒害残留,家庭和谐教育缺乏思想基础。很多人认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导师,就是孩子的榜样。管孩子等于爱孩子,爱的越深必须管的越严。正所谓,老子管儿子天经地义。因此,很多父母在思想上顽固认为,孩子年幼无知,事事都要以大人的价值观作为标准,不能“胡来”。如果孩子的想法或做法与自己相左,便视为出格,马上加以干预,甚至暴力制止。如果干预不成功,便给孩子扣上不孝的帽子。由于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激烈冲突,父母们又没有受过专门的育儿培训,全凭经验行事,思想意识不能很好地和时代对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很不专业,人为造成不和谐因素。在这种思想体系支配下,孩子头上的紧箍咒太多,感到很压抑。

其二,家庭成员对孩子态度不一,家庭和谐教育缺乏组织基础。在大人们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对的时候,不知我们是否想过,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大人们的思想观点却也是不一致的,有时甚至大相径庭。这边父亲表示不能容忍的行为,那边母亲却偷偷支持。父母反对的行为,爷爷奶奶却出面保护。在这种环境下磨练久了,孩子练就了一套灵活的作战方式。爸爸不行找妈妈,父母不行找爷爷,总有变通的时候。这样一来,在孩子的头脑中就没有了是非标准。做事情根本不用判断对错,需要的只是找到合适的支持者。由于形不成一个共同的声音,你做一套,他说一套,家庭教育首先在大人们中间就很难达成和谐。这使得孩子从小不能接受到和谐家庭教育的熏陶,一代比一代糊涂甚至迷茫。

其三,以学优则好的标准评价孩子,家庭和谐教育缺乏社会基础。无论是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还是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一个孩子是否是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对学习成绩拔尖的,众人会伸出大拇指,说这孩子有出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很多人都看不上眼。这种舆论也迫使家庭教育走向以分数论英雄的死胡同,片面地强调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心智的全面培养。在这种压力下,任何对于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探索,很难得到社会上的广泛支持。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代又一代人不得不继续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撕杀拼搏。

其四,以养和被养的关系定义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家庭和谐教育缺乏物质基础。因为财权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没有自主选择权的。由于没有自主权,没有物质基础作保障,孩子在家庭中就没有主体地位。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孩子本来是主体,却始终处于被动的、压抑的状态,达到和谐难之又难。

要改变这个现状,需要着力的地方很多。如在意识层面,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用科学的观点引领家庭教育方向,建立一个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系。在体制建设层面,需要大力改革教育体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和科学的选拔、评价体系,还人才的本来面目。在社会实践层面,加强育儿职业培训,使更多的父母成为职业父母,而不是业余选手。在具体操作层面,家庭则要承担首要责任。在父子、母子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导为主,而不是念经式的干预。只有在一个科学体系的指引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才能把握住合适的度,让他们真正拥有一个快乐成长的宽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