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缺乏服务执行标准 引进准入机制是根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43:59
(2006-10-10 08:55)
找个好保姆难!找个合格的钟点工也难!都市人发出的这个感慨多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家政服务理应成为吸纳劳动力的朝阳产业。然而目前家政市场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缺乏具体的监管部门和执行标准、行业无序竞争、家政服务公司规模小、家政服务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家政服务机构档次不高、家庭用工安全隐患大以及家政服务员社会地位低等等,导致了家政服务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加强监管并提高机构的准入条件应成为当务之急。     引进准入机制是根本
市民们对家政业的顾虑,主要是担心家政服务人员不可靠,诚信度差。为找个让人放心的家政人员,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投向提供家政服务的中介机构。但是由于一些机构缺乏后续服务,他们介绍的家政服务员的质量和诚信度同样难以得到保证。目前我国管理规范、上规模的家政服务企业在总体比重中的比例还很小,一些中介服务机构甚至并不查看应聘者是否具有职业资格证书便进行登记,更谈不上培训和后续服务。还有的机构借家政服务之名,实际经营范围五花八门,房产租售、装修、工程、婚姻介绍等等。有调查表明,目前沈阳市有2000多个家政公司,其中99.5%是中介性质的,只有0.5%是专业性的。
面对许多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在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上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雇主需要的现状,“家政服务者需持证上岗”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并且希望由专门机构培训和管理。因此,家政服务人员也应引入就业准入概念。
其实,2000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90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其中包括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农林牧渔生产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及办事人员等四大类,家政服务员被纳入第三类“商业、服务业人员”的范畴,并作为正式职业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管理。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的李志国认为,长期以来,像钟点工很多人都没有把它当作一种职业,这导致了一些不专业、不负责的现象发生,家政从业人员应该更加职业化。家政市场的规范需要家政从业人员自身、家政公司以及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规范。
从家政公司角度来说,李志国建议可以考虑“市场准入制度”等方法,提高家政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规范家政市场。具体说,就是要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要求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按照这样的理解,家政服务机构要想明确家政服务机构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和避免冲突和矛盾,就必须完善运作机制,执行国家的就业准入、职业资格和劳动合同的要求,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家政服务行业应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市场准入机制的引入加上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应前景广阔。     打铁先得自身硬
虽然家政从业者需“持证上岗”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目前家政服务公司、家政服务人员和消费者间的责权利并不明确,造成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有的不要求签订服务协议等现象时有发生,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往往难以处理,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在市场准入一时还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难道家政服务行业只能维持步履维艰的局面?
尽管纠纷和争议一直存在,然而眼下雇佣双方都希望家政服务人员有个上岗证,这一点是非常一致的。沈阳出版的《华商晨报》曾经搞过一次“家政市场调查问卷”,在参与的198人当中,90%以上的家政服务人员希望得到政府部门或者家政公司的上岗培训,98%的用人者表示找家政服务人员最看重的是其是否有上岗证书。
然而,岗前培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到科学培训和规范化发展,更非易事。据国家有关部门在天津、上海、重庆、沈阳等九个城市的调查显示,九市共有23.96万人分别以全日工、半日工、小时工等方式从事家政服务,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占56.1%,农村富余劳动力占43.9%,女性比例为85.1%。然而,这些人里只有30%的人在上岗前接受过家政服务业务培训。
总部设在沈阳的“管婆儿”(中国)家政服务连锁机构较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个在辽宁省第一家拥有注册商标品牌“管婆儿”的家政公司,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行“员工制”。针对家政市场“小、散、乱”较为普遍的现状,“管婆儿”公司组建了自己的培训基地,对员工加强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技能培训,每年都有4000多人次接受培训。
在这个公司里,员工由社区推荐,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员工由公司付给工资,享受各类保险,有效解决了由于家政服务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管婆儿”这种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使服务人员和雇主双方都放心,更重要的是为家政业实现市场准入做好了准备。
公司董事长董蕴丹告诉记者,家政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制度规范,更需要企业自身去加强管理和提高素质,在这个问题上,未雨绸缪显得十分必要。否则,即使实行了市场准入办法,毫无准备的企业也很难保证不会败下阵来。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这家公司逐渐形成了服务方式网络化、社区化、稳定化和服务项目系列化、多元化的特点,成为辽宁第一家中国家庭服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沈阳市指定的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如今,身着统一服装、佩戴统一红帽的“管婆儿”服务人员,已成为沈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制定服务标准是方向
家政市场的巨大空间,为家政公司带来了商机,可是也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由于进入门槛相对比较低,大部分家政公司的实力和规模都不大,家政市场特别需要一个协会组织来协调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已在沈阳经营了三年家政服务公司的孙先生透露,沈阳家政市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具体的监管部门和执行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该行业的无序竞争。有的家政公司经营不规范,不承担事后责任,收费也很随意,有时通过压价与大公司竞争,这对于经营规范的家政公司来说极不公平,更不利于整个家政市场的有序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在城市中成立家政协会。家政协会成立后,可以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调服务价格,监督服务质量,组织家政服务管理经验交流,开展法律和经营准入等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树立行业品牌,最终可以有效治理无序的家政中介机构。
此外,这样的协会组织也是一种智囊型机构,它独立于政府之外,对某个特定的市场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研究,这对行业发展目标进行论证、制定远景发展规划等都大有好处。
据了解,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于2002年7月制定了《家庭服务业管理规范》(试行),深圳市也已经正式发布并开始执行了我国第一个家政服务领域的服务性标准,使长期以来随意性很大的家庭服务行为有了自己的规范标准。这些标准对家庭服务公司、家庭服务人员和消费者三方的权益与义务均作了明确要求,对进一步规范家庭服务市场、提高家庭服务行业整体水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然而,截至目前,国内仍没有一个正式统一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出台,这也一直为许多家政公司所关心。有关专家认为,家政服务行业除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进行规范和引导,还要有国家法规性文件对技能培训、持证上岗、社会保障等环节予以支持和约束。只有加快行业的规范,才能使家政行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酝酿国家行业标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个行业的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可能与目前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有一定关系。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家政服务公司背景复杂、规模不等,如果出台统一行业标准来约束整个行业的话,很多家政中介单位肯定承受不了要退出市场,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很大冲击,所以这个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比较多。